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037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何唯物主义辩证法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哲学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阐述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是()

  A、赫拉克利特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

  8、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是()

  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毕达哥拉斯D、芝诺

  9、古希腊唯物主义最高成就者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细胞学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星云假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是()

  A、狄德罗B、笛卡尔C、休谟D、贝克莱E、康德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

  A、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

  D、认识论和辩证法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4、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状况

  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

  E、宗教信仰的变化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培根的经验论

  D、康德的认识论E、狄德罗的认识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

  C、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8、下列判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的一切C、人为自然界立法

  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9、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

  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

  10、一切唯心主义都()

  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E、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1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

  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B、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课题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概括材料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总结

  E、新技术方法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的作用

  (三)辨析题

  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错误。

①这一论断是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哲学的规定。

②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哪一个学派都不能成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错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错误。

①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两大派别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它们不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这个命题掩盖了唯物主义何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从而也掩盖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的唯心主义实质。

因而,该命题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简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5、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

  (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C4、B5、D6、C7、B8、B9、D10、A11、D

  

(二)多项选择题

  1、ACE2、CE3、AE4、ABCD5、AB6、AE7、AC8、ACD9、BDE10、ACD11、AD12、BCD

  (三)辨析题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错误。

①这一论断是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哲学的规定。

②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哪一个学派都不能成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答案要点:

  错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答案要点:

  错误。

①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两大派别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它们不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这个命题掩盖了唯物主义何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从而也掩盖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的唯心主义实质。

因而,该命题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①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③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又不同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它是经过理论论证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2、答案要点:

  ①世界观是理论,方法论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没有同世界观相脱离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世界观;②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个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有了科学世界观才有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是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答案要点: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达为精神和物质的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思维是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哲学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4、答案要点: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地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彻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

②它的创立,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的统一,为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为分析和考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及揭示其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社会和和改造社会的指南。

  5、答案要点: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不少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②重视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哲学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基础上,并由此决定哲学的内容和形式。

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哲学课题需要研究和回答。

认真研究和概括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就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面。

  (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局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特殊规律。

所以,它们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在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不断概括、总结出最一般规律: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不能互相割裂,也不能互相代替。

主张具体科学可以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的“取消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都是错误的。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可知性D、矛盾性

  2、代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最高成就的是()

  A、中国古代的“五行说”B、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C、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和王充的“元气说”D、古印度的“斫婆伽”学派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是()

  A、绝对运动B、时间和空间C、相对静止D、普遍联系

  5、能够坚持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庸俗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说法属于()

  A、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也否认静止的相对性的观点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但承认静止的相对性的观点

  C、承认绝对运动,也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D、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7、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具有不受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变化影响的绝对不变的特性,这种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A、时间、空间无限性原理B、时间空间有限性原理

  C、时间和空间是可知性和不可知性统一性原理

  D、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性原理

  9、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过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A、概念、判断、推理B、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客体、主体、客体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1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3、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认为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3、形而上学的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

  A、把物质归结于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基本属性C、把特殊的物质形态看成是哲学上的物质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E、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4、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指明下列现象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A、山谷回音,潮起潮落B、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C、阶级斗争

  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计划E、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5、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说明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A、宇宙热寂说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爱因斯坦相对论E、唯能论

  6、从意识的起源看()

  A、意识是从来就有的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E、意识是人脑中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

  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明()

  A、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意识不反映客观世界,就形不成主观映象C、只有当外界事物通过感官作用于大脑,才会产生意识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8、下列现象反映意识能动性的有()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C、审时度势

  D、运筹帷幄E、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9、思维模拟和人类意识的本质区别是()

  A、人的意识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思维模拟只是机械的物理的运动过程

  B、思维模拟不具备社会性,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

  C、思维模拟不具有能动性,受人的支配,人的意识则具有能动性

  D、脑力劳动是人脑特有的功能,思维模拟只是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过程,不可能取代或超过人脑

  E、思维模拟不能独立思维,人的意识则不仅能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改造世界

  10、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以永久世界的物质性出发,它是于实践来把握世界与人,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类活动的能动的关系

  B、实践首要的、决定性的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

  C、实践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D、物质的变化需要经过实践

  E、实践是人们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11、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这一事实表明()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12、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三)辨析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3、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4、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5、“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6、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四)简答题

  1、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是什么?

  2、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3、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4、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

  (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

  1、如何正确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2、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

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C5、B6、C7、C8、D9、B10、B

  11、B12、D13、D

  

(二)多项选择题

  1、DE2、BCDE3、ABCDE4、ACE5、BD6、BCD7、ABCD8、CDE9、ABCDE10、ABC11、BD12、BDE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错误。

(1)这是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观点,它抹杀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掩盖了在这个问题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2)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

(3)这一命题也是同语反复,没有揭示出不同存在的共同本质。

  2、答案要点:

错误。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2)从认识论大范围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又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和物质互相联系。

  3、答案要点:

正确。

(1)实践活动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

人通过实践可以创造出按照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

(2)在实践中,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这是其他动物多不及的,是人所特有的。

(3)所以,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象性活动。

  4、答案要点:

错误。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在建筑楼房之前的设计图纸,决不是人脑自生的。

它是根据以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制定出的合乎规律的设计图纸。

这正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3)题中观点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夸大为决定物质的东西,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答案要点:

正确。

(1)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正确论断。

(2)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3)观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形式是主观的,而不是原原本本客观物质,是经过人闹改造的客观物质。

  6、答案要点:

错误。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上何者为第一性为标准的。

坚持物质第一性为唯物主义,坚持意识第一性的为唯心主义。

(2)而一元论和二元论则是以世界有几个本原为区分标准的,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的为二元论。

(3)唯物主义和彻底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只不过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彻底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唯一本原是精神。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列宁的物质定义科学地阐述了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这一科学定义具有重要意义:

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坚持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的物质观,划清了与形而上学物质观的界限。

  2、答案要点:

(1)物质是无限的,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也必然是无限的。

但是,每一个具体事物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又都是有限的。

物质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2)其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正是无数有限时空的总和构成整个物质世界的无限的时空;另一方面,有限包含着无限。

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限的,但事物具有运动、转化的本性,必然要突破自己的界限,使有限的时空趋于无限。

  3、答案要点:

(1)运动是标志着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过程的变化。

静止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3)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我们既要坚持运动的绝对性,又要坚持静止的相对性。

  4、答案要点: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从意识的源泉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意识就其反映形式来看,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所谓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所谓主观能动性是人能动地反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