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3963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畜饲养管理学》.docx

《家畜饲养管理学》

家畜饲养管理学(2797)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涉及动物科学方面较广的学科,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较多,基本理论强,要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涉及内容广,只能在掌握动物营养、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和动物环境工程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家畜和家禽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特点,掌握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技能。

因此,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先理论后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能,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的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研究动物生产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和需要量、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应用;优良畜禽繁殖技术及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主要生产环节的饲养管理特点。

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考核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家畜饲养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畜禽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和饲养管理特点。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应考者掌握动物营养学、遗传育种学和繁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畜禽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要点,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利用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畜牧业生产。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涉及的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和生物统计学为基础的专业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

1、普通化学;2、数学;3、动物学

重点是:

1、营养物质的功能及其不同畜禽营养需要特点。

2、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生产性能的评定。

3、生产性能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是:

不同畜禽饲养管理的特点。

疑点是:

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和代谢的异同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

(2)国内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2、熟练掌握:

(1)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实质。

(2)畜牧产业化生产的特点。

(二)本章课程内容

1、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畜牧生产的概念

5、《畜牧学概论》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1、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畜牧生产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畜牧生产概念。

(2)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实质。

(3)畜牧产业化生产的特点。

2、领会:

(1)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模式。

(2)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

(3)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4)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2)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

(3)矿物质分类。

(4)维生素的分类。

(5)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

(6)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点。

(7)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8)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

(9)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矿物质的功能。

(11)综合法。

(12)析因法。

(13)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2、一般掌握:

(1)饲料的概念。

(2)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

(3)氨基酸平衡;(4)氨基酸互补作用。

(5)饲养标准的一般营养指标。

3、熟练掌握:

(1)Van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

(2)消化、吸收的概念。

(3)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4)营养需要的概念。

(5)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

(6)维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

(7)饲养标准的概念。

(二)本课程内容

第二节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第三节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第四节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三)考核知识点

1、饲料与动物体的组成

2、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3、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4、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5、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6、动物的营养需要

7、饲养标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饲料的概念。

(2)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

(3)Van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

(4)消化、吸收的概念。

(5)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6)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

(7)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8)矿物质分类。

(9)维生素的分类。

(10)营养需要的概念。

(11)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

(12)维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

(13)饲养标准的概念。

2、领会:

(1)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

(2)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点。

(3)氨基酸平衡。

(4)氨基酸互补作用。

(5)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6)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

(7)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8)矿物质的功能。

(9)综合法。

(10)析因法。

(11)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12)饲养标准的一般营养指标。

第二章饲料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

(2)现行的饲料分类体系及基本原则。

(3)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代表性饲料品种。

(4)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点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

(5)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

(6)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

(7)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2、一般掌握:

(1)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

(2)配合饲料的概念。

(3)配合饲料的优点。

(4)配合饲料分类。

(5)饲料配方、日粮和饲粮的概念。

3、熟练掌握:

(1)饲料营养价值及评定的概念。

(2)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的概念。

(3)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的概念。

(4)载体和稀释剂的概念。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第二节饲料的营养特性与加工利用

第三节配合饲料与日粮配合

(三)考核知识点

1、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2、饲料的营养特性

3、饲料的加工调制

4、配合饲料

5、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饲料营养价值及评定的概念。

(2)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的概念。

(3)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的概念。

(4)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

(5)配合饲料的概念。

(6)配合饲料的优点。

(7)配合饲料分类。

(8)饲料配方、日粮和饲粮的概念。

(9)载体和稀释剂的概念。

2、领会:

(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

(2)现行的饲料分类体系及基本原则。

(3)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代表性饲料品种。

(4)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点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

(5)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

(6)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

(7)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3、综合应用:

设计饲料配方。

第三章动物遗传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伴性遗传、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2)三大遗传参数的应用范围和选择方法。

(3)近交和杂交遗传效应、转基因、限制与修饰、基因定位。

2、一般掌握:

染色体、群体遗传、数量遗传和分子遗传等动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和原理。

3、熟练掌握:

(1)染色体的畸变、细胞分裂过程。

(2)三大遗传定律。

(3)H-W定律及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

(4)三大遗传参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5)近交和杂交的概念。

(6)基因重组的过程。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细胞遗传

第二节群体遗传学

第三节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

(三)考核知识点

1、孟德尔遗传及其细胞学基础

2、连锁互换定律与伴性遗传

3、基因结构与突变

4、群体遗传结构

5、遗传参数

6、选择、近交和杂交

7、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概念。

(2)群体遗传学。

(3)基因突变的概念。

(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

(5)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概念和公式。

(6)选择差、选择强度、选择反应和世代间隔的概念和公式。

(7)近交和杂交的概念。

(8)分子遗传。

(9)生物工程。

(10)遗传密码。

(11)基因重组。

(12)转基因。

(13)基因定位。

(14)基因物理图谱。

2、领会:

(1)染色体畸变的内容。

(2)细胞分裂的过程。

(3)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和互换定律的主要内容。

(4)基因结构的组成内容。

(5)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6)H-W定律的中心内容。

(7)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8)数量性状的特征。

(9)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应用范围。

(10)性状选择的方法。

(11)近交和杂交的遗传效应。

(12)杂种优势理论。

(13)基因重组的过程。

(14)常用的基因载体。

(15)常用的转基因方法。

(16)常用基因定位方法。

(17)生物工程的类型。

3、简单应用: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第四章动物育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品种的分类。

(2)引种与风土驯化。

(3)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4)动物保种理论。

(5)动物育种规划。

2、一般掌握: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3)动物的生产力。

(4)种群选配。

(5)品系繁育。

(6)杂交育种。

3、熟练掌握:

(1)种、品种的概念。

(2)生长发育概念。

(3)选种基本原理。

(4)种用价值的评定。

(5)品质选配、亲缘选配。

(6)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及主要环节。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品种概述

第二节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第三节动物生产力

第四节选种

第五节选配

第六节动物育种方法

第七节动物品种遗传资源保存及其利用

第八节杂种优势

第九节动物育种规划与工作组织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

1、种、品种的概念

2、品种的分类

3、引种与风土驯化

4、生长发育概念

5、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6、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7、动物的生产力

8、选种

9、选配

10、动物育种方法

11、动物品种资源保存及其利用

12、杂种优势

13、动物育种规划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2)风土驯化。

(3)生长发育的概念。

(4)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的概念。

(5)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的概念。

(6)引入杂交和级进杂交的方法。

(7)选优和提纯的概念。

(8)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2、领会:

(1)品种的分类。

(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评定生产力是主要指标。

(4)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5)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

(6)选配的意义和作用。

(7)近交的用途。

(8)近交衰退的防止。

(9)个体选配的注意事项。

(10)本品种选育和纯种繁育的异同点。

(11)品系的类别。

(12)建系的方法。

(13)品系的利用。

(14)引入杂交和级进杂交注意事项。

(15)新品种培育分类。

(16)新品种培育的方法和步骤。

(19)保种意义。

(20)动物保种理论。

(21)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利用。

(22)育种规划工作程序。

(23)育种工作的组织措施。

第五章动物繁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公畜生殖器官的构成。

(2)母畜生殖器官的构成。

(3)生殖激素与动物生殖机能的关系。

(4)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5)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6)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2、一般掌握:

(1)公畜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

(1)母畜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

(3)生殖激素的种类、来源、化学特性及主要生理作用。

(4)受精、妊娠、分娩。

(5)提高动物繁殖力。

3、熟练掌握:

(1)几种主要生殖激素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

(2)初情期、性成熟。

(3)人工授精。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家畜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

第二节生殖激素

第三节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第四节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第五节受精、妊娠与分娩

第六节人工授精

第七节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第八节提高动物繁殖力

(三)考核知识点

1、家畜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

2、生殖激素的种类、来源、化学特性及主要生理作用

3、几种主要生殖激素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

3、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4、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5、受精、妊娠与分娩

6、人工授精技术程序

7、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8、提高动物繁殖力

(四)考核要求

1、领会:

(1)公畜生殖器官的构成及主要生理机能。

(2)母畜生殖器官的构成及主要生理机能。

(3)根据生殖激素的分泌部位,举例说明生殖激素的种类。

(4)动物繁殖上常用的生殖激素。

(5)促卵泡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前列腺素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

(6)精子的发生。

(7)卵子的发生。

(8)精子与卵子受精的具体过程。

(9)妊娠诊断的主要方法。

(10)人工授精的技术程序。

(11)胚胎移植的意义。

(12)胚胎移植的技术程序。

(13)胚胎工程的内容。

(14)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措施。

第六章动物环境工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畜禽舍布局、建筑。

(2)畜禽场的公共卫生设施。

(3)畜禽舍环境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4)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的处理方法。

2、一般掌握:

(1)畜禽场环境保护的主要环节。

(2)畜禽的环境。

(3)畜禽舍环境调控。

3、熟练掌握:

(1)场址选择。

(2)污水的处理与利用。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及其建筑

第二节环境与动物生产

第三节畜禽舍环境调控

第四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及利用

(三)考核知识点

1、场址选择

2、畜禽舍布局、建筑

3、畜禽场的公共卫生设施

4、畜禽舍环境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5、畜禽场环境保护的主要环节

6、畜禽的环境

7、畜禽舍环境调控;

