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静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57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4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静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冯静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静论文.docx

《冯静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静论文.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冯静论文.docx

冯静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新~轮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本研究在阐述学习兴趣的概念与分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和实验展开研究。

调查部分将贵阳市某高中两个平行班级高一

(一)班、(五)班分别确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以分析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为实验研究提供调查基础。

本研究的重点放在实验研究部分,通过对照观察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对上述两班级高二阶段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初步验证了该实验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效用,从而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参考。

调查和实验结果表明:

(1)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喜欢化学而不喜欢化学课为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弹性空间;

(2)新课标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并增进其学习愉快感;(3)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应当糅合问题式学习、互动体验式教育等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点,促进他们向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自主)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新课标;化学;学生;学习兴趣

Influenceonth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forthechangesofbuildingofchemistryteachingmodelunderthenewclassstandards

Abstract

Withtheeducationreformdevelopingcontinuously,changetheteachingmodeandcultivating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becameakeypointofnewfoundation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Thestudyontheconceptandclassificationoflearninginterest,underthelearningtheoryandaprerequisiteforstudentslearninginteresttostudy.Inthispaper,thestudywasclassifiedtheconceptstudents’learninginterestandlearningtheory,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experimentalresearch.TheinvestigationwasselectedtheclassoneastheexperimentalclassandclassfiveasthecontrolclassinahighschoolofGuiyang,theaimofstudywasanalyzedthepresentconditionofthelearninginterestofstudentsinhighschool.Thisstudymainlyfocusesontheexperimentalpart.Throughthecomparisonofteachinghighschoolchemistrytoobservethechangeofinfluenceontheabovetwoclasseshighschoolstage'sinterestinlearningchemistry,theresearchprovesthepositiveinfluenceoftheexperimentonstudents’learninginterestofchemistry,thusitcanprovidetheoreticalbasesandempiricalreferencesforthestudyon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resource.

Theresultsoftheinvestigationandexperimentshowasfollows:

1)Studentsareimportantcurriculumresource.Thefactthatthestudentslikechemistrybutdonotlikechemistryeducationcourseprovidestheflexibilityfortheexploitationanddevelopmentofthecurriculumresource.2)Changingtheteachingmodeofchemistryunderthenewcurriculumguidancecaneffectivelyimproveth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andlearningpleasureofchemistry.3)Changingtheteachingmodeofchemistryinhighschoolshouldcombinetheadvantagesofotherteachingmodes,suchastheproblem-basedlearningmode,theinteractivelearningmode,etc.Sothatitcanpromotethechangetowardthenewstudymethod(cooperationinvestigation,independence).Meanwhile,itcanariseanddevelopthestudents’interestoflearningchemistry.

Keywords:

Newclassstandards;Chemistry;Students;interest

 

目录

第1章绪言1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1.1问题提出的出发点1

1.1.2选题的研究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相关概念界定3

1.3.1兴趣3

1.3.2学习兴趣4

1.3.3化学学习兴趣4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5

1.4.1研究内容5

1.4.2研究方法5

第2章化学学习兴趣研究的理论基础6

2.1哲学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与人的全面发辰观6

2.2心理学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需要层次论”6

2.2.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6

2.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7

2.3教育学理论依据——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7

2.3.1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7

2.3.2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7

第3章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与测量9

3.1研究对象9

3.2研究工具与研究内容9

3.3研究方法9

3.4调查结果与讨论10

3.4.1总体情况10

3.4.2量表分项数据的分析与讨论10

3.5小结13

第4章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改变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测量14

4.1研究对象14

4.2研究工具与变量控制14

4.2.1研究工具14

4.2.2实验时间15

4.2.3影响内部效度因素及控制方法15

4.3研究方法16

4.3.1前测验16

4.3.2后测验16

4.4研究过程16

4.4.1将问题式学习穿插于课堂教学16

4.4.2将问题式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19

4.4.3将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外活动22

第5章研究结果与讨论25

5.1研究结果25

5.2化学学习兴趣调查结果的若干启示28

5.2.1A、B、C分量表得分的差异分析29

5.2.2D分量表得分的差异分析29

5.2.3E分量表得分的差异及分析30

6.1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31

6.1.1树立适宜目标31

6.1.2促进动机迁移33

6.1.3学会正确归因34

6.2改进课堂授课方式形式35

6.2.1注重师生互动35

6.2.2创设问题情境35

6.2.3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35

6.3完善对学生的评价36

第7章结束语37

7.1结论37

7.2建议37

参考文献39

第1章绪言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问题提出的出发点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的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

