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943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本新干线时速 日本时速177小时.docx

日本新干线时速日本时速177小时

日本新干线时速[“日本时速”177小时]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向日本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并提供紧急救灾物资等。

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于13日飞赴日本实施紧急救援。

  中国国际救援队是国际上第一支抵达重灾区的救援队伍。

他们在地震海啸灾区,冒着余震不断和海啸警报频发的危险,不畏艰难困苦,战冰雪、抗疲劳,向灾区提供了及时高效、真诚无私的人道主义救援。

救援队员们通过自己的真心、爱心、诚心和细心,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3月21日零点,搭载着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圆满完成日本地震海啸灾区救援任务的15名队员走下飞机,回到祖国的怀抱。

  

  3月13日 星期日

  

  应日本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中国国际救援队15名队员,在首都机场集结完毕。

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尹光辉同志带队,队员们分别来自中国地震局、某部工兵团和武警总医院。

大部分队员都参加过汶川、玉树、海地、巴基斯坦等多次国内外地震救援,具有丰富的救援经验。

救援队携带搜索、营救、医疗和后勤等近4吨装备。

在应对核泄露危险方面,也做了一定预防方案,并带有相关探测仪器,能保证救援队伍自身安全。

  中午11:

20,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东京羽田机场,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日本外务省副大臣伴野丰到机场迎接。

经双方协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灾地点定在灾情较重的岩手县大船渡市。

三个小时后,救援队搭乘日本自卫队直升机飞往花卷。

18:

00至花卷后改乘汽车,克服道路不畅等困难,前往3小时车程之外的大船渡市。

  当晚9点,救援队抵达大船渡施救区域,立即分成两个行动小组,一组搭建营地,一组开展搜索救援行动。

目前,救援行动正在紧张进行中。

  

  3月14日 星期一

  

  大船渡市属临海丘陵地带,当地居民约4万人,主要受灾地区位于沿海海湾地带,当地房屋因海啸振荡冲击,受灾情况十分严重。

经日本自卫队、当地警署搜救,已发现200百余具尸体。

  早晨七点,中国国际救援队开始实施搜索救援。

  救援队分为三个小组开展排查行动,针对之前接到的求救信息疑似点进行了仔细排查,但未发现生命迹象。

虽然海啸预警不断,但是救援队的每一名队员都很镇定。

  救援队的施救环境三面环山,一面迎海,海风很大,5、6级的大风把帐篷吹倒了几次,室外阴冷,气温只有2摄氏度左右,余震不断,6级以上余震频发,海啸预警频发,核辐射危机尚未解除,当地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队员们只能利用自带设备发电照明,吃住全部自给自足。

  当天下午,美国派出的140人救援队、英国派出的70人救援队将抵达大船渡,与中国救援队及当地消防力量进行联合搜索救援。

  

  3月15日 星期二

  

  到今天,救援队已对20多个点进行认真排查,尚未发现幸存者。

  但是在6时10分,于一间破损严重的房子里面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已于6时22分清理完毕,将遇难者遗体转交当地有关部门。

这名遇难者是当地居民,其家人在灾后返回多次搜寻亲人,但都没有发现。

  搜索排查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队员们面临余震、海啸、核爆、低温等诸多危险,仍然坚守一线――这次救援行动也成为救援史上面临次生灾害最多的一次。

后方中国地震局、外交部、民航等相关部门、数千名工作人员提供决策、信息、技术、后勤等诸多保障支持,这场国际救援行动无异于一场战争!

  

  3月16日 星期三

  

  自15日夜开始,强冷空气席卷日本地震灾区,大部分地区降起了大雪。

中国救援队所在的大船渡市的积雪有两厘米厚。

由于地震加海啸灾害破坏的特殊性,特别是夜间气温一般在零度以下,被困人员在无饮食和保暖的情况下,生还机会越来越渺茫。

  救援队总结了两个搜索优先原则:

当地人介绍有失踪和死亡人员的地区,优先搜索;海啸时海水最高处以上的房屋残部,优先搜索。

这些都可以保证第一时间搜索最有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废墟。

救援队按照国际搜救规定对每一栋排查过的房合做出标记。

  救援队在第一责任区,在日方提供的一台挖掘机的配合下,对15日研究确定的重点废墟进行挖掘搜寻,救援队采取机械挖掘和人工搜索与光学生命探测仪探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第一作业点搜索排查工作,共搬移房屋损毁堆积物600余立方米,挖出损毁汽车两台,同时进行了重点废墟周边现场详细勘察工作。

  

  3月17日 星期四

  

  大船渡市天气晴,气温最低为零下5摄氏度。

  直到今天,大船渡市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共死亡216人,失踪191人。

在大船渡市注册的近百余名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无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搜救效率,搜救队对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

