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73933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docx

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一教师版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二单元训练卷

语文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由对文本的解释而转换为记事文体的“传”,应发生于史家对孔子《春秋》的解释。

先秦对孔子《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三传都是传注行为的产物,注释的对象都是《春秋》,但在由注释之“传”向记事之“传”转换中的作用不尽相同。

《公羊》《谷梁》是以注释家的身份去解释《春秋》,虽也对有些事件的本原作了注释,但侧重于对字、词所包含的意义进行解释,更多具有注释性质。

而《左传》的作者是以“史”这一职官和史学学者身份来解释具有历史记述性质的《春秋》,总结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教训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

因而,《左传》虽也有对《春秋》体例的解释,但更多的是依据历史记载,恢复《春秋》以“微言”掩盖了的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原委,化《春秋》之隐晦为明白晓畅,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复原了《鲁春秋》”。

也正是这种出于行为目的需要的复原,《左传》将“传”这一注释典籍的方式,基本上转换成为一种历史记述的文体。

《左传》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故仍然采用了编年之体,有着不少解释性及梗概式记事的文字。

受传注体例的限制,《左传》将一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过程的记述,分解在不同的年份,且这一年份内还要记述不同诸侯国或不同性质的行为事件。

但是,《左传》却对各种事件的发生采取了全视角记述。

它不仅记述了每一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相关记述,记述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大的历史背景。

如记晋文公复兴晋国,通过僖公前后二十多年的记载,记述了重耳出亡、秦国与晋国的关系、晋国救宋、重耳随从的品格等等,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诸多领域的视角,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晋国兴盛前后的历史。

较之《国语·晋语》单一记述晋骊姬之难,更具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服务于政治的意义。

至于司马迁创造的以专门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称之为“传”,也当与《左传》称之为“传”有密切关系。

《史记》“索隐”谓:

“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

”先秦的“传”多用于经典的注释。

《左传》虽有传注的性质,虽非以人为主叙事,更非专记某人之行事,但却涉及到了不少人物的生平行事;它有对孔子《春秋》体例的一些注释,但却是以记事为主。

故《史记》“列传”之“传”的产生,当不仅是借用先秦《左传》的文体名称,而且当与《左传》一样,具有真实记载历史人物行事的性质。

所以,“列传”传记体的产生,当是在《左传》详细叙事的“传”的基础上,融入了《晏子春秋》《战国策》等专记一人之事的元素,从而创造了“列传”这一史学体式,用于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

可以说,记载人物之“传”,是经典的传注之“传”的进一步发展。

(节选自《经与先秦说、解、传的发生及演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传同为给《春秋》作注行为的产物,但《左传》和《公羊》《谷梁》的作者身份的差异,作注目的的不同,使得《左传》别具一格。

B.为解释《春秋》而作的《左传》沿用了《春秋》编年体的体例,受此限制,《左传》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分散而不连贯。

C.《国语》在叙骊姬之难时,角度较为单一,不及《左传》视角覆盖诸多领域、可以比较完整地展示晋国兴盛前后的历史。

D.《左传》和《史记》之“列传”同中有异:

同为历史著作,前者有传注的性质,以记事为主,后者以人为主叙事,且一传多专记某人之行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分析错误,“受此限制”不对,受的是传注体例的限制而非编年体例的限制。

故选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其他两传与《春秋左氏传》比较,意在论证《左传》在由注释之“传”向记事之“传”转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三段举出“晋文公复兴晋国”的例子,论证《左传》全视角记述的特点:

记述历史事件,既交待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叙述事件大的历史背景。

C.第四段结合《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史书,意在论证司马迁创造《史记》之“列传”的史学体式,缘于他善于继承和发展。

D.文章论述“传”的生成和演化,既有对于相关书籍横向的比较,也有对于不同时期书籍在“传”发展过程中源流关系的纵向探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分析错误,“第四段结合《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史书”论证的目的,不在于证明司马迁创作“列传”成功的原因,而是论证“传”这一文体生成和演化的脉胳。

