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538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7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一、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明朝的时间:

14世纪到17世纪(西方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等)

2.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明朝时中国皇权不断强化,清朝时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同时期西方王权被限制或被推翻了: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限制王权;法国通过大革命推翻王权)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丞相最早出现在秦朝)

②设置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称厂卫。

③实行“八股取士”,控制思想。

(是思想文化方面)

(一)清朝的起止时间。

清朝的疆域。

(1)时间:

1636-1912(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清朝覆亡)

(2)清朝奠定了我国现在疆域的基础。

(与今天版图基本相似)。

注意:

清朝的疆域比现在中国疆域大。

东北:

库页岛、外兴安岭、北部:

乌里雅苏台和西北部分领土不在今天的版图内

(3)清朝巩固疆域措施:

①雍正时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②粉碎了蒙古草原西部准噶尔贵族的分裂活动,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④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二)清朝的闭关自守。

(乾隆时期只开放广州一处)

1.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①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侵略;

②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交流会引起统治不稳;

③自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必与外国通商。

3.演变过程:

①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②统一台湾后,设立四个通商口岸

③乾隆皇帝下令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州一处,并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4.影响:

使中国不了解世界,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改变此政策;而中国开始主动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

启示:

狭隘保守导致文明衰落和落后,开放才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也是皇权高度专制和集中的体现)。

①“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都实行,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内容:

四书、五经;形式:

八股文

影响:

不准发挥个人的见解,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②“文字狱”:

清朝特别严重,主要是打击反清思想。

严重钳制思想,使人们不敢过问政治。

控制思想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秦朝、西汉、明清都有类似的措施,其目的都是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注:

在明清专制高度加强的同时,西方进行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思想,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四)中国古代历代政权更替顺序,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1.中国历代政权更替顺序(朝代歌记忆)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国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注意:

区分哪些是奴隶制王朝,哪些是大一统的朝代,哪些是分裂时期

2.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的趋势

①连续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未间断;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都灭亡了

②统一性: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四、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影响,达•芬奇及《蒙娜丽莎》。

1.时间:

14-16世纪。

背景:

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2.国家: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国家),(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国。

3.方式:

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

4.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作用,重视人的需要)。

5.代表人物:

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蒙娜丽莎》

6.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性质: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16世纪科学革命中的代表人物:

哥白尼和日心说、牛顿和万有引力定律。

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现象,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天文学领域)”

2.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属于物理学领域),(牛顿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3.意义:

近代科学诞生,使自然界不再神秘,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高潮。

(三)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1.时间:

17-18世纪

2.中心:

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在法国(国家)达到顶峰。

3.核心思想:

理想主义,宣传自由、平等、民主

4.代表人物:

伏尔泰(是旗手)、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思想;

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思想)

5.作用: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提供了思想准备。

如: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

(文艺复兴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四)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人物及航线、影响。

附:

填图:

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人物

航线

航线

方向

影响(评价)

1、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有适合远航的大船,

2、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3、具备大量的航海知识和一批优秀的海员

4、地圆学说的流行

5、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对远洋事业的支持

6、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迪亚士

葡萄牙出发→好望角

向东

正面影响:

1.打破了世界各洲之间与世隔绝的状态,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重点记忆)

负面影响:

殖民主义带来负面影响(三大罪恶);

1.殖民掠夺;

2.种族灭绝,毁灭印第安文明;

3.贩卖黑奴;

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巨大灾难,造成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达·伽马

葡萄牙出发→好望角→印度

哥伦布

西班牙出发→美洲

向西

麦哲伦

西班牙出发,环球航行

(五)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新议会的召开、克伦威尔、1688年政变、《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起止时间、《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华盛顿。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攻占巴士底狱,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罗伯斯庇尔。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作用。

大事

名称

起止

时间

原因、过程、结果

有关人物

英国

资产

阶级

革命

1640~

1688

1.原因:

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

以1640年新议会召开为标志(世界近代史开端)

3.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4.结束:

以1688年政变(光荣革命)为标志

5.《权利法案》:

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根据这部文件,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领导议会军打败国王军)

美国

独立

战争

(双重性质)

1775~1783

1.起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导火线。

2.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独立战争的开始。

3.1776年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宣告北美各殖民

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人权宣言)

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5.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了《1787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华盛顿

(独立战争领导人、领导大陆军打败英军、美国第一位总统)

法国

大革命

1789

开始

1.原因:

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2。

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这是法国

大革命爆发的标志;颁布《人权宣言》,实行君主立宪制

3.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起义,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把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4.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罗伯斯庇尔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

5.意义:

①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②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③大革命后,共和制最终确立起来

罗伯斯庇尔(领导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实行革命的红色恐怖,严惩反革命)

日本

明治

维新(P62)

1868年

开始

背景:

1、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下,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农业国家;2.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使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日本明治政府实行改革,向西方学习。

3.性质:

资产阶级改革

明治天皇

影响:

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签署《独立宣言》华盛顿美国的三权分立

 

攻占巴士底狱罗伯斯庇尔日本使团出发的情景

(六)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

时间、发源、扩展,开始部门、标志、重大发明(瓦特和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和蒸汽机车)、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标志、重大发明(爱迪生和电灯、莱特兄弟和飞机、贝尔和电话)、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国

英国

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

扩展国

德、法、美等

不填

开始部门

棉纺织业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重大发明(成果)

瓦特改良蒸汽机;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格拉姆:

电动机;爱迪生:

电灯;

贝尔:

电话;莱特兄弟:

飞机

最早完成国

英国(19世纪40年完成)

不填

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3、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和德国超过了英国。

4、全球联系加强,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5、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

6、欧美国家进行全球扩张,给亚非拉带来了野蛮和文明。

7、产生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8、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

注:

要认识下列重大发明各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图一(第一次)图二(第二次)图三:

飞机(第二次)

图四:

通电话(第二次)图五(第一次)图六(第二次)

思考: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洋务运动。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不断高涨,出现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时间:

1848年,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

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

(国籍德意志)

3.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

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4.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有哪些?

