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860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docx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三校生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题目: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

“以后每天甩手三百下,能做到吗?

”学生们一致承诺:

“能。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这件事,大多数学生都举了手;又一个月后,只有一半人举手;一年后,仅剩一个人举手,那就是后来成为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例文1:

 凡事贵在坚持不懈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说的是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让自己的学生每天甩手三百下。

最后当他问起这件事后只有一个人举手表示做到了,他就是后来成为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看完,禁不住思绪万千。

的确,在生活中,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我们缺乏耐心、恒心及毅力。

所以,对待每件事情时,我们都应该抱着坚持的态度。

 许多成功的人往往并不是完全依靠运气啊、天赋啊,而是依靠坚持。

 居里夫人发现镭难道是碰巧?

不,她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总结经验,然后又不放弃信念才得到成功的。

 再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吧。

他们往往刚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满满,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你去看他时,他已经停了下来。

问其原因,无非是太难了,太累了,做不下去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始终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

 荀子在《劝学》中曾经说道: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就是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鲜花和掌声,然而成功前的坚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其实再回过头来看自己,也觉得十分惭愧,有时自己也会有着“三分钟热度”。

 比如自己在现阶段比较喜欢某一件事,便会兴趣高涨,然而真正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又是另外一种懒懒的感觉。

 记得某位哲人曾经说过: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在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峰。

 我想说的是在对待任何一件事情时,让我们持之以恒,努力地始终坚持着,相信最灿烂的光明是属于你的。

 让我们在人生这片汹涌的海洋中,扬起风帆,抱着“坚持”这一好朋友,与汹涌的浪涛相搏击,在风雨中永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教学专家和资深教师的点评:

 本文能紧扣中心论题展开论证。

开头简洁明了,对柏拉图的故事作精练的阐述后直接提出论点。

主体部分用两层,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反复论证,有古今的事实论证,也有古今中外的理论论证,论据较为丰富。

结尾水到渠成,自然得到结论。

文章的论证思路较清晰,能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全篇用词较准确,语句通畅。

 

 不足的是:

 文章第三层用“我”自己的事例作论据,论据分量不足,且与上文引用荀子的理论作论据不相对称。

其次,第二层和第三层在逻辑上为并列关系,从论证效果上看,采用递进关系进行论证也许更为妥当。

第三,文章在段落安排上不够严谨,过于细碎,应作适当的合并和调整。

例文2:

 成功在于持之以恒

 

 

 柏拉图是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他所提出的精神恋爱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

人人都说他是天才,他真的是天才吗?

我想未必,他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可以从下述事例中略知一二。

苏格拉底让学生每天甩手三百下,而最后坚持的只有柏拉图。

也许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足以看出柏拉图有非比寻常的毅力与恒心。

我们能说这与他以后的成功毫无关系吗?

不,我们不能。

相反,我们应该承认想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要有毅力。

 成功在于持之以恒。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马克思写《资本论》写了40年,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写了10年。

如果他们不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又哪来的成功?

俗话说“铁棒磨成针”也是如此。

 持之以恒,这四个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要下番苦功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它的前提条件是你要经得起这番寒彻之苦。

持之以恒更是如此,需要你“持”更需要“恒”。

我们还是回到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每天甩手三百下,不是其他学生都没有这么做,也做了一天两天,但到后来他们放弃了。

就像是在赛跑,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跑50米、100米可最终又有多少人能跑完全程呢?

坚持下来的就只有柏拉图。

其实坚持到底并没有如此可怕,重要的是心中有目标,并能朝这个目标不断前进。

伟大并非就是天才,爱因斯坦从小功课就不好,上小学连桌子有几条腿都说不清楚,甚至被老师认为是“弱智”。

可最后呢?

他给所有看不起他的人一记重重的直拳,那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成功了,为什么?

因为他坚持,他有目标。

在所有人都否定他时,他仍坚持不懈。

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那么全世界都会为他开路。

 持之以恒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每个人其实都拥有这把钥匙,只是找不到在哪而已。

赶快找到它吧,让它带给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专家和资深教师的点评:

 “成功在于持之以恒”这样的题目放在当下任何一个准备高考的同学面前,恐怕都不会很陌生。

但要把这样一个“大路”的题目写得好、写得实,能出一点新意就不简单了。

这篇文章从“实”这个角度来要求应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略有一些新意。

 说“实”,是因为文章例证充分。

文章用柏拉图按老师的要求每天甩手三百下,直到几个月后坚持下来的就只有一个柏拉图这个例子开头,接下来分析论证时又列举了马克思、曹雪芹和爱因斯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干实事的实例。

