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390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府经济学复习.docx

政府经济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职能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经济行为。

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二)研究范围:

政府的经济行为包括政府收支活动(财政学)、公共产品、社会保障、政府规制(金融监管、环境保护、公用事业定价)

三、政府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1.重商主义:

金银即财富,政府奖出限入

2.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主张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政府活动限制在国防、司法、行政、公共秩序的维护等。

3.李斯特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4.庇古1920年《福利经济学》

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来研究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合理性,引入国家干预

5.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一、经济学中的政府:

经济人(既定目标下的最优化决策)、强制性,

参与非市场性生产活动:

征税、提供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

参与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个人所得税、失业救济、转移支付

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市场

1、市场的概念:

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

三要素:

①交易主体:

消费者和厂商

②交易对象:

有形、无形

③交易行为

2、市场的效率

●帕累托效率: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又称为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改善:

如果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在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某人境况变好,那么,就意味着原先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改进后称为帕累托改善。

2、公平性标准:

基尼系数

(1)洛伦兹曲线: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先把一国人口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洛伦兹曲线的对角线OY被称为绝对平等线,表明总财富平均分配于所有家庭。

另一极端是完全不平等的洛伦兹曲线中的OFY折线,意味着唯一的家庭拥有100%的财富,而其他所有家庭财富都一无所有。

图中的弧形曲线OY越靠近对角线则社会财富的分配越平等,越靠近边框OFY则越不平等。

(2)基尼系数

公式:

基尼系数=A/(A+B)

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公平;等于1,则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市场失灵:

(一)含义:

由于内存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所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

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社会收入分配不均。

广义:

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二)内容:

(1)垄断:

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的唯一卖者,并且没有相近的替代品,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是垄断。

垄断造成效率低下:

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R&D缩减、寻租行为。

自然垄断:

某些行业因自然、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而天然具有垄断的特性。

自然垄断的特点:

1.规模报酬递增。

某些行业具有收益随规模扩大而不断增长的特点,也即具有平均成本递减的特点。

2.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竞争失灵。

独家经营胜过多家竞争

垄断企业在没有管制时根据MR=MC,会在Pm时生产Qm。

如果政府规定垄断企业以MC定价,则企业应在P1时提供Q1的产品。

但是,由于自然垄断行业平处于AC递减的阶段,所以MC低于AC,此时垄断企业会亏损,退出行业。

政府会采取以下措施:

1、补贴垄断者,2、允许其提价。

自然垄断企业的成本下降,政府必然要求其降价,企业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所以自然垄断企业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

(2)公共物品:

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无法由私人按效率产量提供,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极大潜力。

(3)外部性:

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价格成本之中,即不付报酬。

正外部性:

对旁观者或其他人的影响是有利的。

比如:

古籍修复,新技术的产生,邻居种的花等。

负外部性:

对旁观者或其他人的影响是不利的。

汽车尾气的排放,造纸厂排放的二恶英,同屋吸烟等。

(4)信息不对称:

指交易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影响到市场的形成,使一些为人们所需要的市场难以存在。

如:

贫困保险,买西瓜,操纵股票。

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

1、调控人。

宏观调控:

如房地产市场、人民币汇率、刺激内需

2、公益人。

提供公共或非公共物品;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防止负外部性;调节收入分配: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管制人。

防止垄断,防止过度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

4、仲裁人。

协调处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5、守夜人。

通过法律法规、行政制度等预防经济违法犯罪发生,为公平竞争提供安全保证。

第三章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职能(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1、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含义:

P31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政府管理经济的四层含义:

主体:

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客体:

整个国民经济,目的:

实现阶级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管理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带有综合性。

2、内容:

四大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政府管制

(1)资源配置政策工具:

财政收入工具:

税收;财政支出工具:

补贴、转移支付。

(2)收入分配

✧含义:

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应获得相应的报酬,为避免两极分化,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公平分配。

✧主要政策工具:

转移支付:

如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税收:

如结构性减税;财政投资:

如2009年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财政补贴:

如国家对农业的补贴

(3)稳定经济

✧当社会总需求AD≠总供给AS时,经济就会波动,出现经济周期。

所以稳定经济是相对于经济波动而言的。

✧主要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如十三五规划等

(4)市场管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交易双方经济行为

✧保证公共利益:

防止垄断;保护消费者和公众利益

3、有限政府的含义

有限政府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政治表达:

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透明行政的政府;法治的政府。

P40“判断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的尺度在于一个政府或者说一个政权,在权力、职能、规模上是否受到来自法律的明文限制,是否公开自愿接受社会的监督与制约。

政府的权力和规模在越出其法定疆界时,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4、政府失灵的表现:

✧政策偏差:

政策带来的额外满足大于损失,为好政策,否则为坏政策;以为国家、集体谋福利之名,做损害公众利益,为自己谋福利之实。

✧政策低效率:

如2004年各地政府推行的政府雇员制。

✧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人员、支出水平的扩张

✧政府寻租:

政府特许权;政府关税与进出口配额;政府定贷

5、转型国家如何做得更好?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提出的三条参考原则:

✧政府应大幅减少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职能,除了国防、基础教育等少数例外,应当允许和鼓励企业承担这些职能。

✧政府应停止对私营合法商业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同时应当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性,为私营部门发展和竞争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和体制环境。

✧政府应当为社会成员中最需要保护的脆弱群体提供生活保障。

第四章经济体制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经济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二、经济体制的类型:

五种类型

(一)国家需求管理型(如美国)

1.基本上没有国企,除美国邮政等少数公共服务性系统,企业按法律责任和纳税方式分为:

个体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2.政府主要参与:

国防、基础科研、公共设施;高速公路、供排水系统、电力、天然气、公共交通等;森林公园、博物馆

(二)福利国家型(如瑞典)

1.生产领域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85%商业,94%制造业私人所有

2.而分配领域高度计划。

庞大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机构,并通过公共部门对65%左右的GDP再分配

3.高就业与效益。

爱立信、伊莱克斯、利乐等4.高福利

(三)社会市场型(如德国)(社会公正+市场经济)

1.消费自由、经营自由、选择职业和工作场所的自由,

2.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

3.工资自治:

工会和雇主联合会确定,不受国家方面的影响。

4.经济政策:

审慎财政政策与坚挺货币政策

(四)供求管理的计划指导型(如法国)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划调节管理,国有化运动:

煤矿、电力、航空、银行、汽车等

(五)国家发展导向型(如日本)

1950-60年代形成,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就一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五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

一、宏观调控

1、含义:

指通过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计划)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2、目标

(1)四大目标: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

(2)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因为居民有钱了就要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会形成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3)适当的政策目标: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

3、如何正确认识宏观调控

(1)物价稳定:

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并非单一商品(钢材、粮食、原油)的价格稳定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2)中国的宏观调控在主观上有多重目标,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主要目标的模糊不清甚至目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大大降低了政策的效果。

不少官员和学者把宏观调控简单理解为压缩钢铁、房地产等特定行业的固定投资,或者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

比如,防通胀需加息,但为刺激粮食生产可能呼吁减息。

(3)宏观调控主要是调节经济总量,如通货膨胀、GDP和失业率等,不能等同于产业政策,更不能肆意干预企业微观决策。

不能指望宏观政策解决一些积重难返的结构性矛盾,如产能过剩问题。

后者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结构改革、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

(4)宏观调控必须主要依靠市场化的间接政策手段,而尽力避免直接的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至少有两大害处:

一是容易矫枉过正,增加操作性失误的风险。

二是容易打击伤害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的积极性,对未来就业和产出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5)宏观调控必须注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

避免不必要的公共投资支出—如“形象工程”

(6)中国的宏观调控应兼顾内外均衡,但国内经济平衡和稳定是重心,外部经济平衡应从属国内经济稳定。

二、宏观经济政策手段(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1、财政政策P99:

指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内在稳定器)

通货膨胀时期:

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经济萧条时期:

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适用所得税率下降,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

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

关键时期要靠财政、货币政策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

3、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乘数效应:

指的是总需求增减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或者是指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通过利率中介变动导致的私营部门支出的降低,被称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市场上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政府支出→提高产出水平→货币市场上交易需求上升→货币供不应求→市场利率上升→降低私营部门的投资需求→实现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

4、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

(1)国家预算。

调节社会总供求:

AD>AS时,盈余预算;当AD<AS时,赤字预算

调节经济结构:

增加对扶持部门的预算,减少对限制部门的预算。

(2)税收。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

(3)国债。

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是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4)财政补贴。

是一种再分配形式,为了某种特定需要,提高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或居民。

主要内容:

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外贸补贴等。

(5)转移支付:

财政资金的转移。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拨付的各项补助,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以及政府向个人提供的社会保障资金,政府向个人提供的社会保障资金。

功能:

调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横向不平衡。

4、货币政策:

(1)含义:

指中央银行实施的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来影响均衡产出水平的政策。

(2)政策手段

A.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经济过热→央行二级市场出售债券→购买者向央行支付支票→央行兑现→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货币乘数作用→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

经济萧条→央行在二级市场买进债券→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

特点:

1.可以充分控制交易规模,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2.灵活性较高,对货币供应量既可以进行力度较小的“微调”,也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3.时效性较强,央行一旦发出买进或卖出指令,交易可以立即执行并产生影响。

B.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

包括:

贴现率的确定、申请再贴现资格条件的确定。

原理:

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贷款→刺激经济

C.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央行都慎用。

目的:

保证存款人能及时、足额提取存款;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调节货币供应量。

公式:

m=1/rd

三、政府经济性管制

含义P82:

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信息偏在的领域,为了利用者的公平利用和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问题,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进行的管制。

四、行政审批:

(一)含义:

行政审批是政府行政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准予其从事某项事务或活动的行政行为。

(二)种类

申请类:

许可、登记、核准、特许、认定等。

确定义务类:

报告义务、登记义务、雇佣义务、通知义务等

如手足口病疫情报告。

行政处分监督类

(三)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基本秩序服务

应从对企业的管制、强制性审批向服务形式的许可转变。

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决策方面的开放性及公民参与性

提供广泛的便民服务

五、产业政策:

(一)含义: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

包括:

产业结构政策:

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及产业内部的构成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内部资源配置结构

产业布局政策:

地理空间中的资源配置结构

(二)产业政策应遵循什么原则

1.局部性。

产业政策只能在局部领域中实行,全方位的产业政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2.弹性间接。

产业政策的实施途径(工具)应减少硬性,增加弹性。

应对直接经济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和间接性。

“政府重视”不等于政府直接决策,更不等于国家直接投资。

经济越发达,在实行产业政策中,政府越必须保持“二线”调节原则。

3.审慎性。

产业政策只能在结构关系简单和清晰的范围内实行。

“看得准才能下手做,看不准就宁可不做”,盲目干预不如不干预。

4.竞争优先。

产业政策应更倾向于竞争政策逻辑,以政府决策替代竞争选择必须十分慎重。

一般来说,鼓励和维护竞争秩序的政策优先于产业政策的选择性干预。

有效的产业政策更应起修复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是试图替代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如何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

第六章公共产品

一、什么是公共产品?

P132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二、如何从经济属性判断公共产品的类型:

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三、公共产品的生产,几种方式

(一)、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

政府直接主办和经营那些它认为不能由市场机制控制的行业与活动。

比如:

国防、邮政、医疗、住房。

形式:

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如:

造币厂、中央银行

地方政府直接经营如:

医院、自然资源保护、图书馆、博物馆等

地方公共团体经营如:

日本公共团体经营的有利于地方居民的任何事业,包括自来水、电气、煤气、铁路等。

(二)、为私人部门提供刺激

1、方式:

1.补贴2.征税3.补贴加收费

2、这一方式的缺陷:

会扭曲市场机制:

如经济适用房被富裕居民买到;面临WTO协议的约束:

如2007年以来中国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三)、公共物品的其他提供方式

1、命令私营部门采取行动。

如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2、政府组合选择。

如医疗保健中的非营利医院与营利医院,教育中的义务教育与补贴私立学校

3、政府参股。

如国企经营权转让,收购股权

4、社会自愿服务。

如民间慈善团体、自愿者

四、林达尔均衡的含义,以及林达尔的观点

1、林达尔均衡的含义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作“林达尔均衡”。

2、以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名字命名的均衡假设:

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物品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且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的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的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

五、搭便车的含义

因为无论消费者是否为公共物品出资,他都会从该服务中受益,那么他就没有激励为该服务自愿付费,所以不能通过价格体系分配公共物品。

这种人们不愿意为公共物品出资的现象称为搭便车问题。

如:

国防、消防。

第七章公共选择

一、公共选择(定义):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二、全体一致规则(特点、缺点)、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就是通常提及的全票通过原则,是指一项公共决策或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全体当事人都一致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被通过和实现,每一个当事人都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一般说来,“同意”包括不反对/弃权。

(一)特点:

(1)帕累托改善的选择。

没有人受损,而至少一个人受益

(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

所有投票者的权利能够绝对平等地得到保障

(3)避免“搭便车”行为。

个人选择对集体选择至关重要

(二)缺点:

交易成本高

三、简单多数规则(为什么会出现投票悖论)、中位投票人定理、投票交易

所谓多数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至少有超过多数的人支持或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才能实施。

(一)孔多塞悖论

1.含义:

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

2.原因:

存在多峰偏好的选民。

如果所有选民都是单峰偏好,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二)中位投票人定理:

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多数票规则的结果所反映的就是中位投票人的偏好。

(三)投票交易

(四)阿罗不可能定理

1.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2.四个条件:

(1)广泛性。

每一个投票者对备选对象的偏好次序要满足完全性和传递性,即A>B,且B>C,则必须有A>C。

(2)一致性。

如果每个个体都认为备选对象甲比乙优,则社会也应该认为甲优于乙

(3)独立性。

如在A、B、C之间,若A>B>C,那么即使B已不复存在,A>C也成立。

(4)非强加性。

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按照各自的价值观所决定的偏好序,自由地在备选对象中进行选择,不受外在力量阻止每个个体表达某一备选对象优于另一备选对象的意愿。

3.经济含义:

说明一个社会不可能有完全的每个个人的自由,否则会导致独裁;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由经济,否则将导致垄断。

四、选民的行为特征:

唐斯的“理性无知模型”

一个人的选票改变结果的可能性很小。

人们只有在认为自己投票会改变结果时,才会愿意投票。

“不投票”很可能是理性的选择。

通过使选民从投票中获得效用来提高投票率——向儿童灌输公民责任感。

三、行政体系的行为特征

1.有发债的权利,将来的债务规模取决于现在的支出水平。

2.政府没有可转让的产权,也没有股东,所以也没有人愿意主动从财务上监控政府

3.政府提供的许多服务没有竞争

4.政府在年终不愿有财政盈余,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下一年的拨款就会减少

5.因为政府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所以不太注意控制成本,政府成本很难减少。

6.官僚们不像厂商那样希望取悦于消费者,因为他们没有竞争,也没有竞争的威胁

四、利益集团理论:

相容性、排他性

1.相容性集团:

指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是相互包容的,如处于同一行业中的公司向政府寻求政策优惠时利益就是相容的,用博弈论说这是正和博弈。

2.相斥性集团:

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是相互排斥的,如处于同一行业的公司通过限制产出而寻求更高的价格时就是排他的。

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零和博弈。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收支计划。

是政府部门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二、政府预算的种类

(一)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

1.单一预算又称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公共收支编入一个预算。

2.复式预算是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

(二)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1.项目预算,是指只反映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经济效果的预算形式。

2.绩效预算,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形式,即有关部门先制定所要从事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责和施政计划选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