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942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docx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

XXX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大坝填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

XXXX

XXXX

二〇一九年一月

一、前言

下库大坝位于天荒坪电站下水库与潘村水库之间的山河港中下游河段,坝址地段谷底高程150~180m,两岸山脊高程多在800m以上,地形陡,坡角一般30~45,局部形成陡崖和多级悬崖,高可达数米至数十米。

大坝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坝整体填筑约242万m³,趾板建基面处坝高95.5m,坝轴线处最大坝高100m,坝顶长300.0m,防浪墙顶高程250.2m,坝顶高程249.0m,宽8.0m,上游坝坡1:

1.4,下游设“之”字型宽8m的上坝公路,公路间局部坡度1:

1.3,最低一级坡度为1:

1.4。

大坝填筑区集中位于深山峡谷之间,作业面狭小且与溢洪道上下可能存在交叉干扰,总体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大坝施工过程中的填筑碾压质量,特制定本质量控制手册。

二、编制依据

(1)XXXX输水、地下厂房系统及下水库工程招投标文件(合同编号:

CLS/0050);

(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5128-2013;

(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

(4)《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5355-2006;

(5)《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363-2006;

(6)《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2007;

(7)《下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布置图(1/6)~(6/6)》;

(8)《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填筑施工技术要求》。

三、下水库大坝坝体分区

下水库大坝坝体大致划分为上游石渣回填区、上游粉质粘土区、特殊垫层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及坝后干砌石护坡,填筑碾压施工工艺流程及坝体分区如下图。

下水库大坝坝体分区示意图

四、下水库大坝填筑分期示意图

说明:

依据C2标调整总进度计划(D55),大坝填筑共分2期进行,2019年汛期来临前大坝填筑至202.50m高程,坝面防护采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

五、下水库大坝填筑施工流程及质量要求

5.1施工准备

⑴技术部组织各部门进行料场开挖、坝体填筑施工图纸会审,并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编制具体的料场开采、大坝坝体填筑、料场开采爆破试验大纲和大坝坝体填筑碾压试验大纲等施工方案,并上报监理单位审批,同时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交底。

⑵根据设计文件,对料场的质量、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进行复核,做好料场开采规划。

⑶结合坝区和料场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施工分期和填筑强度,规划出开采区域、开采顺序、料场掌子面、运输道路等因素,做好挖填平衡规划。

⑷进行料场开采爆破试验,确定堆石料和过渡料开采爆破施工参数,保证坝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

⑸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坝体填筑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坝体垫层料、过渡料、主/次堆石料填筑施工参数。

⑹料场开采设备、坝体填筑运输、碾压、洒水等设备进场就位,并做好检查、维修、保养。

5.2坝料开采与加工

⑴堆石料宜采用深孔梯段延时爆破、挤压爆破等方法进行开采,开挖料级配须满足设计要求。

⑵过渡料宜从石料场用钻孔爆破法直接生产,也可从本工程地下洞室等工程的开挖渣料中选用,应控制级配,开挖料级配须满足设计要求。

⑶垫层料一般可由砂石加工系统生产的混合料进行供应;而特殊垫层料须由砂石加工系统生产的人工砂石骨料掺配而成,其加工、掺配工艺须按设计级配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⑷本工程填筑料来源

①坝体填料主要为开关站、进/出水口、溢洪道、地下厂房各洞室及下库料场的爆破开挖料;

②特殊垫层料及垫层料为赤坞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加工的混合料;

③过渡料主要为地下厂房各支洞、小型洞室爆破开挖渣料及5#渣场开挖渣料中选取;

④上游粉质粘土料采用表土堆存场回采料,石渣回填料为赤坞渣场或中转渣场回采料。

⑤坝体填筑材料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坝体填筑材料技术指标表

项目

填筑材料

干密度(kN/m3)

孔隙率(%)

最大

粒径(cm)

渗透

系数(cm/s)