故选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羊》《谷梁》解释《春秋》,其作者都是以注释家的身份,同样侧重于对字、词进行解释,无助于“传”由注释向记事转换。

B.《春秋》隐晦,《左传》明白晓畅,但两者均关注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原委,可以说《左传》既尊重了《春秋》,又有所创作。

C.《左传》之“传”和“列传”之“传”,前者兼有“注释和记事”之意,而后者据司马迁的解释,在“记事”之外,还有“流传”之意。

D.“列传”传记体,固然是司马迁的天才创造,但一定离不开对《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历史著作的叙述传统的吸收借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无助于‘传’由注释向记事转换”不对,“转换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也对有些事件的本原作了注释”均说明起到了有限的作用。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亚马逊的无人机、京东的无人仓、时旦的无人超市、XX的无人驾驶、西门子的无人工厂……层出不穷的“无人X技术”接踵而至,这一切都标志着我们正通向一个“无人时代”!

马云的FlyZooHotel元人酒店为“无人时代”的到来,又添了一把火。

2018年12月18日马云的第一家无人酒店在杭州开业!

无人酒店,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了,所有的服务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的。

那么没有工作人员的话怎么入住呢?

很简单,“刷脸”就行了!

在这里,脸就是这里的通行证了,不需要什么所谓的房卡,“靠脸吃饭”在这里是真的存在的。

刷脸订房,免押金:

未来酒店只需在手机上刷一下脸就能完成预定;刷脸入位,免等待:

在无人酒店,你的脸就是钥匙、房卡和钱包,就是一切的通行证;机器人就是你的服务员:

每个房间都配备了一个天猫精灵,机器人会响应你在房间、在餐厅、在大堂等各处的服务要求;住完就走,免查房:

退房也方便省心,在未来酒店只需在手机支付宝上轻轻一点,退房一秒钟搞定!

可以预见:

未来3~5年,酒店业、餐饮业、零售业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冲击!

(网文,有删改)

材料二:

这种无人模式虽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是就现在的技术来说,还是达不到人工服务的水平。

因为现在酒店除了标准化的服务,还需要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似乎少了点人性化温馨的感觉。

个人认为在短期内,这种酒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时间和形象公关来保障入住率,等到让部分人发现无人前台的优点,开始认可和接受它,酒店才会实现盈利,步入正轨。

卢如:

想到这样的酒店,第一反应是很喜欢,但各方面配套服务是否跟上了?

安全方面是否有保障呢?

没入住过,持保留态度。

XX贴吧:

无人酒店?

什么都用机器人代替,全社会都失业了,还要人干什么?

人不都变傻子了吗?

公苦:

技术革命,不论你喜欢不喜欢,都会发生。

比如蒸汽机和电力的发明,都会因解放劳动力造成大量的失业,但我们现在不是活得更好吗?

@子向二:

时代在快进,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工农业和各种无人行业的兴起造成了大量人员失业,但是相应出现新的更高层次的岗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接受并适应。

材料三:

在智能化背景下的就业前景大数据专业:

从大数据应用的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层面系统地帮助企业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专业。

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大数据应用持乐观的态度,大数据或者相关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使用在互联网行业比如百皮、腾讯、淘宝、新浪等公司已经成为标准。

而像电信、金融、能源这些传统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尝试或者考虑怎样使用大数据解决方案,未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精通“大数据”的专业人才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业务角色,“大数据”从业人员薪酬持续增长,人才缺口巨大。

人工智能专业: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

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全球共有超过360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拥有近170所,中国仅30多所。

虽然一些中国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总体上缺乏人工智能的基础教学能力,高校在独自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上有所欠缺。

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网文,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云的FlyZooHotel无人酒店“靠脸吃饭”,显现了科技给人带来的便利。

B.有人认为无人酒店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入住率,得到众人的认可十分重要。

C.无人酒店、智能科技的到来,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这是智能科技带来的必然后果。

D.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目前虽有量上优势,实则问题严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信息,与选项进行比对,辨析正误。

C项,“……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这是智能科技带来的必然后果”错误,从材料二来看,这只是网络上部分人的看法,并不能代表科学的结论。

故选C。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给我们介绍了入住无人酒店的流程,并对未来科技发展做了预测。

B.材料二中网友的评论和跟帖,反映了人们对智能科技不同程度的担忧。

C.材料三指出面对智能化发展,国内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尚有很多的欠缺。

D.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使我们的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材料二中网友的评论和跟帖,反映了人们对智能科技不同程度的担忧”错误,材料二的网络跟帖中,只有一个是说“无人酒店?