第一组为侦察组,采取现场勘察和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迅速预先定位重点房舍;第二组为搜索组,采取人工排查和生命探测仪等技术手段相结合方式,实施精确搜索。

采取前队询问侦察与后队重点排查相结合、人工排查与技术手段结合的科学方法,实施精确、快速、地毯式排查搜索,大大提高搜索效率。

  

  3月18日 星期五

  

  大船渡市油料和生活用品十分短缺,多数加油站没有营业,少数营业的加油站只向救援车辆提供服务;该市多数商店没有营业,等待购物的人在超市前排起长队,但购买生活用品数量已经受到限制;当地通信仍然没有恢复,与外界联系只能通过卫星电话。

由于不能通过当地完成生活补给,救援队的生活保障成为突出问题。

救援队党支部决定,对队员生活物资保障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同时积极协调我驻日使、领馆帮助解决饮食保障问题。

由于供水短缺,为了节约宝贵的水,队员们在抵达灾区后没有洗过脸,没有洗过脚,也没刷过牙。

  救援队除完成正常救援任务外,还帮助当地民众搭建帐篷、搬运物资、疏导交通,日本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表示诚挚感谢。

队员们进入一家限制购物人数的便利店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时,热情的店内工作人员,不但不收钱,而且还免费赠送给队员们很多其它的食品和必需品。

  

  3月19日 星期六

  

  冒着严寒,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在岩手县大船渡市完成了对200余幢房屋的拉网式排查搜索。

今天,救援队借助日方提供的机械装备,中国国际救援队采取机械搜索和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对重点区域进行挖掘和搜寻。

  直到今日,15名队员身体状况良好,精神状态饱满。

日本自卫队今天成功救出了一名男子,这说明废墟下可能还有生命迹象,还有幸存者。

  

  3月20日 星期日

  

  今天下午完成在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地震海啸灾区的救援工作,于当晚返回北京。

中国国际救援队作为首支抵达和最后撤出这一灾区的外国救援队伍,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凌晨1时,中国国际救援队15名队员顺利完成日本救援任务回国。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副局长赵和平,日本驻华公使山崎和之及外交部、解放军、武警部队等相关部门领导到机场迎接,并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

  山崎和之向此次救援行动的领队、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尹光辉副司长献上了鲜花,并代表日本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表示诚挚谢意。

  陈建民局长对救援队圆满完成赴日本救援任务归来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队员们克服核危机、强余震、海啸和恶劣天气等重重困难,不怕艰苦,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凭着顽强作风顺利完成了搜救任务,得到了日本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他对救援队为国家、为灾区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外交部、驻日使馆为中国国际救援队完成任务所提供的各项帮助。

  

  连线・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尹光辉

  

  《中华儿女》:

在日本的救援工作非常辛苦紧张,现在恢复过来了吗?

  尹光辉:

大体上恢复过来了吧。

但是因为没怎么休息,周末也没有休息,所以身体上还比较疲劳。

  《中华儿女》:

日本发生地震的那一天您在做什么?

  尹光辉:

在正常的工作,在那之前,云南盈江发生了地震,我们在做这场地震的应急处理,跟武警、解放军部队一直在联络。

我是在第一时间得到日本地震的消息的,我们国家有个地震台网中心,他们报道有4要素,包括时间、地点、震级和深度。

当时得到的消息是8.8级地震,我马上开始查看地图,发现那里离日本海岸最近的地方才130多公里,我们初步判定会引起比较大的灾害,或者是海啸。

  《中华儿女》:

您当时有想到会派救援队去吗?

  尹光辉:

我第一反应就是会去,中国国际救援队,承担着人道主义救援的任务,这是我们的职责,肯定要去救援。

  《中华儿女》:

日本救援之前,您还参加过什么救援行动?

  尹光辉:

我参加过巴基斯坦的救援行动,然后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都是我作为领队。

  《中华儿女》:

这次作为领队带队去日本,和以往几次参与救援,有什么不同?

  尹光辉:

有,这次任务很重要,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以前地震之后房屋倒塌、压埋人员不一样,它的房屋全是轻型木质结构的,海浪从港湾里面冲进大船渡市的市区,不像印度洋海啸直接冲上海岸,它的港湾有一个保护作用,又因为它是丘陵地区,低洼的地方都被淹了,所以我们到那之后就发现,海浪冲击木质的废墟,就形成了像泥石流一样的灾害,埋在下面的人基本上都溺水而亡了。

搜救的时候也和我们料想的一样,包括我们,其他的搜救队,都没有找到生还者。

  《中华儿女》:

此次救援,中方的救援范围有多大?