反滤料

人工轧制新鲜成品骨料级配良好

≥22.60

≤18

3

/

垫层料

人工轧制新鲜成品骨料级配良好

≥21.40

≤18

8

1×10-3~

5×10-3

特殊

垫层料

人工轧制新鲜成品骨料级配良好

≥21.40

≤18

4

1×10-4~

10×10-4

项目

填筑材料

干密度(kN/m3)

孔隙率(%)

最大

粒径(cm)

渗透

系数(cm/s)

过渡层料

弱、微风化、

新鲜石料

≥21.16

≤19

30

A×10-2

主堆石料

弱、微风化、

新鲜石料

≥20.86

≤20

70

>1×10-1

次堆石料

弱风化、强风化

中下部石料

≥20.16

≤21

100

/

5.3测量放样

⑴坝体填筑前,按设计图纸及测量基准点进行坝体填筑分区施工放样与控制,使其填筑范围、高程等符合设计要求。

⑵坝体填筑过程中,应跟踪进行纵横断面进度测量,各类填筑料界限应加以区分,并将施测成果绘制成图表。

⑶坝体测量放样,现场施工人员要跟踪了解,测量队应复核放样成果。

⑷施工期间所有施工定线、工程量等测量原始记录、计算成果和绘制的图表,均应及时整理、校核、分类、整编成册,妥善保存。

5.4坝体填筑施工

⑴主坝体填筑应在坝基、两岸岸坡经处理验收,以及相应部位的趾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

或在坝轴线下游坝基开挖完成后,与河床趾板开挖、混凝土浇筑的同时进行部分坝体填筑。

⑵垫层料、过渡料和一定宽度的主堆石填筑应平起施工,均衡上升,高差不应超过设计要求;特殊情况下,需设置临时断面时,垫层料、过渡料和主堆石的填筑宽度应大于30m,主次堆石区可分区、分段填筑,各分区的填筑应均衡上升,相邻填筑层高差不宜超过20m。

⑶填筑时要严格控制筑坝材料的质量,其填料料源岩性、级配和含泥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不合格坝料严禁上坝,已上坝的不合格填料应予以处理。

⑷堆石区与岸坡、混凝土建筑物接触带的填筑,应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在岸坡2m范围内堆石填筑时,应剔除粒径大于40cm的块石。

⑸趾板周边缝下特殊垫层区应人工配合机械薄层摊铺,每层厚度不超过200㎜,采用液压平板振动器、小型振动碾、振动冲击夯等夯实。

⑹垫层料、过渡料的级配、细料含量、含泥量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垫层料和过渡料卸料、铺料时应防止分离。

⑺上游坡面垫层料采用削坡法施工时,垫层料铺筑上游水平超宽一般为200㎜~300㎜。

如采用液压平板振动器压实垫层料时,水平超宽可适当减少。

如采用自行式振动碾碾压时,振动碾与上游设计边坡的距离不宜大于400㎜。

⑻堆石料在装卸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分离,不允许从高坡向下卸料;堆石料宜采用进占法卸料,推土机应及时平料,铺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不应超过层厚的10%。

⑼坝体堆石区应采取大面积铺筑,减少接缝。

当分块填筑时,纵横向接坡宜采用台阶收坡法施工,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回填接坡时,必须挖除表面松散层,削坡至缓于1:

2的斜坡后方可铺料,并用振动碾紧贴接坡面碾压。

接坡处,填筑高差不宜过大。

⑽铺料:

坝体填筑料采用20t自卸车运输;特殊垫层料、垫层料设计宽度窄,一般宽度为2m~3m,采用后退法卸料,利用人工配合液压反铲摊铺;过渡料、主/次堆石料采用进占法铺筑,利用SD22或SD32推土机平料。

铺料厚度按照碾压试验确定的铺料厚度进行控制,卸料后及时平料,并保持填筑面平整,每层铺料后测量检查铺料厚度,发现超厚应及时处理。

⑾洒水:

加水量按碾压试验结果执行,一般加水量为10%~20%,洒水方法采用坝外运输车辆加水和坝面洒水相结合的方式。

在近坝平缓道路上布设自动加水计量系统,将水洒在运料车厢内。

坝面洒水可用高位水池、布设水管或洒水车的洒水方法。

加水目的使堆石料颗粒棱角软化、润滑,使其容易碾压密实,并且加速堆石体的沉降。

⑿负温下施工时,建基面和各种坝料内不应有冻块存在。

在负温下填筑不能加水时,采用减薄铺料厚度、增加碾压遍数的措施,以达到压实标准。

⒀碾压:

坝体堆石料碾压时应采用振动平碾,采用25t以上重型振动碾,振动碾压速度宜小于3km/h。

碾压应采用错距法,按坝料分区、分段进行,各碾压段之间的搭接不应小于1.0m。

振动碾沿平行坝轴线方向进行碾压,但靠近岸坡处应沿水流方向碾压。

边角部位及小区料可用液压振动夯板进行压实。

碾压遍数按照碾压试验结果控制。

大坝碾压采用“数字化大坝”施工技术进行实时监控。

5.5下水库大坝填筑施工程序

5.5.1填筑总体施工程序

⑴大坝坝基开挖完成具备填筑条件后,优先启动先填区填筑。

先填区范围为趾板下游40m以外EL.164.0m高程以下为主堆石区,先填区初拟为由左岸向右岸同步下游向上游推进填筑,先填区施工由低洼处向上游高处找平,先填区道路为临时道路,侵占填筑区域的道路在填筑过程中同步拆除。

⑵待先填区基本完成后,进入标准层向上继续填筑至EL.170m高程,完成EL.170m高程以下的填筑。

上游侧待河床段趾板具备填筑条件后启动搭设1#临时钢栈桥跨趾板,利用已形成围堰左岸堰肩至大坝基坑道路从大坝上游进入填筑区,填筑同时修筑临时道路至EL.170m高程,完成坝轴线上游区域填筑EL.170m高程。

⑶EL.170m~EL.202.5m高程坝轴线上游侧通过左岸堰肩至大坝基坑道路→原S13省道EL.170m高程搭设1#临时钢栈桥跨趾板,从大坝上游进入填筑区,填筑同时修筑临时道路至EL.200m高程,架设贝雷桥与左岸R3道路连通,完成坝轴线上游区域填筑EL.202.5m高程填筑。

坝轴线下游侧填筑利用右岸低线上坝公路至已填筑完成EL.170m大坝填筑区域,填筑过程中形成上坝公路路基至EL.202.5高程,完成坝轴线下游侧EL.202.5高程填筑。

⑷EL.202.5m~EL.230.0m高程坝轴线上游侧通过R3道路EL.200m高程搭设贝雷桥跨趾板,从大坝上游进入填筑区,填筑同时修筑临时道路至EL.230.0m高程,完成坝轴线上游区域填筑EL.230.0m高程填筑。

坝轴线下游侧填筑利用右岸低线上坝公路至填筑过程中形成上坝公路路基至EL.230.0m高程,完成坝轴线下游侧EL.230.0m高程填筑。

⑸EL.230.0m~EL.245.5m高程坝填筑过程中形成上坝公路路基至EL.245.5m高程,完成坝轴线下游侧245.5m高程填筑。

⑹EL.245.5m高程以上剩余填筑料待防浪墙浇筑完毕后回填,回填道路主要利用右岸高线上坝交通洞或上坝公路至施工作业面进行填筑。

⑺施工组织采用流水作业法组织坝体填筑施工,将整个坝面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在各个单元内依次完成填筑的各道工序,使各单元上所有工序能够连续作业。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样→卸料→摊铺→洒水→压实→质量检查→验收→进入下一层填筑施工。

5.5.2坝体分区填筑顺序

⑴根据《大坝坝体填筑施工技术要求》,大坝填筑顺序采用“先粗后细法”施工,其填筑顺序为:

主堆石区→过渡区→垫层区。

坝面填筑作业顺序采用先填筑一层80cm厚的主堆石料后,再填筑二层40cm厚的过渡料及垫层料,以达到平起的要求。

每层的铺料填筑施工顺序见下图。

大坝填筑施工顺序示意图

注:

图中1、2、3……7为铺料顺序

⑵主堆石料、次堆石料采用进占法铺料,填筑后用反铲清除上游坡面块径大于30cm的已经分离的石料;过渡料用后退法铺料,铺好后用反铲配合人工清除上游坡面粒径超过8cm的已经分离的石料,并清除出垫层料与过渡料的界线,以确保界面结合区的质量和垫层料的宽度;垫层料在过渡料的上游面铺筑,也采用后退法铺料,首层垫层料与过渡料需骑缝碾压。

第二层垫层料和过渡料的填筑与第一层的要求相同,同时对相邻的主堆石料进行骑缝碾压。

其填筑、碾压作业流程见下图。

大坝各区填筑流程图

5.6坝体填筑料质量检测

⑴每一层坝料填筑完成后,按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5128要求进行质量验收,主要检验项目有:

特殊垫层料、垫层料、过渡料和堆石料的干容重、颗分、渗透系数等指标,其检验频次及指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值。

坝体压实检验项目及取样次数见下表。

⑵特殊垫层料、垫层料现场采用“灌砂法”检测密实度;过渡料及堆石料采用现场挖坑“灌水法”检测密实度,同时采用“质量附加法”辅助检测。

下水库大坝坝料压实检测项目和取样次数要求

部位

检验项目

工程量达到下列数量

取样1个

特殊垫层料

干容重、颗分

两层取样一次(或每单元)

渗透系数

两层取样一次(或每单元)

垫层料

坝面

干容重、颗分

800m³(若一层不足800m³,则按一层取样)

上游坡面

干容重、颗分

2000m³(或每单元)

渗透系数(坝面)

两层取样一次(或每单元)

反滤料

干容重、颗分

500m³(或每单元)

过渡料

干容重、颗分、

渗透系数

3000m³(或每单元)

主堆石料

干容重、颗分、

渗透系数

20000m³(或每单元)

次堆石料

干容重、颗分

30000m³(或每单元)

5.7垫层料斜坡碾压施工

5.7.1挤压边墙混凝土

⑴垫层料的填筑和保护,本工程采用挤压式边墙固坡法施工,使坡面保护和垫层料填筑同时上升。

⑵挤压式边墙固坡:

其原理是在新填筑一层垫层料之前,用挤压边墙机在垫层料上游边缘制作出一个低标号的混凝土边墙,待强后在其挡护下填筑垫层料。

⑶挤压边墙混凝土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

挤压边墙混凝土28天性能指标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干密度

>2.0g/cm³

抗压强度

3h≥1MPa、28d≤5MPa

抗压弹性模量

≤8000MPa

渗透系数

10-3~10-2cm/s

5.7.2施工程序

⑴大坝填筑时,上游面釆用一级配干硬性混凝土挤压边墙护坡,挤压边墙位于垫层料与面板之间。

单层挤压边墙外侧坡比1:

1.4,内侧坡比8:

1,顶宽0.1m,底宽0.7m,高0.4m,断面呈梯形。

 

挤压边墙在每一层垫层料填筑之前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作业面平整→测量放样→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垫层料摊铺→垫层料碾压→验收合格后转入下一施工循环。

⑵挤压边墙外形控制要求见下表。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上游边坡法线

方向偏差

-8cm~+5cm

上游坡面平整度

2m范围内误差为±2.5cm,

且平滑过渡,无突变

5.7.3质量控制方法

⑴作业面整平

由于挤压机作业面不平整,容易造成挤压边墙错台、扭曲、变形等不利影响,下水库大坝挤压边墙施工采用人工配合补碾对边墙挤压机行走范围内的垫层料进行修整,并采用2m水平尺检测,直至满足随机连续10尺范围内平整度偏差±2.5cm。

 

