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8170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4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Word版含答案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本课话题 ——和谐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

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

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刘易斯·托马斯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那种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的观点,认为我们人类应该遵循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和谐宁静。

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成就可持续发展之美;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造就繁荣富强之美;人与人的和谐,可以促成人性之美。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日内瓦的天鹅

在瑞士日内瓦的湖滨,设有一系列保护鸟类的宣传橱窗和鸟类保护标志。

严冬将至,大批宣传画出现在街头,提醒市民:

“冬天到了,不要忘记帮助天鹅筑窝,不要忘记给天鹅送食料!

”每当春暖花开,游客们就可以看到湖滨比比皆是的天鹅窝。

一旦发现湖中有“病号”,市民便趟入冰凉的湖水,将天鹅抱上岸,保护部门会立即将它送去医院治疗。

天鹅得到如此无微不至的关照,岂忍离去,天长地久,他们终于成了日内瓦的“常住居民”。

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情故事,例如巴黎是狗的天堂,伦敦不许人打鸟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鼓励和学习的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4.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冰心

5.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鳟鱼(  ) 阈值(  ) 蚁冢(  )

苜蓿(  )蜂窠(  )黏菌(  )

毗邻(  )鲱鱼(  )木屑(  )

蹩脚(  )

【答案】 zūn yù zhǒnɡ mù kē nián pí fēi xiè bié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角

(2)钉

(3)缝

(4)券

【答案】 

(1)jiǎo jué 

(2)dìnɡ dīnɡ (3)fénɡ fènɡ (4)xuàn quàn

2.语境辨析法

(5)纤(  )夫们拉的纤(  )绳十分结实,均是由各种棉麻等纤(  )维制作的。

(6)这位大学生根据儿时记忆里的模(  )样制造了一个模(  )型。

【答案】 (5)qiàn qiàn xiān (6)mú mó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迄 讫 屹 

(2)鲠 哽 梗 (3)梭 峻 俊 (4)窜 撺 蹿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探索·摸索

探索:

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意在强调寻求过程的深刻性。

摸索:

指试探着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意在强调寻找过程的无助性。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国务院、国家环保部已下达相关文件,明确了我省需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开展,然而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在中国尚处于________(探索/摸索)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先行者努力在________(探索/摸索)中前行。

【答案】 探索 摸索

(2)振动·震动

振动:

指物体通过—个中心位置,不断做重复运动。

震动:

①颤动;使颤动;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二者侧重点不同,“振动”侧重指机械运动;“震动”侧重指受外力影响而颤动或人心情不平静。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上课期间突然从一个角落里传出手机________(振动/震动)的声音,老师停下讲课,深有感触的一席话引起同学们强烈的________(振动/震动)。

【答案】 振动 震动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只要是工作时间,他们就不间断地巡查道路,一会车上飘,一会路上跑,严禁“乱开乱建,乱排乱挖,乱摆乱挂”。

每逢乡镇集市,他们就清晨出发,苦口婆心地制止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行为。

(√)

理由:

苦口婆心:

指善意的又不厌其烦地劝导某人。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坐在他那富丽堂皇的超级跑车里,我劝他不要再在父母面前编造谎言,哪怕他的谎言天衣无缝。

(×)

理由:

富丽堂皇: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此处用来修饰“跑车”,不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

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杰出的医学家和教育家、生物学家。

他出身于纽约的一个医生家庭,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曾经在许多著名的大学医院行医,主持研究和领导教学工作。

和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一样,托马斯的兴趣广泛,关心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并且爱好音乐,长于诗文。

70年代初,他撰写专栏文章,笔触所及纵情宇宙万物,讴歌生命、大自然和人类的科学事业;对医疗技术和保健体制的论述鞭辟入里,富有远见。

主要作品:

《细胞生命的礼赞》。

197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编辑约托马斯写一组专栏文章,每月一篇,内容自便,编辑不改一字。

托马斯起初抱着听命的心情写了六篇后便央求罢手。

但此时读者和评论家已经不允许杂志和托马斯停止他们的专栏了。

于是,托马斯就接着写下去。

后来有一家出版社想将这些文章不修不改,原样出版,托马斯欣然应允。

于是,以排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为名的《细胞生命的礼赞》于1974年问世了。

[整体·感知]

本文论述了生物中的个体和集体活动,指出了非人类的动物存在集体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是容易体现的。

但我们人类活动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对于其他动物的活动,人类的活动似乎更具有集体活动的有利条件,而且人类活动最终也要走向集体化,但人类活动却不如其他动物的活动更具备集体智慧的力量。

[文脉·梳理]

①蚂蚁像人类 ②人类社会行为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

为什么这样描绘呢?

