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052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上善治水的典例大禹治水和都江堰文档格式.docx

《易·

略例》:

“故有善迩而远至”。

善,含有修治之义。

善时即指吉时;

善祥即指吉祥、吉兆;

善征即指吉兆;

善日则为吉日。

善风即指良好的风气;

善言即指美言、益语。

这是善。

  所以把“上”和“善”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她的基本定义,就是符合道与德这个根本原则的方法,那才是上善,能够给人带来吉祥,给我们生命带来吉祥,带来好的利益的才能称之为“善”。

这个善要符合这个最高的境界。

那就是上善。

  “治”字义:

形声字。

从水,台声。

本义:

水名。

引申义:

治水;

整治;

修治的意思。

  水字义:

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H2O,水与天德地气能量具有极佳的亲和性,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这个水,在道家学说则将水分类为有形有质之水和有质无形之水。

有质无形之水,与有质有形之水性质是相近的,但是这个无,这个有质而无形之水,却以能量形态方式存在着。

所以道家学说当中才具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那么这个天一生水,这个生的水,并不是单纯提的我们所能够看得到的有质有相有质有形的水,而是包含着,而且更重要的指的是这种无形无相的水,智观不见,慧观可得,人们又将其称之为“玄水”。

对于这个水的定义,我们在研究老子学说当中,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点,不要仅仅只是从哲学意义上去研究。

西方哲学的研究本身就只是在研究太极白,而没有涉及到太极黑中的万物。

所以我们将这四个字先解析一下以后,再来综合上善治水。

  上善治水简释:

  如果简单的翻译,就是:

运用最符合大道自然客观规律的吉祥方法,整修治理一切水。

(包括有形有相和有质而无形的玄水。

  上善治水的详解:

  详细解读老子“上善治水”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以及道学观和道学观的方法论,我们必须首先掌握好和理解好上善的涵义。

如同老子在第一章所运用的上德与下德,上仁与下仁等等一样。

上善,就是最好的、最符合大道自然客观规律的方法,最吉祥、最有益于众生的方法。

三生万物,道生之而德畜之。

万物都是道生德养,那么最吉祥的方法,莫过于尊道贵德,符合自然客观规律才能称之为上善。

尊道贵德,顺天应人的方法,也就是上善之法。

在这个原则基础之上,展开整修治理世间的一切水。

因为世间的水,具有多样性,例如有质有形的自然环境之水;

作用于人体之水;

人体内环境之水;

以及有质无形之水等等。

在这四大类中,其中的有质无形之水,才是老子所揭示的关键之所在。

在中国道德传统文化中,对物质的分类,并不是按照现代物理或者化学的属性进行分类,因此,我们对水的分类可以分为四大系统。

我们只有对水的四个系统进行分析和了解,才能全面掌握老子在本章中所揭示的关键性内容。

  上善治水的四个大系统:

  ①、上善治理自然之水使水变善,益于人类生存发展;

  ②、上善治理各种水使水变善,直接作用于人体内利益于心身健康;

  ③、上善治理人体内70%的水,使其承载天德地气改善和升华人们性命的健康和质量。

  ④、居无驭有,上善治理人体内有质无形的肾水,使精气神产生根本性改变。

那个改变就是人更高层次的,由庶人向贤人,再向圣人的质性的改变。

  下面我们再逐个系统地分析一下,也就能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概念。

  

(一)、上善治理自然之水使水变善,利益于人类的生存发展:

  自然之水,主要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水。

例如,雨水、湖水、河水、江水、洪水等等,现代社会还添加了一个非常大的项目:

污水。

在历史上治理最多的莫过于洪水。

因为水一旦改变成洪水以后,就如同猛兽一般,吞噬人类的生命,摧毁人类的财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

因此治理洪水在历史上是记载中最为常见的治水。

人类治水的经验虽然丰富,记载也颇多。

但是真正属于上善,能够名至实归为上善的案例并不多见。

但是真正属于上善治水的事例,却能流传千古,利益社会民生于千秋万代。

  下面我们根据历史的先后时序例举几例,也就容易明白这一系统中的根本特点。

  上善治水的典范,大禹治水:

  我们按照时序先后排列一下。

  禹为鲧(音gǔn滚)的儿子,又名文命,字高密。

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

禹是夏代开国的君主。

他因为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后世称为大禹。

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儿子启,(这一点我们讨论过。

)启继承王位后由此而开君主世袭之制。

亦称为夏后氏。

  禹是中国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他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贵为天子,却保持平民本色,亲近百姓,为民谋利,是帝国君主制度下的君主典范。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下去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

派谁去治理洪水呢?

