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587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导学案西师版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51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培养学生迁移类推、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对口令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9×10=40×30=30×90=50×80=60×70=

36×20=28×40=80×71=42×60=24×30=

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口算方法,再归纳小结。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只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先口算,再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2×6=20×6=2×60=20×60=

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得出:

①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10倍。

②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10)即100倍。

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口算出下面算式的积吗?

(2)200×6=2×600=200×60=20×600=

引导学生继续发现得出:

①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100倍。

②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就扩大(10×100)即1000倍。

3.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也通过乘法口算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对像“200×60、20×600”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进行了尝试。

怎样又快又对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

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呈现单元主题图:

丰收的果园。

教师导语:

同学们,李叔叔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一个丰收的果园,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个果园里都蕴藏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1)从果园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答出:

①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

果园里一共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有647棵桃树,平均每棵收桃48kg。

果园里一共能收桃多少kg?

③收了231吨脐橙,包装1吨大约要32个筐。

装脐橙大约要多少个筐?

④有500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25kg。

一共能收梨多少kg?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一一呈现)

(2)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乘法。

对,今天我们就是要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有关知识进行探讨,只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有很多,我们今天只研究其中的一个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自学例1,探索口算方法。

(1)多媒体呈现例1:

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

果园里一共有苹果树多少棵?

(2)应该怎样列式?

(3)为什么用乘法算?

(4)思考:

“400×30”该怎样算呢?

(5)同桌交流:

把你的算法与同桌说说。

(6)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算的呢?

(7)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先算:

先算:

先算:

再算:

再算:

再算:

答:

果园里一共有苹果树12019棵。

3.说一说:

为什么“400×30”积的末尾有三个0?

4.算一算:

“400×50”得多少?

5.议一议:

为什么“400×50”的积末的尾有四个0?

6.小结:

你认为应该怎样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重点强调:

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不管采用哪种算法,结果都是相同的。

口算时要注意看因数中原来一共有几个“0”。

如果因数相乘没有产生新的“0”时,积中“0”的个数应该与因数末尾“0”的总个数相同,如果因数相乘产生了新的“0”时,积中“0”的个数的确定应该用因数中“0”的总个数加上新产生的“0”的个数。

板书:

注意数清积中0的个数。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第5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完成后,抽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52页课堂活动第2题。

(1)教师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口算结果,进行抢答。

(2)同桌两名学生相互口头出题,口头答。

3.多媒体呈现:

(1)连线。

420×2028000

310×306500

500×608400

130×5030000

400×709300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看谁填得又多又对。

()×()=48000()×()=48000

()×()=48000()×()=48000

()×()=48000()×()=48000

()×()=48000()×()=48000

四、反思总结

1.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你认为应该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内作业

1.第54页练习十二1、2题。

集体评改。

第2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51页例2,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二第3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现实情境正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4.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用于估算字数的故事书(教师准备一本,学生各自准备一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好吗?

多媒体呈现信息:

“李叔叔在果园里摘了91箱桃,如果每箱卖58元。

估算一下,这些桃大约能卖多少元?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追问:

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可综合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说出:

把91看作90,把58看作60,因为90×60=5400,所以这些桃大约能卖5400元。

2.小结揭题

刚才同学们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行了正确的估算,现在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问大家。

(1)一般在哪种情况下需要估算?

不需要知道准确结果时就要用估算。

(2)在估算计算时,你认为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小结:

一是要“凑整”,就是要把算式中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再计算;二是要“好算”,就是要通过凑整使原式便于计算;三是要“接近”,就是估算的结果要“接近”于准确值。

处理好这几个问题,就能正确地进行估算了。

如果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样估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呈现例2:

李叔叔在果园里摘了91箱桃,每箱能卖198元。

这些桃大约能卖多少元?

(1)读题,弄清题意。

(2)像这样的问题,根据题意,只需要算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计算。

(3)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式:

198×91

(4)估计一下,这一算式的计算结果应该在哪个范围?

引导学生,如果“估小”:

把198当作190,把91当作90,积是多少?

(17100)如果“估大”:

把198当作200,把91当作100,积是多少?

(20190)所以积应该在17100以上,20190以下。

①思考:

怎样估算才能做到既“接近”又“好算”呢?

②交流:

把你的估算方法说给同桌听。

③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只把198看作200,91不变,积是18200;只把91看作90,198不变,积是17820(这种方法对这道题来说达不到“好算”的目的);既把198看作200,又把91看作90,积是18000(这种方法既“接近”又“好算”)。

选择第三种方法更简便。

教师需要明确引导学生:

为什么要把198看作200,把91看作90?

因为198接近整百数200,91接近整十数90。

(5)教师板书,强调书写格式。

把198看作200,91看作90,直接列出算式,用“=”连接计算结果,表示18000是200乘90的准确值。

200×90=18000(元)

答:

这些桃大约能卖18000元。

2.议一议,从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1)看一看:

回看例2,引导学生分析。

已知信息:

“每箱能卖198元”即每箱的价格,叫做单价。

“摘了91箱”即一共有多少箱,叫做数量。

所求的问题:

“这些桃大约能卖多少元?