                                    

                                    

                                    

                                    

                                    

                                    

【答案】 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运用比喻手法,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引出了本文的主题,更显示出了科学的求实精神,借以引起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

2.谈生物社会,却从人类的社会活动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案】 切入点巧妙。

开头令人耳目一新,运用打比方,引出话题,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医学家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跟群居性昆虫相似,这不无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耐人寻味,引出下文的阐述。

3.作者在第2自然段摆出了一个怎样的事实?

                                    

                                    

                                    

                                    

                                    

                                    

【答案】 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说人类像蚂蚁,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所以描述昆虫行为的人,唯恐被指斥为“违反科学”,都不遗余力地从“有异于人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说它们“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二、阅读课文第4~1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5自然段先说一只蚂蚁,再说四只或十只,数千蚂蚁,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用来说明蚂蚁能思考、筹划、谋算,它们有智慧,有心智,群体力量无穷。

蚂蚁数量越多智慧就越大。

5.试分析第7自然段,“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

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此句是观点句,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后面的内容是对其具体的阐述分析。

三、阅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第11自然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一句中,“电路”“通着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比喻。

“电路”比喻社会结构,人的社会联系;“通着电”指人们意识到个体之间融合的重要性从而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这句话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类的通病:

缺少沟通交流。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结合这些蚂蚁、蜜蜂、鲱鱼和黏菌细胞等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这些事例都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动的。

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话题·互动]

话题:

本文在行文中涉及了许多生物学知识,你是怎样看待这些生物学知识的现实意义的?

学生甲:

在人类与自然的交往中,自然的博大、平和、宽容使人类日益自高自大起来,像个被溺爱的孩子,任性、烦躁,毫无羞耻地向自然索取自己喜爱的一切。

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人类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了,不能再单方面地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温室效应、沙尘暴、冰川融化等,很多不正常的自然现象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人类应该警醒了。

我的观点:

                                    

                                    

                                    

                                    

                                    

                                    

                                    

                                    

【答案】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应该是姗姗来迟者,仅仅是大自然物种中的一个。

虽然人类最终成了这个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但人类作为生物有着社会性特征。

基于此,人类高等的思维更需要联合,更需要在共进、共容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更和谐地发展自己生活的社会。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自然科学论文,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本文没有讲座式的艰深晦涩,而是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来阐释。

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

2.写法指导

如何使语言幽默风趣

(1)仿拟改编,呈现雅致幽默

根据表达的需要有创意地仿拟一些古诗文或流行歌曲,是一种雅致的幽默方式。

这种方式还能折射出自己对某些问题的个性思考,让人深思。

如:

“找点时间,找点空间,放下麻将,到基层看看;带上私心,带上杂念,走出酒店,到基层转转……”

将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进行了巧妙改编,形象逼真地揭露了某些官僚主义者整天无所事事、贪得无厌的嘴脸。

(2)错位反差出幽默

错位反差主要有古今反差、身份反差、感情色彩反差等形式。

如:

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不隐讳地说出全篇的真理。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诲人不倦”本是褒义词,文中却指连篇累牍、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兜售反动说教的艾奇逊。

通过这一错位反差,人物的厚颜无耻更显露无遗。

(3)大小互用现幽默

在特定的场合,将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可以使语言变得鲜活,富有情趣。

如:

“‘不买电脑,电脑特毁眼睛,再说这几天家里有‘经济危机’,以后再说!

