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857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docx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也是美日大规模舰船集结竞技的地方。

在这里,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成为了海战胜败的关键。

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几乎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

     在此,本文详细盘点了日本二战期间使用的航母,他们大致可分为舰队航空母舰、轻型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三种。

二战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

    凤翔号

    凤翔级是世界上第一级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舰艇,只有1艘凤翔号。

    自航母诞生以来,日本海军也一直关注着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

早在1913年,日本海军就着手将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20年,日本海军在浅野造船厂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以区别于第一代“平原型”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经颇像现代航母了。

    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军舰,虽然开工比英美的航空母舰晚,下水却早几个月,因此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就带了它的头上。

二十年代时,为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战术和甲板飞行训练积累了经验。

    “凤翔”号全长168米,标准排水量7470吨,最大航速25节。

该舰在甲板前部有大约5度的下倾斜坡,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

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

三个烟囱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

但是经过试验,日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

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

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日本海军于1924年又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

    1934年时本舰已经成为二流战舰,1935年9月26日在海军演习中遭遇飓风,前甲板被压坏。

    太平洋战争前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延长了飞行甲板以搭载新式战斗机。

中途岛海战时作为山本的主力舰队中一员参战。

1943年再次延长了飞行甲板,但这次弄得太离谱以至于无法再进行远洋航行,其后一直充当训练舰。

1945年在吴县军港被攻击但幸免于难,战后用来运送日本海外侨民和战俘,1946年9月被解体。

    排 水 量7,470吨/10,000吨

    飞行甲板长度551.6英尺

    航速26.5节

    动力30,000马力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火炮5.5英寸4座、25mm30座、13.2mm10座

    雷达21型13式

    标准舰载机26架

    舰员550人

日本海军“赤城”号航空母舰

    赤城号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舰。

作为“八•八舰队计划”(8艘战列舰和8艘战列巡洋舰)的一部分,赤城号的原始设计是一艘战列巡洋舰,于1920年12月开始制造。

1923年11月,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影响,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

赤城号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舰。

赤城号航空母舰改装后满载排水量41300吨,主机输出功率133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载机72架(最多可载91架)。

    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沪抗战中,赤城号、加贺号参与轰炸上海。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赤城号先后在长江流域、华南、海南等地作战。

    1940年,日美局势日趋紧张,美太平洋舰队全部移师珍珠港。

身为第一航空舰队旗舰,赤城号带领着六艘空母突袭了珍珠港。

在这之后,由于一直是航空舰队的中心,所以从腊包尔攻击直到达尔文港的空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42年4月,赤城号进出印度洋,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哈密斯号和重巡洋舰多赛特夏号。

    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受到美国轰炸机机的集中轰炸而重创起火,引起甲板上刚加满油的舰载机和摆放在甲板上的鱼雷爆炸,执行护卫任务驱逐舰舞风号、荻风号、野风号和岚风号各自发射了一条鱼雷,赤城号于次日凌晨沉没。

日本海军“加贺”号航空母舰

    加贺号

    加贺号航母,由川畸船厂(kawasaki)建造。

1920年7月19日开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暂停,原计划是作为快速战列舰,后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而改为航母。

    1923年后重新开工并改造为航母,1928年3月21日服役,但没有马上投入使用。

服役早期作为岛式上层建筑试验舰。

    1934至1935年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

改装之后排水量为42,541吨,8台锅炉蒸气轮机,127,400马力,最高航速28节,武备为10座单管20毫米单用炮,8座双联127毫米两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舰员编制人数2016人,载机81架(最多可达90架)。

    加贺号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舰之一,她与赤城号的起源很类似,原始设计是战列舰。

加贺号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一般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

    加贺号是侵华海军的主力。

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中,加贺号和赤城号一起完成了轰炸和制空任务。

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当时配备的舰载机为90舰战和89舰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配合陆军更加疯狂地袭击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的舰载机出没。

