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960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docx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

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8)

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重庆直辖新的国家使命

周波中共渝北区委常委

一、历史赋予重庆直辖新的国家使命

(一)科学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就提出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制定了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此后,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失误,不断强调阶级斗争,以致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出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延误了经济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对于我们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关于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提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这是发展观念的创新,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国家新时期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二)统筹城乡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现实路径选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和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决定》在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时,强调要按照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首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五个统筹”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确定改革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

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可以说,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首的“五个统筹”体现了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致力于缩小城乡差别。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经济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乡发展仍未进入良性互动的轨道,城乡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扩大。

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

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城市人口是24万人选举产生一个代表,而农村人口却是96万人产生一个代表。

有人统计过,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14个不一样。

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我国农村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这个数字是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二的加拿大的全国人口总和。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并把“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施政方向之一。

它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坚持的“五个统筹”中的首要统筹,是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农业和农村客观上承担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

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一个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的成功之道。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的那样:

“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胡锦涛同志“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对于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是历史赋予重庆直辖新的国家使命

众所周知,重庆因三峡库区设立直辖市。

可以说,没有三峡水利枢纽建设,没有库区百万移民,就没有新生的重庆直辖市。

因此,胜利完成三峡库区百万移民任务,确保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和电力工程的如期蓄水发电,就成了直辖之初重庆最重要的国家使命。

十年过去了,三峡工程已经提前蓄水发电,库区超过百万的移民任务也将胜利完成。

可以说,新生的直辖市不辱使命!

同时一个新的课题也摆在了这个新兴直辖市面前:

十年前的国家使命完成之后,新的国家使命又在哪里?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城乡生产和组织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先进的现代经济部门并存、差距明显的一种社会经济状态。

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标志,也集中反映着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

当今的中国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也急待解决和突破的国家,重庆作为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工业与大农业并存,东部现象与西部现象叠加的省级单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完全是中国的缩影。

去年百年不遇的大旱开始警醒今天的重庆人,“缺氧”多年的水利设施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绊脚石。

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正在将乡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更为严重的是在举国上下高度重视,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困惑于农村自身追赶发展的强大的内生动力在哪里。

这是重庆的现实和难题,也是中国普遍存在的现实和难题。

而要突破和解决这一现实难题,出路就在于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谁能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趟出一条具有全国普适性的路子来,谁就是在为新世纪的中国在更广领域的更坚实的全面崛起开辟新路!

这,就是直辖十周年的重庆新的国家使命!

如果说历史赋予重庆三峡百万移民这一国家使命具有无可争辩的唯一性,那么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这一更重大的国家使命面前,在兄弟省市(区)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情势下,重庆并不具备起跑线上的优势。

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理当争先,责无旁贷。

而在奋勇争先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创新,将别无选择!

二、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不辱使命

重庆以“富民兴渝”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统筹城乡”为战略突破口的新国家使命行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无意也无能做全面周到详尽的论述,仅就笔者以为决策者当前应该着力思考的几个问题谈谈管见。

(一)重庆务必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做强特大城市,快速大幅提高城市辐射力与吸引力

统筹城乡、科学发展,首先得做强城市这个火车头,否则“以城带乡”就会成为老牛拉破车——慢上加慢。

又好又快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以全球视野纵观世界大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能否做强的标志就是该城市能否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越大城市就越强。

而要想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不外乎两条:

第一,辐射力强;第二,吸引力大。

所谓城市辐射力,通俗地讲就是该城市制造的产品卖到哪里,那它的辐射力就到达哪里;产品在更广的区域卖得越多且持续旺销,那么城市的辐射力就越强。

所谓城市吸引力则恰好相反,如果哪个地区的人被吸引来本城消费或投资,则城市的吸引力就到达哪里;如更广的区域被吸引来的人流的消费和投资强度越大且持续不断,那么城市的吸引力就越大。

现代大城市的辐射力主要就靠现代制造业来支撑,而吸引力则主要靠现代服务业来支撑。

而当今时代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中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后来居上升为主导地位。

因不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世界汽车之都”之称(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的总部所在地)的美国底特律的衰落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工业立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由来已久,是一座有着深厚工业情结的城市。