这种情况下,首领们都推荐大禹的父亲鲧。

  当时,尧对鲧的能力并不认可。

但首领们说:

“现在没有比鲧的能力更强的人才,你就试用一下吧!

”尧才勉强同意使用。

  鲧盗取上天的息壤,造堤筑坝,花了九年时间治水,却没有把洪水制服。

他只懂得水来土掩,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

他发现鲧办事非常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将治水方案,改堵塞为疏导,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劈山引流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头挖土、驱石,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汗毛都磨掉了。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

二是开山斧;

三是避水剑。

传说这三件东西都不是凡间之物。

比如这个“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传授给大禹的黄河河道流向图,地势图,相当于现在的地图,水脉网地图。

这个地图,这个河图,对他顺地势疏通导水,掌握全局,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其它的流传到今天,道家还有禹步,他就是观察、他创造了禹步,用小的力量来搬动大的石头,甚至驱动山石,用小的力量来搬动山石。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刚好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耐着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

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泛滥,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

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用开山斧凿开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样,黄河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迄今还可以看到,刀劈斧凿的龙门山的痕迹。

  这是第一例上善治水,可以说,禹和他父亲在治水的问题上运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得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所以在历史上就创造了一个辉煌,树立了一个典范;

这就是疏导远胜于堵塞。

大禹治水,为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造福于中华子孙几千年的发展,堪称是上善治水的典范。

  第二个案例:

上善治水的奇迹,四川都江堰

                     都江堰全境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所做出来的。

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重要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个特点大家要掌握好。

汉朝司马迁曾经考察过这个都江堰。

在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曾经游历过,专门骑马从西安到都江堰进行考察。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也亲自来都江堰考察,他以行家的眼光,考察后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他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中国的都江堰。

可以说,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我们自己后来的子孙都不太重视,但是在西方人眼中,他们一眼就敏锐在看到了这一伟大工程的价值。

  都江堰水利创建的工程,那的确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典范,我们自己并没有重视,是西文人发现并宣传以后,我们中国人才开始认同,这也是一个悲哀。

  都江堰水利创建时有三大特点,就是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这三大主体工程,当然其它还有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共同构成,通过这三大工程的构成,就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良好的防洪灌溉作用。

凸显出上善治水的成果。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顺应的伟大工程之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的建设,远在秦代,却创造出了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难以比拟的治水奇迹,而且使用价值至今仍然没有产生贬值。

这无疑是一项最符合“上善”要求的治理自然之水的案例,非常值得人类总结其中的经验。

都江堰工程,既是一项上善治水的奇迹,同时也是一项人类与自然和谐、符合大道自然客观规律思想的具体应用。

李冰在建筑都江堰的过程中,整体地把握住了“形”和“势”两大系统,应用了大量道家的思想和方法,易理与道理,都明显地体现在整个工程之中,这与黄老思想在秦代的巨大社会影响不无关系。

但是,随着社会的离道失德,人类的智、慧逐步“智增慧消”,在治水领域,这种整体性把握住上善原则进行治理自然之水的案例,也就逐步消失怠尽,奇迹也就不能重复产生。

  明代隆庆年间,中国也出了过一位比较棒的水利工程师,名叫潘季驯。

他在治理黄河水患中,发明了一种“束水冲沙法”,以水治水,同样不失为“上善治水”的高招。

黄河泛滥成灾,河水夹带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中,河床比地面还高。

请人挖沙清泥又花不起银子,他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利用水本身的冲刷力量,给河床清淤去积。

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法,虽然高妙,但只是一法一技,与都江堰工程相比,那就相形见绌得多。

