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7574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docx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

初中课内文言文35处对比练习集与答案

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

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练习

三《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四《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

五《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六《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

七《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八《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九《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

十一《饮酒》与《爱莲说》练习

十二《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

十三《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十四《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十五《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

十六《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

十七《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二十《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

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

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

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练习

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

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练习

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

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

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

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

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而此地适与余近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

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1.

(1)客居

(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2.A

3.

(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4.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5.答案要点:

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

(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

(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练习

  【甲】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4、

(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5、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答案:

1、D;2、译文: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必须直译);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4、

(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D。

 

三《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

 

(2)无论魏晋无论:

 (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

(1)“全”或“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

2.

(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世外桃源与民同乐

4.共同之处:

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四《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大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性嗜酒(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饮少辄醉

2.翻译下列句子。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3.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

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处所、地方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就

2.

(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

滁州城四周都是山)

3.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五《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

(4)日出而林霏开(5)佳木秀而繁阴(6)云归而岩穴暝

(7)野芳发而幽香(8)而或长烟一空(9)把酒临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5.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乙)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7、[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9、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参考答案:

1.

(1)日光

(2)景象(3)季节(4)散(或“散开”)(5)发荣滋长

(6)幽暗,昏暗(7)花(8)全(9)执,拿

2.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5)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3.[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5、(甲):

“浩浩汤汤”或“气象万千”(乙):

“水落石出”

6、D7、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3、(略)8、忧醉与乐

9、先天……后天……

 

六《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

1.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

2.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

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

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译:

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

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译:

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答案:

l.B2.B3.C4.C

 

七《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1.

(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

(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3.水的特点:

[甲]清澈(或:

清);[乙]清澈(或:

清)和湍急(或:

急)。

描写角度:

[甲]间接描写(或:

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八《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⑥怀民亦未寝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

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

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

寻张怀民  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相与步于中庭。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③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④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

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⑤参与,这里指欣赏⑥睡觉  2、B

3、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③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仙

③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九《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

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答案要点: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