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578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docx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一年级上册)介绍及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寓德育于语文课程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一、主要特点

1.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不但着力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丰富语文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教材内容的安排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被有计划地安排在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里面。

以汉语拼音部分为例,汉语拼音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随情境图的内容出现相应的音节、词语或句子,以及儿歌。

如dtnl一课,出现的词语是马、兔、大米、土地,这几个词语不但起着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孕含着一个故事情节,孩子通过观察画面,可以自己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

这样,就把学字母、拼音节、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从兔子乐于助人的行为中获得品德修养方面的教益。

这样一来,对孩子来说,学拼音就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是一件乐事,一件可以获得极大满足和成就感的乐事。

孩子从初入学就受到这样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对他今后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儿童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教材重视语文教育的实践性,自主性,整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材面向生活,强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教材中,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安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识字和写字为例,本册教材突出识字这个重点,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书要求认字400个,写其中的100个。

认哪些字?

认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字。

我们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小学生常用字表》等几份字表进行了分析综合,并加予了人工干预,从中选择出最常用的400个字。

据统计,这400个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小学生常用阅读材料中的50%左右。

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了汉字学习的效率,因为他们学的,都是最有用的、复现率最高的,儿童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增加了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写哪些字?

写笔画最简单的字。

(出示生字表2)从生字表上可以看到,每课要求写3-4字,几个字在笔画或笔顺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

通过指导书写这些字形简单的字,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

3.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大幅更新教学内容,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反映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充分利用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不论是插图、儿歌,还是课文,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如,第27页的图,“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

第37页的儿歌,渗透了培养意志品质的教育。

在课文部分,《平平搭积木》讲儿童对他人的关爱,《借生日》讲儿童对母亲的关心,《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则提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还体现在与当代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上。

教材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准确把握儿童的思想状态,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

以口语交际为例,《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这样做不好》紧密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会拼图》《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

教学内容与当代儿童的思想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儿童乐学、好学的重要前提。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倡导转变学习方式

从方面学生的学出发,教材首先是学生的学本,其次才是教师的教本。

教材适当体现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注重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学习主动学、游戏中学的意图。

在练习、复习、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认”“我会画”等练习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教材还倡导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不但课本中的汉字要采用自主识字的形式来学习,还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结合,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如,鼓励学生认姓氏字(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鼓励学生认牌匾字(图),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儿童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主动识记生活中的汉字。

在教材的最后两课,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全文不注汉语拼音,孩子可以通过借助图画、阅读预期、猜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自己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并从中获得成功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5.兼顾不同的教育需求,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应性

教材努力贯彻统一性和可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适应各地学校的具体特点。

教材内容兼顾城乡,有反映城市生活的《自选商场》《平平搭积木》,有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哪座房子最漂亮》。

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一定弹性,如识字,下要保底,但不上封顶,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提示

教材的编排,首先是入学教育,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而后是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

(二),又10篇课文。

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

全册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

每个识字单元、课文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下面分别就每一部分做详细介绍。

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包括四幅图画,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和“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这几幅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自己的感受。

另外,根据各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把观察画面与观察校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学习初步的学校常规。

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图画练一练。

在之后的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一直都要十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汉语拼音教学

教材在语文学习的一开始,仍然安排学习汉语拼音,而不是识汉字或读课文。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是考虑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识字拐棍,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方言区儿童正音,读准汉字。

这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所以,教材把汉语最基本的内容安排在最前面。

汉语拼音有13课基本内容,这部分最直接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能为出入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

一、与省编教材的不同之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科书中的汉语拼音教材与省编教材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

1、将ywyiwuyu前置与iuü合并为一课。

2、将aneninyin和unünyunyuan合并为一课。

3、在四线格里增加了字母书写的笔顺。

4、学拼音与识汉字相结合,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短语、句子及阅读儿歌来识记3-9个汉字。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音、学习普通话。

