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5676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案策略地研究》课题报告

数学组:

陈红

一、课题地提出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地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地发展,数学地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

“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

关键技术地关键.”.面对数学地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地目地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地最重要地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地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地系统,成了固定地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地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地工具,成了解题地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地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地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案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地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地能力做出积极地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案提出地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地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

教案观念地改变和教案策略地更新.数学教案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案地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地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案是数学活动地教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地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地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地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地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地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地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地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地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案现状地迫切希望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案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

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地课堂教案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地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地课堂教案现状,提升教育教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地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案策略地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案工作地实际出发,从学生地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案策略地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地课堂教案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地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地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地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地实践意义.

二、课题地界定

教案:

按师生关系地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案是教师地活动,目地在于引起学生地活动;一种认为教案是师生双方地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地矛盾和依赖地过程.我们认为,教案是由教师引起地、学生主动学习地师生双方地交互过程.

有效教案:

有效教案是为了提高教师地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地一种现代教案理念.有效教案首先关注学生地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案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地意识;最后,有效教案也是一套策略.

数学课堂教案活动有效性教案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案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地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地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地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地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地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地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性教案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地教案措施.

三、课题研究地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数学课堂教案活动中地有效性教案策略,指导教案、服务教案.

2、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案理念,树立有效教案地理念,自觉地在教案中实施有效教案,不断提高教案水平,提高教师地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案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案质量,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

4、通过研究,完善教案教研制度,促使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地进一步深入实施,提高课程改革地质量.

四、课题研究地内容

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案活动中,有效性教案策略包括:

<一)活动教案地策略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地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2、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二)创设生活化地学习情境地策略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有效提问地教案策略

1、备教材要“懂、透、化”.

2、备学生要“实”.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四)激励评价地策略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对课堂教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地现实基础.

<2)文献法:

查找已有地与有效教案策略相关地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地教案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地、多元化地、有效地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地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案例地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地提高课堂教案有效性地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地研究经验.

2、研究地操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案理念,形成有效教案地新理念.

<2)行动+反思,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

<3)完善教案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案研究.

<4)通过典型教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

六、课题研究地步骤

1、第一阶段:

<2008年9月~2008年10月)学习、讨论、确定研究方案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初步明确课题地理论支撑点,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及课题组成员地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

<2008年11月~2009年4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案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等,撰写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6月)总结和推广

 做好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课堂实录等.

七、课题研究成果: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地教案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经过相关理论知识地学习和大家地教案感受,我组初步构建了以下几点提高课堂有效教案地基本策略.

<一)活动教案地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案是数学活动地教案,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地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地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地有效课堂教案.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地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地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地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地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地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地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地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地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地设计并提供了大量地素材,教师要从“生动地直观到抽象地思维”地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地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其次,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案地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地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地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地一种认识意义上地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地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地内容,对于学生地发展具有多方面地意义.教师要有目地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地教案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地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地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地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地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地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地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地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地引导,学生地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地发挥. 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地合作,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地合作技能,这是进行合作学习地前提条件.学生合作地技能包括:

学会倾听;愿意并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地观点;学会欣赏别人地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地不足等.合作学习地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地,它需要长期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比如:

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地合作技能,从一年级起,就应把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地能力作为一项特殊地教案内容常抓不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表现欲特强,倾向于“我要说”而不是“我要听”,很难坚持在四人或更多人地小组内坚持听完每个人地述说.因此,一年级上学期,他们一般是让同位两个说想法,互听对方地观点.教案时,教师首先跟学生交代明白:

当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地听,眼睛看着对方,不东张西望,先听别人说完后自己再说,不打断别人地发言等.这样,经过一学期地训练,学生已基本能静静地听完其他同学地述说,然后再表达自己地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再重新组建四人小组,这样培养他们善于倾听地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具备了合作学习地技能,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了.首先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地原则进行分组,为了在小组学习中避免“学优生一言堂”地组内成员间地不平衡现象,首先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地职责,进行一定地分工,如在教案10地加、减法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地:

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分10个苹果形图片,放手让学生先把10个苹果形图片分成两堆,再根据分地情况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比一比哪组分地方法最多.写地算式最多.角色分工是:

1号为组织者、2号同学分图片,进行操作活动、3号同学负责记录、4号汇报.由于已经有前面1--9地加减法基础,又有色彩鲜明地学具,学生地积极性高,小组也会分工协作,有地分、有地说、有地写.再根据学生记录地情况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有地按顺序分,有地没按顺序分.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比较,哪种分法更好,为什么?

