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423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曹刿论战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练习.docx

《曹刿论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练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曹刿论战练习.docx

曹刿论战练习

阅读文段D,完成38—43题。

(15分)

文段D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38.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

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

40.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

41.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3分)

42.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2分)

答:

答案:

38.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分)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2分)

39.在击鼓驱车(追赶)于是

40.B

41.记叙语言、动作

42.长勺之战鲁庄公十年长勺

43.例如:

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答到一点即给2分)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

(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叶。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福:

狱: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分)

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

(2分)

答案:

9福:

赐福,保佑狱:

案件(各1分,共2分)

10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分)

11政治上取信于民(2分)

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

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

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第Ⅱ卷(共105分)

四、(14分)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②夫战,勇气也。

译文:

答案;

12—15.CADA

四、

16.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里)。

②作战,是靠勇气的。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4分,一小题2分。

《曹刿论战》

39阜新市(09辽宁省)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

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

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

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shān),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

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

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4)元帝异之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一、

(一)9.

(1)赐福、保佑。

(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为什么。

(4)对……感到惊奇。

(每小题0.5分,共2分。

)10.

(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语言;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40河南省(09)

文言文阅读。

(共14分)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17—19题。

(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后伯启与有扈

(1)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

“不可。

吾地不浅

(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

狭、窄小。

(3)教:

教化.(4)张:

乐器上弦。

(5)修:

设置.(6)饬:

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

(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

(4分)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2分)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2分)

三、17、

(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18、

(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20、(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1.(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41怀柔区(09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齐师伐我伐:

(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

10.答案:

(1)讨伐,进攻

(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3)案件

11.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12.答案:

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评分:

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

42莆田市(09福建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5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朱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时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3)既克,公问其故。

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

“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4分)

(二)(15分)

5.(3分)

(1)问:

参与

(2)福:

赐福、保佑(3)故:

缘故、原因(3分,每小题1分。

6.(3分)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解释出“鄙”“谋”的意思各得1分,整体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

7.(5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分,每个分句1分。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分,若只答“夫大国,难测也”,或只答“惧有伏焉”得1分;若只答“夫大国”则该题不得分。

8.(4分)

示例:

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能联系选文通顺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若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

43天水市(09甘肃省)

(二)(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小惠未偏

(2)又何间焉

1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2分)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

(4分)

(二)(15分)16、

(1)同“遍”,遍及;普遍。

(2)参与17、C18、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19、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0、例:

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44义乌市(09浙江省)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

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对曰:

“小惠未篇,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16.B(2分)

17.D(2分)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2分,意

思符合即给分)

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

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分)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

答:

10.C;(2分)

11.庄公回答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

”(1分)

12.示例:

“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共2分。

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

(14分)

【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

与楚人期

战于泓

之阳。

楚人济

泓而来。

有司

复曰:

“请迨

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

“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

,未毕陈

,有司复曰: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

“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宋公:

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期:

约定时日。

泓:

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济:

过河。

有司:

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迨:

趁着。

既:

尽,完了。

陈:

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2)然后襄公鼓之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