在重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交织并进的时代背景下,这毫无疑问非常重要。

对重庆来讲,不重视现代制造业无异于自刎其颈。

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现代制造业,站在地方财政的角度讲,这固然与我国目前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及税收征管手段有关(目前这种税制的改革是迟早的事),但也与我们对现代服务业认识的程度,思考的深度有很大关系,说实话我们对重庆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认知不够深,办法不够多。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当今时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的主体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世界各国GDP的50%左右来自服务业,发达国家平均达到70%以上,而我国只有40%左右。

我们的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最大的弱点就在科研开发和品牌营销服务两大块,而这恰好就是我们现代服务业的软肋。

经济学界有个形象的比喻:

如果说农业的利润单位以分计,工业的利润单位就是角,商业就是元,资本市场就是美元,科研开发(R&D)就是欧元。

而这后三者均属服务业范畴。

过去人们理解的服务业,主要是商品买卖、餐饮理发等生活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

实际上现代服务业内涵十分丰富,从传统工农业产品的流通销售,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从地面车辆的运输往来,到天上卫星的信息传播;欧洲的产品设计、印度的软件服务、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日本的动漫影视,再加上信息经济、虚拟经济、创意经济、会展经济、休闲经济等等新的业态,都属于服务业。

在统计上,除农业、采掘业、工业、建筑业外,其它行业都属于服务业范畴。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单位产值能耗明显下降,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就与服务业比重的持续提高直接相关。

另外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间并非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

这一现象在高科技产品中最为明显。

高科技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往往超过实物价值的比重。

譬如,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事实上不再是简单的销售产品,而是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电子控制、信息系统、软件包、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也称为“产品-服务包”。

因此,许多制造业企业同时也是服务业企业。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许多服务难以储存、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实体接触的特征,使大量的服务物化,具有与产品同样的特征,从形态上已很难说它应属于产品还是服务,如软件光盘和电子书籍等。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密切关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殊重要性,显而易见的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上都必须体现“整合”这一来自现实的要求。

所以,尽快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减少能耗和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区已经具备了直辖政治优势,区域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也未见飘摇,但仍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核心地位,甚至在直辖十周年之后我们的全国GDP排位由直辖时的第21位下滑到第24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现代服务业“短腿”。

国务院确定的重庆未来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三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信息文化中心)、“两枢纽”(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一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则体现了重庆现代服务业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发展重庆的现代服务业,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1、确立“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的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并从组织上予以保证

具体讲就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联合成立高规格的两个发展领导小组,即重庆市现代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再加上市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导小组,分别由三位一把手市领导挂帅,形成重庆带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

2、采取“一松一紧”的策略,大力提高政务性服务业水平

对于服务业,学界常常把它分为两类:

即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但笔者以为站在社会管理的角度讲,服务业还应当包括而且首先应当包括政务性服务业。

因为以公务员为服务员的整个政务性服务业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好坏绝对正相关。

实践证明,哪里政策优惠、环境宽松、人文和谐,各类生产要素就可能向哪里聚集,就会形成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和消费的“洼地”,就能使优良环境成为吸引投资和消费的“引力场”,这已构成现代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提高重庆政务性服务业水平,思想应当更加解放,笔者建议采取“一松一紧”的策略。

即一方面要下决心尽可能放松经济管制,力争把“一小时经济圈”按“经济自由港”模式打造;另一方面就是要坚决收紧对关涉重大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监管。

经济管制是指具有经济管制权的政府管制部门依照政府制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进行的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水平。

经济自由是指微观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地做出经济决策的自由。

经济自由是市场经济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和特征,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没有经济自由,就没有市场经济。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尤其要对经济管制的边界给予明确的界定,对政府的经济管制权予以明确的规定,否则就会导致经济管制的无限延伸,就会不正当地侵害经济自由,从而损害经济效率。

建设“经济自由港”或“经济自由贸易区”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所期盼的“模式”。

笔者认为经济自由港的创建主要应当包括:

没有贸易障碍的自由港、低程度的政府干预、高透明度、奉行法治、精简而一致适用的商业规管制度、执行严格但并不难遵从的劳工规例、商业投资及营运手续简便、资金流动及外来投资享有高度自由、银行与金融业的低度限制、主要由市场导向的薪酬与价格、知识产权保障严谨及极少非常规市场活动等。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方面的主导性职能,并不是自己直接审批了多少项目,而是政府是否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高效率的服务环境。

