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8887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x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二、复习

 

4.两句话都是讲谁的?

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

(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三、学文感悟

 

①引出: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板书设计

7、菩萨兵

 

藏民吃尽苦,见兵面不露。

藏胞见真心,都夸菩萨兵。

 

反思重建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内容

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怎样射虎的?

……)

 

二、初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

巡查警戒。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

(3)轻声读,思考: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

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

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

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5)解释:

暗、草、惊、风。

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

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三、总结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胆量过人“飞将军”箭法超人神勇无比

反思重建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二、初读课文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

有才气)

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二、相机精读全文

 

  

(一)交流以上问题:

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1、学习第一节:

  出示:

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

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节:

  出示: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

“让我来试试吧!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

“奇才!

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

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二)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他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

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

反思重建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

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提问:

①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

什么是大作家?

②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小老师又是谁?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一名记者,我现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

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纳,我们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

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别着急,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

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想法?

――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

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

她是怎么说的?

①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

“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

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

“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

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

“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她是我的老师。

”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

(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平等相待

反思重建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第(一~三)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师:

同学们,“荡漾”就是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那么“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里的“荡漾”该怎么理解呢?

师:

好,你体会得很好!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师:

好,现在大家真正地体会了“荡漾”,让我们再来用试着用“荡漾”说说话,好吗?

师:

对呀,优美的音乐可以增进我们的食欲,还有助于我们文明用餐。

 

师:

用得多好!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这动听的旋律。

师: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被你们说得心都“荡漾”起来!

 

如果细细剖析这一教学片断,我们会看到,这个教学细节中,蕴含着“荡漾”教学的“五步曲”:

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即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其次,引导感知引申义,形容声音的回荡;接着,指导学生在运用中体会辨析,意会“一般形容优美声音回荡”;然后,让学生实现正确运用词语;最后老师运用评价语言巧妙地通过通感提升“荡漾”的运用层次,引领学生一个更高的境界,悟性高的孩子自然能够意会,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只是一种暗示、一种趋势而已,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也无妨。

教学:

读读背背

3、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1)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到:

这些词语表现少年王勃才气横溢、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当滕王阁整修一新时,王勃应邀参加都督在滕王阁举行的宴会,在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却无人敢答应的情况下,王勃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力透纸背,一气呵成地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

真可谓后生可畏!

(2)在学习中不能孤立地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而要整体地诵读理解,并结合课文《少年王勃》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出类拔萃:

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形容很杰出,超出同类之上。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3、练习读背:

  

4、反馈:

指名试背、齐背。

5、说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口语交际:

学会商量

 

学写毛笔字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习作3

教学目标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内容

分析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习作练习时,都有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是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

本次习作,有意安排两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习作指导前,通过阅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一次安排在习作修改时,通过教师下水习作或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修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2、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日更新。

3、除习作3的例文外,教师下水习作一篇。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

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

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导入:

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

思考:

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

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

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

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

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发现”栏里,好吗?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

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

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

 

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在校园里寻找“发现”,继而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要求:

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

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二、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三、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四、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鼓励学生在誊写好习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习作配画,习作与图画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板书设计

附:

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

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

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

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

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

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

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望回赶呢!

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

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反思重建

 

11、赶海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二、初读课文

 

三、理清脉络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三、总结全文,试说写“趣”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

 

复习旧知

 

三、说话、写话练习

 

板书设计

赶海追 浪花  趣 捉 螃蟹捏 大虾

反思重建

 

12、荷花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板书设计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