潘季驯只是知水性,用水性,而并不象李冰那样既掌握地形水形,同样掌握着它们的气势与形势,在系统上进行综合利用。

  总而言之,上善治水,必需要突出“上善”两个字。

但是要想达成上善的目的和效果,就必须具备道德根文化的人文素质,必需具备修之身的底蕴,要能够做到“知形守势”和“以势驭形”。

知形是后天智识应当把握的系统;

守势,却必需具备慧性,真正认识气势,以气势调控形势,才能使“形”与自然客观规律相吻合,从而实现上善。

然而,只有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才能使人们真正产生和拥有“知形守势”、“以势驭形”的智慧和创造力,离开了修之身的实践,仅凭后天智识为用,也就无法实现对形和势的整体把握,只能在知形的狭小“白境”的范畴中徜徉。

  我们再来看现代人的治水,就有点儿远不及我们的祖先们了,与我们的祖先也就相去甚远了。

我们已经不知什么叫“上善”,“上善”是是何物我们已经不懂了。

对于观形察势,知形守势,我们已经只研究形,却不知道什么是“势”,更不精明于势中的“气”为何物,这个精明那就是要慧性,要精白透明,见势,你要见得了势,你才能够说达到了精明。

没有进入这种状态,进入这种境界,那就不知道势当中的气,是什么东西。

所谓“气势”一词已经失去了祖先们给它所赋予的本义,人们早已经将它唯智、唯意化,抹杀了其中的慧观结论。

所以,“以势驭形”,也就成了空白,成了可望而不及。

唯智而用,就成了主流,心身在愚智中,行为在愚昧中而难觉。

现代人的治水观,拦河建坝反而成了人们惯用的拿手绝活。

这种现象无疑都是知形不知势的必然。

违反自然客观规律,浪费社会资源,遗祸留毒于子孙,也就都成了不可避免的必然。

  例如,建于1957年的黄河三峡大坝,就是现代人“治水”的招牌工程,这一治水工程是不是属于上善,无情的现实已经作出了回答。

当时力主建坝的人们就提出了“有坝万事足,无泥一河清”这种一厢情愿的说法。

黄河变清,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明朝的罗贯中,在《平山冷燕》中说:

“普天有道圣人生,大地山川尽效灵。

尘浊想应淘汰尽,黄河万里一时清”。

明朝程登吉在《幼学琼林》中还说:

“圣人出则黄河清”。

1957年的建造三峡大坝,其中就含有这个“圣人出则黄河清”的政治情结。

如果坝成河清,就会与当时的崇拜现象交相辉映,就是当之无愧的“圣人出”。

  我们曾经提到过,繁体字的“壩”与简体字的“坝”字,繁体字的“壩”是霸道的霸,而简体字的“坝”是个宝贝的“贝”。

我们近代人将拦河筑坝治水视为宝贝,可是古人却视为干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霸道行径。

古人通过甚深的慧观,在“观形察势”中发现,地球上的河道如同人体的血管,而其中的流水,则如同人体的血液,人无血流则亡,地无水流则枯。

人体血管的分布和其中的血量流速,都是依照自然规律而形成,依照生命的需求而形成。

大地的河道与其中的水流同样是依照自然规律而分布,依照整个地域的生态需求而建构,自然建构。

人为地进行建构,那么就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

人为的干预如果不符合天道的规律性,违背了基本规律性,也就是自取失败和灭亡。

大地的河流中承载着丰富的地气,这个地气被水承载,才是这个河流当中最不容易发现但是却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秘密。

而地气能量在局部的旺与衰,则是河流的动力。

人体内是“气行则血行”,大地上同样是“气行则水流”。

人体内是气为血之帅,大地上同样是气为水之帅。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人为地拦坝治水,也就如同在人体的重要血管上人为地加上一个夹子,使大地的“气血”流动变缓,远端的“气血”流量锐减,营养供应迅速降低,而夹子近端内的“血液”则出现淤滞,出现侧压升高,气运阻滞,气流涡旋增多,从而产生局部甚至大面积的祸患。

