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啦》说课稿.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916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雨啦》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下雨啦》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下雨啦》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雨啦》说课稿.docx

《《下雨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雨啦》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雨啦》说课稿.docx

《下雨啦》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是鸿飞双语学校的老师,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让我有机

  会参加这次比赛。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单元的《下雨啦》。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中的第三个单元,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

”从而使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二、教材处理根据本课的内容,在导入新课时增加两幅图片,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在总结自然界雨的形成时增加一个视频短片,使学生对自然界雨的形成更加形象、直观。

  三、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一些有趣现象,提出现象成因的假设;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

  1、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2、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重难点的突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后,进行观察、推想“雨是怎样形成的”来达到要求。

  五、教法学法在导入和交流实验结果时,我采用谈话法来解决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运用讲解法和演示法;在探究雨的形成时运用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尝试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

最后播放视频短片采用了情景教学法。

这些教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观察和善于动脑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六、教学手段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体验实践出真知的快乐

  七、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是: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酒精灯、烧杯、玻璃片、木夹子、热水、石棉网、铁台架、火柴→导入新课(3分钟)→新课讲解(25分钟)→归纳总结(3分钟)→拓展活动(4分钟)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教师请学生观看乌云、闪电和下雨时的图片,使学生想象下雨前

  的情景和下雨时的情景,从而很快的融入课堂。

创设这一教学情境,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

  

(二)、提出疑问,实践验证教师提出疑问让学生猜想。

当教师提出“雨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例子,在这儿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猜测结果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测结果。

  (三)、实践验证,得出结论①教师示范实验步骤,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师讲解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学生合作完成表格的记录。

  设计这一环节是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及经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加以引导、指导、提示。

最后实验完成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教师加以总结。

  ②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分组讨论:

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③出示雨形成的视频,教师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增强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

让同学们在讨论、交流实践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同时借助汇报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动画,展现雨形成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体现学科的整合性。

  (四)拓展活动①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②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这个环节的安排,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愿望。

  八、板书设计15下雨啦遇热遇冷水→水蒸气→小水珠→雨

  九、课后反思就这一节,我首先通过提出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让学生去猜想,再进行模拟雨的成因实验,来讨论自然界雨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科学的兴趣,然后使用情景教学加深学生对雨的形成过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的趣味性和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