答:

十月革命,中共领导下新中国的成立。

五、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

1、 鸦片战争(起止时间:

1840年至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根本原因)是: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③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赔偿英国2100万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分别位于的省区及其简称粤、闽、闽、浙、沪)

d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影响: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

1856年至1860年)

①英国、法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根本原因)是: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重要事件(英法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

④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二)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1、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口号:

自强、求富;代表人物:

李鸿章、奕、左宗棠、曾国藩(洋务派)等。

3、主张: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4、目的:

维护清朝的统治。

5、措施:

①军事上(自强):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②经济上(求富):

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③教育上:

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最早新式学堂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和翻译人才。

④外交上:

设立最早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6、结果:

破产(失败),没有改变落后面貌。

标志:

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7、失败的原因:

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只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8、影响: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人才。

注:

(1)在19世纪的60年代,日本和中国面对外国入侵,各有一次改革运动,中国的是洋务运动,日本的是明治维新,但结果却不同,中国失败,日本成功;导致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本彻底变革封建体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不变革体制,只学习西方技术。

(2)“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魏源:

在《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增强,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时间:

1894年(甲午年)至1895年。

重要海战:

黄海海战,当时中方舰队是北洋舰队,牺牲将领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结果:

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中国割让台湾岛等给日本;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

影响:

①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②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

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或称戊戌变法:

面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救国

运动。

(主张学习日本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1、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梁启超

(属于维新派或改良派)。

2、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起因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3、戊戌变法时间:

1898年,在维新派鼓动下,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变法。

这一年是旧历“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4、结果:

由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变法失败,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5、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影响: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五)同盟会成立。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主要领导人。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1.同盟会的成立。

①成立时间: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领导人是孙中山。

②性质:

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被孙中山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影响:

它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主要领导人。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共和制)

(戊戌变法是要通过改良的方式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是要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①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位于今天湖北省,简称鄂),各地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这次起义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

②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④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⑤意义:

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君主专制制度始于秦朝,辛亥革命推翻的不是封建制度,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元旦)(民国元年),孙中山在江苏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起止时间:

1912-1949年)

1912年3月,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注: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是清朝,建立民族是满族,建立时间是1636年,

1911年辛亥革命(事件)使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

(六)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

1.时间:

于1915年开始。

(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同属思想解放运动)

2.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主要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资产阶级激进派)

 

4.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和科学

5.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6.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学说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宣传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七)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1.爆发时间:

1919年5月4日(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废除二

十一条”、废除不平等条约;“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历史意义:

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工人阶级从

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年)的序幕。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天安门广场学生的游行队伍

(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代表人物。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理论条件: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阶级条件:

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力量不断壮大;

3.干部条件: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4.组织条件:

各地共产党组织的纷纷建立(南方陈独秀,北方李大钊)

(2)中国共产党“一大”

1.时间:

1921年2.地点:

上海(简称:

沪)

3.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4.内容:

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

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定党成立后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3)中国共产党“二大”(了解即可)

1.时间:

1922年2.地点:

上海

3.内容:

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目标是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

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4.意义:

这次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三大”

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九)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的破裂。

1.第一次国共合作

①时间:

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即新三民主义)

②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③重要成果:

A.创建黄埔军校-----如右图(地点在广州);

B.进行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a目的:

打倒列强、消灭军阀、统一中国;

b开始时间:

1926年c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

d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e意义:

北伐胜利进军,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不久,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后来与武汉国民政府合流(宁汉合流),共同镇压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一十)南昌起义。

①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国共合作,屠杀共产党人

1情况: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在江西省(简称赣)南昌发动起义。

(注意:

毛泽东没有参加南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

③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一十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和湖南交界处),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

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为最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注:

1927年,中共挽救革命的三件大事: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一十二)长征和遵义会议(书P108页的图)

①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红军长征的时间:

1934年到1936年;出发地:

江西瑞金胜利会师地:

甘肃会宁。

③红军长征的总体方向是:

先西后北(从赣南和闽西出发,经过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省)

④长征先后经过的地形区:

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黄土高原(从第三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⑤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遵义属于贵州省,简称贵或黔)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和

红军,成为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确立邓小平领导地位的

是哪次会议: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⑥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团结互助、乐观主义。

(一十三)九一八事变

1.时间:

1931年9月18日地点:

沈阳(辽宁省)

2.背景:

1931年,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蒋介石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3.情况:

日军借口柳条湖事件,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

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4.结果:

日军占领东北全境

(一十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史称双十二事变)

2.概况: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