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7800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docx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

完成时间:

2011年8月29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过讲课、作业、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与选用;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某些极限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一般了解技术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尺寸链的概念和它们的计算方法,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能够掌握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在结构设计中合理应用公差标准打下基础。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

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

   3、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

   4、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5、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3、与其它课程分工

    本课程是学习《机械制图》、《物理》是的测量之后,学生具有一定的制识图能力,能够初步的进行尺寸和形状公差的标准,对测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开设的,进一步学习几何参数的互换性与标准化,含量标准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规定,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应用,进一步学习形位公差及尺寸公差原则,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后续课程的教学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锻炼,则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逐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4、课时与学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设计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需50课时,实验课学时需12课时,总共需62学时。

总学分为4分。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与要求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时

 

绪论

§0-1互换性概述

§0-2优先数和优先系数

§0-3本课程的任务

1-1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及其定义

1、互换性、标准化与优先数系的概念。

2、有关孔和轴的术语和定义。

3、孔和轴的广义定义。

1、了解本课的作用和任务

2、介绍互换性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3、什么标准化,了解我国标准的种类。

4、计量工作及其意义

5、什么是优先数,优先数系 

6、误差的概念,加工零件误差的类型。

7、公差概念,公差值的大小顺序。

2

第1章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

1-1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及其定义

1、配合的类别及有关计算

2、画尺寸公差带图

3、孔、轴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4、画尺寸公差带图

 

1、掌握尺寸的术语、定义

2、掌握尺寸偏差和公差术语及定义。

3、掌握有关配合的述语及定义。

4、能够熟练掌握标准公差数值查表,计算极限偏差、绘制公差带图,配合的类型及极限偏差的计算,绘制配合公差带图。

2

1-2 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1、准确查表的方法

2、孔和轴的基本偏差系列表

1、掌握基准制的概念及类型。

2、掌握标准公有效期系列

3、掌握具体偏差系列代号、基本偏差系列图的特征,基本偏差数值的确定方法。

4、掌握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2

§1-3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1-4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1、优先公差带与配合的种类

2、基准制和配合类别的选择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及其标注方法

1、介绍优先、常用和一般用途的公差带与配合

2、介绍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3、讲解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2-1 测量概述

§2-2 量块

§2-3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1、量块的特点、精度和应用

2、测量方法

1、理解并掌握测量的概念和测量过程的四个要素。

2、概括了解长度尺寸传递系统。

3、掌握量块分“级”和分“等”的依据。

4、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计量器具的分类及常用的度量指标。

2

§2-4 测量误差

1、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随机误差的特点和正态分布曲线。

 

1、掌握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

3、掌握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随机误差的特点和正态分布。

4、理解测量精度的概念和种类

2

§2-5 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

1、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

2、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

1、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处理方法

2、理解残余误差和标准偏差的概念。

2

§2-6 光滑工件尺寸的测量

1、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和选择方法

2、确定验收极限的方法

1、理解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的概念并会确定验收极限

2、理解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并会正确选择计量器具。

2

第3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

§3-1 概述

§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1、各种形位公差带的含义

2、形状公差的标注方法

3、形位公差带

1、理解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的概念

2、理解各种形位公差带的含义。

3、掌握形状公差的标注方法

 

2

§3-3 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

1、各项形状公差带的含义和标注

2、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和最小包容区域

1、掌握形状误差的特点和种类

2、理解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和最小包容区域。

3、掌握各项形状误差符合最小条件的判断准则。

2

§3-4 位置公差和位置误差

1、各项位置公差带的含义和标注

2、位置误差的评定准则和最小包容区域

3、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1、理解定向公差带、定位公差带、跳动公差带的含义

2、理解位置误差的评定准则和最小包容区域。

3、掌握基准建立和体现的方法。

2

§3-5 公差原则

(一)

1、各种尺寸的符号和计算公式。

2、有关实效状态和实效尺寸的概念

3、包容要求的应用分析

1、掌握有关作用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边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概念;

2、掌握独立原则、包容要求的基本概念,并会分析应用。

2

§3-5 公差原则

(二)

1、最大实体要求的应用分析

2、最小实体要求的应用分析

1、掌握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2、掌握可逆要求用于最大实体要求。

3、掌握最小实体要求的概念和应用。

2

§3-6 形位公差的选用           §3-7 形位公差的检测

1、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的选用方法

2、形位公差的检测的检测原则和测量方法

1、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形位公差数值和公差原则的选用方法。

2、掌握形位公差的检测的检测原则和测量方法

2

 

 

 

 

 

第4章

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4-1 表面粗糙度概述

§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4-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代号及标注方法

