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43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尊重人的生命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创造和劳动同样是以人为本。

在短短十年间重庆迸发出千帆竞发、攻坚克难、励精图治的大好局面,正是无数人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在现代传媒的视野中,一个崭新的重庆形象呈现在中国和世界人民面前:

五大商业圈活力四射,扶贫攻坚万众一心,百万移民有序搬迁;

国企改革波澜壮阔,西部教育高地雏形初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指日可待。

直辖10年来,传媒对重庆形象的报道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每年都有集中的主题成就报道,特别值得提出的是2005年,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国30家知名网站看重庆”的活动,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借助更为快捷的网络传播方式,让重庆的新形象吸引更多的年轻网民。

2006年,市委宣传部组织并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重庆媒体沿海行”的大型活动,在重庆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让沿海发达城市的观念冲击我们还固有的一些盆地意识,让“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观念落实在行动中。

2007年,宣传部已经启动了《直辖十年看重庆》大型报道活动。

它们对重庆城市形象的提升势必又将起到推波助浪的作用。

重庆的媒体数量虽然不多,但无论是纸质媒介还是电子媒介都有着震惊业界的黑马和新秀。

以重庆报业为例:

综合性日报11种,报业集团占有9种,重庆市现有公开发行的报纸44种,其中面向社会发行的25种,高校校报19种,报纸总印数为5473万份,总印张为311007千印张,平均期印量为281.78万份,销售收入10.3亿元。

此外,华龙网、腾讯·

大渝网、新华网重庆频道等网络平台也为重庆形象的宣传做了有力支撑。

如今重庆的媒体正力争突围都市报的同质竞争,真正以人民群众为宣传主角,着力打造“责任媒体”,为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起“喉舌”和“耳目”的作用。

二、传媒在塑造重庆新形象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重庆人自己认识自己吗?

自己了解自己吗?

自己看重自己吗?

我们能够清楚自身的优势和文化底蕴所在吗?

我们能够自觉和自豪的与那些京津文化、海派文化、闽南文化等坐而论道吗?

我们的回答可能是不自信的。

而这些提问也正是我们媒体需要回答的。

虽然我们媒体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时至今日,外界、世界对我们直辖后的重庆仍存在着这样的看法:

重庆的自然环境还是给人湿漉漉、雾蒙蒙、穷山恶水的印象;

重庆人给人的印象还是粗狂有余而儒雅不够;

美女众多却优雅不足;

峡谷意识顽固,开拓意识不强;

文化品味不高,人文素养不深……我们或许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服。

但作为传媒人,我们更应该反思:

重庆传媒哪些方面还做得不足?

重庆传媒该如何构想在打造重庆新形象中的方略?

因此,传媒人首先应该梳理重庆传媒做得不足的地方:

第一,传媒的参与度低,造成政府热、民间冷的现象。

如重庆市政府征集的“人人重庆”的城市形象标志,尽管政府在不遗余力的宣传和推广,但是在民间生活中却很难看到这个形象标志的运用,甚至很多普通百姓还不知道它的存在。

还有不久前举行的“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讨论的最后结论是什么也不清楚,更谈不上在民众中掀起关注和参与的热情。

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于各类大型论坛和媒体推出的评选活动中,如重庆市“十大孝子”的评选活动,连投票总数还不足4000票就可以看出民众的媒体参与度的严重缺乏。

宣传见成效要讲究受众特点,要灵活创造接受视角,化专业为通俗,化生僻为常见,化陌生为熟识,而我们媒体宣传的人本思想还远远不到位。

第二,人文内涵开掘不深,缺乏开阔的中外视野。

重庆的对外宣传片《鸟瞰重庆》,虽然气势恢宏地表现了新重庆的新风貌,是少有的优秀城市宣传片,但是在青山绿水、城镇景点之中却很少体现重庆人的品行风貌,配乐也缺乏地域特色,山美水美之中缺少的是重庆人的心灵美、精神美、人性美。

《雾都夜话》红遍全国,但《生活麻辣烫》、《今夜不设防》等节目却过分注重本土方言和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人文内涵挖掘不深。

重庆卫视的品牌栏目《人文天下》还是买来的,而浙江的《文化公园》和《温州人在巴黎》、山东的《天南地北山东人》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不仅红遍了中国,还走向了世界。

看来,我们重庆传媒必须树立开放的国际视野,在人文精神的开掘上狠下功夫。

第三,媒体深度发掘不够,导致效果后继乏力。

如上边提到的“重庆媒体沿海行”,对这次的大型采访报告活动,虽然政府高度重视,反响也很强烈。

但最后也只是开了个报告会,在会上放了一些纪录短片,就这样草草收尾。

这么好的一次创意,为什么不一路走,一路宣传重庆,向市外的人展示重庆形象?