如果哪一天在重庆“最容易找的工作是当老板”,这就意味着重庆“经济自由港”的真正形成,重庆政务性服务业水平的真正提高。

在放松经济管制,建设“经济自由港”问题上,当前有三件事情必须要做:

一是全速推进全面网络电子政务,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销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务公开决心的大与小,力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广与窄,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投资软环境的好与坏。

重庆作为硬环境先天不足的后发展地区,要想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有所赶超,有所跨越,就必须在投资成本比拼先天不如人的情况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绝不做第二的气魄,大力推进投资软环境建设。

现代网络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

全面推行网络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公开”、“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和“网上告知”,使行政审批更加严密、规范,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这是世界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大趋势。

深圳作为全国首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明确提出到2008年,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可实现在线处理。

这,就是重庆现实的追赶目标。

作为市人大代表,笔者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发起提出了制定《重庆市政务公开条例》的议案,指出重庆政务公开应当涵盖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领域,应当确立“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务公开原则,对不适宜公开的政务信息应当在条例中一一列明。

可喜的是此议案得到了市人大采纳,希望这一地方立法进程能够加快进行。

二是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简政促效率。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敢于亮出全国行政审批最简化的城市之剑。

三是发挥直辖体制优势,逐级放大经济发展自主权,以放权促效率。

具体讲区县就应当拥有地区一级的行政管辖权,而拆并后的乡镇(街道)就应当拥有县一级的行政管辖权。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始终坚持“强省先强县”的原则,走出一条专业市场、块状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相互促进,发展县域经济的独特路子。

去年浙江又在绍兴县开展乡镇扩权试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至于在收紧对关涉重大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监管问题上,关键就是也要下决心,把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平安环境等这些该管的事情坚决管住管好。

在这些领域严管重处,对整个投资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也是必须的。

3、以金融中心创建和科技研发水平提高为重点,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水平跃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根据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资料,截至2003年末,上海市各类金融机构就已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29.08亿元,占全市GDP的10.4%,居全市六个支柱产业之首。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重庆如果不能成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就会成为我们永远的梦想,这是一个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

在区域金融中心的创建上,改革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除了以“1小时经济圈”为载体争取成为国家级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从而争取到宽松的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政策环境以外,低门槛的金融准入、低限度的金融管制,高烈度地鼓励多元金融主体的金融及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加上赋予海内外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低度限制、高度自由,是我们造成重庆在更大范围内的金融资本市场发挥“搅动棒”效应,形成资金汇集的“漩涡”和“洼地”,进而早日建成长江上游乃至更大区域的金融中心的关键。

西方历史学家把科技誉为人类历史进程的第一推动力,这与小平同志把科技称为第一生产力有异工同曲之处。

而创新则是这第一生产力和第一推动力的唯一推进器。

在世界因科技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平坦”的今天,重庆的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重庆是否能够在未来跟上甚至后来居上。

笔者向来以为:

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宽容失败的自由研制氛围,优秀的国民素质教育基础,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新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土壤、空气、水和肥。

为重庆的未来发展计,我们必须在这四个方面苦下工夫。

目前有四项具体工作建议:

一是当前尤其要以远虑之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重庆如果在此问题上认识得好,行动得早,率先在全国提高市知识产权局的机构规格和公务员规模,扎实高调推进并持之以恒地保护知识产权而不仅仅是做秀,必将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必将产生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影响,对吸引外资和高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有深远意义,后益将会无穷。

二是政府出资倡导组建多元化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此带动国际国内科技风险投资聚合于重庆。

这件事若做得好对金融中心的创建也有极大推动作用。

三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水平要从提高教师素质抓起。

良性的教师淘汰机制的建立是解决之策、必由之路。

四是一定要把城市及周边山清水秀、空气质量上乘、夏天不是太热的地方留做高科技创新园区用地而不是作为别墅等高端地产开发用地。

要知道不论是高科技人才还是高层管理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都比较高。

4、以城市品牌营销、人文精神塑造为重点,大手笔抬升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水准

当今世界除了战争地区外,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发展旅游,不管它有无自然旅游资源。

连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都把旅游当作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抓。

如今世界附加值最高、效果最好的经营推广方式就是品牌营销。

重庆旅游不缺资源,缺“心眼”。

也就是不注重思考如何高质量地进行旅游品牌营销,即使思考了,效果也不佳。

如果用一句话让外地人记住重庆(说多了人家也记不住),笔者认为就是:

重庆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城!

