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08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docx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

(一)

[摘要]本课题研究立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行动研究为主,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读写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在如何选择、理解、使用、深化写作训练点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是农村小学展开“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又一范例。

[关键词]写作训练点选择理解使用深化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因为农村小学教师任教科目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为了完成每天的工作搞的身心疲惫,客观上造成缺乏作文教学的研究。

现实中的作文指导,教学作文受“代圣人立言”的影响极深,为儿童作文规定了这样或那样的框框,如,中心明确、前后照应、详略得当,等等。

采取“庖丁解牛”式的操练,让儿童往成人设定的“作文框框”里钻。

2、在作文教学观点和方法模式上:

如强调苦学苦练、强行灌输;盛行机械的模仿范文,背诵现成文章和老师出提纲,学生填写内容;多数老师用教语文阅读的方式来教作文等等。

3、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

“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构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辞藻要华丽,要讲究修辞的使用”要求学生孤立地摘记佳词妙句,大谈所谓写作技巧,强化模式训练等。

4、作文教学只有字词句章;而没有字词句章中蕴含的情感灵性;只有篇章技巧的训练,而没有训练中人的精神和水平,不是人去训练,而是去训练人;只注重结果,注重效率,而没有过程,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儿童已有经验及其需求;只有教室,以及教室中那本薄薄的被称为“神圣”的教材,而没有“田野”,没有生活,没有蓝天碧水,于是孩子再也不知道野蔷薇是什么,蜜蜂的家在哪里。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农村小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而语文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择、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上课形式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

所以能够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实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让作文变得更加平易。

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对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2、在阅读教学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习作。

学生从范文中不但能够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能够学到范文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要是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作文,等于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手法,趁热打铁,减少了作文的困难度。

3、能够借鉴文章的材料、词句,文章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文章的词句准确、新鲜,学生正想试用,这样通过读写结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作文就容易了。

4、读写结合中的习作训练,常以练笔的形式悄然出现,它范围小,篇幅短,减缓了作文坡度,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消除了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畏惧感,学生更易体验成功的乐趣,所以更加平易!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实行了“读写结合,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

二、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实践具体操作

(一)协助学生选择写作训练点

教学中,我们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以读促写训练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1、根据教科书选择每册的写作训练重点

根据教科书的要求选择写作训练点,就是对每册书的作文要求实行分析,以及对书上所有的作文要求实行统计分析,确定本册书写作方面的总体要求。

如第十册的作文学期教学目标是:

能抓住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能抓住特点写景物,能使用过渡句;会写板报稿;会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作文;会修改作文,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会写感谢信。

所以,本学期的以读促写的侧重点就是以上几个方面。

2、根据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选择

为协助学生缓解作文难度,为单元作文作好铺垫,能够根据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来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如:

第九册第三单元习作训练“——的早晨”,要求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本单元课文的仿写练习能够着眼在安排材料的方法上实行仿写练习。

3、根据学生习作的不足处选择训练点

学生在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用词造句等技能技巧方面,存有不同的差异和不足,分析学生的特点,理解他们在写作上的困难,针对性的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则能扶助学生爬上作文的阶梯。

如某些学生在详写重点段这方面存有普遍困难,则能够选择内容具体的课文片段作仿写练习。

4、根据文章显著特点选择训练点

各篇文章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在内容、表达等方面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阅读这类文章,教师注意讲清特点,引导学生精心品味这种写法,学生会为之触动,领会意图,此时进行读写结合学生就能得到某种写作本领的锻炼,久而久之,提高了写作水平。

如根据文章显著特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角度可以是:

  ①从文章的表达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如教学《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一句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

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

好在哪里?