    1932年8月15日,加贺号约30架舰载机企图空袭中国空军学校-笕桥机场。

被中国21架飞机拦截,结果日机被击落13架,这是加贺号在中国最惨的一次失败。

    随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轰炸的目标也扩展到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市区。

1939年后,加贺号返回太平洋海域。

    1941年12月7日,加贺号作为六艘航母之一参与偷袭珍珠港。

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和加贺)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和瑞鹤)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

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日协助占领荷属东印度,空袭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而后,加贺号回本土修理,没有参与4月在印度洋对英海军的作战。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参与中途岛战役,全部战沉。

加贺号于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炸沉。

日本海军“苍龙”号航空母舰

   苍龙号

苍龙号航母,由吴港(Kure)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0日开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

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建造的大型航母,有双层机库和全通飞行甲板,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并采取巡洋舰的主机以便获取较高航速。

日本海军以后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参考该航母设计。

满载排水量19800吨,蒸气轮机,8台锅炉,4轴,152000马力,最高航速34.5节,编制舰员1100人,武备为6座双联127毫米炮,28门25毫米高射炮,载机63架(最多可达71架)。

苍龙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近代航母。

相较之下,赤城号、加贺号虽然体型庞大,不过也是历经数度改装才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的现代化外貌,而这种现代化外貌就在苍龙级上确定,可以说日后的日本航母都是以苍龙级为基本而发展出来的。

船体是重巡般的以速度为优先考量的高速船体,飞行甲板通遍全舰长度,小型的舰桥位于右舷,而两只向下弯曲的烟囱则位于其后。

飞行甲板上于中心线装设有前、中、后三座升降梯,机库共有两层。

最初计算的舰载机为:

九六式舰战常用12机加补用4机,九七式舰攻常用9机加补用3机,九六式舰爆常用27机加补用9机,九七式舰侦常用9机,合计常用57机加补用16机共73机。

到了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标准则为零式舰战常用18机,九七式舰攻常用18机,九九式舰爆常用18机,各机种补用机各三机,共常用54机,补用9机。

建造时为了压低排水量,采用电气熔接式,即电焊式结合,不过在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本件的舰体强度受到质疑,于是在外板、内底板、最上甲板级上甲板实施大范围的补强措施,结果增加了不少的排水量。

又,本来在龙骧级上使用的舷外通路因为耐波性不加,而在设计本舰时多采用舰内通路。

本舰的轮机与重巡铃谷级的相同,使本舰达到34.5节的速度

航空母舰苍龙号完成后即编入第二航空战队,开始了飞行队的训练。

1938年4月,苍龙号派往中国战场支持,将舰载机的一部份派遣到南京。

同年10月参加了广东方面作战的支持任务,并于12月归回本土。

1941年11月26日,苍龙号搭载了零战21机、七式舰攻18机、九九式舰爆18机合计57机前往珍珠港。

在执行完珍珠港的任务回国途中,苍龙号所属的第二航空战队奉命前往威克岛支持久攻不下的登陆作战。

1942年1月,苍龙号与飞龙号一起南下参加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略支持作战,2月,在帛琉与第一航空战队会合,先是轰炸了澳洲的达尔文港,后是进入了印度洋,对锡兰岛发动攻击,炸沉英国重巡洋舰和轻航母一艘。

这段期间是苍龙号最得意的时候,不过,死亡的脚步却渐渐逼近。

1942年5月27日,苍龙号随着一只前所未有的大舰队从本土出发前往中途岛,参加了惊天动地的中途岛大海战。

苍龙号当时仍在第二航战里,僚舰仍是飞龙号,他们都归在二航战司令山口多闻海军少将的管理下。

此海战中苍龙号除了定数的载机以外,还搭载了两架后来彗星舰爆前身的新锐高速侦察机二式舰侦,和准备配上占领后的中途岛基地的三架零式战斗机。

由于密码遭美国破译,所以美国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朝着苍龙号所在的南云机动部队发动猛烈的攻势。

