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618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

位居世界前列,亚洲地区中心。

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巨大影响。

单元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6-10世纪中国隋唐时期的历史。

单元重点难点:

第1课贯通南北的动脉

关于对隋朝文帝与炀帝的评价问题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关于贞观之治、贞观新政和《贞观政要》

第3课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问题

第4课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关于对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评价问题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关于对“吐蕃”一词的不同看法问题

第6课玄奘与鉴真

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第7课雕版、火药、赵州桥

第8课以李白、杜甫为例说唐诗成就,了解乐舞、敦煌艺术

第9课活动课

 

课时目录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

第一课时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2

第二课时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

第三课时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8

第四课时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10

第五课时第五课“和同为一家”14

第六课时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16

第七课时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19

第八课时第八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20

第九课时第九课 贵姓何来?

---透过百家姓看历史22

第十课时第一单元复习26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时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本课重点:

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

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

最后教师总结要点:

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

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

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

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

学生朗读、教师释读)

例如: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3、暴君隋炀帝与隋朝的灭亡

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

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

(多媒体显示,教师可讲述,也可以利用媒体旁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1.605年8月,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

随从大队嫔妃、歌舞乐队、侍从军士共近20万人。

整个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了就达8万多人,运河两岸还有大队骑兵护送。

一路上鼓乐不息。

船队所过州县,强令500里内居民贡献珍品美味。

由于勒索品太多,每次起程前,要把许多食品倒入河里或埋到地里。

船队如同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地方被吃尽搜空。

2.610年3月,二次到江都。

又下令开江南河,准备东游会稽(浙江绍兴)。

611年2月从江都北上巡游涿郡,为对高丽的战争作准备。

612年—614年,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

为转运军需,男子征调完了,就征调妇女。

有人为躲避繁重的徭役,把自己四肢弄成残废,称作“福手福足”。

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无休止的兵役、徭役。

3.616年秋,第三次巡游江都。

当时已经是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隋炀帝暴政了。

隋炀帝依然奢侈腐化,横征暴敛。

当时有民谣说:

“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

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

”618年隋炀帝的侍卫部队政变,在江都用巾带缢死隋炀帝。

繁荣一时的隋朝灭亡了。

教师总结:

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和统治者的关系,民富和国富的关系,隋亡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巨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

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应该修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

但是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

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

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

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泰和隋之间的相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

短命、二世而亡:

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皆因暴政而亡。

第二课时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题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年级

七年级

版本

北师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通过学习唐王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通过课后活动,加深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认识和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使学生认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

他的进步行改革措施,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终于促成了“贞观之治”。

隋末农民起义后,李渊建唐并统一了全国。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调整了统治政策,在经济上轻徭薄赋、政治上广搜人才,兼听各种意见,多方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其在位时期,被世人称为“贞观之治”,它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

贞观时期的政治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最鼎盛时期的风貌。

因此,本课是学生了解隋唐盛世的政治制度的最重要的机会,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把本课内容讲好讲活。

教学

重点

贞观新政

教学

难点

对唐太宗的评价

学情

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对新事物的兴趣相对比较浓厚。

但是,他们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基本上还未形成。

因此,教师在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分析问题也应该做好具体事例的铺垫,否则,学生将难以理解。

教学

方法

重点突破

“贞观新政”的内容并不困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并归纳“贞观新政”的主要措施。

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措施为什么有利于唐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能力。

难点突破

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

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教辅

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控点

中国历史上有个封建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是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难得的“治世”。

今天我们学习

师:

(多媒体演示课题)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打开教材,看本课的课题

1分钟

教师演示第一目:

唐朝的建立

(演示隋炀帝陵)这是谁的陵?

可以提供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个历史人物的画像,请学生猜想。

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方法是教师介绍与该图有关的信息,看哪个学生猜得有快又准。

1、这座墓在南方地区

2、它位于古城扬州

3、它的主人死于非命

4、墓主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

5、他下令修建了著名的大运河

……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2~5分钟

隋炀帝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呢?