教师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令的喜爱之情。

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

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

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

“你瞧,那条银鲤浑身缟素,唯嘴唇上一点腥红,像是爱美的姑娘抹上了鲜红的口红。

”“鸟儿小巧玲珑的脑袋上像包着橄榄色的头巾,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犹如一潭深水,嘴巴微微努起,做出一副娇羞状。

”“整个城市一下子沉默了。

……”“……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

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破,绝不罢休……。

”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除了优美的词句描写,还可以巧妙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鲜明的人物对话等。

如《蒙蒙细雨》一课的重点段中写到小燕和妈妈对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于是展开了一段对话。

引导读懂人物对话,模仿写自己和家长、朋友之间的一次争辩。

②从典型的段落结构入手:

如明晰的思路和条理,总分式的段落结构,清楚的写作顺序都可成为仿写的对象。

如《我爱绿叶》是一种典型的总分式段落。

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

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最爱它什么?

文中最直接、最强烈抒发作者“爱”的情感的章节在哪儿?

讨论体会首尾段写作上可借鉴的地方。

然后小组合作按“问得亲切、问得一致、问得生势;问后有嘉、嘉后有答、答后有愿”的形式仿写首尾。

做到仿中有创。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片段练习采用小组合作,与以往个人完成同一内容的思路狭窄、语言单薄相比,大大显示了其优势:

在确定了一个角度后,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积累和感受提出不同思路,并且进行比较、筛选,仿写有了较大的突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试举例一二)

朋友,当你坐在餐桌前,会拿起什么样的餐具?

是西方风情的金银刀叉?

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匙筷?

是晶莹剔透的玻璃餐具,还是红漆笃重仿古托盘……至于我,却对竹筷有一份特殊的爱。

啊,朋友,爱它吧,爱这天然雕琢、美观实用的竹筷,愿竹筷在人们的手中幽雅自如。

朋友,生活中处处有路,喜欢哪种路?

是喜欢平坦宽阔的大道?

是曾被崎岖幽深的小道所吸引?

是陶醉于畅通无阻的空中航线?

还是对那波光熠熠的水道有着浓厚的兴趣……说起我嘛,走得最坚实的是漫长坎坷的人生之路。

啊,朋友,迈开大步吧,认准目标,向前走,走,走!

朋友,在建筑物的缤纷天地里,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是小桥流水的江南瓦房?

是天圆地方的蒙古敖包?

还是古朴传统的四合杂院……至于我,却对傣家的竹楼情有独钟。

啊,朋友,爱这独具特色的傣家竹楼吧,愿竹楼那“咯吱咯吱”的美妙声,伴着傣家姑娘的袅娜身姿,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③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教学《凡卡》一文,文章的结尾是凡卡寄出了那封地址不详的信后,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梦中看见爷爷正在读他的信。

这个结局似喜实悲,暗示凡卡甜蜜的希望将变成痛苦的失望。

在孩子们充分理解这一点后,我说:

“故事到这,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暇想。

凡卡的命运究竟如何?

请你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凡卡》一文。

”刚刚学了这篇文章,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凡卡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要述说。

于是,这样的续写,刚好给了孩子倾述的机会,孩子的创作欲望也一定非常高涨。

但孩子们的心地是纯真、善良的,一定会有人要给凡卡一个美好的结局,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们:

原文是读写的基础!

“……凡卡小小的身体越来越瘦弱,小脸也越来越黄了,可是那双深陷下去的大眼睛却一直充满了热情地希望。

他在等待着……等待着……”孩子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小凡卡的同情,充满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述,个个饱含真情,令人动容。

④从写作手法入手:

引导学生对课文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明确写作手法,从而跃跃欲试,提高训练成效。

如《繁星》一文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热爱星空的感情,我们的孩子更善于联想,文中联想的语句亲切自然,很接近学生的心理。

适时读写结合,就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⑤从文章的思想感情入手:

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每篇文章都存在各自的思想因素,抓住这些因素创设练笔的情境进行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写作兴趣和爱好。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非常深厚,此时创设情境,设想同学们自己正在与亲人、朋友告别,你会对亲人、朋友说些什么。

(二)引导学生理解写作训练点

选择了写作训练点,但如何把书本上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写作知识,完成这一转化有很多办法,如朗读理解,运用想像理解,运用学生的表演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运用板书理解等。

如:

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不按课文的现实——幻景——现实的顺序进行讲解,只抓住幻景这一重点让学生充分体会幻景的美好,然后问其产生幻景的原因,美好的幻景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对比,学生突然明白幻景中美好的东西全是假的。

这一突然的转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学生对对比的写法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本着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文章的写作训练点,一课一得,逐步积累的原则。

俗话说:

有量变才会有质变,学生平时积累的写作知识为写作水平的质变、知识能力的转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许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创设练笔情境,运用写作方法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情境作文是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有意选择、创设一个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像,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

它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写作动机,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解决学生作文中的无米之炊问题,增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适应不同情境作文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语言运用交际功能,为日后广泛地运用作文服务于社会奠定了基础。

1、选择写作情境的原则

如何促使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何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呢?