什么都用机器人代替,全社会都失业了,还要人干什么?

人不都变傻子了吗”,隐含担忧之意,另外三个没有,且有两个跟帖分别提到“但我们现在不是活得更好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接受并适应”,这里分明没有担忧之意,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6.如何面对智能时代?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6分)

【参考答案】①勇敢面对,认可接受;②完善各类保障机制;③提供人性化服务;④培养适应新岗位的智能化人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信息,概括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答题之前,要先通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快速寻找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词句,归纳要点。

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如何面对智能时代”这一问题,从材料二中来看,由“各方面配套服务是否跟上了?

安全方面是否有保障呢”可总结出“要完善各类保障机制”,由“现在酒店除了标准化的服务,还需要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似乎少了点人性化温馨的感觉”可以概括出“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从材料三来看,由“全球共有超过360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拥有近170所,中国仅30多所。

虽然一些中国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总体上缺乏人工智能的基础教学能力,高校在独自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上有所欠缺”可知,应培养适应新岗位的智能化人才。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梭罗河畔

蔡怡

正在替父亲洗脸、梳头的印尼看护阿蒂迎着朝阳轻轻哼着歌。

她矮小的身材、甜美的歌声,以及脸上柔和的线条,搭配父亲那满头银发与憨憨的笑容,刻画出一幅让我心醉的祖孙图。

她这旋律似曾听过,不就是早已翻译成中文的《梭罗河畔》吗?

“梭罗河畔,月色正朦胧,无论离你多远,总令人颠倒魂梦……”印尼人一定是有音乐细胞和语言天分的,不然,为什么来台湾的看护只不过接受了短期训练,就个个都能讲上一口流利的中文?

记得第一天去中介公司,接来自东爪哇省的不到四十岁的阿蒂。

我忧心忡忡地问中介人:

“照顾失智的病人很費神,她会不会中途逃跑?

”中介人还未回答,阿蒂马上睁着她那双乌黑的大眼睛,抢先回答:

“太太,我是来好好工作赚钱的,不会逃跑!

”她的中文四声虽不够标准,但已足够让我感受到她那颗认真、诚实的心。

失智的父亲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记得任何家人的电话号码,却常常想往外跑。

我找出一本当年父亲、母亲去教会时常用的诗歌本,让父亲在家唱歌打发时间。

诗歌本里满满都是父亲当年的笔迹,但他已完全认不出自己的记号。

而母亲已住进天国,我无人可问,只有猜想那打着三颗星号的《荣耀主》,八成是父亲当年很会唱的一首赞美诗。

于是我就自己按着简谱练练看,没想到才唱几遍,呆坐在一旁的父亲便开始有反应了。

他还记得曲调!

我赶紧把歌本放在他眼前,让他看着歌词一起唱。

唱着唱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阿蒂,竟然也跟着哼起来,而且音调很准。

我兴奋无比地跑进厨房:

“阿蒂,你好神奇!

听两遍就会唱,以后我不在家时,你可以陪爷爷唱啰!

阿蒂微笑着,说:

“太太,你要教我歌词,我会用印尼拼音拼出发音来。

从此以后,经常在我急着要出门时,阿蒂会追出来问:

“太太,你昨天和爷爷唱的新歌还没教我呢,待会儿我怎么陪爷爷唱?

这样爷爷会很无聊噢!

主人不在家,看护不是正好可以少做点事,轻松一下吗?

她怎么还追出来讨工作?

