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04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中国的自然资》集体备教案

第三中国的自然资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学会以水土资为例归纳我国的资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在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

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中国的自然资

第一节、自然资的概况和矿产资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的概况

【讲授新】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基本特征:

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的基本特征是:

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但是这节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

矿产资(一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

2.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

4.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2.矿产资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观。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观。

教学媒体

我国主要矿产资分布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分布投影片,中国政区底图(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导学法。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新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的概况。

那么工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

(矿产资)

【板书】二、矿产资

【讲述】矿产资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国矿产资的情况如何呢?

【板书】一、我国矿产资的分布特点

【指导读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三幅我国矿产资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看出:

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讲述】目前在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中,北方占近90%,南方只占10%,全国l/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冀、川三省……

【学生概括】我国矿产资分布既广泛而又相对集中。

【板书】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

【提问】我国矿产资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矿产资的开采、运输会带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同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过渡】矿产资按用途分为能矿产、金属矿产,刚才说到的煤、石油都属于能矿产,大家说一说还有什么能?

【板书】二、我国的能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讲述】我国能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煤储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指导学习】请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煤、石油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指导作业】把我国主要煤矿、油田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讲述】我国虽是一个能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煤、石油、电力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使学生形成紧迫感、责任感)

【提问】如何解决能不足问题。

学生讨论。

【归纳小结】加强能勘探开发;加强能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

我国金属矿产情况如何?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有时也包括铬和锰)和铁基合金。

有色金属是除黑色金属外的其它金属。

铁矿是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因此,铁矿资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家说说我们生活中的钢铁工业产品有什么?

【板书】1铁矿的分布

【讲述】我国铁矿资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

【学生作业】把主要铁矿分布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板书】2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

不仅储量丰,而且品种全。

有色金属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炼钢时,若加入少量熔点高的钨、熔点低的锂、比重轻的钛,有磁性的钴等有色金属就能分别制成各种各样的特殊钢。

用于宇航、国防及尖端科学技术等领域。

【提问】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

【回答】稀土、钛、锂、钨、锡、锑。

【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

【学生作业]把主要有色金属矿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出示投影]看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图,要求同学们掌握的矿产名称、符号、位置。

展示学生填图作业并给予表扬。

【教师启发】我国矿产资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如何利用?

请大家讨论。

【结论】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矿产和金属矿产。

四、太阳辐射量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

板书设计

【二】矿产资

一、我国矿产资的分布特点

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

二、我国的能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三、金属矿产

1铁矿的分布

2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四、太阳能

【堂练习】(略)

教学后记

1自然资与我们

自然资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

自然资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

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

2资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中,通过数字说明、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

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

再加上我国资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问题的严峻性。

由此,节约资、保护资的重要性呼之欲出。

第二节、土地资(一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

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教师提问: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

可更新的自然资有哪些?

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

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 第二节 土地资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状况又如何哪?

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本中的“我国土地资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

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

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

为什么?

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

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

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

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

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

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和不利条?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

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看,我国土地资的现状是: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不多,即后备土地资不足。

(3)我国土地资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地的比重大,地一般不利于农耕。

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板书】一、土地资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地。

从录像中可发现:

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

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0亿吨。

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

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

另外,尚有1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

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

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

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日益减少,从192年至198年人口由7亿增加到了10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

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

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的现象?

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

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的“开”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

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的作用吗?

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的建议?

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

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土地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是可更新资,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

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

应该怎样解决更好?

下一节我们再讨论。

【板书】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地资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土地资的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1.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后记:

1土地资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描述“什么是土地?

”,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

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

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和“不利条”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

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

人均土地资占有量小,土地资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

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一方面,我国本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耕地后备资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

教材中特别指出:

土地作为可再生资,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我国各类土地资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加以说明。

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共同加深对国土资现状的关注。

第三节、水资(一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

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学媒体

我国水资地区分布示意图

讲授提纲

一、我国水资的利用

二、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

1.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2.季节分配状况及其成因

3.水资的时空分布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影响

三、解决水资问题的途径

1.解决水资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2.解决水资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修水库

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防止水污染

四、水能的分布与开发

1.我国水能的分布

2.葛洲坝和龙羊峡水电站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提问]1.什么叫水资?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

就目前状况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是可更新资还是不可更新资?

为什么?

(属可更新资。

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学习我国水资的特点。

学习新

第三节 中国水资

一、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

(北少、南多)

(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

(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总量少。

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丰富。

建国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

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的地区分布[板书]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全国看:

东南有余,西北不足。

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

[板书]

2.水资的季节分配[板书]

[提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

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夏秋多,冬春少[板书]

[教师讲解]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夏季降水丰富,河水量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