4、借助拼音认读字词,读句子、儿歌,认识常用汉字70个。

三、内容编排特点及教学

1、内容的组合更体现了拼音学习的规律。

(1)ywyiwuyu前置iuü合并为一课。

Iuu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声母组合才能表达意思,在这一课同时引出大“y”、大“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更便于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便于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减少头绪,降低难度,使学生能利用规律来识记这几字母。

(2)aneninyin和unünyunyuan合并为一课。

更有利于揭示知识的规律,便于引导学生建筑知识的规律,从感悟规律到自己运用规律来学习。

5个前鼻韵母的构成方式、发音方法及口型的变化过程都是相同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可从复韵母中得到迁移;3个整体认读音节与相对应的韵母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由韵母变为整体认读音节,都是运用了“Y”在音节中的领头规律,可从“yi”、“yu”中得到迁移。

这样,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来学习。

(3)改变了音节的呈现方式。

每一课中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大多以结果的形式呈现,而不是仅仅通过射线的形式展现拼读过程,不给出拼读的结果。

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更有利于发挥今后在帮助识字时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安排并不要求学生直呼。

(4)增加了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带调音节的练习。

如第30页、36页都有这样的安排。

另外,每一课中随词语或句子、儿歌出现的带调音节,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口语实际,能使儿童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有助于巩固音节,增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在活动中学,在语文实践中学的思想。

2、自主学习的方式呈现多种多样的复习巩固形式。

在拼音部分安排了4次复习,用于巩固拼音,巩固识字效果。

(1)以“我会写”、“我会读”、“我会连”、“我会摆”等方式改变教师教为学习自主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我能行”。

(2)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一些常规性的练习,如区别形近或音近的字母、音节;拼读音节区分词语或物品的类别等形式之外,特别增加了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引导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来学习,如复习二中的“我会想”,从身边的同学、伙伴的姓里找相关的声母;复习四中的“读读画画”,根据秋游所需物品找出相关词语等形式。

有进行思维训练的题目。

如复习二25页的“读读连连”,要求学生拼读音节,然后把相同类别的物品连起来;复习三33页的“我会读”,三行词语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别,也渗透着思维训练的内容。

另外还有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手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动手做一做的题目,其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动手做做之后,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语文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复习二中的“我会摆”,用绳子、小棒、手势摆出学过的字母;如复习三中的“读读拼拼”,用圆圈和直线拼图形,再模仿课文中的儿歌形式进行仿编,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材中,安排有与语文表达想结合的题目。

如复习四的“我会讲”,学生在拼读音节,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学生可能会讲出各种各样的故事,老师不要强求一致。

这些题目把拼音学习和语言发展有机地结合再一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3、拼音与识汉字有机结合,获得学习拼音的成就感。

汉语拼音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景图,随情景图的内容,由易到难地在图中或图下出现相应的音节、词和短语、句子、儿歌。

从第三课学习声母开始,是看图认读词和短语,学习复韵母开始,是看图认读句子;从第四课开始,每课阅读一首儿歌。

(1)词、短语和句子:

在情景图中或图下出现的词、短语、句子的音节都是学过的,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拼读出来。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里安排学习字词句的目的:

一是巩固拼音,熟练拼读音节;二是让学生将刚刚学到的拼音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三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拼音的兴趣,获得一种成就感。

(2)儿歌:

在拼音教学中安排儿歌,不但可以复现音节,巩固音节,而且可以增加趣味性,加强语言训练。

在与以前的教材相比,选择儿歌的要求更高了。

学儿歌时,可以让学生先去读一读标红的音节,再圈圈读读那些学过的自己能读的音节。

(如第7课中的儿歌“过桥”,有3个红色的新学音节,有7个是已学的音节,整首儿歌共40个音节,学生能自己拼读的音节有17个。

)这样,在儿歌中多次复现音节,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音节,同时通过这些充满童趣的儿歌诵读,增强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学生提前进入了阅读。

如第3课的儿歌是“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其中出现了本课的新音节de、tu、le、ni,学生在巩固音节的同时积累了语言,并受到情感熏陶和道德教育。