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在这一新形势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对于化学学科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我们仍需要清晰地认识到:

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经验性的,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上关于学习兴趣重要性的总结,以及教学实践中关于学习兴趣培养的一些认识,少有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从课程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和改革教材、教学新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研究得出的成果。

对此,我个人认为,关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来培养和发展的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无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其内容应当包括:

第一,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互动中学习化学;第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懂得学”;第三,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1.1.2选题的研究意义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受的一次性教育已无法应付生存的挑战,学校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简单来说,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要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这一化学教学改革目标,就必须对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之适应新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激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给学生带来一段快乐的学习时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持久、稳定,是目前我们化学学科教育者应当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末以来,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有关于非智力因素研究的报道纷纷涌现,涉及教学中情感范畴的教学原则问题,或者说是影响教学效率的情感、性格特征问题,已逐步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所关注,其中以美国教育学界的研究最为深入。

其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就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涉及情感范畴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书中归纳出33条教学原则,关于如何坚持自然适应性特征,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就有两条原则涉及到情感范畴,一条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兴趣)”,另一条是“课堂教学要精力充沛”。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在提出自我教育原则的同时,也强调了“同自我教育原则一样重要,相辅相成的还有必须使教学成为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快乐的原则(简称为“快乐原则”)。

美国教育家杜威则在其纲领性文章《我的教育信条》中进一步将“儿童的兴趣”定义为儿童能力或者是一些隐藏着的能力的最初显露。

实证研究方面,美国心理学家高夫在加州中学生心理调查试验中发现、归纳出了中学生学业成绩相关的18种性格因素,并指出以兴趣为代表的8种因素与学业成绩为高度正相关;苏联学者克鲁切茨基也在研究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时得出了兴趣、爱好对数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总体上而言,20世纪中叶以前国外教育学家们已经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

进入学生的生活层面并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知识需要,是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之一。

相对来说,我国教育界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却做到了与时俱进。

在化学学科学生学生兴趣的研究层面,我国的教育者作了较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首先,理论研究方面。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等人把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兴趣分为四种类型:

直觉的兴趣;操作的兴趣;探求原因的兴趣;概括性的认识兴趣。

郭卓群先生通过对40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初三到高三的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跟上述四类化学学习兴趣基本是对应的。

此外,刘敬华的调查表明,毕业、升学考试的压力以及学校、教师教学思想的偏差,会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知新教授对此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编制了一套“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态度量表”作为情感领域化学教育目标测评的工具。

其次,在中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方面,我国教育学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作了深入、详细的调研工作。

郭卓群等人在《化学教育心理学》中发表的调查数据显示,喜欢化学的学生初三达90%,高一、高二为80%左右,高三为70%或稍多些,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随年级的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

刘敬华以河北省某市10所中学22个初三教学班的1011名学生为调研样本,发现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仅为669人,占66.9%。

此后,朱华光等人在江苏省内具有代表性的13所中学(包括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等)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对化学学习很感兴趣的约占11%,对化学学习有兴趣的约占32%,对化学学习兴趣一般的约占52%,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约占5%。

通过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调查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对化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至少是在部分地区和学校中呈阶梯性下滑趋势。

纵观国内外有关学习兴趣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

学习兴趣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为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他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兴趣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表现为:

在对兴趣的研究中,对学习兴趣的整体研究多,对具体学科如化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少。

因而,本文拟以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现代认知观点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的教育研究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实证分析教学模式的变化对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1.3相关概念界定

1.3.1兴趣

《辞海》中关于兴趣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以需要为基础,由对事物的认识和获得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

有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直接兴趣和对活动结果感到兴趣的间接兴趣。

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和复杂的心理因素,国内外研究者关于其定义的阐述也各不相同。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指出:

“兴趣实质上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叶弈乾《普通心理学》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即: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或是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结合以上多位学者或著作关于兴趣的表述可以看出,兴趣就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以特定事物和活动为对象的,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1.3.2学习兴趣

关于学习兴趣的描述,最早出自《论语·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近代教育学兴起以来,众多学者对学习兴趣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阿黛尔·法柏、艾琳·马兹里斯(2002)提出: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处理干扰学习的负性情绪的有效手段。

章永生(1996)认为,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

潘菽(2005)则提出,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产生力求认识世界、获取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有一种愉快的情绪色彩。

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学习兴趣的科学界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表现形式,学习兴趣是学生迫切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在系统结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使其中最现实、最活跃的一种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

且无论从何种定义上来讲,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1.3.3化学学习兴趣

我国教学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提出:

“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有动机、兴趣、意志、情感,但在其中起最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是兴趣,学生有兴趣,才有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

关于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我们结合兴趣、学习兴趣的定义,可以将其概述为:

力求认识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获得有关化学经验知识和理性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特殊认识倾向。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可细分为四种类型:

①知觉兴趣。

这是一种直接兴趣,学生满足于对化学学科书面知识、观察实验现象的感知,对实验现象的发生原因“不求甚解”。

这种兴趣稳定性和持久性是最差的。

②操作兴趣。

学生期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重现课本中文字或图片描述的化学变化,但这种兴趣也仅限于操作活动本身,而不在于化学变化的实质与规律。

③探求原因的兴趣。

具有这类兴趣的学生不仅关于实验操作的过程,对于化学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这种兴趣属于间接兴趣,也是化学学习兴趣中较为高级的一种类型。

④概括兴趣。

此类学生倾向于通过观察化学变化,以期从中进一步熟悉、了解和掌握一类化学变化的共性和一般规律,抽象、概括、推广,甚至能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实验来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化学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提高表现出这样一种基本趋势,即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由暂时兴趣向持久、稳定兴趣提升。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

(1)以认知心理学、教育情感发展为指导理论,针对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提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性建议;

(2)研究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化学教学模式。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针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基本情况展开实证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并予实施、检验,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

1.4.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为基于化学兴趣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方法研究,拟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利用文献检索、查询的方法进行梳理、研究。

采用调查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对若干高中班级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前后的学习兴趣变化展开实证分析,以期从抽样数据中剖析出教学模式影响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原因,并进行理论探讨,进而提出完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建议。

第2章化学学习兴趣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哲学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与人的全面发辰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各种潜能、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可分为三个基本层面:

一是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感性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化学教学中,就集中反映为化学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彻底转变以往的贫乏化、模式化和固定化特征,充分达到丰富性、完整性和可变动性。

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

人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实践都是在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中完成的。

三是人的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包括化学学科在内的各类型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科学技能水准都是社会个体应具备的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品质,也是维系一个人成长发展和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定义为为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强调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而兴趣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也应当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

2.2心理学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需要层次论”

2.2.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利维·维果斯基(LevVygotsky)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到学习者有两种发展水平:

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者独立活动可实现的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与教育者的帮助下所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间的的差异即称为“最近发展区”。

这一理论的提出,大大拓展了学习者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对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的分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掌握把握学生的现有的学习状态与发展水平,吸引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最近发展区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教学支架。

2.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AbrahamH.Maslow)在其著作《人类激励理论》中指出:

按照性质和发展的次序,人的多种需要可分为由低到高的七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追求;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本研究涉及的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范畴即属于成长需要中的求知需要。

但要满足或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同时也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各类基本需要,如归属与爱的追求、自尊的需要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由低至高的不断延伸,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

化学学习需要的这种层次性结构,决定了马斯洛德需要层次理论应当成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指导理论。

2.3教育学理论依据——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2.3.1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特征。

顺序性特征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特点,如思维认知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阶段性特征则表现为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本质特征,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能分配注意,兴趣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动机层次提高,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

这些规律也制约和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和成熟,遵循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取得好的效果。

反之,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因此,在学生化学兴趣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习惯和情感的基本评价意识得到正确发展。

2.3.2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实现生理与心理上的全面发展。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