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6510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心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docx

《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docx

心理

1.判断心理健康的条件和因素(P15)

(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2)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仅仅以某一种外显的行为表现来判断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还有考虑到所处的背景、文化、年龄、社会身份、情境等诸多因素。

•2.如何理解心理健康P16-17

(1)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一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2)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是一种连续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3.什么是正常心理?

P19

•正常心理分为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两种心理状况,用来表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

健康心理是永恒追求的目标。

心理不健康,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4.正常心理的分类及表现

(1)一般心理问题。

例如小李的案例

(2)严重心理问题。

例如王某的案例

•(3)疑似神经症

•5.异常心理及表现

(1)神经症P20六种神经症的表现

(2)各类精神障碍P22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

•6.亚健康状态

•7.如何面对自身心理问题P24-P25

(1)坦然面对

(2)别急于诊断(3)转移注意力(4)调整生活规律(5)不要讳疾忌医

•.”钓鱼人故事“的三个比喻

•8.心理咨询及其对象P27

•10.心理治疗及其与心理咨询的区别P28

•11.积极心理学的内容P30

•12.如何看待积极是一个过程P31

(1)积极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和最后结局,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

(2)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

•13.运用积极心态维护心理健康的故事和案例(例如;罗纳尔多、塞曼、如果下一次、黄永玉等的故事)P31-34

 

.

第三章生命发展.第一节生命的产生

1.中国母亲节P37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2.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生命中我们要知道感恩父母、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还有感谢自己。

P39

第二节生命的意义

1.有了生命,一切才变得有意义,生命的存在,即是意义。

即使生长在路边最不起眼的小草比起那些漂亮的塑料花来也要卓越,因为它有生命,它在生长,它给世界以生机和希冀。

P40

2.课堂活动“画出自己的生命线”的启示:

浮士德说,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在最终的结局上,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

P41

3.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P41

(1)毛泽东说,我们大学生正如早晨八九点的太阳,正经历生命的朝阳,要珍惜时光。

(2)保尔、柯察金在《钢铁》中说,我们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的生命意义也在于此。

(3)维克多·弗兰克。

(拓展阅读)他认为,人的主动动机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意义,解释自己生存的秘密,他把这种动机成为“探求意义的意愿”。

P42

(4)’“大海里的船”它使我们知道:

虽然屡遭挫折,却能够坚强的、百折不挠的挺住,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P43

第三节珍爱生命

1.生命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宁静的精神过程。

例如《思想者》让全世界认同了思想的魅力。

《行走的人》的生命意义:

显示出任何自然的阻力都阻挡不住的自我的精力量。

2.环境对人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人生,由自己决定,由我们的心态决定。

P44。

例如:

(1)拓展阅读“没有四肢的健全人”

(2)拓展阅读“轮椅上的勇士”霍金——写作了《时间简史》

(3)弗兰克认为,人最关心的不是获得快乐和逃避痛苦,而是了解生命的意义,如果某种生活有意义,人就愿意为他付出代价,也会为它去受苦。

P46

(4)

 

第四节生命与死亡

1..生命存在的几种形式P47

(1)生物性的存在:

人是生物性的存在,生物性是人的生命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人的生命的社会性、精神性存在前提和基础。

(2)精神性的存在:

人要规划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

(3)社会性的存在:

每个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参与和融入到社会活动之中,在与人的沟通、交往和互动中保存自己的生命。

2.拓展阅读“武则天的无字碑”启示:

有勇气去经历自己生命i里的每个发生、存在的事实。

.

第四章自我意识.第一节认识自我

1.古希腊神话故事“斯芬克斯”之谜的答案是人,给我们的启示是“认识你自己”。

2.自我意识并非与生俱来,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发生到相对稳定、成熟,大约要经过20年的时间。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发展到心理自我。

(P55-P56)

(1)生理自我时期:

对身高、体重、性别等的认识。

①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应;2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使用,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

②这一身体的个体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称自我中心期。

(2)社会自我时期:

对自己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角色意识等的认识

①从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教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

②形成各种角色:

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同伴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等

③这一时期主要从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者同伴的评价。

这一时期被称为“客观化”时期。

(3)心理自我时期:

对自己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行为等的意识

①此时期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去认识和评价外部世界,这一时期被称为“主观化”时期。

②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心理自我成熟的标志。

3.自我意识的结构P56

(1)自我认识: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堂活动“20个我是谁“

(2)自我体验:

属于情绪范畴,例如自尊、自爱

(3)自我调节:

意志行为,表现为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

4.精神分析流派的自我意识发展(P57):

(1)创始人弗洛伊德,该理论重视人的意识的研究,他提出了散步人格结构说:

自我、本我、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是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是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是追求完美。

(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3)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P60的表格):

成年早期(18-25岁)个体的任务是亲密——孤独。

6.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P60)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需要层次模型: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

自我尊重、尊重别人、自我评价。

7.自我体验的表现:

自尊感、责任感、爱美感P62-63

.第三节未知的自我

1.乔韩窗口理论:

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包括:

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未知的自我。

2.心理实验“一只跳骚”告诉我们:

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并努力尝试。

第四节完善自我

1.树立健康自我意识的方法:

(1)正确认知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3)有效控制自我(4)不断完善自我

.

第五章知识点.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1.情绪情感:

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P82)

(1)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例如:

当自己某些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时,会感到幸福愉快。

(2)情绪情感伴有生理唤醒。

例如:

在重大面试前焦虑时,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表明情绪有其生理反应。

(3)情绪情感有其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

面部表情(例如: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愁容满面)、姿态表情(例如:

高兴时手舞足蹈,失望时垂头丧气)、语调表情。

其中面部表情最能反映着人的情绪情感状态,是鉴别情绪秦刚的主要标志。

(4)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是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P83)

2.四种基本情绪(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和社会情绪(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基本情绪表现出来。

)P84-85

3.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化悲痛为力量)P84-85

4.情绪情感的功能及其举例(P86)

(1)自我保护功能。

其实,很多负性情绪,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必要的。

例如,当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时,恐惧的情绪反应,能促使人更快递脱离险境。

所以,不良情绪和负性情绪不能等同,不是一回事。

(2)人际沟通的功能例如,一位大学生自叹孤独,尽管宿舍很热闹,可只是看得见摸不着。

其正是缺少情绪上的沟通

•(3)信息传递的功能例如,考场上监考监考老师威严的目光,使想投机取巧的人望而却步

•(4)经验记忆的功能例如,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的一次经验,却永世难忘

5.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在情绪、情感、意志、挫折容忍力等综合个性品质。

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也更容易走出困境。

第三节合理情绪疗法

6.ABC合理情绪理论内容(A诱发事件B信念C情绪结果,导致情绪发生的实际上是B)

7.大学生常见的三种不合理信念(P94)

(1)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2)灾难化的思考方式例如,因为受到老师一次批评,某同学就觉得同学们都看不起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3)乱贴标签的思考方式例如,因为某件事情没有最好,就下定义“我是个笨蛋”

8.合理宣泄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从而缓解现实的紧张与忧虑。

合理情绪宣泄的9种方法(运动、音乐、哭泣、大声宣泄、日记书信、亲近自然等)(P103)

9.对于情绪,我们可以做到:

不忍,不伤己;不发,不伤人;不逃避;接受、面对和处理。

(P100)

.

第六章挫折应对.第六章直面挫折

第一节,挫折溯源

1.挫折的内涵P109(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1)挫折情境:

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当事人想象中存在的。

(2)挫折认知:

可以是对实际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能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真。

挫折认知是产生挫折的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3)挫折反应。

只有当挫折情境被主体所感知时,才会在个体心理上产生挫折反应。

例如:

同样是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懊悔不已,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考试不及格这一挫折情境的挫折认知不同造成的。

2.挫折的性质及其例子P109

(1)必然性(只要个体存在,就会有需求,就会有挫折,挫折是人一生的伙伴)

(2)普遍性(例如,朱德庸“跳楼”漫画)

•(3)多样性(例如,林肯的挫折坐标图)

•(4)两面性(例如,巴尔扎克说:

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3.挫折的主观因素P115

(1)生理因素:

例如,很多大学生因对对自己的相貌身高等不满意,觉得低人一等)

(2)由阻挠引起的挫折:

例如,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冲突

•4..引起大学生挫折的3大心理因素(P116)

(1)自我期望值:

对任何事物的自我期望与现实都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考虑主观愿望,极可能产生挫折感。

自我期望值的3种表现(P116)

•期望值绝对化(例如:

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过分概括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限夸大后果(一次考试失利,就全面否定自己)。

(2)个人抱负水平:

一个人是够体验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密切的关系,抱负水平高的人比抱负水平低的人更容易产生挫折感。

•(3)个人容忍力:

个人容忍力不同,人们对挫折感受的程度不同。

•5.挫折的16种应对方式及其举例P117

•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自发的心理调节机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防御机制可以起到使人适应挫折、减轻精神痛苦、促进发展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使人逃避现实,降低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1)压抑:

“我真希望没这回事”,“我不要再想它了”,以此来保持内心的安宁,使自己避免痛苦,但这些痛苦的经历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这种压抑的挫折防御机制,会使人逃避现实,降低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3)文饰:

“酸葡萄”(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没有的东西就不是好的,是不值得的,以冲淡内心欲望和不安。

)和“甜柠檬”心理(百般强调自己拥有的嗜好的);找借口

(4)否认:

追赶沙漠中的鸵鸟,它会把头埋在沙堆中,当作没这回事一样。

许多人面对绝症、亲人死亡或者突如其来的重大意外灾害,常会说“这不是真的”“我不相信”,这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5)投射: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6)升华:

例如失恋后发奋追求事业,把失恋产生的挫折感、压抑感升华为奋斗的动力。

(7)幽默:

苏格拉底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

有一天,当他在跟一群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时,夫人突然跑进来,先是大骂,接着又往他身上浇了一桶水,把他全身都淋湿了。

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说:

“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

(8)补偿: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但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同样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感。

(9)幻想:

例如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10)认同:

遭受挫折时,常拿名人来鼓励自己,从而奋发进取。

总结:

升华、抵消、幽默、补偿、认同是积极的犀利防御机制。

压抑、文饰、否定、投射、退行、幻想、移位是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第四节

8.挫折的理智性反应及其案例(P124)

(1)“G大调由来”的故事:

勇敢面对挫折,转一个方向另求发展 

(2)“毛驴和土”的故事:

冷静思考,寻找出路 

•(3)“失去左臂男孩”的故事:

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4)鉴真大师的故事: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9.挫折承受力培养的三方面(P127)

(1)认识挫折

(2)改变自己

•①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②接受它、包容它③积极转移注意力④直面最坏的情况⑤冷静分析(3)寻找路途

.

第六章直面挫折.第六章直面挫折

第一节,挫折溯源

1.挫折的内涵P109(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1)挫折情境:

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当事人想象中存在的。

(2)挫折认知:

可以是对实际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能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真。

挫折认知是产生挫折的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3)挫折反应。

只有当挫折情境被主体所感知时,才会在个体心理上产生挫折反应。

例如:

同样是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懊悔不已,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考试不及格这一挫折情境的挫折认知不同造成的。

2.挫折的性质及其例子P109

(1)必然性(只要个体存在,就会有需求,就会有挫折,挫折是人一生的伙伴)

(2)普遍性(例如,朱德庸“跳楼”漫画)

•(3)多样性(例如,林肯的挫折坐标图)

•(4)两面性(例如,巴尔扎克说:

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3.挫折的主观因素P115

(1)生理因素:

例如,很多大学生因对对自己的相貌身高等不满意,觉得低人一等)

(2)由阻挠引起的挫折:

例如,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冲突

•4..引起大学生挫折的3大心理因素(P116)

(1)自我期望值:

对任何事物的自我期望与现实都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考虑主观愿望,极可能产生挫折感。

自我期望值的3种表现(P116)

•期望值绝对化(例如:

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过分概括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限夸大后果(一次考试失利,就全面否定自己)。

(2)个人抱负水平:

一个人是够体验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密切的关系,抱负水平高的人比抱负水平低的人更容易产生挫折感。

•(3)个人容忍力:

个人容忍力不同,人们对挫折感受的程度不同。

•5.挫折的16种应对方式及其举例P117

•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自发的心理调节机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防御机制可以起到使人适应挫折、减轻精神痛苦、促进发展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使人逃避现实,降低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1)压抑:

“我真希望没这回事”,“我不要再想它了”,以此来保持内心的安宁,使自己避免痛苦,但这些痛苦的经历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这种压抑的挫折防御机制,会使人逃避现实,降低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3)文饰:

“酸葡萄”(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没有的东西就不是好的,是不值得的,以冲淡内心欲望和不安。

)和“甜柠檬”心理(百般强调自己拥有的嗜好的);找借口

(4)否认:

追赶沙漠中的鸵鸟,它会把头埋在沙堆中,当作没这回事一样。

许多人面对绝症、亲人死亡或者突如其来的重大意外灾害,常会说“这不是真的”“我不相信”,这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5)投射: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6)升华:

例如失恋后发奋追求事业,把失恋产生的挫折感、压抑感升华为奋斗的动力。

(7)幽默:

苏格拉底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

有一天,当他在跟一群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时,夫人突然跑进来,先是大骂,接着又往他身上浇了一桶水,把他全身都淋湿了。

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说:

“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

(8)补偿: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但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同样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感。

(9)幻想:

例如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10)认同:

遭受挫折时,常拿名人来鼓励自己,从而奋发进取。

总结:

升华、抵消、幽默、补偿、认同是积极的犀利防御机制。

压抑、文饰、否定、投射、退行、幻想、移位是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第四节

8.挫折的理智性反应及其案例(P124)

(1)“G大调由来”的故事:

勇敢面对挫折,转一个方向另求发展 

(2)“毛驴和土”的故事:

冷静思考,寻找出路 

•(3)“失去左臂男孩”的故事:

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4)鉴真大师的故事: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9.挫折承受力培养的三方面(P127)

(1)认识挫折

(2)改变自己

•①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②接受它、包容它③积极转移注意力④直面最坏的情况⑤冷静分析(3)寻找路途

第七章 人际交往

第一节(P131)

1.

(1)人际交往:

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2)人际关系:

指人与人通过直接交往(包括沟通和其它各种形式的交流)过程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情感联系。

 

(3)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人际关系的途径;

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的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

人际交往在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际关系在后,是静态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人际交往的意义及案例、实验(P132)

•        

(1)“印度狼孩” :

人际交往是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 

•        

(2)“三只小猪”:

人际交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        (3)戴尔卡耐基:

人际交往对于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3.人际交往的效应及其举例(各种心理效应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把“双刃剑”) P134

(1)首因效应:

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

虽然第一印象对人际交往影响巨大,但是第一印象可以改变。

(2)近因效应:

是指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3)晕轮效应:

是指我们在对别人做出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

例如:

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

(4)刻板效应:

例如江南一代的人往往被认为是聪明伶俐、随机应变的,北方人则被认为是性情豪爽、胆大正直的。

无奸不商

(5)定势效应:

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

老眼光看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6)投射效应:

是指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7)从众效应:

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从众效应对大学生来说也有积极影响。

 

(8)仰巴脚效应:

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第二节

4.人际吸引:

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按照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以分为合群、喜欢、爱情三个层次。

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5.人际交往的技巧:

(P148-150)

(1)批评的艺术:

三明治法

(2)赞美:

“戴高帽子”的游戏 。

赞美的原则:

真实真诚;有具体例证;恰到好处;角度独到。

(3)良好的沟通:

萧伯纳名言。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

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那么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

甚至,两种思想发生碰撞,还可以产生出两种思想之外的其他思想。

”萧伯纳的这句话说明了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6.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P142):

(1)邻近性因素(例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

(2)个人魅力(外表容貌、人的才能、个性品质;相似与互补。

比起容貌和才能,个性品质的吸引力更加持久、稳定和深刻。

)(3)相似性(物以类聚)(4)需求互补性(一个馒头搭歀糕)

7. 人际冲突的产生原因(P154):

个性心理特征;利益冲突;信息差异;报复冲突

8.人际冲突的解决办法(P158):

回避(例如:

我待会有点事,我先走了。

人际冲突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可能是一胜一负,如果处理得到,也可能双赢。

•        9寂寞和孤独区别(P141):

•        寂寞和孤独是相同的情绪体验。

孤独是一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状态,孤独可以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

所以尽管孤独却并不寂寞,可以说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必要的关联。

要想克服寂寞,提高社交技巧是最基本的途径。

 

第八章解读爱情

1.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男女双方在性需要基础上建立起的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它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

 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

爱情不是好感。

,不是喜欢,不是友谊,更不是激情。

(P163)

2.爱情的三元理论(P167):

心理学关于爱情的研究,发现爱情是有规律可循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基本上有三种元素组成:

亲密(属于爱情的情感方面,例如亲近、分析、交流和支持)、激情(属于爱情的动机方面,例如伴有生理唤醒,以及和爱的人结合的强烈愿望)、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分)。

 

3.爱情三元理论的启示(P168):

(1)爱情的动机成分表明爱情有其生理基础。

例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情以人的生理成熟为基础。

(2)爱情使人有强烈的情绪体验。

例如:

热恋中情绪高涨,激情澎湃

(3)爱情有其理性的一面。

4.爱情的特点:

•        

(1)性本能和性的需要是爱情的基础和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