⑵测量放线

对垫层料高程进行复核后,确定挤压边墙结构边线,并根据底层已成型墙顶作适当调整,根据调整后的边线分段放出测量点线,拉线或洒灰进行标识。

⑶挤压机就位

边墙挤压机长度接近4m,考虑设备的运行、安装、操作和工效要求,首层挤压边墙长度宜大于15m,小于15m地段可采用现场立模,人工填筑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轮廓尺寸与挤压边墙断面致。

将挤压机运到指定位置,使其内侧外沿紧贴测量线位,施工人员根据技术要求调整好挤压机,配重的大小经过工艺试验确定,一般配重在200kg~300kg。

⑷挤压边墙混凝土浇筑

①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待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就位后,开动挤压机,并开始卸料,卸料速度须均匀连续,并将挤压机行走速度控制在40~60m/h(即1分钟1.2m左右)。

挤压机行走以前沿内侧靠线为准,并应根据后沿内侧靠线情况作适当调整。

在卸料行走的同时,根据水平尺、坡度尺校核挤压边墙结构的尺寸,不断调整内外侧调平螺栓,使上游坡比及挤压墙高度满足要求。

②对于边墙两端靠趾板挤压机不能达到的部位采用人工进行立模浇筑;其混凝土采用坍落度稍大于机械使用混凝土,每层铺料厚度不大于20cm,人工用夯锤密实。

③成型后的挤压边墙混凝土应采取保湿措施,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

⑸缺陷处理

对施工中出现的错台、起包、倒塌等现象在挤压过程及时处理,用铁锹将错台部分削平,然后用挤压料填平。

七、下水库大坝筑坝材料碾压参数及质量控制标准

7.1下水库大坝筑坝材料参数指标表

坝体填筑参数指标表

项目

填筑

材料

设计孔隙率

(%)

填筑干密度(kN/m³)

填筑层厚/松铺厚度(cm)

最大粒径(cm)

级配要求

设计碾压加水量(%)

试验成果加水量

(%)

设计碾压遍数

试验成果碾压遍数

渗透

系数(cm/s)

碾压

机具

(实际施工机具)

料源

检测项目及频率

设计文件

反滤料

人工轧制新鲜成品骨料、级配良好

≤18

≥21.40

20

3

级配连续,最大粒径30mm,小于5mm颗粒含量为46.7%-77.7%

10

8

 

/ 

不小于22t振动碾

洞挖料,

要求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干容重、颗分,每500m³取样一次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CLSP-C2-[2018]-31

特殊垫层料

人工轧制新鲜成品骨料、级配良好

≤18

≥21.40

20/

≤25

4

级配连续,最大粒径40mm,小于5mm颗粒含量为45%-60%

10

10 

8

8

激振

1x10-4~10x10-4

不小于22t振动碾

(LTC214

14t)

洞挖料,

要求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干容重、颗分、渗透系数,每两层取样一次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垫层料

人工轧制新鲜成品骨料、级配良好

≤18

≥21.40

40/

≤45

8

级配连续,最大粒径80mm,小于5mm颗粒含量为30%-45%

10

10 

8

8

激振

1X10-3~5x10-3

不小于22t振动碾

(LTC214

14t)

洞挖料,

要求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干容重、颗分(坝面800m³,上游坡面2000m³),渗透系数每两层取样一次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过渡层料

弱、微风化、新鲜石料

≤19

≥21.16

40/

≤45

30

级配连续,最大粒径300mm,小于5mm颗粒含量为5%-20%

10~20

12

8

静碾2遍

+

动碾6遍

Ax10-2

不小于22t振动碾

(徐工XS263J

26t)

洞挖料及料场开挖料,要求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干容重、颗分、渗透系数,每3000m³取样一次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主堆石料

弱、微风化、新鲜石料

≤20

≥20.86

80/

≤90

70

最大粒径700mm,小于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5%,小于0.075mm细粒含量小于5%

20

10

8

静碾2遍

+

动碾8遍

>1x10-1

不小于22t振动碾

(徐工XS263J

26t)