词句、儿歌中要求认读70个汉字。

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

4、提供想像创造的空间,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新教材尽可能将过去的单幅图组合成情境图,每一课都通过意境优美的情景图引出所学的字母、音节、词句、儿歌。

这些情境图不仅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拼音,识汉字,读儿歌,便于理解意思,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像创造的空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画面,发挥想像创造,运用音节或词语来说话、编故事,把学拼音、认读字词和发展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第11课中的情景图是一个休闲生活的场景:

爷爷家门前有一棵大树,到了夏天,树叶长得又绿又密,爷爷坐在大树下戴着耳机悠闲地听着音乐,喜鹊在树上唱歌,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看图认读音节后,还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音节卡片,用上这些音节说一句或几句话,既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还蕴含了一个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可以用上一、二个词说一句话,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编故事,讲故事。

这样,就把学字母、拼音节、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综合语文能力。

5、在情境中认读词句、诵读儿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拼音教材中那些富有情趣的情景图和文字优美、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能给学生一种愉悦的感觉,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拼音,识汉字,读儿歌,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

如第一课,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正在小河边练唱“aaaa”,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催人早起;河中,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画面,欣赏美丽的晨景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表现出的景物和人物,并从中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把分散的画面整合起来,是非常有利于观察、说话的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们,进行综合的、多方面的训练。

当然,说图意要适可而止,重点内容仍是汉语拼音教学。

如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妈妈正在屋前晾衣服,屋前有一棵y形的小树,小弟弟正在池塘旁边喂鱼,有一只乌鸦正站在池塘边的大树上。

在这里,既提示了学习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孩子受到美的熏陶。

又如第6、7、8、11课,通过观察情境图学音节,认读词语,看图说话,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第4课,通过观察情境图拼读音节,认读词语,发挥想象进行编故事讲故事,从中学习小兔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又如第3课,通过诵读儿歌,感受儿童的童趣、人与自然(动物、花草)的亲密关系。

这样的情感熏陶,思想品德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

四、教学建议

1、语境中学习拼音,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插图,把观察画面、学习字母、音节和说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进行观察、语言的训练,进行思想教育。

(1)情境说话,引出字母,说话中正音。

如第5课字母“g”教学时,让学生围绕图中的“鸽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如:

草地上几只鸽子在散步;我家也养了几只鸽子;鸽子会帮人们送信;人们把鸽子送到很远的地方,它也能飞回自己的家。

)学生容易因方言习惯,把“鸽”读成入声,教师着重正音,指导学生在说话中把“鸽子”的读音说正确。

这样的看图说话为拼音学习提供了语境,正音后的说话又为读准字母奠定了基础。

(2)观察情景图,认读音节、词语,并运用音节、词语说话,在说话中巩固字词。

如第5课,情境图表现的是夏天的美景,湖里的荷花开了,一位小哥哥坐在草地上画荷花,一位小弟弟拉着妈妈来看哥哥画画。

从中引出“弟弟、哥哥、荷花”三个词语。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夏天的美景,拼拼音节,读读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图中的景物和人物,说话时请学生选择相关的词语卡片,说话中用到这个词就举起卡片来。

这一过程无论对说话的同学还是对听话的同学都起到了认读字词、巩固字词的作用。

这样,观察情境图,运用音节、词语来说话,就融观察、语言表达、巩固字词为一体了。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学生借助了汉语拼音识字,但决不出现汉字注音。

2.在发现中学习拼音,体验自主、合作、研究学习的乐趣。

(1)在发现图中与字母的形相象的地方。

汉语拼音教材中字母教学都学配有插图,以图中事物的形状、体态或提示字母的音,或提示字母的形,大都既提示音又提示形。

教学时,通过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人和物,从中引出本课所学的字母。

认读字母后,还需充分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去发现图中哪一部分与字母的形相似,从而建立音与形之间的联系。

如“ü”,学生看到“ü”就会想到那条翘着尾巴吐着水泡的鱼,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2)发现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律。

课文中jqx与ü相拼的一组音节旁还有一幅卡通图:

小“ü”碰到jqx,伸出小手,摘帽敬礼。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这组音节,发现组合后有什么变化,再仔细观察旁边的图,明白两点怎么不见了,让学生自己来编编顺口溜:

小“ü”碰到jqx,摘帽来敬礼。

从而揭示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律。

(3)发现复韵母、鼻韵母的组合规律。

按规律发音、识记字形。

复韵母第一课“aieiui”:

学习字母前,引导学生发现:

都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

后面都有一个“i”。

教师示范发音后再引导学生发现:

发音时口形要变动;发音要前音滑向后音,连成一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发现了复韵母的规律,感悟到如何按规律来发音、识记字形。

那么后面几课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按规律去学习。

鼻韵母第一课“aneninunün”:

学习字母前,引导学生发现:

后面都有一个“n”;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n”组成的。

教师示范发音后面引导学生发现:

发音时的口型变化和发音方法和复韵母一样。

正因为这一课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可以从复韵母中得到迁移,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自主学习。

3个由韵母转变而来的整体认读音节,都是运用了“Y”在音节的领头规律,可从“yi”、“yu”得到迁移,教学时可以请学生找一找谁与谁是“孪生兄弟”,并说说为什么,从而明白这几个整体认读音节与韵母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样,也减少了头绪,降低了识记整体认读音节的难度。

课堂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反对学生莫名其妙地探究,稀里糊涂地合作,漫无边际地讨论,导致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

3.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

除了用编顺口溜,唱顺口溜的方法识记、巩固字母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形式来复习巩固字母的音节。

(1)趣味儿歌

人教版教材把汉语拼音板块放在最前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早掌握拼音这个工具。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则显得有点枯燥。

虽然教材编排了大量的彩色的情境图,终究所及有限。

儿歌琅琅上口,易于诵读,是儿童最熟悉的歌谣,为孩子所喜爱。

例:

根据文本的情景图编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喜洋洋,公鸡一叫ooo;

清清河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bpmf我爱爸爸,

我爱妈妈,

我有一个温暖的家,

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

又例:

辅助声调学习儿歌

a的四声:

汽车平走aaa

汽车上坡aaa

汽车下坡又上坡aaa

汽车下坡aaa

还可以结合示形图表音图编儿歌等等,这样的方法很多。

(2)手拉手

充分运用学生的经验世界,让学生尝试着用声母和韵母组成自己生活中熟悉的音节,拼一拼,读一读。

改教师组音节学生拼读为学生自主组合音节互教互读。

如练习“aieiui”相拼的音节时,一边是aieiui的四声卡片,一边是声母bpmfdtnlgkhzcszhchsh卡片,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声母与韵母卡片,组成自己熟悉的音节。

可同座互学(自做卡片),可全班进行,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3)摆一摆

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用半圆、小棒、毛线或手势摆出学过的字母:

手势:

ocerlwbdpqk

毛线:

coznwsle

半圆、小棒:

abdpqlxy

毛线、小棒:

fthugzhchsh

(4)找朋友

从身边的同学、伙伴的姓里找相关的声母,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来学习。

出示声母:

gkhjqxzhchsh

师:

举起上张卡片“zh”,我的朋友在哪里?

生:

你的朋友在这里(站起来或上台)

生:

我姓张,张的声母是“zh”,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

将张、朱等音节写在字母的下面。

(5)“双胞胎”

天线宝宝身上分别贴着相关的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请学生找一找谁和谁是一对双胞胎,并说说为什么。

(6)送名片

每人制作一张名片,上面用拼音写上自己的名字,进行送名片、找主人的游戏。

(7)贴标签

请学生为物品选标签、贴标签,联系生活实际来复习巩固音节。

如,教师出示教室里各种物品的名称卡片,请学生拼一拼,选相应的卡片给物品贴上标签。

回家后,请学生自做卡片给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家里的电器、家具等也贴上标签。

识字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2.认识40个偏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内容编排特点及教学

(一)多认少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