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035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docx

联合试生产汇报912

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

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

联合试生产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全体职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矿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在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艰苦努力,90万吨/年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程全部建设完成,现就我矿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项目概况

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长治盆地东南边缘山区,晋获褶断带的东侧,行政区域位于长治县以南8km处荫城镇北峙峪村至南峙峪村一带,隶属长治县荫城镇,其地理坐标为:

北纬35°58′14″--35°59′34″,东经113°04′24″--113°06′05″。

我矿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文件批准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是由原山西长治北峙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长治南峙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以及井田东部的新增资源区兼并重组整合而成,兼并重组后批准开采3#-15#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规模90万吨/年。

主体企业是:

山西长治羊头岭煤业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12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5723,有效期2012年11月12日至2028年11月12日,矿井批准开采3#-15#号煤层,生产规模90万吨/年,开采标高由1050m至820,井田面积为4.676km2。

2010年5月,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为本矿编制的《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1438号文予以批复。

井田内可采煤层3#、9#、15#煤层共保有资源/储量3778万吨,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729.9万吨,设计资源/储量2912.7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754.8万吨。

矿井总服务年限14.9年。

3#煤层平均5.62m,9#煤层平均厚1.45m,15#煤层平均4.21m,三层煤煤层稳定。

本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复杂类型,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20m3/h。

本矿井为瓦斯矿井,15#煤层矿井瓦斯最大相对涌出量3.93m3/t,矿井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7.44m3/min;9#煤层矿井瓦斯最大相对涌出量2.24m3/t,矿井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4.24m3/min;3#、9#属不易自燃煤层、15#煤层属自燃煤层,三层煤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

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

二、项目审批情况

我矿委托山西中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兼并重组项目初步设计变更安全专篇》,委托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写了《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均已通过批复,具体批复如下:

1、2011年1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1]107号文件,“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予以批复通过。

2、2011年3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长治监察分局以长煤监[2011]41号文件,“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予以批复通过。

3、2011年7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为本矿下发了晋煤办基发[2011]1088号,“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开工建设的批复”的文件,同意本矿井开工建设,批准2011年7月28日开工,建设工期20个月。

4、2013年3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基本建设局以晋煤基局发(2013)62号文对项目延长建设工期予以批复,同意将建设工期延长至2013年底。

5、2013年1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基本建设局以晋煤基局发(2013)260号文对项目延长建设工期予以批复,同意将建设工期延长至2014年9月底。

6、2014年3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基本建设局以晋煤基局发(2014)57号文对《初步设计》变更予以批复。

7、2014年5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长治监察分局以长煤监[2014]41号文件对《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安全专篇》予以批复。

8、2012年1月19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2)158号文对《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90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

三、单位工程质量认证情况

我矿共有单位工程101项,其中矿建工程43项,土建工程22项,安装工程36项,已经长治市煤炭工业局质量技术监督站认证通过87项,通过率为86%,符合联合试生产的条件。

四、主要生产系统

(一)、开拓系统

1、井筒布置

在矿井工业场地内建有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三个井筒服务于整个井田,主斜井为混合提升井,井筒内装备带式输送机、单钩串车,担负煤炭提升,材料、设备运输及矸石外排,井筒内设台阶、扶手,为矿井的安全出口和进风井;副立井装备双钩罐笼,担负全矿井人员上下井的提升任务,为矿井的另一进风井;回风立井内装备梯子间,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为矿井的回风井和另一个安全出口。

2、水平和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井田内开采3#、9#、15#煤,在15号煤设主水平,水平标高为+890m;在3#、9#煤层中设辅助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960m、+940m。

全井田15#煤划分为两个采区,井田内F1断层为其天然采区分界线;9#煤划分为两个采区;3#煤划分为一个采区。

采区接替采用顺序接替,先15#煤一采区与9#煤一采区配采;再15#煤二采区与9#煤二采区配采;再3#煤一采区与9#煤二采区配采,将3#煤该部分剩余资源先开采完;最后生产系统全部放到15#煤二采区。