那就需要教师随机选择、创设情境进行训练。

选择、创设情境训练时有三个原则:

〈1〉要有目的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是说训练要准。

〈2〉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就是说训练要巧。

〈3〉训练要根据学生实际适量练习,就是说训练要精。

只有这样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选择、创设写作情境的途径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整体的理解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认识生活能力、思维能力三者有机的结合,学生的认识生活能力还欠缺,他们自己很难捕捉生活信息,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去观察。

选择、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爱好。

良好的写作环境并不是到处都有的,要靠老师结合课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组织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指点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可供写作的题材。

①帮助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写作情境

课内抓根固本,根据课文中的阅读训练点组织适当的缩写、扩写、补写、编写。

如: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教师创设一种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角色,依角色情感体验作文,也就是角色作文。

如讲《狼牙山五壮士》时我就让学生在土坡上表演战争的场面,让学生记述。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时,诗中说: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满园春色什么样呢?

请学生用笔画出来,边画边想像“满园春色”然后记录下来,学生很有兴趣。

②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写作情境

生活是作文之源,根据写作训练点,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那些没被学生注意到的生活经历。

让学生回忆体育达标时有的同学磕破了腿,几个男同学是怎样背着他上楼的。

生活中带有时代气息,可供写作的事情很多,学生虽然经历过但没有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师适当的点拨勾起学生的回忆,久而久之,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

③帮助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写作情境

为了更好的把握练笔写作训练点,有充分机会进行仔细的观察,我就指点学生自己营造一个练笔机会。

如为了帮助学生练习《忆铁人》一课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我就让学生回家有步骤地劝家长戒烟,家长无意表演,学生有意观察,轻松地完成了这一写作训练点。

(四)朗读修改,深化写作训练点

文章写成后修改时,朗读是最好的办法。

当你大声的朗读自己的文章时,很容易发现问题。

听别人朗读时,也容易找出别人的错误。

画出白字、别字、丢字等,画出不通顺的句子,边朗读边画出不符合写作要求的地方。

具体步骤如下:

(1)自己朗读,找出自己的问题,想一想,进行修改。

(2)小组内朗读,找出别人的问题,说一说应该怎样修改。

想一想别人的优点,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完善自己的文章。

(3)议一议,小组评议,评出等级,对等级不满者修改后可重新评定等级。

开始实践以来,小学生写作量明显加多,除了八次大作文,课堂练笔几乎一天一次,有的同学写了好几本笔记。

从质上看,这些练笔作文皆出自内心所为,因此显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各级各类作文比赛成绩显著,很多学生还积极向报纸、报刊投稿,成果丰硕。

2008.11.11此文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刊出

 

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探索与实践

(二)

浙江省缙云县水南小学徐旭丽职称:

小教高级

缙云县水南小学樊丽恋办公室主任职称:

中教高级

[摘要]本课题研究立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行动研究为主,探索适应农村学校实际的“读写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在以读促写的方法和形式实践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农村小学开展“以读促写平易作文”的又一范例。

一、以读促写的方法实践

1、模仿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就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模仿可以有以下几种:

(1)对照模仿式。

它是直接从模仿对象处学习其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依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结构的模仿,也可以是情节的模仿,可以是句式的模仿,也可以是行文线索的模仿,可以是人物塑造的模仿,也可以是语言技巧的模仿。

