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534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图形的相似教案.docx

图形的相似教案

24.1  相似的图形

教学目标:

理解相似形的概念,了解相似形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由于需要的不同,要制定出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能通过观察,识别出相似图形,

难点;在格点中画出相似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24。

1。

1和24。

1。

2,看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异同点?

(这些图片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形状是相同。

二、讲解新课

1、相似图形的概念:

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形

2、同学们你还能说出哪些相似的图形吗?

3、观察教材43页图24。

1。

3和24。

1。

4,哪几组的两个图形相似?

想一想:

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你看过哈哈镜吗?

哈哈镜中的形像与你本人相似吗?

还有一些图形,看起来有点相像,但它们不是相似的图形。

为什么有一部分图形看起来相像,但不相似呢?

这就是数学上说的相似图形还有其特征,就是这章要探索的内容。

三、例题讲解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版的8开中国地图与32开中国地图相似。

B、小刚4岁时的照片与16岁时的照片相似

C、用放大镜看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似

D、所有的图形都相似

例2、如图,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在右边的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形相似的图形,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怎样画既快又好。

··········

D

A

··········

··········

C

B

··········

··········

练习:

1、完成教材43页试一试,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你能否画出两个或更多的相似图形?

2、在线35页当检和36页7题。

四、小结

形状相同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形,相似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

五、作业

 课 P44 习题1、2。

家作:

在线36页课后作业。

24.2 相似图形的特征

第一课时 相似图形的性质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

2、会求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3、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重点: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

难点:

用引如比值K的方法,探索比例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用厘米作单位,量一下你的课本的长与、求出长与宽的比;改用毫米作单位,求出长与宽的比,所得的两个比相等吗/

  二、问题探究

   问题1、线段的比

C′

D′

C

D

   如图矩形ABCD与矩形 A′B′C′D ′中,AB=50,AD=25,A′B′=20,B′C′=10,求出

的值并回答它们的大小关系。

B′

A′

B

A

 

A

由此引出线段的比的定义;在同一单位长度下,两条线段的长度比叫这两条线段的比。

注意;必须是同一单位长度下线段的比是个正数。

问题2:

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比例线段的概念

1、比例线段的概念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或a:

b=c:

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比例的项a、b、c、d,

比例外项:

a、d比例内项;b、c

第四比例项:

d(这里可不给学生讲)

另外四条线段的比是有顺序关系的。

2、例题讲解

例1判断下列线段是否成比例。

(1)a=4b=6c=5d=10

(2)a=2b=

c=2

d=5

分析:

把四条线段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求出较短两条线段的比和较长两条线段的比,如果这两个比相等就成比例。

否则不是。

课堂练习;在线37页例1,课本47页练习1题。

 

问题3: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那么ad=bc

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你能证明这两个结论并说名这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吗?

例题2证明:

(1)如果

,那么

=

(2)如果

,那么

=

教师分析师生共同完成。

三、练习

1课本47页练习2、3题。

2、在线37页当检2题。

四、小结

同学回忆

1、什么样的线段成比例线段?

2、线段成比例与线段比有什么区别?

3、比例有哪些性质?

五、作业

课作P51习题2、7、8

家作在线P38课后作业1、2、3、6、7、8

第二课时 相似图形的性质

(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相似多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含义,初步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能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判断两个多边形相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归纳、类比、反思、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体会反例的作用。

重点;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含义,探索并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若线段a=6cm,b=4cm,c=3.6cm,d=2.4cm,那么线段a、b,c、d会成比例吗?

2.完成P47做一做

二、问题探究

探究1:

P48图 24.2.3中两个四边形是相似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它们对应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对应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经过观察、计算得出这两个相似四边形的对应边会成比例,对应角会相等。

 

探究2:

再观察课本P48图24.2.4中两个相似的五边形,是否也具有一样的结果?

由此你能得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吗?