3、主要巷道布置

我矿井下大巷采用三巷制,即在15#煤层一采区布置东西走向的采区胶带大巷、采区轨道大巷和采区回风大巷,在15#煤层二采区为绕过村庄和陷落柱设计为“Z”字型布置三条采区大巷,分别为二采区胶带大巷、轨道大巷与回风大巷,三条采区大巷分别与主斜井、进风行人大巷及总回风大巷相连,形成生产系统,一采区为单翼开采,二采区为两翼开采。

9#煤层一采区布置东西走向的胶带大巷、轨道大巷和回风大巷,由西往东掘进,向南绕过村庄和陷落柱为“Z”字型布置,从河南村南部边界经过。

根据设计要求,3#煤层在后期开采。

当矿井进入开采后期时,可通过三条斜巷将其与9#煤的三条采区大巷相连通,利用9#煤的生产系统对其进行回采。

(二)采掘系统

我矿现采掘比为2:

4,在15#煤一采区及9#煤一采区各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即:

15101首采工作面和9101首采工作面。

15101首采工作面长140m,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综采采煤法,安装有MG300/700-WD型双滚筒采煤机、ZZ6400/21/46型液压支架、SGZ630/264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SZZ-764/160型转载机及DSJ100/2×75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设备,工作面回采方向为后退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9101首采工作面长140m,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法,安装有MG150/346-WD型双滚筒采煤机、ZY4000/9/18型液压支架、SGZ620/80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XP-75型破碎机及DSJ80/2×75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设备,工作面回采方向为后退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15#煤层端头及超前支护采用DZ38-200/100LX型单体柱配π型钢梁,回采工作面端头采用四对八梁支护,超前支护距离20m。

9#煤回采工作面端头采用ZYT4000/11/24支护,超前支护采用DZ25-250/100Q型单体柱配π型钢梁,超前支护距离20m。

在9#和15#煤层各布置一个大巷掘进面、一个顺槽掘进面。

15#煤主要配备EBZ160掘进机、局部扇风机、带式输送机等设备。

9号煤为炮掘,装有局部扇风机、带式输送机等设备。

(三)、通风系统

我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地面抽出式,主斜井、副立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在回风立井安装了FBCDZ—8—№24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2台,电机功率2×220kw,风机的风量范围为Q=72~147m3/s,负压范围为H=700~3300pa。

掘进工作面采用FBD-No6.0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矿井总进风量为6111m3/min,其中主斜井进风3872m3/min,副立井进风2239m3/min,总回风量6147m3/min。

(四)、提升运输系统

(1)主斜井为混合提升,装备一部带宽1000mm的大倾角DTL100/20/2×110S带式输送机。

安装一台JK-2×1.5P型单滚筒提升机,滚筒直径为2.0m、宽度为1.5m,电机功率220kW。

(2)副立井专供升降人员,装有2JTP-1.6×0.9型双滚筒提升绞车,电机功率55kw。

(3)9#、15#煤井底设有甩车场型式。

车场内设存车线,两车场内均铺设30kg/m、轨距600mm的轨道,15#煤井底轨道大巷内选用轨型30kg/m的轨道。

9#煤井底轨道大巷内选用轨型22kg/m的轨道。

(4)大巷运输

15#煤层一采区安装DTL100/50/75型带式输送机;9#煤层上仓胶带巷采用DTL80/15/40带式输送机;胶带大巷带式输送机DTL80/15/55带式输送机。

(5)辅助运输

15#煤层一采区轨道大巷与15101回采面回风顺槽共用一台JWB55BJ型无极绳绞车,9#煤层轨道大巷和9101回采面回风顺槽共用一台JWB55BJ型无极绳绞车电机功率55kW,