从议论文要求说理充分这一点上来说,文章能用有说服力的名家做例,应该说写作者还是有相当的文化积累的。

 说“新”,还在于文章把柏拉图的例子没有用过就放弃,而是在进一步论证时又引用了柏拉图的例子,指出柏拉图的可贵在于“持之以恒”,接着又用赛跑为喻。

能把一则实例巧妙地拆分开来,这说明了写作者的巧妙和机智。

 另外,文章的语言也显示了写作者的睿智:

如“全世界都会为他开路”、“持之以恒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当然不足也是有的,文章在论证层面的开掘上太单一,缺乏梯度和深度。

2006年高考重庆卷满分作文:

车站一瞥

1.片段作文。

(10分)

  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

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今年重庆高考作文沿袭了去年高考题一大一小的趋势,说明作文命题比较平稳,两题作文共6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50分。

  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开放、多元的个性发展,更加重视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

2006重庆高考作文命题就充分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创新实践,多向思维。

一大一小这种作文考法,可以检验考生较全面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这几年,由于话题作文的兴起,在全国一片叫好声中,学生从入学就开始练话题作文,这种现象甚至蔓延到了初中。

所以,临到毕业,学生也只会那么一二种文体,严重妨碍了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用一大一小两个作文题,既可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同时,它又有一种导向,以考促学,充分发挥了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

那就是,作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重庆作文题启示我们,回归作文本真,全面考查考生作文能力和水平,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2006年重庆作文命题更贴近考生生活,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健康成长,更注重思辨性,关注考生人文素养、思维品质。

  小作文:

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传达出语文教学的“大语文观”,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

考查方向是截取生活场面,细心观察体验,从普通生活中发现值得思考的东西。

小作文的考查沿袭了传统的命题方式,以考查各种表达方式为主,这次考查的是描写。

这个小作文的考查,就告诉我们现在的高考,是要选拔新世纪、新时代的人才,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大作文:

大作文命题遵循了新课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原则,作文命题思想指向本我与生活,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现实生活。

即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全人类的命运、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

现实社会和现实世界是多元的,作文命题是开放的、多元的。

作文注重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鼓励多向思维。

要求学生重视用哲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小问题中分析出大道理。

  大作文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今年重庆作文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作文训练,要回归基础,从提高学生基本作文能力入手。

教学中,不能死抱着话题作文不放,也不能只练一二种文体,这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今年高考一大一小两个作文题,就是一个鲜明的信号。

可以说,这体现了重庆地方色彩。

同时,作文训练要加强语文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的训练;加强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写作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满分作文]

  车站一瞥

  重庆一考生

  下了客车,只见一伙拿着头盔、衣着不整的摩的佬涌了过来,他们紧紧跟随在旅客的身边,个个热情洋溢,手臂挂着一顶简单的塑料安全帽,不停地发问:

“小姐,去哪儿?

坐车吗?

”尽管这时候是大白天,但是我仍然觉得坐摩托车很不安全,怕被他们蛮缠,我不敢看他们,只顾低着头走,走了一段路,跟随的人已经只有几个了,突然有一个中年男子再次问我:

“小姐,去哪?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中等身材,穿着一件廉价的罗汉衫,目光中带点浑浊,但是看起来还精神,这让我突然想到了祥子,为了生活,尽管政府一再强调不准用摩托车载客,抓到就罚款,可……是屡禁不止。

是啊,我们的社会还是贫富不均,这些人租用不起出租车,只好靠摩托车载客维持生活。

如果他们不来拉车,也许家中的老小就要挨饿……想到这些,我微笑地点点头,接过他手中的头盔……

  [名师点评]人物形象刻画逼真,有群体人物描写(摩的佬),也有个体人物描写(中年男子),点面结合;外貌、神情、语言刻画符合人物的身份。

文中“我”的心理刻画尤其传神,凸现了一个怕上当受骗而又善良的小女生形象。

全文条理清晰,写得很有层次,将车站所遇的一幕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006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走与停

走与停

  重庆一考生

   刘禹锡说:

“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

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

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

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

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

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

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的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人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

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

小丫问:

“如果你的孩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

”“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

”“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

”“我会说:

‘你若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不怪你。

’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

”就是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来自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

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因累而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

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志倒下。

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作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

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失败时别忘了:

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儿歇了口气罢了。

等气歇够了再走也不迟啊!

说不定走得更快。

  [名师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文中引用《开心辞典》中青年在答题台答题的情景,真实生动。

很巧妙地切合了题意:

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

文笔也较为优美流畅,“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这样的比喻为文章增色不少!

广东06高考满分作文: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

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

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

“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

”妈妈的日记中写到。

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

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

  像妈妈那样的吧!

  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

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

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

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像。

但是我的心对我说:

“你只是看起来像天使,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样才是天使?