为什么不形成纸质媒体和影像媒体的联动广为传播?

为什么不到企事业单位去搞经验交流会?

一个好的创意就因为缺少长远的眼光和深度发掘,而丧失了它应该发生的巨大效力。

第四,媒体宣传思路单一,导致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重庆传媒多是单兵作战,缺少媒体联动的互动意识。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余德庄说:

“重庆形象宣传的困境,是由作家、艺术家和媒体无意识的合力造成的。

”重庆形象宣传也要借助现代化平台。

而被评为重庆十大古镇之一的松溉古镇,在网络只有一条关于松溉命名的通知,没有任何图片、文字。

重庆市评出了十大古镇,报纸上只发个消息,没有配套的网络宣传。

在网络查看有名的西沱古镇,也只有一张很小的图片,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介绍,更没有路线和电话。

这个有1700年历史的古镇,就成了干巴巴的几条新闻。

本土作家吴卫平说:

“我作为重庆人觉得真的不好意思,是我们重庆人不喜欢旅游吗?

没有文字能力吗?

肯定不是,还是基层政府重视不够。

市府要求乡乡上网络,而各乡做得很不够。

这是重庆形象宣传的薄弱环节之一。

第五,媒体同质竞争严重,没有品牌优势。

重庆媒体在长足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同质化的竞争。

以重庆报业为例,重庆报业内容同质化严重,集中表现在报纸形态、内容层次、营运方式三个层面,走的都是都市生活类报纸,在报道内容上各报相近相同的文章和标题也很多。

我们的媒体在对外宣传中,没有全方位的展现重庆特色,造成外界误读重庆。

比如以重庆方言为特色的影视作品《疯狂的石头》、《山城棒棒军》显得苍白而滑稽;

《今夜不设防》则媚俗而没有风骨,煽情而没有品位。

由于“零距离”贴近大众生活,反而给外人留下了不雅的印象;

主流报刊亲民有余却深度不够;

影视媒体缺少思想力度,精神高度,情感厚度;

网络媒体互动有余却质量不高,争论有余而建设性不足。

重庆媒体品牌不多,影响力弱。

重庆报刊数量不少,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报纸不多,只有IT类的《电脑报》比较出色,发行75万份,营业额上亿元。

最近《重庆晨报》有幸进入中国媒体100强榜,但是与同在一个榜上《新民晚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相比,无论是在发行量、利润率、影响力等方面,也还存在着较大差异。

以上这些是我们重庆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媒体宣传重庆新形象的构想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进入品牌竞争的阶段,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就是打造城市品牌。

一个城市拥有了强势品牌,就等于拥有了一种直接影响外来投资者、游客、消费者的决策力量。

城市良好的形象,不仅能折射出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游人的“金字招牌”,可以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财富。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城市都非常注重形象宣传,非常注重开发利用城市形象这笔无形资产,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转化为无法估量的经济推动力。

信息时代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也就是所谓“眼球经济”,在各种经济要素顺畅流动的今天,谁最受关注,谁就拥有吸引资源的强劲磁力。

(一)开展城市形象宣传的总体构想

重庆城市形象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外在表现,城市形象宣传就是要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魅力,开发城市的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发展潜力,整合政治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构想出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的方案,统一组织实施。

1.搭建宣传平台,集中持续宣传

搭建城市形象宣传的主要平台是组织宣传活动和大众传播媒体。

如促销推介活动,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将城市自身纳入全国、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中;

与媒体合作,开辟专栏进行宣传;

邀请海内外新闻媒体记者对城市进行采访报道等。

在策划宣传方案、制定宣传策略时,应特别注意各种宣传活动之间的相关联系和配合,如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网络等,让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媒介都动起来,全方位传达城市形象信息,让公众对重庆这个城市形成一个整体的、良好的、个性鲜明的印象和评价。