请大家看教材第8页正文第一自然段,说说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它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王朝很相似,为什么?

此处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那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5~8分钟

(演示唐高祖李渊像)这是谁?

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玩同样的游戏:

1、他原是隋朝太原留守。

2、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也乘机起兵。

3、他在几个儿子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重新统一了全国。

4、他被自己的儿子逼迫禅位,而这个儿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

5、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

多媒体展示:

1、唐朝的建立者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2、唐朝的建立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17年 D、618年

3、唐朝的首都是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东京

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9~11分钟

(演示唐太宗李世民像)这是谁?

(如果需要游戏,方法同上)

展示: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P8正文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李世民有战功,但又杀死自己的亲兄弟,迫使自己的父亲退位,自己做皇帝,你怎样看这件事?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朗读,思考问题,可适当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12~16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第一、二自然段和唐太宗的话,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唐太宗看到隋帝国在农民战争中崩溃,会受到极大的震撼?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请一位同学回答:

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从谏如流?

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17~21分钟

(演示魏征像)这是谁?

请同学朗读课本P9正文第三自然段。

演示: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

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提问:

唐太宗为什么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

(提示学生阅读P9最后一段文字)

魏征。

看课件演示文字,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请同学朗读课本P10正文第一自然段。

讨论:

唐太宗为什么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任能?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我国的封建制度能否保证每个皇帝都能任用贤臣呢?

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国家一直保持政治清明,选贤任能呢?

(个小组集体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指出专制制度下权力过于集中无法保证政治清明,因此,只有实行民主制度,是国家权力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真正保证官员得力,政治清明。

这也是我们国家政治改革的努力方向。

朗读

讨论,发言(可联系实际,思考当今社会的政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2~30分钟

演示:

贞观新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正文第二自然段到P11第三自然段。

概括一下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改革?

请同学概括一下(学生回答后,演示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简要分析一下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它的进步之处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最后,提问,唐太宗晚年的政局大不如前的原因是什么?

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可以根据时间在课内完成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课下思考,下节课再回答。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唐太宗的评价和认识。

阅读教材,归纳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措施

阅读并思考

学生发言

30~35分钟

课堂

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和唐太宗的统治措施之间的关系。

36~38分钟

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

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39~44分钟

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将这些故事汇总起来出一期手抄报或者板报,也可以制作成专题网页发布到校园网上供全体师生阅读。

45分钟

总结评价

第三课时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经济繁荣,培养学生总结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通过填写乾隆武则天无字碑,正确评价武则天。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女皇武则天,使学生认识武则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提高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开元盛世,使学生认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通过学习社会经济繁荣,使学生认识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 对武则天的评价

教学思路:

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之亡”的道理;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并能够总结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学生领着复习:

什么是“贞观之治”?

是由谁统治的?

(二)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迅速浏览全文:

1、对于武则天,你了解多少?

2、什么是开元盛世?

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三)分析:

1、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自由回答,从学生提供的信息了解了武则天从皇后到皇帝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如:

农业上: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农桑;人才上:

能破格用人,要用有才能的官员:

如宰相狄仁杰就是其选用的有名的贤相。

那么,她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2、对于第二个问题,先提问学生:

如果你是唐玄宗,你采取哪些措施?