’当惯了‘皇帝’的妈妈‘圣旨’一下,便准备‘拂袖退朝’。

我们哪里肯依,爸爸和我轮流‘奏本’,妹妹也揪着妈妈的裤腿‘死死苦谏’,也许真是众怒难犯吧,妈妈勉强答应了。

句中的“圣旨”“拂袖退朝”“奏本”“死死苦谏”,本来是描写宫廷生活的词语,这里临时移用来写家庭生活,大词小用,风趣生动,写出了家庭生活的情趣。

(4)降格自贬,自我解嘲呈现幽默

如: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姗蒂,是有名的泼妇,动不动就作河东狮子吼,而苏格拉底从不发火。

他说,娶老婆有如驭马,驭马没什么可学,娶个悍妇泼妇,于自己修身养性倒是大有好处。

有一天,姗蒂在家里吵闹不休,苏格拉底忍无可忍,只好出门。

正走到门口,老婆从楼上倒下一盆污水,泼在苏的头上。

苏心平气和地说:

‘我早就晓得,雷霆过后必有甘霖。

’”

一个自我解嘲,把一腔怒火冲个烟消云散。

(5)巧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强语言的幽默效果

如:

“驴子下去检查工作,他对随行人员说:

‘这地方的问题够严重的。

你们看,蜘蛛大白天空张着网,定是睡懒觉去了’。

‘蜜蜂成天泡在花丛里,已经腐化变质。

‘啄木鸟极端利己,从不关心集体,成天砍树,损公肥私……’

‘我看就只有苍蝇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臭,整天忙个不停,充分体现了敬业精神。

’”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某种社会现象,既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又达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

3.迁移应用

常见的“动物语录”往往充满智慧、幽默和讽喻性,请以“蜜蜂”或“乌龟”的口吻,写一段关于“懒”的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 小乌龟:

我们整日无所事事,而且总是饿着肚子,我真为我们乌龟家族的懒惰脸红。

乌龟妈妈:

小孩子懂什么?

我们虽然懒惰,但我们索取的少,没有世俗的欲望,因此我们乌龟是最长寿的动物。

老鼠整日忙忙碌碌,需要的也多,因此他们不但讨人烦,而且寿命也短。

比起他们来,我们才是聪明的动物,甚至在很多方面,我们比人类还聪明。

哪个乌龟见过活了几千年的人?

上帝是公平的,享受得多的物种,他的寿命就不会长。

懒有懒福,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平等、合作、尊重

《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让我们知道,生物界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秘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蚂蚁、蜜蜂乃至细菌,都有着与我们人类十分相似的社会性和高度的生存智慧,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要学会与我们的“同胞”和谐相处。

我们不仅要认识生物,热爱生物,更要尊重生物,敬畏生物,甚至向生物学习。

我们既要像蚂蚁和蜜蜂那样,注重发挥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尊重自然,尊重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正是这些生命的存在,才有了如此美丽的世界。

【应用角度】 “合作”“切忌盲目自大”“生存危机”等。

2.精彩应用

在看了蚂蚁、蜜蜂的生活后,我们会发现我们人类的傲慢,我们甚至发现,我们人类还没有运用它们已经运用的智慧——亲密合作。

我们人类也应该反省自己,学会合作,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只有合作,才能拥抱成功。

[佳作·领悟]

水母与蜗牛(节选)