(五)排水系统

(1)主排水泵房

主排水泵房和水仓设在15#井底车场附近,泵房内安装3台MD155-30×7(SL)型多级离心水泵,额定流量为155m3/h,扬程为210m,电机功率160kW,正常涌水时排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2台工作,1台检修。

排水管选用Φ194×6型无缝钢管,吸水管选用Φ219×6型无缝钢管,排水管路沿主斜井敷设2趟。

正常涌水时为1趟工作,1趟备用;最大涌水时为2趟管路同时工作。

主、副水仓平行布置。

主、副水仓的有效容积共1000m3,主仓容积550m3、副仓容积450m3。

(2)采区泵房排水设备

在9#煤层采区最低处设有采区水泵房和水仓,水泵房安装3台MD46-30×4型离心水泵(SL)型多级离心水泵,额定流量为46m3/h,扬程为120m,电机功率30kW,正常涌水时排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2台工作,1台检修。

排水管选用Φ108×4型无缝钢管,吸水管选用Φ133×4型无缝钢管,排水管路沿轨道巷敷设2趟。

正常涌水时为1趟工作,1趟备用;最大涌水时为2趟管路同时工作。

主、副水仓,水仓的有效容积共600m3,主仓容积350m3、副仓容积250m3。

采区涌水经沿9#煤层轨道大巷敷设的排水管路排至井下主水仓内。

(3)强排系统

我矿在主水仓安装一台BQS220/220-220/N型矿用隔爆型潜水电泵,额定流量为220m3/h,扬程为220m;电机功率220kW;排水管选用Φ219×6型无缝钢管,沿主斜井敷设1趟。

强排水系统采用10kV高压供电,由地面10kV变电所直接送电,采用一回MYJV22-8.7/103×35型矿用高压铠装动力电缆,沿主斜井敷设至主水仓潜水泵处。

强排水系统在地面10kV变电所内操作、控制,井下不设变配电装置。

(六)、供电系统

我矿现为双回路供电,一回10kV电源引自韩店110kV变电站10kV母线段,电源线路导线选用JKLGYJ—240钢芯铝绞线,送电距离约5km;另一回引自荫城110kV变电站10kV母线段,电源线路导线型号为JKLGYJ—240钢芯铝绞线,送电距离约5.1km。

两回10kV电源线路一回工作,一回带电热备,当工作电源线路故障停止供电时,备用电源线路仍能保证全矿井负荷用电。

(1)地面供配电

a、矿井10kV变电所

我矿在工业场地内建有一座10kV变电所,内设10kV电容器室、10kV高压配电室和380V低压配电室。

变电所10kV高压配电设备为XGN2-10型高压开关柜;380V配电设备选用GGD型低压开关柜;380V低压配电设备为GGD型低压配电柜。

地面装有两台S11-M-315/10/0.4kV315kVA型节能型油浸变压器。

布置在低压配电室内,一台故障时另一台可承担副井场地和行政、生活区地面全部一、二级负荷的用电需要。

为提高功率因数,分别在变电所10kV母线侧和380V母线侧进行无功补偿。

b、主井井口房配电室

根据我矿地面负荷分布情况,在主井井口房隔壁建一处配电室,该配电室主要为地面生产系统和主井场地地面负荷供电;380V低压配电设备选用GGD型低压配电柜。

安装两台S9-800/10/0.4kV型电力变压器,一台故障时另一台可承担主井地面全部负荷的用电需要。

为提高功率因数和抑制谐波干扰,在变电所380V母线侧设置两台调谐滤波器,安装在补偿电容器柜内。

本室380V母线段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方式。

该配电室以双回路380V电源向主斜井胶带机、地面空压机、主斜井空气加热室和地面生产系统供电。

(2)井下供配电

a、井下主变电所

井下主变电所设在15#煤层井底车场附近,与井下主排水泵房联合布置。

10kV和660V主接线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型式。

装有2台KBSG-400/10/0.69kV400kVA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可满足井下主变电所全部一、二级660V负荷的用电需要。

