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9764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docx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1、2课复习题

一填空(38)

1、我们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东西时间各(不同),南北冷暖有(强弱)。

2、世界50亿人口在(1987)年,60亿人口在(1999)年。

3、漠河位于(黑龙江)省,它有(中国北极村)之称。

4、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

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

5、我国东西相距(52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

6、我国现有(13亿)人口,世界现有(60亿)人口,中国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7、湖南的(洞庭湖)湖有(鱼米之乡)之称,还有著名的(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8、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四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9、大自然和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的(骄傲)。

10、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11、离泰山不远的(曲阜)在(山东)省,是孔子的家乡。

12、“万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

”是描写(泰山)的诗句。

13、我国不但有奇异多彩的自然风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还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丰富的(名胜古迹),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文明成果)。

14、李冰父子为了治理(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是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15、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第二大河(黄河),在(山东省)入海。

16、在山东有五岳之首的(泰山),在(蓬莱)还能看到(海市蜃楼)的自然景观。

17、我们每到一处旅游,能够积攒旅游景点的(门票),这些门票既是我们参观游览的(纪念),也是(增长知识)的学习资料。

18、李冰父子治理(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二判断

1、小明在游览故宫时,在墙上乱写乱画。

()

2、人们到寺庙去烧香拜佛,求神保佑。

()

3、美丽的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

4、泰山是五岳之首。

()

5、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

三简答题(37)

1、说说为什么人口多弊大于利?

答:

①耕地减少②粮食不足③就业升学困难④破坏环境⑤社会治安乱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答:

日本、印度、越南、朝鲜、韩国、俄罗斯、蒙古、尼泊尔、老挝

3、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还会有什么问题?

答:

①了解地理知识②准备生活用品:

照相机、衣物、钱、常用药品③选择好旅行时间、景点线路等,包括旅行社及旅行方式的选择。

还会有出行安全问题的考虑

4、赞美祖国自然风光的诗句。

(5分)

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描写(庐山)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5、你了解哪些自然风景区?

(6分)

答“桂林山水、台湾日月潭、苏州园林、湖南张家界、杭州西湖、

云台山、九寨沟、

6、你能写出三句孔子的名言吗?

(5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④温故而知新。

7、你家乡的文物古迹有哪些?

(6分)

答:

丛台、南北响堂、磁州窑遗址。

8、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答: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论述(10)

1在一个村庄,发掘出很多文物,有人哄抢文物,这种做法对吗?

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

这种做法不对。

因为哄抢文物犯法。

我们应该增强保护文物的宣传,要人们爱护保护文物;增大对哄抢文物的打击力度。

北岳(恒山)

五、填图:

五岳的位置

北岳(恒山)

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3、课重点知识点

一、填空

1、我国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到现在,已经(4000)多年了,历史从未中断过。

史学界已将(夏)(商)(周)的时间断代研究出来。

2、美国从(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

3、在祖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在(云南元谋),被称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4、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人”),距今已经(80万)年了。

5、在北京(周口店)还发现了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距今有(20—70万)年了。

6、(北京人)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使用人工火的古人类。

7、获取获取火种的方法:

(钻木取火)(摩擦起火)

8、在考古过程中,发现了北京人烧过的灰烬,说明他们(会使用火)。

9、考古人员发现这些石器与其他古人类用的石器不同,表面比较光滑,说明北京人能够(制作工具)

10、传说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的北部和东部有很多部落,最著名的有(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

11、祖国的境内的远古先人非常有智慧,他们通过(保存火种)、(使用打磨的石器工具)维持生存。

12、今天的进步,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的。

13、传说中黄帝让(仓颉)造字,中国由此出现了文字。

14、我国古代有著名的四大发明:

(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15、造纸术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

16、清朝光绪年间,(王懿荣)从“龙骨”中发现了古代文字,这种文字叫(甲骨文)。

17、造纸的材料(树皮)(破布)(稻草)等。

18、火药的作用(爆破)(鞭炮、礼花)。

19、(北宋)时,有个叫(毕昇)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0、(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直到现在它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任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利用大运河的航道,实现(调水)的任务。

21、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47)千米。

始建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

22、(春联),又称(对联),用(红纸)书写,(字数)相同,(平仄)押韵,(对仗)工整。

我知道的春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岁岁新)横批(吉星高照)。

23、(百合花)代表着合家幸福。

(康乃馨)代表母亲我爱您、(勿忘我)代表友谊(玫瑰)代表爱情。

14、世界上人工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二简答:

1、我国历经了哪些朝代?

