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4326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docx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

适用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

开设学期: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

64

学分:

4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能强、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相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等前续课程为基础,同时为《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

把整门课程知识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及岗位能力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技术大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该大类学生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按照汽车的主要性能(即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排放性)的检测和评价为主线,按照完成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作为课程内容安排的依据。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会进行汽车各项性能及评价标准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操作,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承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各工位的操作,并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善于自我学习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认知目标

(1)熟悉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布局;

(2)掌握汽车性能的含义及范围;

(3)掌握汽车各项性能的含义及评价方法;

(4)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掌握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的正确步骤。

2、能力目标

(1)能分析汽车各项性能的实际意义;

(2)能描述汽车各项性能的评价标准;

(3)能熟知汽车检测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能正确应用检测设备并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汽车性能检测与调整;

(5)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正确指出不合格项的原因;

(6)能制定设备维护表,并能对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

3、素质目标

(1)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3)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

(4)具有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5)完成任务及解决问题等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项目

项目单元(学习内容)

参考学时

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认识

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流程描述;

2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

3车辆交接与信息登陆。

10学时

2

车辆外观检测

①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内容及其标准描述

②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方法;

③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工量具及其设备使用

4学时

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

①汽车动力性能的评价;

②发动机点火波形的检测与分析;

③汽车底盘输出功率的检测。

10学时

4

汽车燃油经济性及检测

①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及路试测定;

②油耗计的使用及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台架试验。

2学时

5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检测

①汽车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②汽车制动性能评价;

③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及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

④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8学时

6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检测

①汽车的转向特性;

②汽车侧滑检测;

③汽车转向轮定位参数的检测;

④车轮动平衡检测。

12学时

7

汽车前照灯检测

①前照灯检测的目的和要求、灯光检测基础及检测原理描述

②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描述、使用与维护

4学时

8

汽车车速表检测

①汽车车速表的检测方法与有关标准介绍;

②车速表试验台使用。

4学时

9

汽车公害及检测

①排放污染物描述及其检测方法;

②曲轴箱污染物、燃油蒸发排放的检测及排放新国标介绍;

③汽车噪声及其检测。

8学时

10

汽车道路试验

①汽车道路试验检测项目及实验条件分析;

②五轮仪的结构,工作原理介绍,使用与维护;

③道路试验相关标准及规范描述。

2学时

合计

64

2.课程内容要求

项目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认识

学时

10

学习目标

1.熟悉汽车使用性能的涵盖内容;

2.了解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3.熟悉汽车检测的参数选择;

4.熟悉汽车检测参数标准的依据;

5.熟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布局及工作流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1.汽车使用性能的范围;

2.汽车检测基础理论。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将内容划分成3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估。

2.学生通过3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会汽车检测的真实过程。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和评估。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的要求

1.实训设备: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1.安全操作知识;

2.使用各种工具的基本技能和经验;

3.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的基本知识。

4.汽车各类检测站的功能。

1.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情境;

2.熟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完成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的操作;

4.具备协调各方、处理学生误操作的能力。

 

项目2

车辆外观检测

学时

4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内容及其标准;

2、知道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方法;

3、熟悉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工量具及其设备;

4、能利用工具判断外观性能。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内容及其标准;

2、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方法;

3、汽车外观性能检测的工量具及其设备。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教学课件、视频教学资料、维修技术资料、检测设备、任务工单、实训用车。

英语、计算机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电工检修基础、汽车机械基础、安全操作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等。

1.熟悉外观检测的内容及标准;

2.会利用工量具和设备对汽车进行外观检测;

3.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4.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项目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

学时

10

学习目标

1、会对汽车动力性能进行规范性评价;

2、能对发动机点火波形的检测与分析;

3、能对汽车底盘输出功率进行检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1、汽车动力性能进行规范性评价;

2、发动机点火波形的检测与分析;

3、汽车底盘输出功率的检测。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将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划分成3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估;

2.学生通过完成3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会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真实过程;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和评估;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的要求

1.实训设备:

底盘测功机、示波器、发动机综合性能诊断仪、气缸压力表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1.安全操作知识;

2.使用各种工具的基本技能和经验;

3.汽车动力性能的基本知识和动力性能检测的正确步骤;

4.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

1.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情境;

2.熟悉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完成汽车动力性检测的操作;

4.具备协调各方、处理学生误操作的能力。

项目4

汽车燃油经济性及检测

学时

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描述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熟悉检测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试验方法;

3.知道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路试的条件、方法及步骤;

4.会正确使用油耗计;

5.能进行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台架试验操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评价及路试测定;

2.油耗计的使用及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台架试验。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将汽车动力性能检测划分成2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估;

2.学生通过2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会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真实过程;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和评估;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的要求

1.实训设备:

底盘测功机、油耗计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1.安全操作知识;

2.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基本技能和经验;

3.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基本知识和燃油经济性检测的方法。

1.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情境;