当日上午10时25分,就当舰队数度击退来袭鱼雷机,准备好迎风放出战机时,美军俯冲轰炸机突然从空中窜下,在短短几分钟间,三枚直击弹命中苍龙号飞行甲板上面,并平均的落在三座升架机前,爆炸连续引爆了停在甲板上正等待起飞的战机和堆积在甲板上的炸弹鱼雷,全舰陷入一片大火,10时40分,苍龙号的主机就停止了动作。

7时13分,焚烧了八小时半的苍龙号沉没,定员1103名中有718名战死。

被炸弹命中后的“飞龙”号,前甲板被炸开了,已经失去动力

    飞龙号

    飞龙号是苍龙级的2号舰,于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

测试排水量20165吨、航速34.6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载飞机72架、官兵1101人。

    飞龙号服役后一直随苍龙号同进退。

在中途岛战役期同,该舰在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横遭惨祸时躲过一劫,随后在第2航空战队指挥官山口闻多少将的指挥下,出动舰载机对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实施了连续两次的攻击,使其受到重创。

   不料在苍龙号遭袭6小时后,美机再度光临飞龙号上空。

该舰被4枚炸弹命中舰桥右侧前方的飞行甲板,前段升降机整个被炸飞到舰桥上井引发火灾。

6月6日夜零时15分宣布弃船,包括山口闻多在内的416名官兵丧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本驱逐舰卷云号奉命向飞龙号旋射2枚鱼雷离去后,被困在飞龙号舱底轮机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从鱼雷命中爆炸后的缺口处奇迹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后有34人被美舰营救。

二战日本翔鹤号航空母舰

    翔鹤号

    “翔鹤”级航空母舰包括“翔鹤”号和“瑞鹤”号。

瑞鹤号(Zuikaku)和翔鹤号(Shokaku)属同一级航空母舰,是太平洋开战之初日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

   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开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瑞鹤号于1938年5月开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

两舰共同编为第五航空战队一同作战,所以两舰命运也很类似。

   两舰测试排水量29800吨,可搭载飞机84架、官兵1660人。

这两艘航母均属于第1航空舰队的第5航空战队,它们服役于日本海军的鼎盛时期,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东南亚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战。

   翔鹤是太平洋开战之初日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

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开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与瑞鹤号共同编为第五航空战队。

  1941年12月,第五航空战队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和苍龙号)航空战队共6艘航母参与珍珠港行动,这也是第五航空战队的首次任务。

由于第五航空战队的飞行员训练程度不如第一、二航空战队,所以从翔鹤号和瑞鹤号上起飞的飞机多数用来袭击机场和制空。

   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

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

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协助战领荷属东印度,空袭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五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汇合转战对印度洋,除加贺号外的其它袭击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

4月5日,战队空袭了锡兰湾英太平洋舰队的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基地,击沉了英军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康沃尔号和航母竞技神号。

  从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战队受命支援莫尔兹比港的登陆。

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战中,第五航空战队击沉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号。

对垒中翔鹤号也中了三颗炸弹严重受损,瑞鹤号虽没有受损但严重减员,所以两舰都没有参加1942年6月的中途战役。

  中途岛后,翔鹤号和瑞鹤号就成了联合舰队的顶梁柱,并改称第一航空战队。

1942年8月在瓜岛争夺战中,在东所罗门海,翔鹤号和瑞鹤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

  进入1943年,太平洋战争的天平已完全逆转。

联合舰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仍然在苦苦支撑,两舰屡屡受创,但还劫数未到。

1944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空战中,翔鹤号被美潜艇青花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随后燃油爆炸,沉没。

   最大排水量33,200吨

   飞行甲板847'x97'

   最大航速34节

   主  炮5英寸×16

   防空火炮25mm×45,13.2mm×22

   标准舰载机零战21架,99舰爆30架,97舰攻30架(1941)

   标准舰员1690人

莱特湾海战中美军攻击日本瑞鹤号航母

   瑞鹤号    

    瑞鹤号和翔鹤号属同一级航空母舰,瑞鹤号于1938年5月开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