开挖料及料场开挖料,要求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干容重、颗分、渗透系数,每20000m³取样一次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次堆石料

弱风化、强风化中下部石料

≤21

≥20.16

100/

≤110

100

最大粒径应小于1000mm

10~20

10

8

静碾2遍

+

动碾10遍

/ 

不小于22t振动碾

(徐工XS263J

26t)

开挖料及料场开挖料,要求饱和抗压强度≥40MPa

干容重、颗分,每30000m³取样一次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上游铺盖粉质粘土

/

/

/

/

/

最大粒径应小于1mm

/

/

/

/

/

/

库盆剥离、坝基开挖或土料场开挖的含粉质粘土的土料筛选料

/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上游铺盖石渣回填

/

/

/

/

/

级配良好,最大粒径700mm

/

/

/

/

/

/

开挖料,

要求饱和抗压强度≥50MPa

/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护坡块石

/

/

/

/

/

无级配要求,最小粒径400mm,平均粒径不小于600mm

/

/

/

/

/

/

开挖料,

要求饱和抗压强度≥50MPa

/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超径块石

/

/

/

/

/

无级配要求,

粒径大于800mm

/

/

/

/

/

/

开挖料,

要求饱和抗压强度≥50MPa

/

C2标下水库大坝坝体施工技术要求

下水库大坝筑坝材料级配曲线

7.2下水库大坝填筑碾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项目

类别

控制参数

主堆石

原材料

①弱、微风化、新鲜石料;最大粒径700mm;②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填筑碾压

①控制层厚:

压实厚度80cm,松铺厚度不大于90cm;②26t振动碾静碾2遍,动碾8遍(低频高振),行进速度1.5km/h,加水量10%;③结合部石料无分离、架空现象;④外观平整,无大粒径料集中现象,无漏压、欠压。

试验检测

①干密度≥20.86KN/m³,孔隙率≤20%,渗透系数K>1x10-1;

②小于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5%,小于0.075mm细粒含量小于5%。

次堆石

原材料

①弱风化、强风化中下部石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0mm;②饱和抗压强度≥40MPa。

填筑碾压

①控制层厚:

压实厚度100cm,松铺厚度不大于110cm;②26t振动碾静碾2遍,动碾10遍(低频高振),行进速度1.5km/h,加水量10%;③结合部石料无分离、架空现象;④外观平整,无大粒径料集中现象,无漏压、欠压。

试验检测

①干密度≥20.16KN/m³,孔隙率≤21%。

细堆石

/

①主、次堆石料填筑区与岸坡接触2m范围,剔除粒径大于40cm块石的相应堆石料;

②其他控制指标同相应主、次堆石料。

过渡料

原材料

①弱、微风化、新鲜石料;②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填筑碾压

①控制层厚:

压实厚度40cm,松铺厚度不大于45cm;②26t震动碾静碾2遍,动碾6遍(低频高振),行进速度1.5km/h,加水量12%;③结合部石料无分离、架空现象;④外观平整,无大粒径料集中现象,无漏压、欠压。

试验检测

①干密度≥21.16KN/m³,孔隙率≤19%,渗透系数K=Ax10-2;

②级配连续,最大粒径300mm,小于5mm颗粒含量控制在5%~20%左右。

垫层料

原材料

①人工轧制新鲜成品骨料、级配良好;最大粒径应小于80mm;②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填筑碾压

①控制层厚:

压实厚度40cm,松铺厚度不大于45cm;②14t振动碾激振8遍(低频高振),行进速度1.5km/h,加水量10%;③结合部石料无分离、架空现象;④外观平整,无大粒径料集中现象,无漏压、欠压。

试验检测

①干密度≥21.40KN/m³,孔隙率≤18%,渗透系数K=1x10-3~5x10-3;

②级配连续,最大粒径80mm,小于5mm颗粒含量控制在30%~45%范围。

特殊垫层料

原材料

①人工轧制新鲜成品骨料、级配良好;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②饱和抗压强度≥50MPa。

填筑碾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