8、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的处理方法

9、污水的处理与利用

(四)考核要求

1、领会:

(1)养殖场场址选择及畜禽场布局的原则。

(2)畜禽舍的建筑要求。

(3)畜禽舍的类型。

(4)畜禽舍建筑结构的具体要求。

(5)环境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6)畜禽舍环境控制的意义。

(7)畜禽舍环境控制的途径。

(8)畜禽粪便及病死畜禽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动物卫生保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动物检疫的范围和对象。

2、一般掌握:

(1)疫病预防。

(2)发生动物传染病时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3)动物检疫的基本程序。

(4)动物传染病。

(5)动物寄生虫病。

(6)畜禽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病。

(7)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疫规定和要求。

(8)生产无公害畜产品应具备哪些条件。

3、熟练掌握:

(1)免疫接种。

(2)动物检疫。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物的卫生保健措施

第二节动物防疫与检疫

第三节动物常见疾病防治

第四节动物产品安全与卫生

(三)考核知识点

1、免疫接种

2、疫病预防

3、动物疫病的防疫

4、动物检疫

5、动物传染病

6、动物寄生虫病

7、畜禽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病

8、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疫规定和要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免疫接种。

(2)动物检疫。

2、领会:

(1)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卫生保健措施。

(2)疫苗接种的途径和使用方法。

(3)发生动物传染病时应采取的紧急控制和扑灭措施。

(4)国家规定的检疫对象。

(5)我国动物检疫从总体上分类。

(6)动物检疫的基本程序。

(7)传染病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8)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式及其特点。

(9)畜禽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

(10)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11)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疫规定和要求。

(12)生产无公害畜产品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八章养牛生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2)其它牛的饲养管理。

2、一般掌握:

(1)牛的品种特征。

(2)各用途牛的代表品种。

(3)外貌鉴定方法。

3、熟练掌握:

(1)牛的生物学特征。

(2)犊牛及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3)肉牛的育肥技术。

(4)牛奶的验收及初步处理。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牛的品种及体型外貌

第二节牛的生物学特征

第三节牛的体形外貌

第四节奶牛的饲养管理

第五节肉牛的饲养管理

第六节其它牛的饲养管理

第七节牛产品的初步加工

(三)考核知识点

1、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2、乳用牛、肉用牛的体型外貌要求及代表品种

3、奶牛体型外貌线形鉴定的过程

4、牛的采食生物学特性

6、牛的消化特征

7、犊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8、干乳方法

9、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

10、成年牛及架子牛的育肥技术

11、种公牛饲养管理要点

12、役用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3、牦牛的饲养要点

14、牛奶的验收及初步处理

15、牛胴体生产

16、牛皮的初步处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反刍;

(2)嗳气

2、领会:

(1)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2)乳用牛、肉用牛的体型外貌要求及代表品种。

(3)奶牛体型外貌线形鉴定的过程。

(4)牛的采食生物学特性。

(5)牛的消化特征。

(6)犊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7)干乳方法。

(8)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

(9)成年牛及架子牛的育肥技术。

(10)种公牛饲养管理要点。

(11)役用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2)牦牛的饲养要点。

(13)牛奶的验收及初步处理。

(14)牛胴体生产。

(15)牛皮的初步处理。

第九章养猪生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猪的类型划分。

(2)后备猪的培育。

(3)猪的肥育方法。

(4)工厂化养猪的意义。

(5)主要机械设备。

(6)猪产品的初步加工。

2、一般掌握:

(1)我国地方猪品种的分类及代表品种。

(2)种猪的饲养管理。

(3)断奶仔猪的培育。

(4)肉猪的管理。

(5)生产工艺。

(6)技术指标及工艺技术要求。

3、熟练掌握:

(1)猪的生物学特性。

(2)哺乳仔猪的培育。

(3)影响猪肥育的因素。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猪的类型与品种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种猪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幼猪培育

第五节肉猪生产

第六节工厂化养猪

第七节猪新产品的初步加工

(三)考核知识点

1、我国地方品种的分类及代表品种

2、猪的生物学特性

3、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4、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5、哺乳仔猪的培育

6、断奶仔猪的培育

7、肉猪的管理

8、技术指标及工艺技术要求

9、猪产品的初步加工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1)猪的类型。

(2)妊娠母猪营养利用特点。

(3)哺乳仔猪的生长与生理特点。

(4)集约化养猪。

(5)工厂化养猪。

2、领会:

(1)我国地方猪种分类、代表品种及外形和生产性能特征。

(2)国外引进品种的外形和生产性能特征。

(3)猪的生物学特征。

(4)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及利用。

(5)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6)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7)哺乳仔猪的养育技术。

(8)培育无特定病原猪的方法。

(9)早期断奶的优点及断奶方法。

(10)断奶仔猪养育技术。

(11)后备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2)影响猪肥育的因素。

(13)猪的肥育方法。

(14)肉猪的管理。

(15)目前采用的饲养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术要求。

第十章养羊生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羊的经济用途。

(2)羊的产品。

(3)绵羊品种分类及代表品种。

(4)山羊品种分类及代表品种。

2、一般掌握:

绵、山羊品种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羊的特点。

3、熟练掌握:

种羊饲养、肉羊饲养、奶山羊饲养的技术要点。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羊的经济用途及产品

第二节羊的品种

第三节羊的饲养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1、羊的经济用途

2、羊的产品

3、绵、山羊品种的分类、不同类型羊的特点及代表品种

4、种羊饲养、肉羊饲养、奶山羊饲养的技术要点

(四)考核要求

1、领会:

(1)羊的经济用途。

(2)羊的产品及特点。

(3)绵羊、山羊品种按生产用途分类。

(4)各类生产用途的绵羊、山羊的代表品种。

(5)种公羊、种母羊、奶山羊饲养管理分期及各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6)羔羊培育技术。

(7)肉羊育肥方式。

(8)断奶羔羊育肥和成年羊育肥的特点。

(9)建造舍饲羊舍对场址选择、建筑参数的要求。

(10)典型羊舍的类型。

(11)四季牧场的选择及其放牧特点。

第十一章养禽生产

(一)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养禽设备及禽类产品的初步加工技术。

2、一般掌握:

家禽主要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3、熟练掌握:

(1)孵化条件和孵化效果检查方法。

(2)蛋鸡、肉鸡、鸭和鹅的饲养管理。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家禽品种

第三节家禽的孵化

第四节蛋鸡的饲养管理

第五节肉鸡的饲养管理

第六节鸭和鹅的饲养管理

第七节养禽设备

第八章禽类产品的初步加工

(三)考核知识点

1、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2、家禽品种分类及各品种特征

3、孵化工艺流程

4、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和运输

5、人工孵化的条件

6、影响孵化率的因素

7、蛋鸡的饲养管理

8、肉鸡的饲养管理

9、鸭、鹅的饲养管理

10、养禽设备

11、禽类产品的初步加工

(四)考核要求

1、领会:

(1)家禽的一般特性。

(2)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3)现代养鸡业分类。

(4)孵化工艺流程。

(5)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和运输。

(6)人工孵化的条件。

(7)影响孵化率的因素。

(8)雏鸡的饲养管理。

(9)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10)产蛋鸡环境条件控制。

(11)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

(12)肉仔鸡的饲养管理。

(13)蛋的贮藏。

(14)鸡粪的加工方法。

第十二章养兔生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家兔品种分类及代表品种。

(2)养兔设备。

(3)家兔产品的初步加工。

2、一般掌握:

家兔的饲养管理。

3、熟练掌握:

家兔的生物学特性。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家兔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家兔的品种

第三节家兔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养兔设备

第五节家兔产品的初步加工

(三)考核知识点

1、家兔的生活习性

2、家兔的生活特点

3、家兔的繁殖特性

4、家兔的生理特点

5、家兔生长发育规律

6、家兔品种按经济用途分类

7、肉兔的主要单一品种和配套系及其特点

8、家兔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9、种公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10、妊娠母兔的饲养管理

11、仔兔的饲养管理

12、兔舍设计和建筑的一般要求

13、兔舍建筑形式

(四)考核要求

1、领会:

(1)家兔的生活习性。

(2)家兔的生活特点。

(3)家兔的繁殖特性。

(4)家兔的生理特点。

(5)家兔生长发育规律。

(6)家兔品种按经济用途分类。

(7)肉兔的主要单一品种和配套系及其特点。

(8)家兔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9)种公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10)妊娠母兔的饲养管理。

(11)仔兔的饲养管理。

(12)兔舍设计和建筑的一般要求。

(13)兔舍建筑形式。

第十三章马属动物生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

(1)马的类型与品种。

(2)马术运动。

(3)养驴生产。

2、一般掌握:

(1)马的外貌鉴定。

(2)马的饲养管理。

3、熟练掌握:

马的外形、毛色和年龄识别。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养马生产

第二节养驴生产

(三)考核知识点

1、马的类型与品种

2、马的外形、毛色和年龄识别

3、马的外貌鉴定

4、马的饲养管理

5、马术运动

(四)考核要求

领会:

(1)马的年龄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