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005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docx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高二语文第十周周清卷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分)

1.秦伯说(通____,_______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__,________)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  

5.要项伯(通____,________)  6.不敢倍德(通____,_____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__,________)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__,________)

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__,________)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__,________)30.始皇既没(通____,________)

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__,________)32.赢粮而景从(通____,________)

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__,________)34.与旃毛并咽。

(通___,_____)

35.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__,___)36.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__,_)

3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3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____,________)

39.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____)4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__,________)

二.标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20分,每个0.5分)

1.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4.持千金之资币物(___________)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__________)6.诸郎中执兵(______________)

7.沛公居山东时(______________) 8.约为婚姻(_______________)  

9.将军战河北(____________)10.而伤长者之意(_________)

1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12.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

13.吾独穷困乎此时(__________)14.可怜体无比(___________)

15.本自无教训(___________)16.感君区区怀(___________)

17.蹑履相逢迎(___________)18.叶叶相交通(___________)

19.多谢后世人(___________)20.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__)

21.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22.于是饮酒乐甚(___________)

23.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24.于是余有叹焉(___________)

25.因为长句(___________)26.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___)

27.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___)28.凄凄不是向前声(___________)

29.用心一也(___________)30.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________)

31.古之学者必有师。

(___________)3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

33.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34.请指示王(___________)

3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

(_____)36.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________)

37.武等实在(___________)38.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___________)

39.汉亦留之以相当(_________)40.以货物与常(___________)

三.标出些列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其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25分,每个0.5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

3.越国以鄙远()4朝济而夕设版焉()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又前而为歌曰()

7乃朝服,设九宾()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9.使使以闻大王()10箕踞以骂曰()

11.其人居远()12皆白衣冠以送之()

13.群臣怪之()14.范增数目项王() 

15.吾得兄事之()16从百余骑() 

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高余冠之岌岌兮()

19.孔雀东南飞()20.手巾掩口啼()

21.死生亦大矣()22.齐彭殇为妄作()

2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4.舞幽壑之潜蛟()

2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6.有泉侧出()

27.火尚足以明也()28.后世之谬其传()

2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0养生丧死无憾矣()

3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2。

序八州而朝同列()

33.外连横而斗诸侯()34.却匈奴七百余里()

3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36.以愚黔首()

37.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8.舍相如广成传。

()

39.大王必欲急臣()4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

41.欲因此时降武。

()42.单于壮其节。

()

43.反欲斗两主。

()44.乐琴书以消忧()

45.眄庭柯以怡颜()46.窜梁鸿于海曲()

47.襟三江而带五湖()48.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4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0.则刘病日笃()

四.文言句式: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5分,每个0.5分)

1.俟我于城隅()2.秋以为期()

3.为仲卿母所遣()4.但闻悲鸟号古木()

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则又何羡乎()8.客有吹洞箫者()

9.之二虫又何知()10.而彼且奚适也?

()

11.彼且恶乎待哉!

()1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1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14.未之有也()

15.不拘于时()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7.具告以事()18.籍何以至此()

19.何辞为()20.吾属今为之虏矣()

21.今臣亡国贱俘()22.具以表闻()

2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4.人不敢与忤视。

()

25.长余佩之陆离。

()26.送客湓浦口()

27.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8.大王见臣列观()

29.子卿尚复谁为乎?

()30.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

(二)选择题:

(10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乱易整,不武。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刘备天下枭雄

C.此余之所得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既自以心为形役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为其然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虽欲报恩将安归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人可使报秦者。

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⑥其致一也⑦子卿尚复谁为乎⑧见犯乃死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5.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人不敢与忤视。

悟言一室之内

D.遂与秦王会渑池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夫晋,何厌之有不吾知其亦已兮

B.今日之事何如不能喻之于怀

C.何为其然也凌万顷之茫然

D.何以复加。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B.、怀帝阍而不见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8.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B.怨灵修之浩荡兮

C.凌万顷之茫然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9.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A.谨拜表以闻B.少仕伪朝

C.请奉盆缶秦王。

D.秦王购之金千斤

10.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B.相与枕藉乎舟中

C.渺渺兮予怀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五.文言虚词(11分,每个1分。

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D.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句中“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且适南冥也

4.下列句中“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D.知不可乎骤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纵一苇之所如何陋之有?

B.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作师说以贻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下列句中“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及其所之既倦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下列句中“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申之以孝悌之义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8.与“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者出,未辞也

C.顷之,持一象笏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D.且为之奈何?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11.下列句中“其”与“则齐国其庶几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六.一词多义辨析(11分,每个1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而燕见陵之耻除矣B.君既若见录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D.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2.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D.乃令张良留谢

3.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4.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

5.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君何以知燕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不吾知其亦已兮

6.与“顾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臣相顾,泣下沾襟B.顾计不知所出耳

C.荆轲顾笑武阳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与“相见常日稀”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久莫相忘B.儿已薄禄相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处分适兄意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9.与“收天下之兵”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赵奢之伦制其兵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10.与“唯兄嫂是依”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觉今是而昨非B.是以区区不能能废远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唯予马首是瞻

11.下列词语解释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静言思之言:

说B忍尤而攘诟尤:

责难

C.进不入以离尤兮离:

离开D虞常果引张胜引:

带领

七.断句与翻译:

(一)断句训练(8分,用“|”断开即可,每句2分,错两处扣1分。

1.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二)翻译:

(10分,每句2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测试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说,通“悦”)2.(“振”通“震”)3.(“卒”通“猝”,突然) 

4.(“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5.(“要”通“邀”,邀请)  

6.(“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7.(“郤”通“隙”,隔阂、嫌怨)

8.(“庭”通“廷”,朝堂。

)9.通“晤”,面对面。

10.通“凭”,凭借

11.通“缭”,盘绕。

12.通“嘱”,劝请。

13.通“藉”,狼藉。

14.脱,脱身。

15.畔,边岸。

16.暮,晚,末。

17.措,措施。

18.郁悒,忧愁苦闷。

19.圆,圆形的穿孔。

20.罹,遭受。

21.彰。

明显。

22.娶,娶亲。

23.通“划”,用拨子拨。

24.颁,通“斑”,花白。

25.涂,通“途”,道路。

26.知,通“智”,智慧。

27。

生,通“性”,资质,禀赋。

28.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弊,通“敝”,困顿,失败。

30.没,通“殁”,死。

31.倔,通“崛”,崛起。

32.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33.不,通“否”。

34.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5.亡通无,没有。

36.女通汝,你。

畔通叛。

37.禽通擒,捉拿。

38.闵通悯,忧患。

39.辩通辨,分别。

40.销通消,消散。

二.古今异义

1.(行李:

出行的人) 2.(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夫人:

那人)

4.币:

礼品5.偏袒:

袒露一只臂膀6.郎中:

宫廷的侍卫

7.山东:

崤山以东 8.婚姻:

结为儿女亲家9.河北:

黄河以北

10.长者:

品德高尚之人。

11.遇:

对待。

深:

刻毒。

12.浩荡:

荒唐,没有原则。

13.穷困:

走投无路。

14.可怜:

可爱。

15教训:

教养。

16.区区:

真情挚意。

17.逢迎:

迎接。

18.交通:

交错相通,连接。

19.多谢:

多多劝告。

20.斯文:

这篇文章21.斗牛:

斗宿和牛宿22.于是:

在这时

23.茫然:

旷远的样子24.于是:

对这件事25.因为:

因此创作。

26.颜色:

神态、脸色、姿容。

27.老大:

年龄大。

28.向前:

从前,刚才。

29.用心:

因为心思。

30.以致:

用来招致。

31.学者:

求学的人。

32.不必:

不一定。

33.从而:

跟从并且。

34.指示:

指点给……看。

35.亲戚:

父母家人。

36.亲近:

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37.实在:

确实活着。

38.虚心:

不抱成见。

39.相当:

抵押。

40.货物:

财物。

三.活用的词

1(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2.(“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4(“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5(“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活用作动词,扩展疆界。

6.(前:

名词当动词,上前)7.(朝服:

名词作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8.(迟:

意动用法,认为……迟缓)9.(闻:

使动用法,使……听到)

10.(箕踞:

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1.(远:

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2.(衣冠:

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3.(怪:

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4.(使眼色) 15.(象对待兄长那样)16.(使……跟从)

17.(使……停止,制止)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9.名作状,向东南方。

20.名作状,用手巾。

21.形作名,大事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相等.23.名作动,打渔砍柴

24.使动用法,使……起舞25.名作动,筑舍定居26.名作状,从旁边

27.形作动,照明28.形作动,弄错29.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30.丧,名作动,为……办丧事31.日,名作状,在每天32.序,名作动,排列座次

33.斗,使动用法,使……争斗34.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35.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36.愚,使动用法,使……愚笨

37.先/后形→意动以……为先(后)38.舍,名词→动词安置住宿

39.急→使动,使我急→逼迫我。

40.归,使动,使……回去。

41.降,使动,使……投降。

42.壮,意动,认为……壮,钦佩。

43.斗,使动,使……争斗。

44.乐,意动,以……为乐,琴书:

名作动,抚琴、读书

45.怡:

使……愉快46.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47.襟、带:

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48.腾、起:

使动,使……腾空,使……起舞

49。

南,名作动,向南飞。

50.日:

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文言句式: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介词短语后置句2.宾语前置3.被动句4.省略句,“号”后省“于”

5.宾语前置6.判断句7.宾语前置句8.定语后置句

9.宾语前置句10.宾语前置句11.宾语前置句12.介词宾语前置句

13.判断句14.宾语前置句15.被动句16.宾语前置句

17.省略句,省宾语“之”,介宾短语后置句18.介词宾语前置句

19.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何……为20.被动句21.判断句

22.省略句,省宾语“之”23.介词短语后置句24.省略句,省宾语“之”

25.定语后置句26.省略句,省略介词“于”27.被动句28.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9.宾语前置句30.介词短语后置句,于蛮夷为降虏,介宾前置,以何,动宾前置,见汝。

(二)选择题:

1.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其余为判断句。

2.A.其余被动句。

3.D.“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

其他宾语前置。

4.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

5.A.

6.A.(都是宾语前置,B第一句是宾语前置,第二句是介宾结构后置,C第一句宾语前置,第二句定语后置“;D第一句,宾语前置,第二句定语后置。

7.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8.B.

9.A.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宾语),B.少仕(于)伪朝(省略介词),C.请奉盆缶(于)秦王。

(省略介词)D.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

10.C.主谓倒装,其他都是介词宾语前置。

五.文言虚词

1.B,表修饰。

A.承接关系C.表转折D.表因果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