刘易斯·托马斯

我们容易认为,我们自己是自然界唯有的完全独特的生灵。

可事情不是这样的。

独特性是生物界极为稀松平常的品性,实在算不得什么独特。

一个现象不可能既是独特的,同时又是普遍的。

要说独特,就连一个个独个的、自由游动的细菌也可被看作是独特的实体,即使它们是一单个无性系的后裔,也能各个区分出来。

斯普第奇(Spudich)和科什兰(Koshland)最近报道,同种的能动微生物,其个体的游动行为各不相同,颇像一个个性情孤僻、行为乖张的怪人。

在它们寻找食物的时候,有的会歪歪扭扭地向一个方向前进,行进确切的几秒钟后,戛然而止;而其他的细菌则以不同的方式歪扭前进,行进不同,但各有定数的时间。

假如你逮住它们的鞭毛,把它们挂在覆了一层抗体的滑片的表面上,仔细地观察,你可以通过其扭动身体的方式把它们一个个分别开来,分别得如此准确,好像它们各有不同的名字。

豆类携带有标记自我的标签,彼此区分得如此清晰,就像一只小鼠通过它的气味做的标记一样。

这些标签有糖蛋白,有植物凝血素,而且还可能跟某种内部的、至关重要的谈判有关。

这种谈判是关于豆子和固氮菌之间的附着关系的。

固氮菌生活在这种植物的肌肤里,埋植在它的根瘤中。

一个种系的豆类的植物凝血素跟来自这个种系殖民的特殊菌类的表面有特殊的亲和性,但对于来自其他种系豆子的菌类就没有。

这一制度的设计,似乎是为了维护一些排他性的伙伴关系。

自然界就是由这样一些小小的势利帮派凑合而成的。

珊瑚虫也有着生物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把同一种系的珊瑚虫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接触,它们会融合成一个珊瑚虫,但如果是不同种系的,它们就会相互拒斥。

鱼类能通过各自的气味把同类作为个体而一一分辨出来。

小鼠也能这样做。

这种嗅觉的辨别力是由H2基因座制约的。

用于免疫自我标记的基因也包含在同一些H2基因座里。

唯一似乎完全没有隐私感的活个体,是那些被从母体分离出来,分放在培养皿里的有核细胞。

一旦得到机会,条件适宜,来自天差地别的来源的两个细胞,比如,一个酵母苗细胞,一个鸡红血细胞,就会接触,融合,那两个细胞核也会融合,然后,这个新的杂种细胞就会起劲地分裂,繁生出大量的子孙来。

赤裸的细胞缺乏自尊心,似乎一点儿自我感觉都没有。

自我的标记,还有负责识别这种标记的感觉机制,传统上被看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维护自己的个性。

有了这一机制,一种生物才能够自卫,保护自己免受所有其他生物的侵害。

这样看来,自我性乃是有利于自我保护的。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却不是这样的。

海生无脊椎动物的自我标记机制想必是远在进化的过程走到我们这儿之前很久就早已完善了的。

这种机制的建立,是为了让一种生物找到其他生物,但不是为了捕食,而是为了建立起共生的家庭。

生活在蟹子甲壳上的海葵,择偶的标准极其挑剔。

蟹子们也是一样。

只有那一种海葵能找到那唯一一种蟹子。

它们明确无误地感觉到彼此,然后就生活在一起,就好像是天造地设的伴侣。

有时候,不同的自我相当纠缠不清,以至于两种生物受彼此分子构型的吸引,会把两个自我合并在一起,结成一个单生物体。

关于这,我听到的最好的故事,是关于那不勒斯海湾中的裸鳃类动物和水母的。

那种裸鳃类动物是一种海生蛞蝓。

初看时,发现它身上长着一个小小的发育不全的寄生物,样子像一个水母,永久性地固着在裸鳃动物的口器的腹侧表面上。

出于好奇,有些海洋生物学家就去探讨,那水母是怎样来到那里的。

他们首先搜寻邻近海域,寻找其早期的发育形式,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

那种附着的寄生物,尽管显然是特化了,放弃了独自的生活,但实际上还是能够繁衍后代的,因为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里,它们的数量特别多。

它们在较为靠上的水层中随波逐流,成长得惊人之好,最终长成羽翼丰满、像模像样的正常水母。

与此同时,那种蜗牛也产下了幼仔,也开始正常生长,但是时间不长。

还在极小极小的时候,它们就被水母的触手逮住,然后又被吞没到那伞状的身体里。

乍看之下,你会觉得,水母现在是捕猎者,而蜗牛则是它的猎物。

上辈子受辱蒙羞,低人一等,这会儿可算天道好还,扬眉吐气了。

可是不然。

蜗牛不但没被消化,而且还贪而无厌,没过多久,就开始反咬一口了。

先吃掉水母的辐管,接着吃它的周边,最后吃掉它的触手,直到那水母实质上被全部吃掉,而蜗牛的个头则相应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