由此可以得到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由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实际上这两个特征,也是我们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方法。

即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都成比例,对应角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探究3:

判断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条件

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有:

(边数相同),对应边要(成比例),对应角要(都相等)。

   想一想:

(1)两个三角形一定是相似形吗?

两个等腰三角形呢?

两个等边三角形呢?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

   -

(2)所有的菱形都相似吗?

所有矩形呢?

正方形呢?

   

三、例题讲解

例1:

矩形ABCD与矩形A′B′C′D′中,AB=1.5cm,BC=4.5cm,A′B′=0.8cm,B′C′=2.4cm,这两个矩形相似吗?

为什么?

 

例2:

P49例题在图24.2.5所示的相似四边形中,求未知边x的长度和角度α的大小

117°

α

77°

12

83°

77°

18

x

18

18

 

四、巩固练习

1.P50页练习4、5题。

2、在线P37当检3题和例3

五、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六、作业

  课作:

 P51 5。

家作在线P38课后4、9题。

 

 

24.3 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2.会用相似的条件“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3、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同时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相似形?

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是什么?

2、你能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吗?

二、问题探究

问题1:

相似三角形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2.相似三角形如何表示?

3.若△ABC与△DEF相似,且相似比是k,那么△DEF与△ABC的相似比是多少?

4.如果△ABC与△A′B′C′,相似比k=1,你会发现什么呢?

相似与全等有什么关系呢?

5.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问题2:

如图在△ABC中,D为AB边上任一点,作DE∥BC,交边AC于E,△ADE与△ABC相似吗?

A

学生分组动手测量,判断对应角是否相等,对应边是否成比例。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归纳: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三角形两边(或延长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D

A

问题3:

观察如图△ABC与△DEF相似吗?

为什么?

74°

74°

66°

C

40°

66°

40°

F

E

C

B

 

完成P55试一试任意画两个三角形,使其三角分别对应相等,看看它们的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思考:

从以上两个小题中,你得出了什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例题讲解

例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5、12、13,与其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39,那么较大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较小三角形与较大三角形的周长的比是多少?

例2如图所示,在两个直角三角形△ABC与△A′B′C′中,∠C=∠C′=90°,∠A=∠A′证明△ABC∽△A′B′C′

F

E

D

C

B

A

A

B

例3图

例3如图△ABC中,DE∥BC,EF∥AB

证明:

△ADE∽△EFC

证明;∵DE∥BCEF∥AB

∴∠ADE=∠B=∠EFC∠AED=∠C

∴△ADE∽△EFC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四、巩固练习

1、P57练习1、2题

2、在线P40当检1、2、3题

3、在线P42例1

五、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作P64   1、3。

4

(1)、5

家作;P64习题2题在线P40课后作业

 

2、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二)

教学目标

   1.会说出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依据条件,灵活运用三种识别方法,正确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3、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进一步提高探究交流能力,养成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重点:

用相似的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难点:

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有关相似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现在要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几种方法?

  有两种方法,

(1)是根据定义;

(2)是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指导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再根据前面学习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如图△ABC中,D、E是AB、AC上三等分点(即AD=

AB,AE=

AC),那么△ADE与△ABC相似吗?

你用的是哪一种方法?

A

D

二、新课讲解

1、同学们通过量角或量线段计算之后,得出:

△ADE∽△ABC。

从已知条件看,△ADE与△ABC有一对应角相等,即∠A=∠A(是公共角),而一个条件是AD=

AB,AE=

AC,即是

;因此

△ADE的两条边AD、AE与△ABC的两条边AB、AC对应成比例,它们的夹角又相等,符合这样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也会相似吗?

2、我们再做一次实验。

观察P57图24.3.6,如果有一点E在边AC上,那么点E应该在什么位置才能使△ADE与△ABC相似呢?

 3、同学们画两个三角形,△ABC与△A′B′C′,使之∠A=∠A′,AB=2A′B′,AC=2A′C′,量一量BC与B′C′的长,计算BC:

B′C′与同伴交流,是否与AB:

A′B′,AC:

A′C′相等吗?