  尹光辉:

根据日方提出的范围,受灾区分为5个区域,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搜救区域是第二责任区南部、第三责任区和第四责任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

救援队排查搜索了近4平方公里的受灾区域,并对140余座重点民宅、厂房废墟进行拉网式搜排。

在搜索中,救援队采用人工搜索与生命探测仪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搜索生命迹象,不放弃一切希望。

  《中华儿女》:

和以往相比,这次的救援任务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尹光辉:

最难的就是救援没有针对性,工作量非常大。

地震海啸来临之前,由于接到预警信号,很多人已经避险。

但是,还存在未来得及避险的日本民众,所以,我们就要在超过4平方公里的地区内,一步一步搜排。

汶川地震期间,我们可以确切知道,哪些建筑物下可能有生命迹象,可以快速实施救援,但这次不一样,先拉网式搜索,再去寻找生命迹象。

  《中华儿女》:

我看了先前的报道,说咱们带了物资和给养,但是我想,咱们忙起来应该没有时间去吃吧?

  尹光辉:

你的理解太对了。

情况非常紧急,负责后勤保障的人手又少,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到底吃什么,只拿了一些方便面。

到达大船渡市的当晚,断水断电,我们的帐篷都是在自卫队为我们运送物资的卡车的灯光下搭的。

之后我就去了大船渡市的消防指挥中心,和各指挥员进行接洽,了解灾情。

我还问他们要了汽油,他们很热情,指挥中心一共两桶40升油都给了我们。

回去之后就发电照明,折腾到半夜,第二天早上6:

30就开始出发进行搜救。

  《中华儿女》:

实施救援过程中,救援队本身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尹光辉:

危险时时存在。

强度非常高的余震不时来临,搜救面三面环山、一面迎海,救援队露天搭建的帐篷会被6级大风吹倒,室外温度阴冷,特别是6级以上余震不断,海啸预警频发,当地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救援队只能利用自带设备发电照明。

一位队员在余震中左腿受伤;有时为了防止造成更大的破坏,只能用手一点一点挖。

最关键的是情况发展不明的核泄漏危机。

几种情况的叠加,对我们队员的身心是个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队员经受住了考验。

我们之前就准备了一台核辐射空气测量仪,我们每天测3次,有超标就会报警,我们―直都处于安全范围内。

  《中华儿女》:

18日时,很多国家的救援队开始撤离,我们为什么还要留下?

  尹光辉:

震后第7天,虽然有日本方面派出的挖掘机配合,但搜寻幸存者的希望已经相当渺茫了。

国际救援队伍带给受灾民众的,不仅是技术装备支持,还有信心,时间在推移,希望不能破灭。

队员们持续数天,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日本民众看在眼里,他们很感动。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一些日本民众自己省出矿泉水送到中国救援队队员的手里。

  《中华儿女》:

日本地震后,国内始终在关注那里的动态。

这些天来,最牵动人心的就是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救援队距离福岛距离近吗?

  尹光辉:

不到200公里吧。

  《中华儿女》:

相对天冷、路滑、大风,核辐射的阴影对于救援队的影响是不是更大?

  尹光辉:

日本救援任务,本身就是对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

  《中华儿女》: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除了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有来自美国等国家的救援队伍也在日本参与救援,你们的坚守,除了带给当地民众一种信心外,应该对其他救援队伍也是一种鼓舞。

  尹光辉:

的确是这样,大船渡市参与救援的国际救援队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由大船渡市国际救援协调官统一协调调派。

救援中,各国救援力量进行国际协作配合。

中国救援队员搜排完毕,确定无幸存者后,将留下CISAR标志,然后画上V型符号,并划出一条长线。

CISAR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英文缩写,而横线则表示此处无生命迹象。

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搜排效率。

在国际救援队联席会议上,美国救援队对中方提出高度评价,他们说:

“我们对中国救援队的国际协作精神表示钦佩。

  《中华儿女》:

在日本参与救援的这些天,您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尹光辉:

从大阪去大船渡市的路上,有一个专业的指挥协调官,叫田中智也。

他参加过阪神地震的救援,是位很有经验的指挥官,他协调美国队、英国队、中国队在这个区域进行搜救。

美国队和英国队走了以后,他始终和我们中国队在一起。

他19日接到命令要回大阪,那一上午他的车都停在我们进行搜救的现场的公路上,和我们交换意见,我们中午撤离的时候他才返回大阪。

他说:

“你们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大船渡市的搜救行动我都看到了,对于你们敬业的精神、专业的搜救技术表示很钦佩,对于你们的搜救工作和成效表示感谢。

”大船渡市的市长户田公明先生说:

“中国救援队到日本灾区来救灾,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你们的行动对发展中日关系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华儿女》:

这次在日本的181个小时,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尹光辉:

我们是政府委派,带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灾民的关怀,发扬人道主义救援精神到那去的,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连续搜救,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对我们的队员感到自豪。

  

  连线・中国国际救援队 首席医疗官彭碧波

  

  《中华儿女》:

作为首席医疗官,您的工作和别的队员有什么不同,救援队在日本的工作生活是怎样的?