(或者重庆是世界著名的山城!

)如果让世界有旅游消费能力的人都来一次重庆,重庆旅游拿什么去吸引?

答案只有一个:

世界最壮美的峡江景观——长江三峡。

然而三峡并非重庆专享(西陵峡及三峡大坝在湖北),景观也太雄壮以至绝无围栏彻墙盖瓦收门票的可能,所以在无序甚至惨烈的竞争下,三峡旅游陷入“游客不满意、旅行社不满意、景区不满意、政府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出路在哪里?

我们应该把思路打开一点,不要夜郎豪情,故步自封。

主动联合宜昌、三峡大坝等利益攸关方,通过坐下来协商谈判的方式达成一致(谁都不愿意看到目前的状况,达成一致是唯一的出路),共同组建一个垄断三峡旅游资源的由国有控股、董事会聘请第三方专业经营管理的旅游开发公司,对三峡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规定只准游轮白天过三峡,而客班船只能夜过,从而统一抬高三峡游价位,形成多方良性循环。

由于三峡景观不可人造复制的唯一性,抬高价格并不会阻止而只是延缓低消费游客的进入。

只要有旅游消费能力,每个人一生中不能不来三峡一游。

再有,重庆旅游业一定不能囿于重庆自身的旅游资源,要有大手笔地组合周边旅游资源的视野。

我们应当对外大张旗鼓地宣传重庆是前往中国著名旅游景点九寨沟、小平故里乃至西藏的理想航空中转站。

成都能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并不在它自身拥有多出色的旅游资源,而在于它出色地整合了周边的旅游资源为我所用形成品牌。

举上例只是为了要说明重庆不但要重视旅游,不可妄自菲薄,更要重视从市场的角度而不是官员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做强做大重庆旅游。

类似这方面的思考要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很大程度上要有哲学思维习惯。

从世界强国的兴衰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强国崛起必须靠军事实力,今天则须靠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必须靠掌握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力。

而科技创新力也好,管理创新力也罢,往往来源于创新者长期积淀的深入骨髓的自觉的哲理思考。

这就是为何西方教育中无论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只有研究有创新才能被授予最高的哲学博士学位的原因。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庆人文精神的塑造,这是非常明智之举。

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之塔的塔尖,而我们现在还看不到重庆的这个塔尖在哪里。

为此,为重庆人文精神的塑造计,为重庆的开拓创新计,笔者郑重建议成立重庆大学哲学研究院,在全市范围内择优,在全国乃至更广的范围内延请哲学大家风云际会。

研究院只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以研究为主,教学为辅。

此举花钱不会多,但震动不会小,关键是对重庆人文精神的塑造,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将有深远影响。

(二)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创新投融资模式,快速夯实统筹城乡的基础平台

重庆直辖后,相对集中的主城发达经济区与相对分散的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等大面积贫困落后地区,共同构成重庆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即使主城区,除渝中区外,其他八区也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例如,渝北、巴南两个区既是主城都市经济发达圈,又是三峡库区,都承担着一定的三峡移民任务,特别是渝北区南、北差异大,二元经济结构更为突出。

南部8个街镇的GDP占全区总量的80%以上,而北部20个镇不到全区总量的20%。

主城区尚且如此,更何况全市的其它区域。

我们不能单纯依赖经济发展的自身积累来自然完成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弭,一来过程太长、代价过大;二来体制本身也会形成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因此,实现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但同时要看到这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长期的持久工程。

面对这样一个持久的系统工程,我们该从何入手呢?

在一方面做强城市经济,不断增强特大型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的同时,整合资源,创新投融资模式,快速夯实统筹城乡的基础平台将是一个现实而明智的选择。

2006年10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我市铜梁县巴川镇鱼溅村与农民在院坝座谈时说:

我梳理了一下农村需要办的大事,看大家赞成不赞成?

第一个要修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