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622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

玉露小学智慧课堂第四单元导学案

单元主题

战争与和平

单元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单元课时分配

13.夜莺的歌声2课时

14*.小英雄雨来1课时

15.一个孩子的呼声2课时

16*.和我们一们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园地四5课时

课题

13.夜莺的歌声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

主备

王玉章

课时

2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学案

导案

一、自学质疑

1.我能读写下列词语:

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

木屑、蘑菇、呻吟、宛转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寂—轻蔑—觉察—聚精会神——

3.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

谁来说一说。

②教师过渡: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板书课题)

4.学情调查

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②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交流读后印象。

三、精读课文

①过渡:

是呀!

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

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②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③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

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①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二、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

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

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三、朗读升华

①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②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③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

①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②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二、生独学质疑

三、交流学案一中的1、2、3、4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小组交流解惑

三、展示点拨

全班交流学案当堂检测:

检测案内容

检测案

1、看拼音,写词语。

huǐhuàitīqiúmáifùshēnyín

()()()()

kǒushàoqiángdànxíguàngǔndòng

()()()()

2、比一比组词

屑()宛()蠢()鹃()

削()碗()春()捐()

旷()蘑()埃()莺()

矿()磨()挨()鹰()

3、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课题

14.小英雄雨来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

主备

王裕章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标题。

重、难点

学习目标2、3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学案

导案

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

1.亲情导语: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

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

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

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部分:

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部分:

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①会读多音字。

本课多音字较多,哪位同学能读准字音。

如:

“还”、“弹”、“扎”、“拧”,在本课分别读“huán”、“dàn”、“zhā”、“nínɡ”。

②理解重点词。

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

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晋察冀边区:

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

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

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

搡,猛推。

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

灾难。

趔趄:

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

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

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

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

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

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

“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①自愿读或者表演。

②大家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①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

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

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④有志不在年高。

志:

志气、志向;年高:

年纪大。

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指导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

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

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

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

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

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

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

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

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

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

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探究段间的联系。

①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

②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

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③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

④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

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

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②文章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③文章第六部分有一段关于“还乡河静静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

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缩写:

把课文改变成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二、生独学质疑

 

三、出示预习提纲

 

三、小组交流解惑

 

教师归纳板书:

     雨来 游泳本领高

          ↓

        夜校读书

          ↓

        掩护李大叔勇敢机智

          ↓

        智斗强敌热爱祖国

          ↓

        村民夸奖

          ↓

        机智脱险

 

一、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全文

 

以下标题供参考: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

引用原句要加引号。

如:

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

 

探究段落联系

 

感悟景物描写作用

 

作业附:

板书设计:

16小英雄雨来

望着妈妈笑【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读书】

掩护李大叔【掩护】

与鬼子斗争【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枪声】

雨来没有死【脱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检测案

1.各小组轻声练习复述,再选代表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课堂小结

 

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

主备

王裕章

课时

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基于、素质、沉浸”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学习目标2、3、4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学案

导案

一、自学质疑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2.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演讲了一件什么事。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

“卓越、素质、凯旋、灵柩等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

2、我们看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

3、这篇课文是雷利写个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讲了什么?

4、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点批注。

提示:

勾画好的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展示点拨

1.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用心体会。

3.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呢?

读读有关句子,交流体会。

4.结合课文和具体事例,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5.联系课文内容和具体事例,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第二课时

一、交流:

提示:

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一)句子: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生读,谈感受

  ②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

(相约)读相关句子

 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

原因是什么?

 ④生再读这几句话。

 ⑤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

(啊!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⑥能将这句背下来吗?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

师背

 ⑦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

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

(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二)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①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②这样的爸爸离开了我们,心情是怎样的?

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有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③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

课文哪些写战争还没停止?

(6、7段)

 ④读完课文6、7段,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

 ⑤孩子们,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生读7段

 ⑥课件出示:

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

 看完,再读7段

二、感受品味,升华情感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

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二、生独学质疑

三、交流学案一中的1、2、3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小组交流解惑

三、展示点拨

全班交流学案三中的1、2、3、4、5

检测案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执行()()的目光()的鲜花

给予()()的生命()的贡献

制止()()的战士()的家园

课题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

主备

王裕章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学习目标2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学案

导案

一、自学质疑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蔚蓝巡弋蜥蜴梦幻究竟绿茵茵

阻挡频频祈盼掀翻享受不速之客

2.我能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

巡弋:

不速之客:

频频:

祈盼:

蜥蜴:

3.读读想想:

从词语的学习中了解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交流解惑

1.自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为什么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2.“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三、展示点拨

1.指名读诗,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

2.读课文想一想:

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为什么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二、生独学质疑

三、交流学案一中的1、2、3

四、小组交流解惑

五、展示点拨

全班交流学案三中的1、2、3、4、5

六、当堂检测:

检测案内容

检测案

一、“这究竟是为什么”?

1.上面的句子是()。

①疑问句③反问句②设问句

2.在文中共出现()次

3.这句话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

二、填空

()的大海()的沙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