装有PGJ47-10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开关控制10kv,660V低压配电装置选用KBZ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在该变电所还设置1台KBSG-100/10/0.69kV100kVA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专用于给15#煤层采区掘进工作面的局扇供电,其线路上不得分接其他负荷,以实现井下局扇供电的“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等保安措施。

井下主变电所分别以双回路10kV电源向15#煤层采区变电所、9#煤层采区变电所供电,以单回路10kV电源向15#煤层大巷掘进工作面移变供电;以三回660V电源向井下主水泵房供电;分别以单回660V电源向一采区胶带大巷、二采区胶带大巷、轨道大巷等配电点供电。

b、15#煤层采区变电所

在15#煤层一采区内设一座采区变电所,15#煤采区变电所两回10kV电源引自15#煤层主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

选用MYPTJ-6/10型矿用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供电距离为550m。

本所10kV高压配电装置选用PJG47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开关,660V低压配电装置选用KJZ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设置1台KBSG-400/10100.69kV400kVA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分别以660V单回路向15#煤工作面带式输送机、15#煤顺槽掘进面带式输送机、15#煤回风顺槽等配电点供电。

15#煤层采区变电所设置1台KBSG-100/10/0.69kV100kVA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专用于给15#煤层采区掘进工作面的局扇供电,其线路上不得分接其他负荷,以实现井下局扇供电的“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等保安措施。

c、9#煤层采区变电所

在9#煤层总轨道旁设一座采区变电所,两回10kV电源引自井下主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

10kV和660V主接线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型式。

设有两台KBSG-400/10/0.69kV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可满足井下主变电所全部一、二级660V负荷的用电需要。

10kV高压配电装置选用PJG47-10Y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开关,660V低压配电装置选用KJZ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采区变电所以单回路10kV电源向9#煤层采区各工作面移变供电;以三回660V电源向采区水泵房供电;以660V电源向9#煤胶带大巷、轨道大巷、回采面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胶带机等配电点供电。

在该变电所还设置2台KBSG-100/10/0.69kV100kVA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专用于给9#煤层采区掘进工作面的局扇供电,在采区变电所以双回660V电源向采区水泵房供电。

五、六大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

我矿安装一套KJ-70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对瓦斯、风速、负压等井下参数进行连续监测,可对采掘工作面实现风电和瓦斯电闭锁。

在地面通风机房、地面生产系统和井下采掘工作面等处设分站19个,分站所带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门传感器、开停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负压传感器等共181个。

瓦斯传感器备用20个。

(二)、压风自救系统

我矿在主斜井井口附近建有一座空压机房,装有4台WBS—110A型固定式螺杆空气压缩机,主要技术参数:

排气量20m3/min,排气压力0.8MPa,配套驱动电动机,380V,110kW,冷却方式为风冷,三台工作一台备用。

2台空压机各配置C08-4142型4.0m3,0.88MPa储气罐一个,2台空压机各配置HQ13103型3.0m3,0.84MPa储气罐。

供气管路:

我矿安装有二趟Φ108×4无缝钢管作为压风管路,沿主斜井敷设下井。

两趟压风管路同时运行,一趟送至9#煤层,另一趟送至15#煤层。

压风管路上每隔100m设置支管及阀门供井下用风。

在井下机电硐室、避难硐室、各采区巷道、各采煤工作面、各掘进工作面等处均设置压气支管、阀门及YSJ-A型压风自救装置,供井下人员避灾自救呼吸。

(三)、供水施救系统

供水施救水源取自井下水处理站里的两座容积均为300m3的静压水池,管道由主斜井引入井下,经减压后,送至井下,在井下运输、回风大巷、采区巷道、运输回风顺槽和掘进工作面及避难硐室均安装YSJ-A型供水施救装置。

(四)、通讯联络系统

(1)安装1套KTJ103型200门矿用通信交换机,担负矿井行政调度用户通信。

(2)安装1套KT202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给有关人员配备防爆手机,实现井下移动通讯。

