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057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南亚金融危机.docx

东南亚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

一、背景

从世界范围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东亚地区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东亚地区各国对这种变化和挑战还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明显上升。

美国出于自身的考虑,昔日的盟友和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地区都被认为是自己的挑战。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和各种贸易壁垒则是对美国的挑战。

正是由于这些变化,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已成为国际对外关系的核心目标。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在多极化发展的同时,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加快,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科技进步特别是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世界日益联接成一个整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网络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突出地变现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征。

第二,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方向,全球性的市场日渐形成。

第三,国际产业分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正从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生产体系,使生产的全球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分工越来越细,跨国协作越来越广泛。

第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和重要变现,国际金融市场也日益全球化,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

这次金融危机从表象来看,是手持巨额透支基金的国际投机商炒出来的。

因为在现代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投机活动无处不在,几十亿,上百亿元的交易在电脑键盘上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三)世界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走向多元化

目前,多数国家还是将自己的货币和美元挂钩。

这一方面是传统,另一方面,美元在各国货币中占优势地位。

在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实行的都是以某种形式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它可以使本国的货币汇率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贸易发展。

但由于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美元独来独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区域性的货币集团纷纷成立,这表明世界金融秩序和金融体系正在进行着以多极化为趋向的结构调整。

世界金融体系的多极化发展增加了世界金融秩序的不稳定性,因此现在世界各国都相继采用浮动汇率制,企图靠市场解决问题。

但是在自由化的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的变化常常被投机商利用。

二、过程

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最早起源于泰国。

早在今年2月,由于国际投机商谣传泰铢将大幅贬值,导致外汇市场狂抛泰铢浪潮,泰国政府耗尽了20亿美元外汇储备才平息了这场风暴。

到5月初,谣言再起,引起了泰铢的再次大幅度波动。

当6月份泰国财长辞职谣传变成现实,国际投机商乘机大量抛售泰铢。

泰铢猛跌至1美元兑28泰铢。

泰国政府耗尽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仍无力挽救市场,7月2日泰国的中央银行,即泰国银行,宣布放弃实行了13年之久的泰铢联系美元汇率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

这导致泰铢汇率全面崩溃,泰铢实际立即贬值20%左右,泰国股市也大幅急挫,连创历史新低。

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

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跌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

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

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

1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

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

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波及了一些拉美和中东欧国家。

巴西和阿根廷也受到强烈的冲击,股市普遍下跌,仅圣保罗股票交易所股指就下跌达15%。

而中东欧的马其顿、捷克等国的货币也有较大幅度的贬值。

就波及面而言,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程度不亚于1994年底墨西哥的金融危机。

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表1 七种货币对一美元汇价

货币4月30日9月8日贬值程度(%)

泰铢26.136.027.4

比索26.432.017.4

马元2.512.9013.3

印尼盾2431290716.4

新加坡元1.451.514.0

新台币27.728.63.0

韩元8929081.8

三、产生的原因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第一,资源配置不当,经济结构失衡,是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要合理地配置资源,这是经济建设中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而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建设中却逐渐背离了这一规律的要求,将大量的内资和外资投向了房地产和股市,特别是投向了房地产部门,从而使房地产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经济持续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等部门却得不到资金支持,严重滞后,形成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

在这次危机前,东南亚地区各国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国内外金融市场借入的资金。

泰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房地产开发商投入的资金占其信贷资金总额的50%,新加坡超过30%,马来西亚占29%,菲律宾在25%以上,印尼为20%以上。

近年来,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放慢,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大量写字楼、住宅楼空置。

泰国房地产空置率高达20%,印尼为18%,菲律宾在15%~20%之间,马来西亚也有大量房屋积压。

由于这些国家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不断下跌,房产泡沫破灭,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回贷款或投资的希望越来越小,于是便形成了大量呆帐。

泰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呆帐高达400亿美元,印尼银。

这样,这些国家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就无力偿还从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借来的资金,信贷气泡也破裂了,金融业的种种脆弱性开始表现出来。

一旦出现风吹草动,长期存在的市场不安情绪就会转化为普遍的金融恐慌心理,削弱市场的支撑力,引发金融危机。

行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7%,马来西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比重也很大

继亚洲四小龙(日本、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以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近年来也开始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政策。