原本只是为工作赚钱的阿蒂,越来越真心关爱父亲了。

我感动得抱着阿蒂说:

“谢谢你,等我办完事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教你。

诗歌唱多了,我开始回忆学生时代音乐课上的歌,猜想父亲应该都听过,总会有些印象。

于是,我搬出《满江红》《苏武牧羊》这些好久都没人再唱的古调。

没想到父亲的脑细胞虽然逐渐死亡,但在每天饭后一小时的反复练习下,居然也能朗朗上口,真是意外的收获。

只是看着皮肤黝黑的阿蒂,陪坐在父亲身旁,拿着她的笔记本,佶屈聱牙地唱:

“喝印雪,鸡炖蛋……”时,我总忍不住红着眼眶,激动地拿起照相机,捕捉我要恒久珍藏、让我不可忘恩的镜头。

最令我笑中带泪的是已分不清中国人、外国人的父亲,指着“时听胡笳,入耳心痛酸”几个汉字,诧异地问阿蒂:

“你不是中国人吗?

为什么都念不对?

每天下午,阿蒂把睡醒午觉、吃过点心,坐在轮椅上嘴里哼个不停的父亲推出去兜风、晒太阳。

每次回来,她总是把头抬得高高的,无限骄傲地说:

“全公园的人都说我照顾的爷爷最干净、最漂亮、最会唱歌!

不过,他俩每次出门不到十五分钟一定回家,因为阿蒂说:

“爷爷不喜欢我和别人聊天,只要我注意着他。

”当所有的看护都在和同胞叙乡情时,阿蒂却为了父亲毫不考虑自己。

纵使阿蒂用心照顾,两年多后,父亲还是出现各种状况。

如每到开饭时,他就开始找各种理由,如“我不饿”“我没钱”来逃避同桌吃饭。

阿蒂很纳闷,也很焦虑,找我商量变换各种座位方式,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父亲早已忘记怎么使用碗筷吃饭。

他为了遮掩被喂食的尴尬,宁可不吃。

我思索了好久才想出办法,安排他个人的吃饭时间与独享菜单,如包子、馅饼、鳕鱼堡,让他可以像两三岁的小娃娃,直接用双手拿着,大口大口吃,这样他既可以享受美食,又不必担心形象。

和我一起躲在厨房观察的阿蒂,看着父亲吃得津津有味,纠结的心终于放下了。

她脱口而出:

“假如爷爷没有你这样的女儿,该怎么办呢?

”我拉着阿蒂的手,诚挚地说:

“假如爸爸没有阿蒂,我才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处处有阿蒂帮忙的三年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一天,我接到劳工主管部门有如晴天霹雳的通知,阿蒂的回国时间已到,而且永远不能再回台湾。

在照顾失智父亲的漫长岁月中,我是一条在惊涛骇浪中失去方向的小船,正在横渡暗无天日的茫茫大海。

而阿蒂是我在挣扎中唯一协助我向前的灯塔,我怎能失去她?

阿蒂走后,虽然有位新护工来代替,但她的态度大不相同。

父亲不能接受,他天天躲在床上昏睡,逃避护工。

第二个星期,时空错乱的父亲以为阿蒂只是出去买菜,一会儿就回来,就坚持坐在客厅的轮椅上,不吃不喝,静静地等,一直等到夜幕低垂……到第三个星期的某一天,父亲忽然用尽全身力气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吓得我一个箭步上前搀住他。

没想到,他力气大得惊人,拖着我往厨房移动。

进了厨房后,他焦虑地东张西望,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到阿蒂曾住过的房间,望着那空荡荡的床,呆立良久……然后,他慢慢转过身来,像迷路的小孩,惶恐地拉着我的手,用完全不认识我的口气恳求:

“小姐,你……你认识我的家人吗?

求你送我回家!

求你!