(3)井下数字广播系统

安装1套KT590井下数字广播系统。

井下防爆音箱一般安装于井下大巷、车场、休息室,采掘工作面、避难设施内等场所。

(五)、人员定位系统

1、在地面监控室安装一套KJ236A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具有组网通讯功能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与跟踪定位系统两部分组成。

人员定位系统由人员标识卡、数据采集器、综合数据传输接口、手持式定向搜索仪和监控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2、在井口、井底、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地点设置KJ236-D型人员定位读卡分站。

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通信分站的地点时,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将信息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进行管理。

(六)、紧急避险系统

我矿井下共布置三个避难硐室担负全矿井的紧急避险任务。

15#煤井底车场附近布置了一个8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在一采区布置了一个40人的采区避难硐室,硐室两出口均与进风大巷相连。

9#煤永久避难硐室(80人)布置在轨道大巷与胶带大巷的保护煤柱内,同时位于9#煤首采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顺槽口附近。

六、其他系统

(一)、井下探放水

井下探放水钻机型号为ZYJ380/210型、ZDY1200S型,电机功率22kW,每个采掘工作面配备一台。

山西长治羊头岭煤业有限公司对我矿水害进行超前物探。

(二)产量监控系统

我矿安装一套KJ219型煤炭产量监控系统。

该产量监控系统具有视频监控、信号传输、中心控制、远程监管等功能,可以对煤矿产品产量进行实时计量、核准、监测,可为煤矿监管部门提供准确的管理依据。

(三)防尘、消防系统

井下防尘、消防用水来源于地面900m3的静压水池,通过敷设在主斜井里的Φ108×4型无缝钢管输入井下各用水地点。

(四)防灭火

我矿15号煤层自燃发火等级为Ⅱ级,属自燃煤层。

安装了一套JSG-7型束管监测系统,同时配有GC2010色谱分析仪,24小时连续对采空区自燃发火情况进行采样监测。

安装了一套KDZS-1型黄泥灌浆系统对采空区进行灌浆,在回风顺槽安装了BH-40/2.5型移动式喷洒阻化剂系统,对采空区喷洒阻化剂。

七、地面生产系统

我矿在工业场地建有主井井口房、井口房至筛分间带式输送机栈桥、筛分间、筛分间至1号转载站带式输送机栈桥、1号转载站、1号转载站至2号转载站带式输送机栈桥、2号转载站、2号转载站至3号转载站带式输送机栈桥、3号转载站、3号转载站至末煤仓带式输送机栈桥、末煤仓。

八、地面辅助系统

地面辅助设施建有矿井修理车间、消防材料库、空压机房、通风机房配电室、锅炉房、主斜井空气加热室、副立井空气加热室、井下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

九、办公、生活设施系统

1、办公楼位、职工公寓楼1#、新职工公寓2#楼、职工食堂、联合建筑楼等

十、联合试生产作业形式及劳动组织

联合试生产是以调试各生产设备性能、运行的安全稳定情况及各设备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主,以生产为辅,是为矿井投产后工作面安全、高产高、效奠定基础的阶段。

(一)作业形式

采煤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二)劳动组织

根据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采掘部署及头面安排,以及采掘工作面作业方式,我矿采用“两采一准”的作业制,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劳动组织详见下表。

试运转期间劳动组织表

工种

日出勤人数

工种

日出勤人数

采煤工

88

监测监控维修电工

2

掘进人员

132

测风测尘工

2

主要通风机司机

3

跟班电钳工

6

绞车司机

12

机电跟班

2

信号把钩工

9

调度跟班

3

水泵工

3

运输工

10

瓦斯检查工

18

带班领导

3

安全检查工

18

值班矿长

3

监测监控工

3

井下、地面辅助工

22

设备检修工

12

检修电工

6

合计人数

357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虽然我们在兼并重组项目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甚远,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将采纳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工作中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真抓实干,使我矿在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联合试生产

汇报材料

 

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九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