”即一共能卖多少元,叫做总价。

(2)想一想:

已知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3)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4)议一议:

为什么“求总价要用单价乘数量”?

因为数量就是个数,求总价就是求几个单价是多少,所以求总价要用单价乘数量。

(5)记一记: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6)练一练: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王叔叔在果园里摘了78筐梨,每筐能卖295元。

这些梨大约能卖多少元?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练习应用

1.做一做。

(1)多媒体呈现练习题。

①果园里收了231吨脐橙,包装1吨大约要32个筐。

包装这些脐橙大约要多少个筐?

②果园里有647棵桃树,平均每棵收桃48kg。

果园里大约能收桃多少kg?

(2)这两道小题是否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计算?

为什么?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纸上。

(4)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说清估算的方法。

除了像例题那样估算外,第①小题231乘32,还可以把231看作230,32看作30来估算;第②小题647乘48还可以把647看作650,48看作50来估算。

(5)教师讲评,强调书写格式。

2.完成第52页课堂活动第3小题。

(1)教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故事书:

老师这里有一本故事书,我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很快知道这本书大约有多少字呢?

学生:

估算。

该怎样估算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课堂活动第3小题。

(2)学生读题,明确估算的步骤,即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故事书,按照题上的步骤独立完成估算。

(4)同桌交流:

你是怎样做的?

(5)抽生汇报,重点评价估算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恰当。

四、课内作业

1.把书第54页练习十二第3小题完成在书上。

集体评改。

五、课外作业

1.统计自己家里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估算自己所在的小区或街道每月产生的垃圾数量。

第3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1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52页、第53页例3、例4,第54页课堂活动1题,练习十二4、5、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的处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在“丰收的果园”里获得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知识,大家还想继续在“果园”里探索其它知识吗?

好,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来到“果园”,看看还有哪些数学知识值得我们去研究。

1.多媒体呈现信息:

李叔叔从家步行到果园上班,每分行75米,12分到达。

李叔叔家距果园多少米?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尽快完成在作业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

(3)谁能把自己的做法在黑板上写出来?

抽学生板演:

75×12=900(米)

75

×12

150

75

900

答:

李叔叔家距果园900米。

教师追问:

①为什么用乘法算?

②请把你竖式计算的过程给同学们说一说。

(4)师生小结:

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分为三个步骤做(结合学生的板书说):

第一步:

先用因数12个位上的2去乘因数75,乘积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第二步:

再用因数12十位上的1去乘因数75,因为十位上的1表示的是一十,所以这里的1与5相乘的积要对着十位写。

第三步: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5)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写乘积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注意向前一位进几,并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一定要加上进位的数。

刚才,我们在“果园”里又找到了数学知识,还运用已学知识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还想继续挑战吗?

2.多媒体呈现例3:

王叔叔从家骑车到果园上班,每分行223米,12分到达。

王叔叔家距果园多少米?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

223×12

(3)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现在要计算的是什么呢?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二、探索新知

1.估算

(1)你能估算出223×12的积大致在哪个范围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2)谁能把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想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如果“估小”:

把223看作200,12看作10,积是2019;如果“估大”:

(根据题中数的特点,要既“好算”又“接近”)可以只把223看作250,12不变,积是3000。

还可以把223看作220,12看作10,积是2200;把223看作200,12不变,积是2400;223不变,只把12看作10,积是2230等。

(只要符合“凑整”、“好算”、“接近”的估算要求,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2.笔算

刚才,大家用前面学过的方法估算了223×12,从大家的算出的结果看,这两个数相乘的积大致在哪个范围?

(2019以上,3000以下)那到底223×12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

想知道吗?

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个准确结果呢?

学生:

竖式计算。

(1)尝试练习:

用竖式怎样计算223×12呢?

请大家先尝试自己做。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

(2)小组合作:

把你的做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注意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3×12=2676(m)

223

×12

446(先算)223×2的积。

223(再算)223×10的积。

2676(最后算)446加2230的和。

答:

王叔叔家距果园2676米。

(4)结合例3的计算说一说: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小结:

可分为三个步骤做(结合例3)

第一步:

先用因数12个位上的2去乘因数223。

第二步:

再用因数12十位上的1去乘因数223。

第三步: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注意:

写乘积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用竖式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是否具有真本领,你敢接受挑战吗?

3.多媒体呈现例4:

一列装载水果的列车从水果基地开往广州,平均每时行128km,需要28时到达。

水果基地至广州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自学:

用学习例3的方法学习例4。

①学生独立列式。

②先估算积的大致范围,再用竖式计算。

③抽生板演。

128×28=3584(km)

128

×28

1024(先算)128×8的积。

256(再算)128×20的积。

3584(最后算)1024加2560的和。

答:

水果基地至广州的铁路长3584千米。

④结合计算过程说一说计算方法,教师补充板书。

(3)例4与例3有计算有什么不同?