我紧紧搂住父亲,任由眼泪不停地流淌,阿蒂那如天使般的歌声在耳边回响。

(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印尼看护阿蒂迎着朝阳轻轻哼着歌开头,既是为了引出下文阿蒂在日常用歌声对失智父亲的用心陪伴,又与结尾“阿蒂那如天使般的歌声在耳边回响”相照应。

B.父亲早已忘记怎么使用碗筷吃饭,以各种理由来逃避同桌吃饭,我想出办法,安排他个人的吃饭时间与独享菜单,体现了我的耐心、细心与孝心。

C.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为读者刻画了一位尽心尽职的印尼看护阿蒂的形象。

D.他慢慢转过身来,像迷路的小孩,惶恐地拉着我的手,用完全不认识我的口气恳求:

“小姐,你……你认识我的家人吗?

求你送我回家!

求你!

”是为了说明父亲失智相当严重,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了。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

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艺术手法的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研究。

本题中,D项,“是为了说明父亲失智相当严重,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了”理解有误,结合前文内容来看,父亲说这句话时阿蒂已经离开了台湾,并且永远不能再回来,父亲在找寻阿蒂无果时说了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阿蒂已经被父亲当做家人。

故选D。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参考答案】①比喻,将“在照顾失智父亲的漫长岁月中”比喻为“暗无天日的茫茫大海”,将“我”比喻为“失去方向的小船”,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②内容上,表明父亲失智时间之长,带给我的惶恐与无助,也表明父亲对我的重要性。

③结构上,与下文将阿蒂比喻为“灯塔”相照应,顺势引出阿蒂对我和父亲的巨大帮助。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词句段的含义、情感与作用的能力。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类题目,一看修辞,二看重点词语,三看表达方式,四看描写方法。

本题,画线句子是“在照顾失智父亲的漫长岁月中,我是一条在惊涛骇浪中失去方向的小船,正在横渡暗无天日的茫茫大海”,赏析此句,首先,分析它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由“是”字我们可以分析出此句话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失去方向的小船”,把“照顾失智父亲的漫长岁月”比作“横渡暗无天日的茫茫大海”,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找出分析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漫长岁月”表明父亲失智时间很长,“失去方向的小船”表明父亲从前一直作为我的向导,突然他失去了引导作用,我也就迷失了方向,体现了父亲对我的重要性;而小船在茫茫大海中又显得是如此的渺小与孤助无援,又体现了在没有父亲引导的这段时间内我的无助。

最后,联系前后文,分析此句话在行文安排上的重要性,结合下文“而阿蒂是我在挣扎中唯一协助我向前的灯塔”,把阿蒂比作灯塔,体现出阿蒂对于我的人生的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9.文章以“梭罗河畔”为题,有什么妙处?

(6分)

【参考答案】①意象美,引人遐想。

用地点名称命名,勾起人们想要探寻河畔发生了什么故事的想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富有双关意。

在文中是歌曲名,开头结尾处出现阿蒂演唱的歌声,与题目相照应,丰富了视听感;又是主要人物阿蒂的故乡所在,点名人物“外省人”身份。

③象征着牵挂和感激之情。

歌词“梭罗河畔,月色正朦胧,无论离你多远,总令人颠倒魂梦……”,与阿蒂对父亲耐心细致地照顾了三年后永远不能再回台湾的情节相照应,从此犹如河畔遥望,既象征相互牵挂之情,也象征我对阿蒂尽心照顾父亲的感激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

对于题目的作用无外乎结构上、内容上、情感上、社会意义上几方面。

题目的作用还和散文的“形神”有关,“形”,也就是艺术构思,“神”就是文章的主旨、情感。

本题考查的“梭罗河畔”,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个地名,一听到这个名字,首先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自然让人想要探寻在梭罗河畔发生了什么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梭罗河畔”在文中是歌曲名,开头出现阿蒂演唱的歌声,照应题目,同时,文中的主要人物阿蒂来自印尼,梭罗河畔代表了她的家乡,歌词“梭罗河畔,月色正朦胧,无论离你多远,总令人颠倒魂梦……”指出后文阿蒂回归家乡,再也不能来到台湾,通过这个题目表达了我对阿蒂心存感激,对自己和父亲再也不能见到阿蒂,报答她感到遗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

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官,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绐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

时方盛夏,坚上表曰: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