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43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化学综合实验探究Word格式.docx

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2.(2013·

四川卷改编)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的试剂:

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已知:

Fe2+和[Fe(CN)6]3-产生蓝色沉淀。

(1)请完成下表:

结 论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①     

存在Fe3+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②      ,振荡 

③     

存在Fe2+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

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              。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

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

Ⅱ.Ag2O;

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a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黑色固体不溶解

b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     (填化学式)。

3.(2013·

重庆卷改编)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MgCO3的分解产物为            (填化学式)。

(2)装置C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的方法为      。

(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溶解,无气泡

溶解,有气泡

2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蓝色沉淀

3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4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红色褪去

先变红,后褪色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                     ;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                      。

④从实验安全考虑,上图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4)综上实验,CO还原Fe2O3的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2013·

泰州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

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

3H2O,高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③的作用是          。

(2)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④中制备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减压,55℃蒸发结晶;

②趁热过滤;

③            ;

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

Cl

+4I-+4H+

2H2O+2I2+Cl-);

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

②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

L-1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

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mL(已知:

I2+2S2

2I-+S4

)。

(4)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5)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6)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此实验测得结果偏高,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5.(2013·

福建卷)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

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以下4种猜想:

甲:

Mg(NO3)2、NO2、O2   乙:

MgO、NO2、O2   丙:

Mg3N2、O2   丁:

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

查阅资料得知:

2NO2+2NaOH

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的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

②称取Mg(NO3)2固体3.79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            ;

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          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    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

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          。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

6.(2013·

苏州摸底)过氧化钙可以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氧等。

工业上生产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CaO2·

8H2O呈白色,微溶于水,加热至350℃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1)用上述方法制取CaO2·

8H2O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原因是

①                     ;

②                     。

(3)测定产品中CaO2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准确称取a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gKI晶体,再滴入少量2mol·

L-1H2SO4溶液,充分反应。

第二步:

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第三步:

逐滴加入浓度为cmol·

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消耗Na2S2O3溶液VmL。

(已知:

①CaO2的质量分数为       (用a、c、V的代数式表示)。

②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可能    (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 。

(4)已知pH>

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

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

L-1计算)。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1

3.2

Fe2+

5.8

8.8

Zn2+

5.9

8.9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30%H2O2、1.0mol·

L-1HNO3、1.0mol·

L-1NaOH。

用过氧化钙处理过的废水中仍含有Fe2+、Fe3+、Zn2+,利用该废水制备ZnO的实验步聚依次为    (填序号)。

①向滤液中加入适量30%H2O2,使其充分反应 ②向滤液中滴加1.0mol·

L-1NaOH,调节溶液pH约为10(或8.9≤pH≤11),使Zn2+沉淀完全 ③过滤、洗涤、干燥 ④滴加1.0mol·

L-1NaOH,调节溶液pH约为5(或3.2≤pH<

5.9),使Fe3+沉淀完全 ⑤过滤 ⑥900℃煅烧

1.

(1)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

(2)碱性、漂白性

(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②白雾中混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

(5)①CaSO4

②SO2+Cl2+2H2O

S

+2Cl-+4H+

2.

(1)①溶液呈血红色 ②K3[Fe(CN)6]溶液 ③产生蓝色沉淀 

(2)防倒吸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无色气体为氧气 (4)①b ②Ag、NO2、O2

3.

(1)MgO、CO2 

(2)除CO2 点燃

(3)①Fe ②Fe3O4+8H+

Fe2++2Fe3++4H2O

③Fe2+被氧化为Fe3+,Fe3+遇SCN-显红色 假设SCN-被Cl2氧化,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假设成立(答案合理即可) ④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以防倒吸(答案合理即可)

(4)3CO+Fe2O3

3CO2+2Fe

4.

(1)防止倒吸

(2)2NaClO3+Na2SO3+H2SO4

2ClO2↑+2Na2SO4+H2O

2NaOH+2ClO2+H2O2

2NaClO2+2H2O+O2

(3)用3860℃的温水洗涤

(4)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s内不变色

(5)

%

(6)4I-+O2+4H+

2I2+2H2O

5.

(1)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乙 ②2Na2SO3+O2

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6.

(1)CaCl2+H2O2+2NH3+8H2O

8H2O↓+2NH4Cl

(2)①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

8H2O的产率

(3)①

%

②偏高 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4)①④⑤②③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