这是日本海军不受任何限制精心设计的大型航母。

   其标准排水量为25675吨,航速34节,18节时续航力9700海里,可载机84架,有3部飞机升降机。

由于日本海军舰载机重量较轻,所以舰上没有装备弹射器,在飞行甲板上装有11根拦阻索。

   由于瑞鹤号加装了坚固的防护装甲,生命力大为增强,岛式上层建筑设在右舷,其上装备了双联127mm高炮8座、三联25mm高炮12座。

    瑞鹤服役后一直与姐妹舰翔鹤号一起行动,参与了空袭珍珠港、腊包尔、达尔文等战斗。

1942年5月8日的珊瑚海海战中,瑞鹤与翔鹤联手击沉了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号。

对垒中翔鹤号严重受损,瑞鹤号安然无恙,但由于飞行员和飞机损失严重,只得返回日本进行整补,所以没有参加42年6月的中途战役。

    中途岛海战后,瑞鹤号编入第一航空战队。

在1942年8月的瓜岛争夺战中,瑞鹤号在东所罗门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

   1944年6月,瑞鹤号在马里亚那海空战中遭受严重损失,几乎耗光了舰载机和飞行员。

但此时的日本已经无法为其补充新飞机和人员了。

由于没有了舰载机,瑞鹤也失去了它的作战价值,因此在随后进行的莱特湾海战中,瑞鹤被编入小泽中将的诱敌舰队。

   1944年10月25日,瑞鹤号被美国舰载机炸沉在恩加诺角海域。

    标准排水量 25675吨

    武备 97式攻击机32架(含预备机5架)双联127毫米平高炮8座,三联25毫米炮12座

    总长 257.5米

    宽  26米

    型深 23米

    动力 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160000马力,4桨(300转/分)

    吃水 8.87米

    飞行甲板 长242.2米,宽29米

    航速 34节

    载机 零式战斗机20架(含预备机2架)

    续航力 9700海里/18节 99式轰炸机32架(含预备机5架)

    舰员 1660名

“大凤”号航母

   “大凤”号

    “大凤”号航母是作为日本二战主力翔鹤级航母的后续舰型设计的,于1941年7月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此时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仅5个月。

原计划在1944年6月竣工,但是中途岛海战后前线战况日趋恶化,特别是航母的损失很大,为了及早服役,补充战损,“大凤”号通过简化工程加快进度,于1943年4月7日下水,并在1944年2月初进行最后舾装,3月加入日本海军。

    无论是来自民间的造船工人,还是日本海军官员,都对“大凤”号充满信心。

当时甚至有人在机库后壁上用墨手书“天下第一舰”。

其技术数据如下:

标准排水量29300吨,公试排水量32400吨,满载排水量37268吨,全长260.6米,宽27.7米,吃水9.67米,航速33.3节,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舰员1751名,装备100毫米高射炮12门、25毫米机关炮51门,载机数量61架。

装甲系统采用局部重点防护,在机库、舰桥和动力舱等关键部位铺设了层层厚重的装甲。

    可以说,这艘精锐航母一改日本航母的传统设计风格,采取多种创新设计,集技术精华于一身,强化装甲防御能力。

因此,日本海军狂妄地称其为“不沉之航母”。

    1944年6月,“大凤”号服役3个月左右,美军在塞班岛登陆,日本派遣以“大凤”号为首的9艘航空母舰等50艘舰艇组成第1机动舰队,驶往菲律宾。

6月19日上午,在收到美军舰队位置的报告后,“大凤”号上前后起飞了16架零战、17架彗星和9架天山,与翔鹤、瑞鹤上起飞的舰载机会和,组成日军最大的一个攻击群向东方杀去。

    与此同时,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ALBACORE,SS-218)以大凤号为目标,发射了6枚鱼雷。

其中,前五枚鱼雷都未射中,只有第六枚鱼雷击中了“大凤”号前部升降机附近右舷舰体。

    本来,这枚鱼雷并未对“大凤”号造成重大伤害,军舰航行如常,仅航速减少1节,只是前部升降机受到冲击停在中途,导致舰载机无法起飞,于是舰员们急忙用各种材料填补升降机口,以恢复起降能力。

