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81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文档格式.docx

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6.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中央集权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帝直接任免官吏,从而控制用人权

C.造成秦朝二世而亡,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D.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

7.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

C.实行分封制D.实行郡县制

8.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10.《十二铜表法》规定: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从中反映了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法律的公平公正 

D.债务关系

1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希腊的自然环境导致个人主义盛行

B.希腊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C.希腊的自然环境只能产生民主政治

D.文明的发展完全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2.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肯定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

13.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

“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

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

”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跨了”什么?

①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②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④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需参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B.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C.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

D.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15.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或改革完成后,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16.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18.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9.“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

”它没有见证的是

A.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B.1853年太平天国前期的辉煌

C.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D.1949年的秋天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20.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发展趋势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22.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

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军事的落后B.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中国无世界知识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23.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历史上日本割占钓鱼岛是通过: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24.太平天国曾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现实,难以实现

C.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25.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以下最有可能属于1912年的高频率词组是

A.黄花岗、武昌起义、皇族内阁B.民国、约法、宣统退位

C.二十一条、罢市救国、民主科学D.八国联军、赔款、拳乱

26.以下是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聊天的一些话。

张义说:

“我看到过慈禧太后出逃。

”李辛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王平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赵洋说:

“我家周围的炮台都拆毁了。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

27.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革命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精神是

A.爱国与民主精神B.创新和独立精神

C.独立与自由精神D.科学与自由精神

28.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29.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宜布其军事战略为:

“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30.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

31.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

“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B.坚持“城市中心”

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

32.“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

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

转危为安靠谁人?

伟大的共产党!

伟大的毛主席!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④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歌中唱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淞沪会战

34.中国史学界近些年来不断加强对日军暴行的实证性研究。

下列行为属于日本二战时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②73l细菌部队的细菌战③潘家峪大屠杀④旅顺大屠杀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36.《周恩来在重庆》的电视剧反映了1938年底至1946年5月周恩来在重庆南方局将近8年的战斗生涯。

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期的是:

A.领导南昌起义B.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参加了重庆谈判D.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7.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同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人”据此,人民解放军

A.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攻

C.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D.横渡长江,向全国进军

38.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

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迁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

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

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39.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说。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第一国际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爆发

“3月18日自动发动的公社革命……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

——《告法国人民书》(1871年4月)

40.据下列材料推断,“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是

A.资产阶级政权B.工人阶级政权

C.军国主义政权D.政教合一政权

41.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④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42.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4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

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代表。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管理。

由此可见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偏向少数民族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5.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因而带有时代的烙印。

比如:

“大跃进”时期,许多人起名叫“超英”“卫星”“红旗”等。

依此类推,与“卫红”“卫东”等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文化大革命” D.香港回归

46.“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

这反映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47.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国家重要法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B.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48.“一国两制”构思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首次成功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

B.是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方针

C.20世纪50年代得到了系统阐述

D.20世纪60年代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50.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在一年之内陈江三次会谈签署了9项协议。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从当初的每天数百人,激增至现在的每天三四千人,促进台湾经济的回复与发展,受到台湾绝大数人民的欢迎与支持。

这表明

①两岸交流合作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④两岸人民期待经济交流、文化交往。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1.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 

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

52.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中国人民认为:

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B.中苏建交谈判C.日内瓦会议D.亚非会议

53.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外交目标是

A.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加强与美国的合作D.组建经济区域集团

54.首位访问美国的新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C.邓小平  D.江泽民

55.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1世纪初中国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56.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日本正式建交B.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7.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58.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

“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59.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

60.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段话说明了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④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1.普京在给哈瓦那举行的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贺词中说:

俄罗斯认为不结盟运动是现代国际关系构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世界面临着如恐怖主义等的新的威胁,应对这些挑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寻求集体解决办法。

普京的话表明

①当今,第三世界国家仍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活跃在国际社会 ②不结盟运动对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至少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作用 ③俄罗斯希望与不结盟运动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④俄罗斯反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滥用反恐政策

A.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2.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雏形在二战结束初期开始出现

B.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冷战”

C.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D.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

63.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

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64.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最大影响

A.缓和和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矛盾突出,昔日的盟友变成对手

C.核战争威胁已经消除,各国注重发展经济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65.对当今世界格局中,美、日、中、俄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准确表述是

A.相互竞争,相互制约B.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C.联合斗争、利益一致D.平等互利、力量均衡

二、双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6.下列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B.尚书令C.通判D.宣政院

67.美国众议员的选举规定是

A.由选民直接选出B.由各州议会选出

C.人数与该州人数成正比D.须经总统批准

68.从片名上看,下列电影属于抗日战争题材的有

A.《血战台儿庄》B.《火烧圆明园》

C.《保卫卢沟桥》D.《北洋水师》

69.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其中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70.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美国与日本则提出了北京和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的提案。

结果美日提案被否决,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

这反映了当时

A.日本与美国矛盾尖锐B.美国不能再肆意操纵联合国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D.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25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25分)

71.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是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

《时代》也比较注意对中国的介绍,很多中国人上了《时代》期刊封面人物。

以下是不同时期《时代》周刊亚洲版对中国的报道。

根据图片和文字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期刊时间是1949年2月。

小字说明:

民主统一。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

标题是:

红色中国的毛。

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材料三:

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

左上角写着:

中国人来了。

材料四:

1979年1月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

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在1986年1月6日期刊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材料五:

1996年10月14日时代杂志,王菲登上封面,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王菲被杂志誉为“流行乐女王”,全文报导王菲出道至走红经过。

2002年李连杰随电影《英雄》登上封面。

2002年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

主题为“开始认识胡”。

2010年10月18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请用建国前后的史实说明中共是如何追求民主的?

(4分)

(2)材料二,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选择了毛泽东,结合封面的红色基调、蝗虫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反映了怎样的国际背景。

这样的国际背景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有何影响,请用相关史实说明。

(6分)

(3)材料三,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

请谈谈“中国人来了”的相关史实,并简述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

(10分)

(4)纵观《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具有哪些特征?

(3分)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

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

O••••••••••••••••••••••密••••••••••••••••••••••O••••••••••••••••••••••封••••••••••••••••••••••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