城市形象宣传的长期性特征要求我们要做到集中宣传与持续展示相结合。

信息化的时代要做好城市形象宣传,需要集中一定时间进行规模宣传。

有一定时段和量的冲击才能产生轰动效应,才能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抓住公众的眼球。

在取得一定效应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展示城市魅力,不断强化公众的记忆,才能不断巩固良好的社会效果。

重庆有很好的山水旅游资源,我们完全可以打造类似无锡影视城一样的大型影视城,最近几部大片都到重庆来外景拍摄,足以证明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借此形成大型的宣传平台,用影视产业的发展带动媒体的联动。

主流媒体和民间媒体互动,主流媒体掌控舆论方向和城市发展航向宣传;

民间媒体充分发挥在高科技和针对性强,分布广等方面的优势聚敛更多的注意力,特别是城市青年人的建设热情,这样方能在平台的支撑下持久宣传。

2.以特色宣传带动城市形象宣传

 

城市形象宣传的关键在于避免雷同。

哪里的城市宣传新颖别致,人文、旅游、自然相融合,哪里的城市就会充满激情、有滋有味,就会具有恒久的魅力。

如青岛、长沙、广州、张家界、桂林,大理、贵阳等打的就是山水文化牌,而郑州、洛阳、开封、西安等打的就是历史文化牌。

个性和特色是万物的灵魂。

城市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城市中一切可对公众感受及心理产生影响的事物,都会形成一个侧面的城市形象。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本身或公众心理的缘故,总会有一些相对较强的因素跳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强刺激因素导致城市特色的产生,凸现于城市整体综合形象的背景之上。

城市的整体形象由于特色形象的存在而得到强化、渲染和提升。

重庆是山水名城,同时也是文化名城;

是军事重镇,也曾是政治中心,这就造成了重庆城市的多重特色。

但是我们要让世人接受的是崭新的重庆形象,那就是年轻的中央直辖市、中国西部最耀眼的明珠特色。

这些才是我们重庆市所独有的特征,我们传媒理应将围绕这个特色来做宣传文章。

3.以功能推动城市形象宣传

城市形象宣传必须抓住城市的主导功能做文章。

现代城市的功能通常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般功能,指一切城市都具有的生产、流通、分配、社会、行政等共同性功能。

另一类是主导功能,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为某一个城市所具有的特殊的功能。

如桂林市以风景旅游为主导功能,连云港以港口运输为主导功能,攀枝花市以工矿业为主导功能等。

城市的主导功能有与其物质内容相一致的两大特性:

一是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

即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支配作用,城市因其盛而盛,因其衰而衰;

二是对区域作用的外向性。

即该城市的特殊功能是以满足自身以外区域的需要而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它是城市经济成长的基础。

当然,城市主导功能不是不变的,它将随着城市行政地位的变化、自然资源的发现与开发、生产力布局的变化、原有资源的枯竭等而发生变化。

在城市形象宣传工作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并对城市主导功能的演变有所预见,使城市形象宣传随着主导功能的转变而改变,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调整。

而今的重庆已经由古代军事要隘,发展成为开放的、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

从古代的区域商贸中心,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从十九世纪的单一型转口贸易城市,成长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现代工商业城市;

从位居四川盆地东部的港口城市,发展成为立足中国内陆、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辖市。

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带动西部经济的腾飞,立足西部,走向世界。

这也是传媒应该注意的大视角和大气魄。

4.以精神塑造升华城市形象宣传

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其中既包括那些传统上的重要经济变量,也包括那些过去被视为非经济变量的因素,比如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

后者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却常常被人们所低估。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过分倚重基础设施等城市硬件建设,往往忽略了城市文化、市民素质等软性指标,这些最终将影响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城市发展必须从传统的“一维”经济发展模式,走向财富、生态、文明的“三维”共同繁荣。

城市魅力源于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有赖于城市精神的支撑。

城市形象宣传,首先要植根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土壤,根据自己城市所在地方的民族、历史、文化、环境特点,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形象。

不同城市具有各自的精神特质,而这种城市的精神又是城市形象的灵魂,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