如四年级《麦哨》一文可以引导孩子感受文章的结构及情感特点,通过麦哨的声音串起全文,首尾呼应,此起彼伏,传承久远。

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玩耍的内容多么贴切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上下课的铃声”为线索行文,“丁零、丁零……”下课铃声响了,校园顿时热闹起来,“走廊上……,小操场上……,乒乓球桌旁……沙坑旁……”同学们各干什么。

“丁零、丁零……”上课铃响了,校园又恢复了平静。

这是行文线索的模仿。

又如《林海》一文的第一段,句子间的逻辑非常紧密,可以引导学生用“我总以为”、“这回”、“才证实”几个词写一段自己对人、对事的认识的文章。

(2)借题发挥式。

它是相对于对照模仿来说的,不是一对一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更多对象认识感悟的基础上把其中印象深刻之处巧妙的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他全新的意义。

如在指导学生根据“公路上电动车、摩托车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进行写作时,可反映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可反映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从而提出要加强交通管理:

还有反映摩托车尾气排放,污染城镇环境,从而呼吁保护环境的。

由于立意不同,作文迥然不同,很有创意。

又如:

我们缙云的母亲河一一好溪,就从学校的旁边流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班里的同学对它非常熟悉,于是针对好溪,笔者引导孩子们进行自由习作,让孩子们问问亲朋好友,了解一下好溪的过去,再仔细观察一下现在的状况,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或者存在什么问题。

笔者也时常深情并茂启发他们,老师很喜欢在好溪上划船、游泳,它给了我很多的快乐,我自己又给它取了一个新的名称一一“快乐源泉”,这样一来,不也就赋予了好溪感情色彩啦?

经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写作的热情很高,有的说,好溪以前经常发大水,变成“恶溪”。

(3)创新发展式。

它是指在原作的思路,进行创新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的新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这是对原作的创新与再创造。

从模仿的范围来,又可分为:

①仿篇,亦称为全仿。

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

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

②仿片断,亦称点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

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

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

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

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

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

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

哪些该仿。

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

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

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

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

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文后,笔者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

2、改写

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

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

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

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在十一册教材中,《暮江吟》可以改写成一篇写傍晚到夜晚江边美景的文章。

《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叙事的文章。

一位同学是这样改写《赠汪伦》这首诗的:

秋天的太阳冉冉升上了明朗的天空,把湖水映得通红。

湖边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着。

李白独自站在船头,望着无边的湖水,不禁想起那一幕幕欢乐的往事。

多少次与汪伦在月下饮酒作诗;多少次与汪伦在庭院赏花舞剑;多少次与汪伦在桃花潭边谈天说地……想到欢乐不再,李白心里一阵惆怅。

船夫解开缆绳,正准备起航。

突然从远处传来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声:

“好朋友啊!

愿你一路平安,让我的祝福,伴你万水千山……”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李白心里一惊,这不是我的好朋友汪伦吗?

他急忙叫住船夫,迫不及待地跳下船,迎上。

只见汪伦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像一片鲜艳的红霞从山坡上飞来。

他们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就像握住他们真挚的友谊。

这时,汪伦说:

“李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啦!

请李兄多保重!

”李白朗声笑了笑,说:

“汪兄,来日方长,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汪伦含着泪水,解下披风,给李白披上。

此刻,连豪气冲天的李白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真是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啊!

在船夫的再三催促下,李白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船,与汪伦拱手作别。

船渐渐驶向远处,李白回头看时,只见汪伦还站在岸边向他招手。

还可以改变文体:

根据郑板桥的《竹石》写一篇抒情散文《竹颂》或童话《岩竹》。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缩写课文,把故事的梗概用二百字左右写下来,也可以扩写课文,如把“唐僧认不出妖怪,最后还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这句话扩写具体。

④改变写作顺序:

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如在写作顺序结构安排上,可采取顺叙、倒叙、补叙、插叙等多种形式。

如将倒述改为顺序写。

3、想象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都留有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发挥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

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

想象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一些:

(1)看图想象。

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

课文中只用“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

学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

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

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邱少云的表现,想象他的内心写一段话。

通过想象写,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了角色心理,学习运用内心描写的方法,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深化对英雄精神的感受。

(2)换位想象。

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后写作。

(3)拓展想象。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