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出口为导向,建立在外延投入增加的基础上。

但这是一种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缺乏科技和生产效率支持的工业化政策,很难长期维持经济的高增长率。

一方面,由于它们没有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经济结构单一化,劳动成本逐年提高,未能从粗放式经营转为集约式经营,工业结构也未能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力成本增长快于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地削弱了东南亚各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当一些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大国,如中国、印度等,也进入国际市场时,使得东南亚国家受到竞争的压力,其出口优势受到了挑战。

因此,这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和出口放缓的现象。

以泰国为例,泰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出口增长推动。

然而泰国的出口产品单一,主要是电子产品。

由于泰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泰铢随美元汇率这几年的不断攀升,泰国出口电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减弱。

同时其他国家电子产品的激烈竞争,也加剧了泰国出口的恶化。

1996年世界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不振则是雪上加霜,使得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5%下降至1996年的3%,经常项目逆差状况更加恶化,经济增长率也随之大跌。

经济增长率从1995年前十年平均增长率的8.5%下降至1996年的6.47%。

经常项目的赤字也超过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安全下限5%,达到8.2%,比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时的7.8%还高。

1996年泰国经济已是岌岌可危,有限的外汇储备难以给泰铢的汇率提供足够的支撑。

在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泰国国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足,很难消化来自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波动带来的冲击。

泰国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决定了其经济的稳定性不高,抵御国际市场风波冲击的能力不强。

第二,经常项目逆差,外债严重失控,是引发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东南亚地区各国都是把促进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其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出口拉动。

泰国出口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其中电子产品出口的比重很大;马来西亚电子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5%,1996年,受美元汇价走强和世界电子产品需求萎缩的影响,东南亚各国出口大幅度下降。

泰国的出口从1995年的22.5%下降到1996年的0.1%。

这对主要依靠出口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东南亚各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工资增长过快,需求旺盛,导致进口大幅度增加,结果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便出现了巨额逆差。

1996年,泰国经常项目逆差达16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9%(超过了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前的7.2%),马来西亚占6.3%,印尼占5%,菲律宾占4.3%。

经常项目逆差,促使这些国家大量举借外债。

在1997年危机爆发前,泰国的外债总额达900亿美元,菲律宾为390亿美元,马来西亚达270亿美元,印尼则高达1000亿美元。

这几个国家不仅举债规模失控,而且外债结构很不合理。

以泰国为例,在其900亿美元外债中,短期债务高达440亿美元,占外债总额的一半。

这种债务期限结构,使偿还期过于集中,增加了偿债压力。

与外债规模相比,这几个国家外汇储备普遍不足。

1997年6月底,泰国的外汇储备仅330亿美元,马来西亚是280亿美元,印尼是184亿美元,菲律宾只有97亿美元。

外汇储备不足不仅影响了它们对外债的清偿能力,而且不利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抵御外部冲击,使国际投机家有机可乘。

第三,汇率制度不灵活,是引发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制度上的原因。

80年代,出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东南亚各国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种体制便利于国际贸易结算,有利于投资者作成本和收益估算,有利于增强国际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外资流入,对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它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些条件,如出口稳定增长,进出口贸易结算美元比重大,美元汇率稳定或略有贬值,外资流入增加,外债负担较轻,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较低或能够对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管理。

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这些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就美元汇率而言,近两年来,由于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通货膨胀率走低、出口迅速增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地位不断上升,美元汇率持续走强。

当美元汇价被强化后,这些东南亚国家没有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汇率机制,结果造成本币升值,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引起经常项目赤字猛增。

这些国家的货币实际上已经贬值,但为了维持名义汇率的稳定,也不将其贬值,仍坚持实行本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安排。

这就使国际投机商有空子可钻。

当本币遭到国际投机家的冲击时,为避免眼前就要发生的本币贬值,它们不惜抛出巨额外汇储备,吃进本币,到实在敌不住市场力量的冲击时,才不得不宣布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而实行浮动汇率制,这等于是被迫让本币大幅度贬值。

它充分说明,汇率制度不灵活,很容易招致国际投机家的冲击,引发金融危机。

90年代,几次严重的货币危机大都发生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

第四,解除资本项目管制,完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是引发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政策上的原因。

80年代后期,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在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经济承受能力相当弱、尚未建立防范金融风险机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能力很差的情况下,就追随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步伐,过早地解除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完全开放了国内金融市场。