例3的计算相乘后不进位,例4的计算相乘后要进位。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遇到要进位时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注意向前一位进几,并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一定要加上进位的数。

4.议一议:

从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1)看一看:

回看例3、例4,引导学生分析。

已知条件:

例3中“每分行223米”写作223米/分,读作223米每分;例4中“平均每时行128千米”写作128千米/时,读作128千米每时。

都表示单位时间(每分、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例3中“12分到达”、例4中“需要28时到达”都是时间。

所求的问题:

例3中求“王叔叔家距果园多少米?

”例4中求“水果基地至广州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都是求两地之间的距离,叫做路程。

(2)想一想:

已知速度和时间,怎样求路程?

(3)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4)记一记: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5)练一练:

运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把练习十二第5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练习应用

1.完成课堂活动1小题,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1)学生先说说计算方法,再独立计算。

(2)抽生板演。

(3)讲评强调: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一般把三位数写在竖式的前面计算更简便。

四、全课总结(完成第53页说一说)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4、6题,其中第4题完成在作业本上,第6题完成在书上。

第4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2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53例5,第54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二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掌握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竖式计算和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谁能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①23×132②234×46

(1)学生独立完成。

(2)抽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桌相互检查。

(3)教师讲评:

第①小题重点指导两个问题。

一是写竖式时,一般把三位数写在竖式的前面计算更简便;二是计算过程中写积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第②小题重点指导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注意向前一位进几,并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一定要加上进位的数。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看看我们还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

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2

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呈现例5第

(1)题:

张阿姨每时采摘120kg脐橙,采摘了30时。

(1)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①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抽生说,(多媒体)呈现:

张阿姨一共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②根据信息和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20×30

③观察一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

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板书:

因数末尾有0)

④会算吗?

请你在作业纸上算一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⑤小组交流:

怎样计算更简便?

⑥在计算时,你们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20×30=3600(kg)

答:

张阿姨30时采摘脐橙3600千克。

(2)理解算理,比较算法。

①理解算法1:

按前面学习的方法,列竖式时,把位数多的因数120写在上面,位数少的因数30写在下面,只需要乘两次,这样写竖式使计算更简便。

计算时,先用30的个位0去乘120,再用30的十位3去乘120,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加。

②理解算法2:

根据第二个因数的末尾是0的特点,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列竖式时,可以先暂不管因数30末尾的0,直接把30十位上的3对着120的末位写。

计算时,先用3去乘120,表示3个十乘120,得到的是360个十,就是3600,所以算完后还要在360末尾添上一个0,即放在竖式最后的0要照写下来。

③理解算法3:

按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位数少的因数写在下面,相同数位对齐的方法列式。

计算时,先既不管120末尾的0,也不管30末尾的0,直接用3乘12,表示3个十乘12个十,得到的是36个百,就是3600,所以算完后还要在36后面添上两个0,即把原来因数中所有的0都要添写在积的末尾。

(3)方法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遇到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时,怎样计算更简便?

三位数乘两位数,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计算时只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样计算更简便。

(4)练一练:

230×3060×190

2.多媒体呈现例5第

(2)题:

李叔叔每天包装304筐脐橙。

包装了18天。

(1)尝试列式、计算。

①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抽生说,(多媒体)呈现:

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②根据信息和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04×18

③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又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

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

(板书:

因数中间有0)

④会算吗?

请你在作业本上算一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⑤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04×18=5472(筐)

304

×18

2432

304

5472

答:

李叔叔18天包装脐橙5472筐。

⑥小组交流:

一个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理解。

计算304乘18,先用8乘304,8乘4等于32,应向十位进3,由于8乘0等于0,加上进位的3得的是3个十,所以3应写在十位上;用8去乘百位上的3时表示的是8乘3个百,得到的是24个百,所以应对着百位写4,千位写2,而不能当成“24”加“3”。

再用十位上的1乘304,“1”乘4表示的是1个十乘4,得到的是4个十,因此,4要对着十位写;再用1乘0得0,表示的是1个十乘0个十得的是0个百,所以0要对着百位写;1乘3表的是1个十乘3个百,得到的是3个千,所以3要对着千位写。

(3)方法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遇到因数中间有0时,应怎么办?

三位数乘两位数,遇到因数中间有0时,计算中要先认真分析乘出的结果所在的数位,然后正确找准数位写数。

(4)练一练:

108×2318×407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54页课堂活动第2题。

(1)抽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讲评,重点突出:

①乘的过程中,对进位的处理。

②因数中间有0时,每次乘积的进位和对位。

③因数末尾有0时,怎样计算更简便。

2.完成第55页练习十二第7题,做在书上。

(1)学生独立完成。

明确要求:

先圈出错误,再列竖式进行正确计算。

(2)同桌相互批改。

(3)教师讲评:

进行错误原因分析,指出怎样才能不犯这样的错误?

强调进位和对位。

四、全课总结

结合例5说一说,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遇到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

中间有0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8、9、10、11题。

第8题完成在书上,第9~12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问题解决

第1课时问题解决1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56例1,课堂活动,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运用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