2.熟悉汽车燃油经济性能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完成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的操作;

4.具备协调各方、处理学生误操作的能力。

 

项目5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检测

学时

8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汽车各车轮制动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关系;

3.能分析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制动的情况;

4.能分析影响汽车制动性的主要因素。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1.汽车制动时各车轮的受力分析;

2.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

3.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及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

4.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将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划分成4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估;

2.学生通过4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会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真实过程;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和评估;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的要求

1.实训设备:

汽车制动试验台、制动试验场地;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1.安全操作知识;

2.使用各种工具的基本技能和经验;

3.汽车制动性能的基本知识和制动性能检测的方法。

1.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情境;

2.熟悉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完成汽车制动性检测的操作;

4.具备协调各方、处理学生误操作的能力。

 

项目6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检测

学时

12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的转向特性;

2.能对汽车车轮侧滑进行检测;

3.能对汽车转向轮定位参数进行检测;

4.会车轮动平衡检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1.汽车的转向特性;

2.汽车侧滑检测;

3.汽车转向轮定位参数的检测;

4.汽车车轮动平衡检测。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将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划分成4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估。

2.学生通过4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会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真实过程。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和评估。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的要求

1.实训设备:

侧滑试验台、四轮定位仪、车轮动平衡机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1.安全操作知识;

2.使用各种工具的基本技能和经验;

3.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知识和操纵稳定性检测的方法

1.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情境;

2.熟悉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完成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的操作;

4.具备协调各方、处理学生误操作的能力。

 

项目7

汽车前照灯检测

学时

4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前照灯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2.知道汽车灯光基础及检测原理;

3.知道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4.了解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的使用与维护。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1.前照灯检测的目的和要求、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2.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将汽车前照灯检测划分成2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估;

2.学生通过2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会汽车前照灯检测的真实过程;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和评估;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的要求

1.实训设备:

汽车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1.安全操作知识;

2.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3.汽车前照灯的基本知识和前照灯检测的方法。

1.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情境;

2.熟悉汽车前照灯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完成汽车前照灯检测的操作;

4.具备协调各方、处理学生误操作的能力。

 

项目8

汽车车速表检测

学时

4

学习目标

1.知道汽车车速表误差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2.知道车速表检测的方法及有关标准;

3.知道汽车车速表试验台及其检测方法。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1.汽车车速表的工作原理及误差分析;

2.运用车速表试验台进行车速表检测。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将汽车车速表性能检测划分成2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估。

2.学生通过2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会汽车车速表性能检测的真实过程。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和评估。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的要求

1.实训设备:

车速表试验台;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1.安全操作知识;

2.使用各种工具的基本技能和经验;

3.汽车车速表性能的基本知识和车速表性能检测的方法。

1.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情境;

2.熟悉汽车车速表性能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完成汽车车速表性能检测的操作;

4.具备协调各方、处理学生误操作的能力。

项目9

汽车公害及检测

学时

8

学习目标

1.知道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

2.会对汽油车排放污染物进行检测;

3.会对柴油车排放烟度的值进行测定;

4.了解汽车排放新国标;

5.会进行汽车噪声的检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与建议

1.汽油机排放污染物及其检测、评价方法;

2.柴油机排放污染物及其检测、评价方法;

3.汽车噪声及其检测。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将汽车公害检测划分成3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并实施,最终评估;

2.学生通过3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会汽车公害检测的真实过程;

3.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和评估;

4.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资料、教学课件,并准备好教学场地和设备。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的要求

1.实训设备:

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或者五气分析仪)、不透光度仪(或者滤纸式烟度计);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1.安全操作知识;

2.使用各种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经验;

3.汽车公害的基本知识和检测的方法。

1.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情境;

2.熟悉汽车汽车公害检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完成汽车汽车公害检测的操作;

4.具备协调各方、处理学生误操作的能力。

 

项目10

汽车道路试验

学时

2学时

学习目标

1、熟悉汽车道路试验检测项目及实验条件;

2、了解五轮仪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

3、知道道路试验相关标准及规范。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汽车道路试验检测项目及实验条件;

2、五轮仪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

3、道路试验相关标准及规范。

在引导文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教学课件、视频教学资料、维修技术资料。

英语、计算机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电工检修基础、汽车机械基础、安全操作知识、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和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等。

1.掌握汽车道路试验检测项目及实验条件;

2.会使用第五轮仪;

3.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

4.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或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自行编制检测项目,根据检测设备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性能检测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标准、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的实训环节教学,应充分利用学校检测设备,在做中学习,在做中领会并明确检测的方法和相关国家标准;教学过程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亲手操作。

(3)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媒体,使课堂气氛融于模拟操作当中。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标准、新手段的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贴近真实检测站实际。

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建立平时考评、实训考评、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课程总成绩=平时考评10%+实训成绩2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5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充分教学检测线的优势,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