就拿泰国来说,它在1990年5月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8条款,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减少了对资本项目的限制,放开了利率。

1992年5月,泰国对外汇交易进一步实行自由化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非居民泰铢帐户。

1993年3月,为把曼谷建设成为印度支那地区的金融中心,又建立了曼谷国际银行设施(BIBF),该设施成为外资流入的重要渠道。

1994年,泰国完全实现了资本项目下的货币可自由兑换,完全开放了本国金融市场。

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方便了资本流入和流出,使泰国公司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海外资金,但却撤销了抵御国际投机家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国际投机家的投机性炒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实际上是过早地解除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完全开放本国金融市场的一个严重的后果。

第五,金融业不健全,金融监管不力,是引发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管理上的原因。

始于80年代的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金融深化改革,一方面,改善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促进了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则随着利率上限、贷款投向和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取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愈演愈烈,成本上升。

为了对付成本上升和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涉足能够提供高回报率的房地产业和证券业等高风险行业。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泡沫经济生成的时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确获得了高回报。

但是,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泡沫经济破裂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不得不承受大量不良债权的困扰,并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业严重脆弱化,成为风险高度集中的薄弱环节。

之所以会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业不健全,金融监管不力。

在一较长的时间里,东南亚某些国家对金融业的管理大多过于疏松,对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没有严加管理;对信贷不加任何约束,信贷规模扩大过快,贷款往往借给风险大的借款者;对金融业的财务状况缺乏必要的监督,不能及时处理违规、违法行为,等等。

这样,这些国家金融业产生严重的不良债权也就在所难免了。

从理论上讲,不良债权如果过高,一方面,会导致对本国银行的信任危机,银行等金融业将丧失充当金融中介的正常功能,实物经济也将因此而陷入混乱和危机;另一方面,将会使外国投资者丧失信心,导致资本外逃,进而引起国际收支危机。

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来说,当外国投机者发动对该国货币进攻时,货币当局将无法拿起利率武器,保卫本币不受攻击。

因为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必将导致早已为不良债权所困扰的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

历史经验反复说明,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不能拖延,拖延的时间越长,越难解决,最后只有通过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来解决。

外因

第一,由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产生的世界经济实力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的不平等性,是引发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外部根源。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强,在经济、贸易、金融、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占居绝对强势、优势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经济实力弱,在经济、贸易、金融、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则处于弱势、劣势的地位。

这就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能够凭借它们的强势、优势地位,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全面的经济扩张和经济控制,以便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取得多种直接间接的经济利益。

在当代国际金融领域仍然由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情况下,这些国家所拥有的雄厚的经济金融实力,巨额的金融资本,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发达国家的这种巨额金融资本到处流动,随时都可能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一旦抵挡不住,就会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第二,国际游资的冲击,是触发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最直接的外部原因。

国际游资是一种为追逐高额利润而经常在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移动的短期金融资产。

它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较大的投机性和较强的隐蔽性。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游资在72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每天有12000多亿美元的游资在全球外汇市场寻求获利机会,相当于实物交易的近百倍。

游资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基金,国际上基金数量巨大。

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达35000亿美元以上,按资产组合原理将其中一部分投向某一方面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此外,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基金(养老和人寿保险基金)共有65000亿美元(其中美国50000亿美元,日本15000亿美元)。

多数基金的投资战略是将15%投放国外,并将投放于国外的基金的10%注入新兴市场的股市。

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是通过汇市和股市进行,其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90年代以来,国际游资多次冲击国际金融市场,使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汇市、股市乃至整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行情大起大落。

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美籍犹太裔匈牙利人、投机大亨索罗斯①眼看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金融问题,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就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量子基金(91亿美元),在汇市和股市上,首先向泰铢开刀,进行投机,引起泰铢大幅度贬值和股价下跌,促使一般性短期游资大量流出和流入的减少,造成金融恐慌心理,并迅速蔓延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引发了这场金融危机。

据泰国估计,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泰国外资净流出额高达164亿美元,索罗斯就从泰国获得了30亿美元的投机利润。

而索罗斯之类的投机家的货币投机活动之所以能够得逞,并获得巨额投机利润,则是因为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具备了国际游资直接冲击所需要的六个条件。

