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428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几个单位中是温度单位的是(  )

A.N

B.℃

C.Pa

D.m/s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3.下面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运动特点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4.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王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它能一直保持水沸腾,把它放在一个电子秤上(没加热时读数为500.98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电子秤读数都不会发生市变化

B.沸腾时,水里气泡的主要成分是空气

C.图中温度计能准确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D.停止加热后水不再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5.在足球比赛中,当一球员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为()

A.12摄氏度

B.32摄氏度

C.40摄氏度

D.100摄氏度

6.某同学用一支示数为35.3℃的体温计依次为甲、乙、丙三位身体不适的同学测体温.因粗心,测量过程中,只用酒精简单的消毒,测得的结果依次是:

38.2℃、38.9℃、38.9℃,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断,一定处在发烧状态的同学是()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7.保温瓶中有1000g水,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g-2℃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8.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9.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态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分布的状态来类比物质的状态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10.小靖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油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沸点

C.凝固点

D.比热容

11.下列现象中,哪个不是升华或凝华()

A.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内侧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B.入冬后湖面上的水逐渐结冰

C.用久了的灯泡玻璃壁发黑

D.给碘加热,会有紫颜色的气冒出,一会儿,盖烧杯的蒸发皿上又有小晶粒出现

12.在新宁莨山八角寨美景中:

峰峦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13.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上,牧民用水煮了很久的牛肉往往煮不烂,这是因为()

A.牛肉本来就煮不烂

B.高原上气温太低,水烧不开

C.高原上气压太高,水的沸点太低

D.高原上气压太低,水的沸点太低

14.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A.

B.

C.

D.

15.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O℃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在探究“水凝固”的实验时,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盛有5℃水的试管固定在盛有食盐水的烧杯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有少量的冰出现而食盐水没有凝固,用温度计测得此时食盐水温度为-5℃,此实验可以说明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选填“高”或“低”).

17.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_____℃,第7分钟处于_________态.

18.有一支温度计,其外面刻度已模糊不清,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3厘米;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100℃的沸水中,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28厘米;现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15厘米;那么此液体的温度为______.在室内气温36℃时,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______厘米.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在学习熔化时,聪明的小明想到冬天道路维护人员经常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除冰.据此,他觉得冰中含盐可能会影响冰的熔化.为了搞清这一问题,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分别用同样多纯水和盐水制得纯冰和含盐的冰.

(2)将含盐冰放入如图所示三种装置中的某一试管,在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若要使实验时效果更好些,应选用___________(大冰块/碎冰块),且不能选用(甲/乙/丙)装置来进行实验.

(3)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由此可知:

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4)用纯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①请在图中作出冰的“温度一时间”图像;

②综合分析可知:

冰中混杂盐后,其熔化时的温度将___________(选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据此判断:

在相同条件下,淡水和海水哪一个不容易结冰?

③请根据上述探究过程中的现象,提出一个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2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如图甲中的(a)、(b)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图甲中,________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__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________min观察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3)在图乙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②________.(4)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②________.

21.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四、简答题(共3小题)

22.某化学小组要进行一个实验,需要提纯一包混有泥沙的碘的固体颗粒.他们设计了如图的提纯装置(固定装置已省略):

将碘颗粒放在大烧杯中,烧杯上固定一个装有冷水的圆底烧瓶,烧杯底部加热.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用此装置提纯碘颗粒的原理.(提示:

碘从45℃左右开始逐渐加速升华,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35℃)

23.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主要采用烧、烤、炒的烹调方式做像糌粑(把干面粉炒熟)的一类食品,很少用平原地区居民常用的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

(1)藏族同胞很少用平原地区居民常用的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的原因?

(2)为满足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需要,若制造适合在青藏高原地区使用的高压锅,应适当增大还是减小安全阀的质量?

24.每年的春季,厦门在南方暖湿气流影响下很容易出现潮湿天气,称之为“回南天”.“回南天”容易出现浓雾,能使瓷砖、玻璃“冒汗”,晾晒的衣物总干不透,整日天潮地湿.

(1)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在“回南天”里为什么瓷砖、玻璃会“冒汗”?

(2)在“回南天”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可采取什么防潮措施?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5.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26.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N是力的单位,Pa是压强的单位,℃是温度的单位,m/s是速度的单位.

2.【答案】D

【解析】壶嘴冒“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这是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露珠是因为清晨温度最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这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可以自由运动.

4.【答案】D

【解析】A、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大量水分汽化,水的质量减小,因此电子秤读数会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的底部,不能准确测出水的温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停止加热后水不再沸腾,该选项说法正确.

5.【答案】B

【解析】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且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故选32℃.

6.【答案】B

【解析】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由于体温计的液柱不能够自动的回到玻璃泡内,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在最低刻度值以下,要在正常体温值以下,否则必须将体温计的液体甩下去.本题由于没有做到先甩再用,测出的结果就不准确,只能根据测量的全过程来判断:

甲是准确的、乙的体温高于甲的体温,也是准确的、丙的示数等于乙的示数,可能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9℃,所以不能判断丙的体温高低.

7.【答案】B

【解析】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g-2℃的冰块后,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不会熔化;水温已经达到0℃,再放出热量就会结冰.所以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

8.【答案】D

【解析】酒精的沸点是78℃,80℃的酒精应该是气态.故A不正确;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气温接近-50℃时,水银已经凝固,故B不正确;铅的凝固点是328℃,C不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39℃的水银吸热熔化温度不变.故D正确.

