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342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作业1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

1、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ēnmèn)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èifú),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zhú)渐(),(),()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bēn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chànzhè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选出合适的词语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2、这段话是按照由到的顺序,从、这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4、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反义词填空。

鸦雀无声()波涛汹涌()平静()

5、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6、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

为什么?

答:

7、你从划横线的句子体会到什么?

答:

8、文中写声音的词是()()()(),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9、从第一段话中的“”“”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10、读了上面几段话,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写出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吗?

答:

11、请你修改病句:

读了《观潮》之后,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和壮观。

改正:

3、鸟的天堂

(一)

初周围是(寂静  宁静)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  陆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划去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给第一段话补上标点符号。

2、“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昨天不是

,而是。

4、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5、用“_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6、第二段话中,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

7、第一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是:

()——()

8、请你用“=======”画出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句子来。

9、你从第一段话体会到什么?

答:

10、你喜欢这里的这里的鸟吗?

为什么?

答:

11、修改病句:

《鸟的天堂》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改正:

3、鸟的天堂

(二)

榕树正在繁茂(shèngchéng)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

那翠绿的颜色,()()()()()着我们的眼睛,似(sì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zhànchàn)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划去括号里不准确的读音。

3、用“”画出短文中描写榕树繁茂的句子,用“”画出作者赞美榕树的句子。

4、想一想,填一填:

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我体会到了,

从“好像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我体会到了

5、修改病句。

(1)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出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6、爬山虎的脚

(一)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jīng)上。

茎上长叶柄(bǐnbǐng)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nènlèn)茎()一把,使它(    )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cùchù)着(zháozhe)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划去()里布正确的读音。

2、用“‖”线给第1自然段分三层,并写出层意。

3、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是把比作。

4、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在文中用“”画出来。

5、找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动作的词:

6、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时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7、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

形状,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动作,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颜色,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6、爬山虎的脚

(二)

爬山虎刚长(chángzhǎng)出来的叶子是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此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cháozhāo)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重(chóngzhòng)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òngkōng)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会给文段补充完整。

3、我会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均匀()拂过()引人注意()

4、给句子中的“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4分)

A、数量一;B、一律,没有例外;C、满、全;D、表示最少。

(1)叶尖一顺儿朝下。

()

(2)不留一点儿空隙。

()

(3)一阵风拂过。

()(4)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

5、长大后的叶子有三个特点:

一是();二是();三是()

7、蟋蟀的住宅

(一)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bāpá)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pù)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

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在括号里填上所缺的字词。

2、找出第二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

()、()、()、()、()。

3、“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

4、“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近义词()近义词()

隐蔽慎重温和

反义词()反义词()反义词()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A:

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

B:

()它的工具是那么简单,()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C:

蟋蟀()自己一点一点挖掘,()肯随遇而安。

4、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A:

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B:

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

C: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D: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7、蟋蟀的住宅

(二)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dī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dàntán)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2、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    )(    )——(    )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简朴——()简单——()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我也会仿写一句:

4、这段话是按从()到()的顺序写的。

5、蟋蟀的住宅内部特点是和,外部特点是

和。

6、我们只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7、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很(),还很()。

我觉得蟋蟀真()!

8、缩写句子: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9、巨人的花园

(一)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chìcì)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níngnín)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

是这么回事呀!

”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他不禁

(jìnjīn)抱住了那个孩子: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kùhù)的心啊!

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谢谢你!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择正确的读音,能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任性()凝视()冷酷()叱责()

3、我会在文中找出它们的反义词。

盛夏()热忱()赞许()

4、照样子写词语。

火辣辣:

瑟瑟发抖

5、把文中带框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6、“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

()

A、因为自己太任性——次次赶走孩子们,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因为春天还没有到来。

7、“噢!

是这么回事呀!

”句中的“这”指。

巨人终于明白了。

8、想一想,巨人大声叱责的时候,心里可能怎么想的?

答:

9、读了这篇童话,你想说什么?

答:

10、“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想象一下,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

答:

9、巨人的花园

(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línlíng),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rēngréng)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他想:

“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

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

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

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zēngzhēng)添了春意。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

”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chìcì),纷纷逃窜。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1、我会划去问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损()增添()训斥()孤独()

3、我会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鲜花()狂风()北风()

雪花()草翠()树叶()

4、春天终于来了,可巨人的花园里为什么仍然是冬天?

答:

5、他想:

“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为什么会是这样?

答:

11、去年的树

(一)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dǎodào)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

“树么,在工厂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chaícaí),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1、我会给文段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我会把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去掉。

3、我会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伐()斧()悼()锯()

代()爷()掉()剧()

4、文段中哪四个动词的连用,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树的不幸遭遇。

5、读鸟儿问话时要读出的语气。

6、根据下面的提示仿例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例:

锯木头的声音(沙——沙——)

水流的声音()鸽子叫的声音()青蛙叫的声音()

7、我会写:

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1)

(2)

8、树可以用来做火柴,还可以做什么用?

试举例说明。

(至少3个)

9、扩写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加上恰当的词语: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的鸟儿()地向村子里飞去。

11、去年的树

(二)

在一盏煤(meímeī)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

“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cháicái)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

“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zhēngzhāng)大眼睛,盯着灯火看(kànkān)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1、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体会下面的两个句子。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2)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这两句话颇为传神,特别是其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第一“看”,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

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

4、去年,鸟儿对着树唱歌。

今年,鸟儿对着灯火唱同一首歌。

鸟儿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能猜出鸟儿心里的想法吗?

先想一想,再写下来。

5、读了这篇童话,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把它写下来吧!

6、课文语言朴实无华,用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

7、小女孩的话要读出的语气,小鸟的话要读出语气。

8、你从这段文字中懂得了什么?

答:

13、白鹅

(一)

这白鹅,是一位即(jíjì)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

它伸长了头颈(jǐnjǐng),左顾右盼。

我一看这(姿资)态,想道:

“好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历)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kān kàn)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cōnɡcónɡ)容,大模(mómú)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ué

jiǎo)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字,在下面画"√"。

2.“左顾右盼”这个词中含有一对反义词,再写两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3.我会写出反义词。

傲慢()急促()严肃()

4.白鹅叫声的特点是:

,如果鹅也会说话,想一想,见到生客,它会大声训斥说:

5.本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告诉我们鹅的高傲表现在、、三个方面,这段在全文起的作用是。

6.第三、第四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写的?

请用""划出来。

这两段话用了先后的写作方法。

7.第四自然段中为什么要写到鸭子是怎样走路的?

这种写法叫做,这样写的好处是。

8、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既是句,又是。

起的作用。

9、请用“”画出地3、4自然段的中心句。

10、作者善用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如:

用鹅的与狗的相比,表现鹅的叫声和的特点。

用鸭的与鹅相比,现出鹅的、的大家风范。

11、第三自然段中“如此”指

12、我能用“()”画出具体描写鹅能看守门户的句子,用“[]”画出描写鹅步态的句子。

15、猫

(一)

猫的(性情性格)实在有些(奇怪古怪)。

说它()()吧,它()()有时候()()。

它会找个(温和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者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得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她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是藏起来。

可是他又那么凶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3、“屏息凝视”的意思是;它写出了

,突出了。

4、你想对这只古怪的猫说点什么?

答:

5、描写猫的叫声的词有:

、、、。

6、“小梅花”指的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7、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8、《猫》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原名(),字()。

他笔下的猫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表面看起来作者是()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