在充满竞争的年代里,打造城市形象,是一场深度、广度和速度的竞争,也是一场克服弱点、更新自我、充实资源、提升精神的竞赛。

重庆的精神魅力通过三峡移民和库区建设得以彰显,这种奉献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如今的“开拓开放”的精神指向就是我们传媒要着重打造的核心。

(二)开展城市形象宣传的具体举措

为了对外宣传和展示新重庆的生命力和精气神,我认为可以提倡以下“八张牌”以配合汪书记的“直辖”牌,从战术的考虑完善重庆新形象的塑造。

具体构想为:

第一,高举“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民心牌;

第二,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精神牌;

第三,力挺企业改革、富民兴渝的经济牌;

第四,推进大城市与大农村的和谐发展牌;

第五,打造科技创新与西部教育的高地牌;

第六,宣扬山、水、桥城的旅游生态牌;

第七,亮出火锅、美女的个性魅力牌;

第八,狠抓传媒产业的体制改革创新牌。

下边对涉及到传媒具体宣传工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这八张牌加以具体阐释。

1.高举“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民心牌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06年4月25日来重庆调研时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地贯彻“三贴近”原则,更加自觉地增进对群众的感情,使我们的工作真正为基层所需要、为群众所欢迎。

重庆传媒在宣传中要把“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作为“永续工程”来抓,使其变为常态,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把基层的呼声、群众的意愿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第一信号”。

传媒要成为重庆人和重庆生活的镜子,就要关注重庆民众的生活,就要反映重庆人民的呼声,要让正面典型“放光”,反面典型“曝光”,民心工程“见光”,让媒体在民众的参与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我们要让民众知道党的政策、政府的决策,让“和谐政府”的口号变成具体的行动,让民众实实在在地感受我们城市的脉动和城市的巨大变化。

传媒要让民众知道“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公开电话是63896740。

传媒让民众知道,700万农民参加了“社会保障工程”,24万人在“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中找到了工作,12条县际公路在 

“交通畅通工程”中建成;

还有“饮用水工程”、“城镇住房工程”以及五大重点工程项目——国泰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龙头寺公园、鱼洞大桥北引道、珊瑚坝整治工程正在开工建设。

传媒要让民众知道,为迎接直辖10周年,我们正在实施包含300个子项目的30项民心工程,它们涉及到人居环境、出行和生活质量等若干方面,分别有着“快捷畅通”、“洁净靓丽”、“惠民和谐”的响亮主题。

传媒要让民众知道决策者的所思所想,包括我们城市建设的“十一五规划”的具体内容。

“执政为民”关键在民,如何让决策者和市民之间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我们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有组织地让各个政府部门的决策者通过值守媒体的热线电话和网络交流达到相互的沟通。

传媒要创造性的报道文艺创作、文化设施、文化活动,要让民众成为受益人和自觉的宣传者。

民心牌只有暖在百姓的心间,方显“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成效。

2.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精神牌

三峡工程既是一个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更是一个改造峡江人思想的人文工程。

走出大山的峡江人,经过现代文明碰撞洗脑,吸收新理念,创造了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突破峡谷意识的禁锢,让思想飞跃库区,这是三峡精神给我们的思想洗礼;

承传库区文化的精华,让理念引导实干,这是三峡精神给我们的导向洗礼;

延展直辖精神的内涵,让意志引领未来,这是三峡精神给我们的气魄洗礼。

为了弘扬这种精神,重庆传媒界组织编写了地方教材《永远的三峡》(西师版小学卷、中学卷),影视作品《影像重庆》、《重庆掌故》等,让展现重庆“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优秀人文精神,通过典型人物和事迹走进课堂,走进民众,走进心灵,代代相传。

为了彰显“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精神,我们传媒可以举办一场融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舞台剧等为一体的大型文艺演出《三峡印象》。

平面、纸质媒体造势,电视广播网络现场直播,以三峡为舞台,以三峡的传说和三峡的历史现实为轴心,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面:

当舞台剧中出现父老乡亲怀揣着故乡泥土,告别“定情树”,跪别三峡故居的时候;

当父母官挥泪送别一方百姓的时候,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那种中华民族奉献自强的精神,将借助这所有的载体播撒全球。

在这个媒体联动中有的是新闻事件、有的是商机、有的是宣传重庆的火种。

同时,我们传媒界还要具有开阔的中外视野,包容的胸襟气魄,汲取其他先进的文化精神。

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直辖十年典型回访、“身在异乡”的大型报道、在外创业成功的重庆人系列访谈,外界对重庆大发展贡献智慧的专题访谈等,来宣传重庆、献策重庆。

还可以借用《大国崛起》的方式和理念去制作《雄起,重庆!