1、表面粗糙度的高度评定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实质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了解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线等的概念

3、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重点是高度评定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4、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2

§4-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

2、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1、初步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

2、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的原理。

2

 

 

第5章

光滑极限量规

 

§5-1 光滑极限量规概述

§5-2 量规尺寸公差带

§5-3 量规设计

§5-4 量规的技术要求

1、量规的作用。

2、工作量规公差带的分布。

3、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方法。

1、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种类及特点

2、掌握量规的尺寸公差带。

3、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2

第7章

圆锥的公差及测量

§7-1 圆锥概述

§7-2 圆锥公差

§7-3 圆锥的测量

1、圆锥公差的项目

2、圆锥的测量方法

3、圆锥公差给定方法

 

1、了解圆锥配合的特点、种类和使用要求

2、熟悉圆锥公差的项目和圆锥公差给定方法。

3、掌握圆锥的测量方法

2

 

第8章

螺纹的公差配合与测量

§8-1 螺纹概述

§8-2 普通螺纹主要参数对互换性的影响

作用中径的概念和中径合格性判断原则。

1、了解普通螺纹的使用要求、主要几何参数及其对互换性的影响;

2、理解作用中径的概念和中径合格性判断原则;

2

§8-3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8-4 机床丝杠与螺母公差简介

§8-5 普通螺纹的测量

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和正确标注。

3、初步掌握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和正确标注。

4、了解普通螺纹常用的检测方法。

第9章

平键和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测量

§9-1 平键联接的公差及测量

§9-2 花键联接的公差及测量

1、平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2、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3、平键与矩形花键连接采用的基准制。

1、了解平键连接和矩形花键连接的特点。

2、掌握平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3、掌握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4、掌握平键与矩形花键的检测方法。

2

第10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

§10-1 圆柱齿轮传动概述

 §10-2 齿轮误差评定项目及检测

1、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项目及检测。

2、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检测。

1、明确齿轮传动的四项基本要求。

2、掌握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项目及检测。

3、掌握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检测。

2

§10-2 齿轮误差评定项目及检测

§10-3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及应用

1、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检测。

2、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

1、掌握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检测。

2、掌握齿轮副的安装误差及检测。

3、了解齿轮副的精度要求。

2

 

 

 

第11章

尺寸链

§11-1 尺寸链概述

§11-2 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1、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方法。

2、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基本公式。

3、用基本公式进行正计算

1、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尺寸链的基本术语。

2、掌握尺寸链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3、会用基本公式进行正计算

2

§11-2 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11-3 用概率互换法解尺寸链

1、用反计算法和中间计算法解尺寸链的步骤。

2、用概率互换法解尺寸链基本公式。

1、掌握用反计算法和中间计算法解尺寸链的步骤。

2、掌握用概率互换法解尺寸链基本公式。

3、掌握用概率互换法解尺寸链。

2

 

六、实训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训是使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使用和调整测量器具的能力,巩固有关公差标准的理论和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安排上,将实验安排在有关章节讲授之后进行。

学生在实验中,应亲自动手操作,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在实验之前应根据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做好预习。

(教师作必要地抽查),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守则,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

实训项目

实训目的和要求

使用仪器和量具

课时

实训一  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

1、熟悉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直径的操作方法

外径千分尺、被测工件

2

实训二  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

1、熟悉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直径的操作方法。

内径百分表、被测工件

2

实训三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1、了解合像水平仪的结构并熟悉使用它测量直线度的方法。

2、掌握给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值的评定方法。

3、掌握按照两端点连线和最小条件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合像水平仪、被测工件

2

实训四  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了解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完成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值的测量。

双管光切显微镜、被测工件

2

实训五  用正弦规测量轴锥角

1、熟悉内正弦规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正弦规测量轴锥角的操作方法。

正弦规、量块、千分表及表座、被测工件

2

实训六  测量外螺纹中径

1、熟悉测量外螺纹中径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的方法

3、掌握用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

螺纹千分尺、三针、杠杆千分尺、被测工件

2

三、考核方式

由期末考查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按实验报告、作业及出勤情况确定。

四、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为百分之四十,期末考试成绩百分之六十。

五、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学生应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重要性,提高对本门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应认真备课,组织好教学。

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讲清楚本课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讲授与自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

开展课后答疑,有条件还可在学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加强公差与配合选择与应用的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本课程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是巩固概念、训练技巧、深入理解讲课内容的重要手段。

要求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应及时检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张信群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参考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编,农业出版社。

七、其它必要的说明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手段改革的方向之一,针对本课程基础性和工程性的特点,我们采用现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与策划,注意授课方法的选用与改进、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2.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循序渐进,将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工程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