  彭碧波:

别的队员一般每天早上6点半出发至受灾点进行搜救,直到晚上6时返回营地,经常会更晚,我作为医疗官要对每一名队员进行巡诊、检伤及对伤口进行处理和包扎,作为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国际医疗组成员,我每天晚上还参加工作情况汇报,差不多都是12点之后才能休息。

  《中华儿女》:

您曾参加过印尼海啸、四川汶川等多次的自然灾害救援行动,这次日本救援和过去相比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彭碧波:

这次赴日本执行救援任务,的确面临了众多困难,是以前救援行动所没有遇见的。

日本的灾难是地震合并海啸,灾后气温骤降至零下,特别是3月16日凌晨开始下大雪,一连下了三天,更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同时次生灾害情况复杂:

每日6级以上余震不断、海啸预警频发、猛烈的强风多次吹倒帐篷,对于大家关心的核辐射的问题,其实不用担心,我们带有放射性剂量检测笔,就象一支笔大小,能够检测到核辐射,此外我们还带有防护服,我们会做自身防护工作的,即使危险时刻在身边徘徊。

虽然搜救幸存者的希望极其渺茫,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

每天工作也是在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中渡过的。

  《中华儿女》:

对救援队每位队员而言,救援工作是不是也是很大的挑战?

  彭碧波:

对!

白天搜救的进候,废墟里的房子经过地震又经过海啸泡过水,四面还透着风,又下着大雪,风刮得“呼呼”的,一吹就是五六天,晚上休息时帐篷就像雨伞一样,篷里篷外温度都是零下,即使钻进睡袋里,身体也是冷的,整个人就蜷在睡袋里,睡不了两个小时,又得扫扫帐篷上的积雪,怕雪把它压塌了。

5点半就得起床,通过海事卫星发回照片和工作简报,那里设施有限,没有桌子和凳子,只能跪在地上,要么就趴在睡袋上,一会脖子、腿、膝盖、胳膊都酸了,而且余震不断,每天4级以上地震480多次,6级以上的达10次,7级以上的1次,感觉站着腿在不停的抖,躺着脑袋在不停的晃。

救援服经常都是湿的,全都是泥浆,搜索的屋子里都浸着水,我们戴的手套,在废墟中翻来找去的,时间一长,手里都结着冰,像戴了个铁手套,特别冷,走路都摇摇晃晃,全身都麻木了。

  《中华儿女》:

灾难之后,很可能有疫情的发生,那么这一次日本会发生大灾后的大疫吗?

  彭碧波:

我认为不会。

第一,整个城市都非常干净,传染病通常来源于不洁的环境和食物,但日本公众素质特别高,每个人都遵规守节,地上连一张纸片也没有;第二,灾害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又连降大雪;第三,搜救和搜尸的工作迅速,消除了传染源;第四,环境保护的特别好,非常干净,没有污水或是废弃物。

  《中华儿女》:

这一次日本救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彭碧波:

感触很多。

国际通行的救援体系有三个:

预防、预警和救援。

预防就是房屋加固结构合理,避开地震断裂带建造房屋,那么在灾难来了之后,房子不倒、人员无伤亡、通信不中断、道路不损坏;预警是指灾害快来时,立即发出警报,引导民众快速撤离;救援是指灾难已发生了,应急施救。

在我参加过多次国内外救援看,许多国家三个体系都不完善。

而日本这次特大地震合并海啸,这三个救援体系都很好的结合并运用于实际当中了。

海啸来得迅猛撤得也快,那些被海啸吞噬的人,多数人是被困在车中,海啸来的时候,昏天黑地,所有的车流都被海啸盖进去了,1分多钟后,海啸走了,也有很多人没有死亡,因为车上备有防护氧气面罩。

  还有就是日本家家户户都备有抗震头盔及应急灯,防止地震时被砸伤,消防器材比比皆是,家中的煤气表和煤气罐都是在室外;房子也是护震性能极好的材料建成的,而且价格实惠,第一层用竹竿和草绳做成一个方格的栅栏型的,再往里填充的是土和稻草的渣子,糊在一起后,再用铝合金板将两边一固定,保暖又致密,抗震性能极好,且冬暖夏凉,材质特别轻,每个房子看起来像个小别墅一样,整个房子是木制的框架,地板和阁楼都是木制的,因此地震时都没有倒塌,所以海啸时,多数的房子会像船一样在水上漂着,只有极少数,是被海啸的强力击碎的。

 

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