再量一量∠B与∠B′、∠C与∠C′,它们是否对应相等呢?

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4、于是有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第二种简便方法:

  判定定理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地说;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注意:

对应相等的角必须是成比例的边的夹角,如果不是夹角,它们不一定会相似。

你能画出有两边会对应成比例,有一个角相等,但它们不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吗?

5、探索: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完成P58做一做,在方格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出第二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三边长的相同倍数,画完后,用量角器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大家的结论都一样吗?

由此得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例题讲解:

例1.证明图中△AEB和△FEC相似。

教师分析,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证明过程。

B

 例2:

△ABC和△A′B′C′中,AB=6cm,BC=8cm,AC=l0cm,A′B′=18cm,B′C′=24cm,A′C′=30cm,试判定它们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教师分析,有学生独立写出说明过程。

可请学生板演。

 

例3:

如图

=

=

求证;∠ABD=∠ACE

证明:

=

=

∴△ABC∽△ADE

∴∠BAC=∠DAE

∴∠BAD=∠CAE

又∵

=

∴△ABD∽△ACE

∴∠ABD=∠ACE

A

 

A

四、巩固练习

1、课本59页 练习1、2

2、在线P42例2,

D

E

3、如图BD、CE是△ABC的高

C

B

证明:

△ADE∽△ABC

五、小结3题图

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识别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三种较简便的方法,请同学回忆说出.

六、作业

课堂P64 4家作;在线P43课后作业。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会说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有哪些?

二、问题探究

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

1、钳工李小波准备按照比例尺3;4的图纸制作三角形零件,该零件的横截面为△ABC,画在图纸上是

△DEF,CH,FG分别是它们的高。

F

C

D

G

E

H

B

A

(1)

各等于什么?

(2)△ABC与△DEF相似吗?

如果相似,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它们的相似比。

(3)请你在图中找出相似三角形。

(△ABC∽△DEF、△AHC∽△EGF、△HCB∽△△GFD)

(4)

=?

你是怎么做的?

与同伴交流。

2、议一议

已知△ABC∽△DEF,它们的相似比为k

(1)如果CH,FG是它们的对应高,那么

=?

(2)如果CH,FG是它们对应角平分线,那么

=?

(3)如果CH,FG是它们对应中线,那么

=?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问题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多少?

指导学生进行猜想证明。

结论: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问题3: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多少?

1、如图

(1)、

(2)、(3)边长分别是1、2、3的等边三角形,所以它们是相似的。

(3)

   填空:

   

(2)与

(1)的相似比为(    ),

(2)与

(1)的面积比为(     ),

   (3)与

(1)的相似比为(    ),(3)与

(1)的面积比为(     )

   (3)与

(2)的相似比为(    ),(3)与

(2)的面积比为(     )。

以上可以看出当相似比为K时,面积比为K

对于一般相似的三角形都具有这种关系,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能自己证明这个结论吗?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证明过程。

(P60例5)

三、知识运用

1、在线P44例2;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和为32cm,它们的对应高的比为3:

5,求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

2、如图三角形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分析向学生讲清将此题抽象为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数学问题。

然后由学生合作完成。

(答案是48mm)

A

B

3、在线P44例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AE交BD于F,已知BE:

EC=3:

1,△FBE的面积为18cm2

D

F

A

求△FDA的面积。

C

E

B

请学生分析讲思路,师生共同完成。

四、巩固练习

1、P61练习1、2、3口答。

2、在线P44当检1、2、3。

五、小结

(填空形式,同学回答)相似三角形(      )相等,(          )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          )。

六、作业

课作P64  2、6,家作在线P45课后作业。

4、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会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测量简单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

2、通过具体的时间活动体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数学观,体现探索精神。

重点:

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别方法?

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D

A

2.如图,B、C、E、F是在同一直线上,AB⊥BF,DE⊥BF,AC∥DF,

B

E

C

F

(1)△DEF与△ABC相似吗?

为什么?