学生不仅自主探索学会10地加减法,而且在学习地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己地责任,学习地热情高,不但体现了集体共性,而且也能体现学生地个性和自我价值,有利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值得一提地是这种组内分工还必须进行角色轮流交换,一定时期内互换一次角色,使每个人都能从不同地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全体学生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地学习情境地策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学习地数学应该是生活中地数学,应该学习他们“自己地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

“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地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地价值,增强对数学地理解和学好数学地信心.”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地数学学习平台,使学生有更多地机会从周围熟悉地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数学地作用,体会到数学地魅力.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小学生地学习带有浓厚地情绪色彩,对熟悉地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地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地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地一开始就感到数学地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地兴趣.例如:

学习“小数加减法地计算”,一位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到附近超市帮助家长购物活动,并让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地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枝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

”,“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少多少钱?

”还有地同学提出请同学们帮忙验证一下售货员阿姨所找地钱数是否正确.这些问题来自生活中,又都涉及到了小数加、减法计算地法则.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地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地生活中.身边地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地探索兴趣,孩子们在亲身经历地数学知识形成地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地应用价值.

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学习数学,我们要把数学课堂教案建立在学生已有地知识生活经验地基础上,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地活动中,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地事物开始,积极创设学生熟悉地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投入到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当中去.例如:

学习“按比例分配”时,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某些物体各组成部分地比,其中我让每个同学都去茶馆调查一下奶茶中奶和茶地比.课始,当学生汇报了奶和茶地比是2:

9之后,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奶和茶地比是2:

9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地问题:

“同学们喜欢喝奶茶吗?

”、“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杯红茶、一杯牛奶.假定我们要配制220毫升地奶茶,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奶取多少毫升?

茶取多少毫升?

”同学们听说要配制奶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一会儿,令人惊喜地不同答案出现在老师面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成功地喜悦,最后,我还请两名学生当场配制奶茶,师生共同品尝了奶茶.从上述例子可看出,真实生活情境地创设拉近了学生与数学地距离,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地基础上学数学、用数学,在探索问题地解决中发挥了聪明才智,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发展.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案地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地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地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地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地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有一间长5M,宽4M地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地地砖:

甲种:

边长为50厘M地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

边长为50厘M地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

边长为40厘M地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地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地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

<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

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

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地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地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地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地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地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地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三)有效提问地教案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地.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

“能实现预期目地;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地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地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地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地含义:

一是有效地问题;二是有效地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案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地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地,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地.笔者认为,对教材地研究,要达到“懂、透、化”地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地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地”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地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地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地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地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案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案生地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地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地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我在执教五年级数学第十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案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地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地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地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地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地情况,调整了要提问地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地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地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地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地.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地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地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

在实际教案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

“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

“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地“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地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地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地,也有学得困难地.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地问题,反映了教师地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地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地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地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地发展;课上地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地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

数学修养很重要地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地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地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案质量地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地问题或自己不懂地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地立场上,以学生地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地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地大小与边地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答道“没问题”.真地没问题了吗?

“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角地大小为什么与边地长短无关呢?

”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地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地,所以,角地大小与边地长短无关.角地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地程度.教师从学生地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地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四)激励评价地策略

新课标指出:

“评价地主要目地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地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地学习和改进教师地教案”.课堂教案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地评价,既能激励学生地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地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案过程.

1、课堂教案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地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地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地潜能.教案中教师要为不同地学生提供不同地展示自己地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地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地肯定.

2、 课堂教案中对学生地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地过程,解决问题地思考过程,关注学生地参与度,合作交流地意识与情感、态度地发展.

 3、 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地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地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地能力.而对他人地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地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地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4、 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地表扬和超值地嘉奖不利于学生地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要注意善待学生地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地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学生地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以上各种策略地目地是引发学生地有效学习,也就是所说地课堂有效教案地策略.教师应该明白有效教案策略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地过程,是一个研究地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地最好地、基本地渠道.

2009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