9.【答案】A

【解析】甲、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学生之间作用力很大,空间小而紧密,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固态;

乙、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略显不规则,学生之间作用力大,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液态;

丙、学生排列的间距很大,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学生之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容易被压缩,对应的是气态.

10.【答案】C

【解析】当它们在冰箱内都降为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说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地沟油的凝固点高,花生油的凝固点低,故C是正确的.

11.【答案】B

【解析】A、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冰晶;故A不符题意;

A、湖面上的水逐渐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玻璃壁发黑,是灯丝温度升高时会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当气体遇到冷的玻璃时会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灯丝先发生升华现象又发生凝华现象;故C不符题意;

D、给碘加热,固态碘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碘蒸气遇到冷的蒸发皿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题意.

12.【答案】B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了雾.

13.【答案】D

【解析】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压较小,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低沸点低.从而导致水的沸点降低,低于100℃,所以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上,牧民用水煮了很久的牛肉往往煮不烂.

14.【答案】B

【解析】A.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是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液态的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白气”不是气,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说明此时水面上的温度降低了.

A、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蒸发,故A错;

B、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100℃,所以此时大量的水蒸气在水面处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气”;

C、停火后水蒸发的速度其实还没有沸腾时的快,再者,“白气”属于液化,而蒸发属于汽化,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并不是水蒸发形成的,故C错;

D、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正确.

16.【答案】低

【解析】试管中有少量的冰出现而食盐水没有凝固,此时食盐水的温度为-5℃,说明在-5℃时食盐水仍是液态还未凝固,而水的凝固点为0℃,可知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低.

17.【答案】

(1)3;

(2)不变;0;固液共存.

【解析】

(1)读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第7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体共存态.

18.【答案】48℃;12.

【解析】由题意知,温度为0℃时液柱长度为3cm,温度为100℃时,液柱的长度为28cm,1厘米液柱表示的温度=

=

℃/cm;用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液柱的长度为15cm,与0℃相比液柱的高度差为15cm-3cm=12cm,被测液体的温度=12cm×

℃/cm=48℃;在室内气温为36℃时,与0℃时相比,液柱高度差为

=9cm.

此时液柱的高度为9cm+3cm=12cm.

19.【答案】

(2)碎冰块;丙;(3)是;(4)

②降低;海水;

③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有什么关系?

【解析】

(2)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冰块较易熔化,应选用碎冰块来实验;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甲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用室温来加热,会使冰有较长的熔化过程,便于记录实验数据,可以选用;乙图将试管放入温水中,使冰能不断吸热熔化,能及时观察冰的熔化状态并记录,可以选用;丙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和记录,故不能选用;

(3)由熔化图像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

(4)①

②从利用盐水制成的冰的熔化图像可知冰中混杂盐后,其熔化时的温度将降低;

海水中含有盐,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凝固点较低,所以海水不容易结冰;

③可以探究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有什么关系?

20.【答案】

(1)(b);(a);

(2)6;(3)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②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①减少水的质量;②提高水的初温.

【解析】

(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此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此现象.

(2)因为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数据错误.

(3)在时间和温度图像上描出(0,90)(1,92)(2,94)(3,96)(4,98)(5,98)(6,98)(7,98)(8,98)(9,98),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

由图像知:

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②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

(4)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说明吸收热量多,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

21.【答案】D

【解析】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管的容积大,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有微小变化,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变化明显,温度计的分度值可以很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2.【答案】碘颗粒在受热过程中先吸热缓慢升华成碘蒸气;当温度达到碘的熔点时,剩余的固体碘融化,开始汽化;温度达到沸点时,碘固体剧烈汽化直至全部变成碘蒸气;同时碘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较冷的圆底烧瓶底部放热凝华成碘颗粒附着在烧瓶底部.而沙子熔沸点很高(熔点1670℃)不会汽化,留在烧瓶底部,从而得到了纯净的碘颗粒.

【解析】碘颗粒在受热过程中先吸热缓慢升华成碘蒸气;同时碘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较冷的圆底烧瓶底部放热凝华成碘颗粒附着在烧瓶底部.

23.【答案】

(1)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水面上方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用煮、炖的烹调方式不容易把食物做熟,所以很少用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

(2)根据高压锅内外气压平衡的原理,锅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安全阀产生的压强之和,因此,西藏地区外界大气压低,可以增加安全阀的质量来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解析】

(1)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水面上方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用煮、炖的烹调方式不容易把食物做熟,所以很少用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

(2)根据高压锅内外气压平衡的原理,锅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安全阀产生的压强之和,因此,西藏地区外界大气压低,可以增加安全阀的质量来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24.【答案】

(1)厦门春季,玻璃、瓷砖等物品温度较低,南方暖湿气流富含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瓷砖上,所以玻璃、瓷砖就出现“冒汗”现象.

(2)将易受潮的物品或食品及时用密封袋或密封罐密封,在罐内放一些吸水性强的物品,如木炭、生石灰等可以防止物品或食品受潮.

【解析】明确瓷砖、玻璃“冒汗”实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5.【答案】解:

(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

t=

℃=1.25℃;

(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

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7.5℃~117.5℃.答: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解析】

(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

(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26.【答案】解:

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

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

℃/mm=34.4℃.答:

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

℃,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