   

(2)若DE=1,EF=2,BC=10,那么AB等于多少?

二、例题讲解

第二题我们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计算出AB的长。

人们从很早开始,就懂得应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

例1:

古代的数学家想出了一种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

为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OB,先竖一根已知长度的木棒O′B′,比较棒子的影长A′B′与金字塔的影长AB,即可近似算出金字塔的高度OB,如果O′B′=l,A′B′=2,AB=274,求金字塔的高度OB。

O

O′

B′

A′

A

C

B

   这实际上与上述问题是一样的。

 解:

∵ ∠ADB=∠EDC,

∠ABC=∠ECD=90°,

∴ △ABD∽△ECD()

=

∴AB=100米。

A

例2.我军一小分队到达某河岸,为了测量河宽,只用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很快计算河的宽度,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岸上选点B和C,使AB⊥BC,然后选点E,使EC⊥BC,用眼睛测视确定BC和AE的交点D,此时如果测得BD=120米,DC=60米,EC=50米,就能算出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

C

D

B

E

答:

 两岸间的大致距离为100米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学习,你对应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物体的高度宽度有什么认识?

我们还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

例3:

如图24.3.14,已知:

 D、E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ADE=∠C.求证:

 AD·AB=AE·AC.

证明 ∵∠ADE=∠C,∠A=∠A,

∴ △ADE∽△ACB().

∴ 

=

()

∴ AD·AB=AE·AC.

A

E

D

C

B

 

三、巩固练习

1.P63练习1、2题

2、在线P46当检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学到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作P64习题24、3 第6题 在线P46例1,P47课后1、2、3题。

家作;在线P47剩下的作业。

 

24.4        中位线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定理。

2、了解三角形重心及其性质。

3、灵活运用三角形中位线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形成过程,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训练说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24.3中,我们曾解决过如下的问题:

 

如图在△ABC中,DE∥BC,则△ADE∽△ABC。

D

C

B

E

A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知,当点D是AB的中点时,点E也是AC的中点。

现在换一个角度考虑,

如果点D、E原来就是AB与AC的中点,那么是否可以推出DE∥BC呢?

DE与BC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二)探究过程

1、猜想

从画出的图形看,可以猜想:

 DE∥BC,且DE=

BC.

2、证明:

∵点D、E分别是AB与AC的中点,

∴ 

=

=

∵ ∠A=∠A,

∴ △ADE∽△ABC(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ADE=∠AB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 DE∥BC且DE=

BC

思考:

本题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已知:

如图所示,在△ABC中,AD=DB,AE=EC。

分析:

 要证DE∥BC,DE=

BC,可延长DE到F,使EF=DE,于是本题就转化为证明DF=BC,DE∥BC,

故只要证明四边形BCFD为平行四边形。

求证:

DE∥BC,DE=

BC。

A

E

F

D

C

B

   

 

还有没有其他辅助线画法呢?

3、概括

我们把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并且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注意:

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有什么异同点。

(三)知识应用

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已知:

 如图所示,在△ABC中,AD=DB,BE=EC,AF=FC。

求证:

 AE、DF互相平分。

证明 连结DE、EF.

因为AD=DB,BE=EC

所以DE∥AC(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同理EF∥AB

所以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因此AE、DF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

 

例2  如图24.4.4,△ABC中,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AD、CE相交于G。

求证:

=

=

证明 连结ED

∵ 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

∴ DE∥AC,

=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 △ACG∽△DEG

=

=

=

=

=

A

 

思考:

作另外两条中线,是否还有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用文字怎么叙述?

由此得到:

三角形三边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是对应中线长的

四、巩固练习

P70练习1、3题在线P48例2当检1、2、3

五、小结:

学到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六、作业布置

课作P70习题1、3、4。

家作在线P48-49课后作业。

2课时梯形的中位线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及其性质,会用梯形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梯形面积的两种形式。

3、经历探究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想和乐学、好学、会学的学习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

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它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区别?

三角形中位线有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