我问心中的自己,但没有回答。

也许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寻找真正的美好。

  我开始学着像妈妈那样微笑,很温暖,很舒心。

我学着把这样的微笑送给每一个人,无论是贫富、贵贱、老弱病残。

也许是世界需要这样的微笑,也许是我,我的心一天天变得透明轻盈。

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

我和我的心经常对话,怎样才能成为那个心中的天使,心灵总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着妈妈留下的志愿者服务卡来到“童之家”。

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

  这儿的孤儿、智障儿很可怜,但我为他们做事情却感到很幸福。

  虽然仅仅是清理房间,教他们读写画画,陪他们玩游戏。

看着他们单纯的笑,我觉得,他们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

”低下头,一个天使般的小妹妹对着我笑,“你很善良!

”这是最好的赞赏。

  “哗!

”我的羽翼张开了!

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

我想起了妈妈。

  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点评”

  高考应试作文以审题、立意、构思为要。

审题透彻方能立意高远,故有作文审题为先之说。

今年高考作文审题似易实难。

题中的“天使”有多重含义:

一是神性,具有一定的超验性;二是人性,以人的形象出现;三是真善美的化身。

  与这些要素的相关程度,也就是审题的切合程度。

有些考生写理想,谈奋斗,或是将天使解读为美好的事,虽不能说错,但就审读题意而言,已是有隔。

  这份考卷很好地把握住题目中心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美丽善良的妈妈是天使,纯朴真诚的孤儿是天使,而乐于奉献爱心的“我”也是天使。

形象丰满,寓意深刻。

题中的“雕琢”是一种比喻,与材料中雕刻石像的语境相关。

有些考生不管所写的对象是什么,一概照搬“雕琢”,出现了“雕琢理想”、“雕琢父母”之类别扭写法。

这份考卷将“雕琢”具化为解读“天使”真义、涵养天使情怀、践行天使人格的过程。

全文不涉雕琢二字,却充分演绎“雕琢”真谛。

审题立意,高下立见。

此外,本文构思精巧,伏笔呼应,曲折有致。

语言也朴素含蓄。

如“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等文句都有很强的表现力。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尽管命题方式或隐或现,但只要稍微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些年“三校生”高考作文试题密切联系“三校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感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三校生”只要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方面去确立主题,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就能够比较自如地完成作文了。

  下面我们具体地来看一看近3年的作文题

  2004年试题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

“以后每天甩手三百下,能做到吗?

”学生们一致承诺:

“能。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这件事,大多数学生都举了手;又一个月后,只有一半举了手;一年后,仅剩一个人举手,那就是后来成为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简析与2002年的寓言材料相比,这则材料的含意清楚明了,对于智者的建议(正确的方向),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成功者。

  考生只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列举一些名人认准方向、持之以恒的事例和相应的名人名言,再联系自身实际,做事要认准方向、持之以恒,组织好语句段落,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

  2005年试题

  有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以后她先后做过纺织工、市场管理员、会计等,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她的母亲不仅没有丝毫的抱怨,还总是安慰她。

她30岁的时候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聋哑学校教师。

有一天,她问母亲:

“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可你为何对我那样有信心呢?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

“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

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简析这则材料,提出了一个正确定位的问题。

“三校生”在进入三校时,由于年龄、阅历和对自己爱好的认识等因素,选择专业大多缺乏足够的考虑,经过三年的学习,有的同学确立了专业思想,爱上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有的同学发觉自己并不适合所学的专业,需要调整。

那么,尽早地准确定位,并且能够不懈地努力去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考生要围绕如何确立正确的专业定位、注意不要被摸索过程中的失败所击倒和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样几个方面来写。

  2006年试题

  毛竹一生的最初几年中,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即使生存环境十分理想也是如此。

但只要几年一过,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急速生长,并在几个月内直入云霄。

  其实,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魔法的,毛竹的快速生长所依赖的是那长长的根系。

看上去默默无闻的毛竹一直都在地底下悄悄地壮大着它的根系。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简析这则材料告诉考生的是:

只要能和毛竹“在地底下悄悄地壮大着它的根系”一样去积极打好基础,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直入云霄”的远大理想。

  考生可以从“打好扎实基础”、“注重平时积累”等方面立题,结合自身实际,选用适当的事例和名人名言去完成这篇作文。

  -小结从2002年的学会欣赏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开始;到2003年顺着前一年题目的思路,反过来认为只是欣赏自己是不够的,所以就有了“学会欣赏别人”的命题;2004年在前两年认识了自己的长处、又欣赏学习了别人的基础上,少不了还要设法提高自己,这就有了树立正确理想、坚持不懈去争取成功的命题材料;接着2005年又提出不要为失败所击倒,要能够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2006年进一步提出要注重积累、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近五年“三校生”

高考作文题的轨迹来看,可以明白,命题者始终围绕着“三校生”要注重不断认识自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来命题。

“三校生”考生要注意这个过程,适时地做好相应的准备。

-温馨提示:

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