此问题学生是想像回答,只要想像合理都应表扬。

(这一回题学生回答很精彩)

有的同学说:

减轻兵役、徭役,这样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他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有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那么粮食产量就会提高,人民的生活就会改善。

有的说:

要重用人才,因为身边只有具有才能的人才能为你出谋划策,向你进治理国家之策,国家政治才能稳固,经济才能发展。

有的说:

田地包给老百姓,老百姓只上交一部分税,其余一部分归自己所有,能调动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

开元盛世是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的新发展,这样再回到第二个问题上来,从而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由学生补充讲述唐朝衰亡的史实,以便使学生对唐朝兴衰有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分析唐代兴衰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

唐代兴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贤则昌,失贤则亡。

再请同学思考:

唐代的兴衰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

学生自由回答……

最后学生总结:

用人要用德才兼备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4、通过隋朝和唐朝比较分析隋亡唐兴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政治开明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安定又起了决定作用)。

接下来请同学思考:

结合实例谈谈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同学讲得十分热烈)

1、中国加入WTO就是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也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

2、2008年申奥成功也是突出例子,我国能成功举办奥运会充分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将给世界各国的企业带来商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3、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给整个美国带来了恐惧和不安,不知有多少人永远不会回到让他们无比留恋的家里和亲人们团聚了。

而美国的经济必然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4、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这冲突不仅不能给人民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冲突会激起更大的反抗怒火,甚至会出现极端的报复行为。

那么,又何谈经济发展呢?

5、政治为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唐朝社会经济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1)农业生产:

主要讲述发明与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曲辕犁

(2)手工业  (3)人口     (4)疆域

(四)总结:

唐朝由于武则天和唐玄宗重用人才,锐意改革,而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对我们今后的启示: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必须重用贤才。

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必须国家安定、稳固,经济才能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反过来,经济水平提高了,GDP上升了,国家才能进一步安定。

(五)评价:

这堂课采用公开评价和个体自我评价两种,公开评价即以组为单位全班分三个组,得分最高的为优胜组,各个组选组长。

组长在课堂上随时记下组员的得分情况,这样在进行公开评价时就有依据。

个体自我评价,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1、搜集资料的情况;

2、上课发言的情况;

3、上课同学间讨论的情况;

4、课后写小论文或自制历史小报的情况

在这四项当中,只要有一项十分突出就可得满分,而不必面面俱到。

对评价结果的处理:

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活动的(比如上课未发言)可以课下准备另一个活动来弥补。

(如课下找资料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第四课时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加深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衣食住行时尚,学生通过相声表演体验想象唐朝人的生活,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演示图片,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  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难点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首先,同学朗诵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生:

(略)朗诵会现在结束,请同学们上交课下作的课本P19自我测评与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成绩册。

师:

今天我们学习

师:

(演示课题)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师:

(演示江南贡院图)这是什么地方?

生:

(略)

师:

同学朗读课本P20正文第一自然段。

生:

(略)

师:

这是什么拓本?

生:

(略)

师:

这是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22号同学请回答:

什么叫科举制?

科举制是什么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

科举制有什么作用?

生:

(略)

师:

同学朗读课本P20正文第二自然段。

生:

(略)

师:

同学回答课本P20想一想 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生:

(略)

师:

同学朗读课本P21材料。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

”  ——王定保:

《唐摭(zhi)言》

生:

(略)

师:

唐太宗为什么要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

生:

(略)

师:

(演示唐三彩文官俑)这是什么俑?

生:

(略)

师:

这是唐三彩文官俑。

同学朗读课本P21正文第一自然段。

生:

(略)

师:

同学请回答:

科举制有什么好处?

生:

(略)

师:

同学朗读课本P25材料阅读。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anfu)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

《唐摭言》

生:

(略)

师:

同学谈谈,读了这段材料,你怎样看科举制度?

怎样看现在的考试制度?

生:

(略)

师:

(演示唐代面食)这是什么时候的面食?

生:

(略)

师:

这是唐代面食。

请同学们看P24你知道我国古代食用面食的情况吗?

生:

(略)

师:

同学朗读课本P21正文第二自然段。

生:

(略)

师:

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唐代物质生活情况。

师:

(演示唐朝陆羽写的《茶经》)这是何时何人写的一本什么书?

生:

(略)

师:

这是唐朝陆羽写的《茶经》。

同学朗读课本P21正文第三自然段。

生: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