    然而,前部油舱被震裂,挥发的油气溢出并在机库内聚集,舰上人员发现后采取了强制通风措施,不断有人因吸入有毒蒸汽而晕倒。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拆除前部升降机口的堵塞物,使前后升降机口之间实现自然通风,但是为了不妨碍舰载机的出击,没有采取这一措施。

    下午14时32分,油气遇明火爆燃,引发全舰大爆炸,厚重的飞行甲板也隆起变形,火焰冲天,声闻数十里。

16时舰长菊池大佐下令弃舰,16时28分,“大凤”带着1650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建造的最现代化的航母,就这样永远沉没了

二战日本信浓号航空母舰

    信浓号

    “信浓”号原本是二战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号舰,在中途岛海战后的航母增势计划中被列为航母改造舰。

    “信浓”号继承了“大凤”号重装甲航母的设计风格,进一步强化防御措施,从理论上讲是一座最坚固的海上堡垒。

但是,在紧张的战时改造中,为了缩短工期,工程尽量从简,建造质量堪忧,存在诸多隐患,在竣工时省略了部分气密试验匆忙入役。

    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竣工,服役时的性能数据为:

标准排水量62000吨,公试排水量68060吨,满载排水量71890吨,全长266米,宽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节,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舰员编制2515人。

直到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服役前,它一直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1944年11月,美军B-29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日军判断美军很有可能将横须贺海军工厂列为空袭目标。

当时“信浓”号武器不全,又无飞机,形同一具大而无当的铁躯壳,让其留在东京湾内只能是B-29的靶子,因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海军大将电令“信浓”号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向濑户内海西部回航”,意在让“信浓”号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内海,同时前往吴港完成最后的工程。

    11月28日下午13时30分,“信浓”号搭载大部分舰员和少量工人离开母港横须贺,开始处女航。

20时许,正在自由游弋、意图营救落水B-29飞行员的美军潜艇“射水鱼”号发现了“信浓”号航母,并开始追击。

29日凌晨3时许,射水鱼抓住良机,在1280米的距离上顺次发射了6枚MK14-3A鱼雷,航速46节,定深3米,一分钟不到,第一枚鱼雷就击中了“信浓”号右舷舰尾,随后又有三枚中的。

    军舰已经发生右倾,而自信满满的阿部俊雄认为几条鱼雷奈何不了皮糙肉厚的“信浓”,在纠正倾斜后下令继续以18节的速度前进。

然而,军舰很快再度右倾,并且越来越大。

到早上6时许,舰员们惊讶地发现“信浓”号动力全失,右倾达20度,在海浪的推动下随波逐流。

到上午9时35分,右倾已达35度,阿部俊雄认为回天乏力,下令弃舰,包括阿部舰长在内的1435人与舰同沉。

二战日本海军飞鹰号航空母舰

    飞鹰号

    飞鹰号由‘出云丸号’客轮改造成的航舰之一,出云丸号建造完成时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豪华客轮,但在完成了上段甲板的出云丸号却在昭和15年10月,由军方征收并且改造成航舰,“出云丸号”(飞鹰号)比姊妹舰“橿原丸号”(隼鹰号)更早以客轮身分下水,但却比“隼鹰号”(原橿原丸号)更晚完工成为航舰,本舰编第1001号舰。

    飞鹰号完工后于昭和17年(1942年)七月装上了二号一型雷达,而因为本舰是以商船改造而来的改造航舰,因而在航速及装甲等部分无法与正规军舰相比,服役后曾在太平洋海战中发生机轮故障,不得不退出战斗。

    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飞鹰”号在舰载机倾巢而出后,被美军舰载机趁虚而人命中1条鱼雷,鱼雷爆炸后破坏了航空燃料库,挥发后的油气弥漫在舰艇内部。

2个小时后油气被引爆,随后产生了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强烈的爆炸使舰上官兵误认为该舰又被一条鱼雷击中。

“飞鹰”号在爆炸后不久便倾覆沉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