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26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从容说课】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其突出成就: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第1个子目概述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形态,后三个子目讲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这些成就一方面表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生产经营虽然存在着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但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还反映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教材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过程为主线,阐释了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进而说明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材首先概要介绍手工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后叙述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接着重点讲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分析,通过进行纵向的朝代比较,横向与世界比较,注意结合史实畅谈对手工业特征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目 高超的冶金技术。

教材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冶铜技术;冶铁与炼钢技术。

我国古代冶金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尤其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第三目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教材从发展过程与影响两个方面介绍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成就。

第四目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教材以朝代为序叙述了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与成就。

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适当增加古诗词中的史料,如《诗经》、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扬雄《蜀都赋》、张籍《凉州词》、杜甫《忆昔》、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崦裹》、白居易《缭绫》和《红线毯》,元稹《阴山道》,张仲舒《蚕市词》、柳永《望海潮》、范成大《田园杂兴》等关于蚕桑生产和丝织业发展的史料情景,使学生认识蚕桑丝织技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

手工业的发展及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冶铜、冶铁、炼钢技术的发展过程;制瓷业的发展过程及影响、“瓷都”景德镇;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丝织业成就。

2、技能:

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突出成就;

运用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誉的原因;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高秀敏、范伟表演的小品可谓家喻户晓,其中他们合作的《卖猫》成为《卖拐》的姊妹篇,那么一只猫为何能卖千元?

正如高秀敏所说:

“俺们就指着这只碗卖猫呢”,那么她说的那碗是什么时代的碗?

为何如此昂贵?

她说的碗原来是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的青花瓷碗,为何如此昂贵学过本节之后大家就了明确答案了。

【推进新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门类繁多,课本取最具特色的冶金、制瓷和丝织三个行业作为典型来反映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1、独立手工业部门的出现

【合作探究】何谓手工业?

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是何时出现的?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手工业的发展和主要的经营形态: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所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到了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除了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

民营手工业中,既有众多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也有可与官营手工业相匹敌的大手工业,主要集中在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薰盐、矿冶等部门。

家庭手工业则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的,它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业为主。

3、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的特征和地位

【合作探究】列表表示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的特征和地位: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1)悠久的冶铜历史:

中国很早就掌握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合作探究】什么是新石器时代?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主要包括半坡氏族和河姆渡及其以后的原始社会时期。

(2)夏商周青铜时代:

夏朝已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

【合作探究】什么是青铜时代?

夏商周时期历史上称为青铜时期。

(3)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铸造青铜器。

【合作探究】举例说明商周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的不同特点:

商周:

器物造型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有的体型巨大如:

司母戊鼎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造型灵巧轻便,纹饰趋于简单,精美华丽,如西汉博山炉

【资料补充】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也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

鼎重875公斤(因缺一耳,故原鼎重当不止此数),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

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中空,所有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地。

耳的外廓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侧缘饰鱼纹。

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带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作饕餮形,中间隔以短扉棱。

鼎腹四隅皆饰扉棱,以扉棱为中心部分,都是没有花纹的长方形空白地。

足部饰兽见面纹,下有三道弦纹。

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

西汉博山炉:

博山炉是古代焚香所用的器具,也是熏炉的一种。

上有盖,下有底座,盖高而实,上面雕镂成山峦形,山上还雕出人物和动物,好似海上的仙山“博山”,故名。

多用青铜制,也有陶或瓷制的。

许多博山炉的制作很精美细致,有的遍体饰云气纹,有的甚至以鎏金或错金银为饰。

博山炉的使用是把香料放在炉内点燃,香烟通过盖上的镂空冒出,盛行于汉及魏晋时代,其中尤以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鎏金博山炉最为富丽,遍体有繁密而流畅的金色云气纹。

2、冶铁技术:

(1)铁器出现:

西周晚期

(2)铁农具推广:

战国时期

(3)冶铁技术提高:

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机”)

3、炼钢技术:

(1)战国后期:

制造钢剑。

【资料补充】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剑出土时,装在黑色漆木剑鞘内,剑与鞘吻合较紧。

剑身寒光闪闪,毫无锈蚀,经检测,其合金成分主要有铜、锡、铅、铁和硫等。

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

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图案,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剑身一面有铭文两行8字。

后经郭沫若、于省吾、唐兰等著名学者的讨论,最后确认为越王勾践之剑。

【资料补充】莫邪:

古代宝剑名。

或作“镆邪”、“镆铘”、“莫铘”。

唐.陆广微《吴地记.院门》载:

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流。

干将妻莫邪问该如何办,干将说:

从前先师欧冶子铸剑时,曾以女子配炉神,即得。

莫邪闻言即投身炉中,铁汁出,铸成二剑。

雄剑叫“干将”,雌剑叫“莫邪”。

一说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而后剑成。

(2)魏晋南北朝时期:

灌钢法。

【资料补充】我国古代最早提到灌钢法的科技家是梁代的陶弘景,他说的“杂炼生(生铁)、钅柔(熟铁)”而成的钢就是灌钢。

就是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灌到熟铁里去,使碳分别达到预期的要求而成为钢。

由于灌钢法的出现,至隋、唐时,我国钢的生产水平就更加大幅度地提高,钢不仅用于制造武器,而且也广泛地用在农具和手工业工具方面。

(3)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瓷器的发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开始烧制陶器,至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制瓷业的发展:

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出现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涌现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等一批名窑。

元代景德镇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以烧制青花瓷而著称。

3、景德镇。

景德镇是明清“瓷都”,有官窑,更有大量民窑。

明宣德年间生产的青花瓷质量最佳,后来又烧制多种彩瓷,至清代更烧制出珐琅彩。

4、中国瓷器的外销和制瓷技术的外传。

正是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起,世界各国开始生产瓷器。

【合作探究】英语中china的意思有哪几种?

说明什么?

中国与瓷器。

说明了古代中国制瓷业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结合学过的法律知识,想一想,作为一个公民,发现历史文物和遗址后,应该如何处理才正确?

保护文物安全;及时打电话向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资料补充】陶与瓷:

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

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任何一个农业部落、人群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

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尔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

因此,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敲击时声音低闷。

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我国另一享誉世界的手工业部门丝织业。

考古工作者发现距今四五千年的蚕茧和丝织品残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丝织业的发展:

(1)商代除平纹织物外,出现了斜纹提花织物。

(2)战国:

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3)西汉初期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桑的政策,促进丝织业发展。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先后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图案变化丰富的丝绸实物。

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有二十余种色彩。

【合作探究】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的打扮是: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的装饰是:

“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

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反映了什么事实?

焦仲卿妻为普通少吏的妻子,能有这样的打扮装饰,反映当时丝织业生产十分发达。

(4)唐代丝织业发展重心南移,丝织业生产分工更细,品种更多,花样新颖精美,技术更为提高。

中国的丝织品受到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明末诗人周灿咏《盛泽》诗云:

“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

……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盛泽成为重要的丝绸集散地,有“天上云锦盛泽绸”美誉。

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民营丝织业兴盛;丝织品工艺精巧,出现“妆花缎”、“金宝地”;明代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资料补充】花楼机

花楼机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

它用线制花本代替竹制花本,贮存提花程序,织花纹开口不用综片,而是每组经线用线综牵吊,每梭所需提起的经线上的线综再另用衢线牵引经丝开口。

织造时,由两人配合操作,一人坐在花楼之上(古时称挽花工),口唱手拉,按提花纹样逐一提综开口,另一人(古时称织花工)脚踏地综,投梭打纬。

这样,花纹的纬线循环可以大大增加,花样也可扩至很大,且更为丰富多彩。

现在此技术后继乏人。

【合作探究】结合古代手工业发展谈谈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特征?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课堂小结】阅读【学思之窗】,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内容,着重论述了制瓷、采煤、炼铁、火药等手工业生产技术,对每一种手工业的全部生产过程和工序及分工,进行说明和描述,并附有许多插图;《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板书设计】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过程

原始社会后期:

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

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

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高超的冶金技术

冶铜技术

新时器时代:

出现小件青铜器

夏:

铸造比较讲究

商周:

繁荣(如司母戊鼎)

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

冶铁技术

西周:

已能制造铁器

战国:

铁农具推广

东汉:

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

有钢剑

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

16世纪以前领先世界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发展过程

新时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

技术成熟,青瓷、白瓷

唐代: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

元代:

制瓷中心

明清

瓷都—景德镇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影响

唐朝:

开始输出国外

明清:

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亚、非、欧各国

17世纪起,世界各地开始生产瓷器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距今四五千年前:

出现蚕茧和丝织品

西周时期:

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时期:

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

丝绸之路

明清:

进入鼎盛时期

(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

(2)民营丝织业兴盛

(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

【习题解答】

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赏?

(1)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传到海外,倍受珍视。

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通过物的交流,给世界人民带去了美的情趣,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

(2)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如瓷器赠品成为和平、友好、吉祥的化身。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见【合作探究】

【作业】《学案与测评》同步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