》的纪录片,弘扬重庆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此强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3.力挺企业改革、富民兴渝的经济牌

重庆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通过十年的直辖发展,已在结构体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整改举措,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这也是我们传媒报道的重点。

28年的发展,重庆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三产、二产领域顽强崛起,撑起了重庆经济的“半边天”。

51.6万个活动单位,565万从业大军,它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外贸出口的“领头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汪洋书记大力“挺私”,也让我们传媒睁开“第三只眼”,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排除障碍、保驾护航。

民营企业今天的发展,还会触碰到管理“越位”,服务“缺位”的怪圈,“碰到难题无人管,遇到难题无人解”以及“条条蛇都咬人”的现象,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们传媒宣传工作的失职——我们的监督和反馈做得不力。

传媒应加强重庆民营企业的报道,每个创业者都是一个现象,发掘他们成长的历程,使之成为这个城市创富的一部分,同时激励更多的后来者,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重庆媒体已经开始着力报道这一领域,如《重庆晨报》2006年组织的“重庆十大渝商评选活动”,前期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大量报道民企人物,后期经心组织评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庆既有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人员多、包袱重、欠账多、设备老化等困难,也存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差、观念陈旧、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是“东北现象和西北现象的叠加”,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城市之一。

新一轮国企改革已展开,重庆模式已成样板。

我们传媒一是要当好国有资产的“守护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要推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党中央再一次提出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们重庆的国企也要“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为此,需要我们传媒强势的呐喊、擂鼓和开道助威。

4.推进大城市与大农村的和谐发展牌

在国家开发西部和共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下,重庆正在实现大城市与大农村的融合,这样的融合彰显出我们重庆人共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和壮志。

重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开章名义地指出: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我市的基本市情。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应加强农村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强化农村扶贫开发、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方面的建构。

因此传媒也应配合市政府的步骤和发展卫星城市的思路来进行宣传。

城市掌控着经济总量,解决的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农村则要继续推进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和征地制度等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

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

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深度融合。

我们还要通过对县乡民众的精神文明活动的创建,开展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的活动,通过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万村书库工程,以及对城乡不同的层次对象进行人才培育、观念培训和提出针对性强的举措来实现。

“8小时重庆”工程早已解决了交通不便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通过传媒的宣传和努力来链接文化血脉,传承现代文明,培育先进精神,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建我们的和谐重庆。

我们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打造影视广播工程,提高村民的媒介素养。

电视和广播是对村民进行宣传的首选。

要在传播内容上进行精心的分布,可以按政策的解读,举措的介绍和成果的展示来进行,利用宣传车和宣传图片展等形式走入乡镇,可以借鉴举办文化周和放映数字电影的方式灵活的穿插政策等的介绍,寓宣传于娱乐之中。

增强农村人口对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是选择第二次传播介质,形成强大的传播人力资源。

政府帮助上过夜校、进行过技能培训或外出务工的农民将是最好的舆论宣传介质。

他们会以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

而乡镇干部、文化人等都将是第二次传播源和潜在的舆论带头人,他们主要在解释政策上有突出优势,他们不能成为传播的终端,而必须运用灵活的、贴近地方的宣传手段来上情下达。

第三,利用重庆大的宣传契机,促进农村宣传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如重庆市今年即将举办的第17届全国书市,要让“墨香重庆”也飘进乡间地头;

重庆今年将举办首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各少数民族地区和乡镇也要借此开掘本土优势,借展示重庆形象,推出乡村文化,把民众的建设积极性调动起来。

我们对农村宣传体系的战略考虑是:

用三年的时间奠定农村新闻传播的网络架构,特别是互联网要进入每一个乡村,报刊发行征订要落实到每一个乡村阅览室;

再用三年的时间打造软环境,培训宣传业务骨干,提高村民的媒介素养,引导村民参与媒体观察和政策分析;

再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乡村自办媒体刊物和影视节目,从被动走向主动再到互动,向城市和外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