答:

夏、商、周、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2、黄帝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说明了什么?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

怎样理解传说中的故事呢?

答:

①黄帝在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他。

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

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②说明了我们是炎黄子孙,炎黄的联合抗敌。

③表达了人们对先祖的尊重及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渴望团结。

④传说中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实,但却反映出人们的美好愿望及心声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答:

促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4、纸张的有点?

(纸张的出现与原来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答:

造纸原料很便宜,携带轻便,纸张美观。

5、你知道指南针的影响吗?

答:

指南针的发明促动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的同时也促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6、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答: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客观上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隋炀帝的暴政,无休止的兵役,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严重破坏,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隋亡。

隋炀帝是一个罪大于功的暴君。

7、你早点我国哪些传统的节日及风俗习惯?

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穿新衣,放炮,吃饺子。

元宵节:

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清明节:

扫墓。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

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登高。

三名词解释:

炎黄子孙:

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后来黄帝部落逐渐强大,先后战胜了蚩尤和炎帝部落,并和他们融合在一起。

后世的汉族人把炎帝和黄帝尊奉为华夏的祖先,自称是“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

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4、课重点知识点

一、填空。

1、(首都北京)是中国的心脏,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都城之一。

2、北京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经济)中心。

3香港是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香港商品物美价廉被称为(购物天堂)。

4、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

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7、台湾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8、(1927年8月1日)是我国建军的日子。

9、解放军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

二、简答

1、我国的第一个大岛是哪个岛?

它为什么被称为祖国的宝岛?

答:

①我国的第一个大岛是台湾岛。

②台湾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名胜古迹众多,还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

2、向解放军学习什么?

答:

学习他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精神。

5课重点知识点

一、填空;

1、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是非常高的。

从神医(扁鹊)发明的“脉诊法”、(华佗)发明的麻醉手术,到(张仲景)的(《伤寒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2、我国的科学成就也很高。

古代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等,今天有水稻专家(袁隆平)等一大批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3、我国的航海业在古代也很先进。

(明)代郑和以前(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比(欧洲)的航海家要早近一个世纪!

4、郑和的航行路线别世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5、我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上非常著名,那时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就是凭借这条从(西安)出发一直通到(欧洲)的沙漠之路。

它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6、发明地动仪的是(张衡)

7、被称为神医的是(扁鹊)

8、(祖冲之)最先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第二单元

第1课

一.填空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中华民族共和国是个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3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较多。

4(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

5西藏自然风光美丽,由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很多被人们攀登过的(冰上雪峰),还有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和独特的(藏族)文化。

6布达拉宫最初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

7(吐蕃)就是藏族的祖先。

8(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他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建立了(吐蕃政权)。

还创造了吐蕃的(文化)和(历法)。

9文成公主去吐蕃时,带去了大量的(书籍)和精致的(手工业品),以及(谷物)和(蔬菜)的种子还有很多的(工匠)。

10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虽较少,但居住的地区却很大,主要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

11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2我知道得民族:

回族、满族、白族、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水族、土族、高山族。

二.简答

1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历史意义?

答:

①文成公主把中原地区先进的养蚕和丝织技术,农作物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传到吐番,促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松赞干布还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汲取中原文化。

③促动了吐番与中原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2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什么受汉藏人民怀念?

答:

(1)增强汉藏两族团结。

(2)促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所以一直被汉藏人民所怀念。

3为什么人民币上有少数民族头像?

答:

说明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平等的一员,我们大家幸福生活在一起。

第2课

一.填空:

1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特点。

2羊肉串是(维吾尔族)的食品。

因为它(风味独特),能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3(糌粑)是以青藏高原上一种特有的植物(青稞)做成的。

4吃抓饭前手要(洗干净),最好戴上(塑料手套)。

二.简答。

1.你知道哪些民族饭?

答:

手抓羊肉(蒙古)、竹筒饭(傣族)。

2.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饮食习惯?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呢?

答:

⑴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大家应互相尊重。

例:

傣族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回族人不吃猪肉。

⑵我们在回族同胞面前不要提猪,共同用餐时注意不要吃猪肉,各民族要尊重民族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