这六个条件是:

1.被冲击国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市场利率,并有其他获得高额利润的途径;2.被冲击国的汇率相对稳定,存在一定的高估成份,存在货币贬值的因素;3.被冲击国汇市、股市的规模相对狭小,容易遭受冲击;4.被冲击国的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外国的基金能够购买该国货币;5.被冲击国允许外国投资者开立短期资本项目本币帐户;6.被冲击国的汇市、股市对外国投资者的开放程度较高。

在这六个条件中,只有第1条满足后,才会有大量游资进入;第2、3条满足后,投机家才有获得暴利的可能;第4、5、6条,保证了投机家能够从操作上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正因为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具备这几个条件,所以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家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作为它们攻击的目标,并获得了成功。

第三: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就贸易方面来分析,首先,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会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使我国出口能力下降,贸易顺差减少,但实际上我国的出口地区和出口产品结构与东南亚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东南亚国家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很大;其次,东南亚各国发生金融危机会使其出口能力下降,从而会影响到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

但对东南亚的出口在我国的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其进口的减少对我国出口总水平的影响也不大;再次,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虽然在短期内使其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有所提高,但金融危机和货币贬值必然会导致这些国家物价上涨并引发通货膨胀,最终造成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成本增加,竞争力削弱。

就投资方面而言,目前我国约利用外资3200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2000亿美元,外债1200亿美元,短期外债只占总外债规模的12%,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的外资和外债结构比较合理,国际投机势力不可能在我国兴风作浪。

因为这里不存在国际投机势力生长的“土壤”。

同时我国的外汇市场基本上还是个不开放的市场,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目前也没有开办外汇期货,外汇管理体制是严格而且相对封闭的,国际游资很难对人民币形成冲击。

其次,由于东南亚各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导致外资从这些国家撤出,这些撤出的外资必然要寻找别的投资场所,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极有可能吸引一部分外资流入我国。

最后,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这些国家的许多企业陷入困境,它们正以比平时优惠得多的条件寻求外部合作和投资,这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一次契机。

五、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1、要循序渐进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

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是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谁也回避不了。

但这次金融危机表明,一国在解除资本项目管制、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前,一定要通过改革调整好本国的经济结构,搞好本国建设,提高综合国力;一定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金融体系,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建立一套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

否则,贸然解除资本项目管制,完全开放金融市场是危险的。

因为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对一个金融体系脆弱、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监管能力差、没有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国家来说,是防范和抵御国际游资冲击的一道防线。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没有受到直接冲击,就是因为我国还没有解除资本项目的管制,还保留了这道防线。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解除资本项目管制要慎之又慎,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要循序渐进。

2、要健全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业很容易成为风险集中的薄弱环节。

要防范金融风险,关键在于金融体系本身。

如果一国的金融体系不能以安全的方式动员、聚集和分配社会资金,中央银行的监管不力,就有可能使投资失控、经济结构失衡,从而导致宏观经济的运行大起大落,并最终成为爆发金融危机的诱因。

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要防止国际游资的攻击,就要健全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使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以提高金融体系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香港之所以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波动较小,与其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严格规范、法制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分不开的。

我国要逐步地构建这样一套金融管理体系,就必须完善金融监管法规,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调控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证券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防止过度投机及经济泡沫化;加强对引进外资的管理,对外资进行必要的调控和引导,改善外资结构,以杜绝外资行为的投机化和对外资的过度依赖。

3、经济发展应依靠国内储蓄和国内市场,而不能过分依靠外资和国际市场。

东南亚一些国家过多地依靠外债来发展经济,外债规模过大,外资结构不合理,泡沫经济严重,最终造成严重的金融危机。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其根本在于坚持了依靠本国储蓄,依靠本国市场为主,引进外资作为补充的发展经济战略,并不断开拓国外市场,使经常帐户保持盈余。

发展中国家应特别注意不能依靠外债来支撑经济发展,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高本国的储蓄率和储蓄转化投资的效率,以促进本国经济效益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4、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发展的连贯性。

1995年,泰国占70%左右过度的对外贸易比例,严重破坏了产业间比例的平衡,导致出现产业间发展关系之大忌,即产业之间的互不协调发展,失去了产业结构有机连接后出现的产业发展的最佳系统效应或聚合效应。

正是由于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