近代人类的治水,知水不知气,否定气势的存在,那么产生违悖自然规律的恶果,也就不得不留待自己和子孙们去吞咽。

  人为的霸道行为,非上善的治水措施,就会使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三门峡大坝建立了50多年后,今天的情况使我们看到了违反上善治水原则的行为恶果。

当年的“有坝万事足,无泥一河清”成了破灭的梦幻,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日益恶化,下游河水已所剩无几,这是“无气则无水”的典型表现。

因为“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流”。

中国地理的祖气气势,就像中华根文化一样,就像人文文化的源起与发展一样,都是源起于昆仑山脉。

文化源起于此,我们大地的河流同样源起于此。

昆仑山脉之地,就是整个中华地脉“气”和“水”两种物质的源头活水;

气生于此而携带着水,由西向东输布全国。

气滞则水滞,气断则水枯。

大坝所拦截的并非单纯只是水,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拦截阻断了地气的输布。

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20世纪90年代已经每年断流平均100多天,1997年甚至长达222天。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不到两年,水库产生了严重的淤积,渭河河口的泥沙竟然淤积4米多高,使西安都面临着威胁。

  丢失了传统道德根文化滋养的现代人,执白盲慧,急功近利,难以知道上善是何物,观形察势如何为。

仅凭后天智识为用,也就难以知错而吸取教训。

中国的地脉,也就只有黄河与长江这两条最大的“血管”输布地气给东方这块土地来长养东方大地上华夏的万物。

这两条大的河流,一清一浊,恰似人体内的主静脉和主动脉,人体内动脉清而静脉浊。

人体内的主静脉和主动脉也是最粗最大最长的,这两条血脉的流畅,关乎着人体全身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危。

医学上,可以利用手术在这两条主血脉的侧肢上切断小血管,那还问题不大,迄至今天为止,还没有谁敢在人体主静脉和主动脉上直接掐断拦截的。

都只是在他的侧肢上做一点文章,因为,那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因为侧肢循环,可以代偿这个被切断的分肢血管上的功能,也就是说,在主河流上的旁支上,进行修坝拦河治水,只会影响到局部的气运作功,但是如果在主河流上使血管这个大的动脉或静脉上装上夹子,那么影响和破坏的就是全身。

根本就无法实现侧肢代偿。

人为地在黄河上装上一个“血管”夹,无异于就是在人体主杆静脉血管上加上一个夹子,所影响的面积就是在整个版图上全局的气势面积。

可是我们大地的主静脉被破坏以后,人们还嫌破坏得不严重,又装上一个更大的血管夹(雷同在人体动脉上加夹),两条大血管全部都夹起来以后,不仅局部地区的生态紊乱开始明显出现,而且迅速使整个中国大地上的气血全部紊乱起来,自然灾害频发。

然后再不论投下多大的力气去“战天斗地”,穷尽人力物力资源,用于对付频繁叠起的各种自然灾害,那都是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不知这一切都是在自己整自己,自己消耗自己,遗祸给子孙而并不自知。

究其原因,在一元四素的“德道象数理气”方法中,人们既失德也离了道,因此对气的研究就必然会盲然无知,纯以象、数、理研究万物,以西方的逻辑推理办事,而且并不真正重视实验证伪的手段。

错误反复发生,也就难以吸取教训。

 

  关于非上善治水的事例,在近代是比较多的,万幸的是在黑龙江和珠江上还没有装上这种“血管夹”。

如果都装上我看也就差不多了。

现代的人们唯智而用,已经缺乏祖先们所拥有的大智慧,以愚智考量问题,也就难以创造像都江堰那种上善治水的辉煌。

我们在这里也就不再多展开讨论。

因为要想真正改变这类现象,关键在于道德根文化的真正复兴,天人合一文化的重新诞生。

只是单纯分析现象,更使我们显得悲观,而且并不能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只会在错误的治水观念中循环造因。

 关于治理自然之水,我们就简单地提这么多。

回顾历史,比较今昔,留给我们的是对道德根文化复兴的沉重思考。

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非一个简单的命题。

如果没有修之身的格物致知,形与势的整体把握,和谐也只是空言。

  根据熊先生讲课录音的整理摘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