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187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docx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

读书莫忘做笔记的阅读答案

【篇一:

《读书莫忘做笔记》讲解版】

p>《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

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

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

”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

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

“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

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

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⑹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

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⑺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⑻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

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⑼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版)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读书莫忘做笔记。

”或“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或“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1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

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

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是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13.“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

放在文中第⑥段最合适。

因为第⑥段讲的是温习笔记的重要性。

这句话所说的正是温习笔记之事,与第⑥段内容一致。

1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读书莫忘做笔记的观点(或“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具有说服力。

1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b)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篇二:

甘肃省定西市2015年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

txt>语文

校对制作:

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

天.

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宵。

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

一。

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碧波荡漾于脚下,,构成了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⑴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称()巅()浑()

⑵将文中的划线词语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若原词中有错字,请改正后再抄写。

⑶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使之与“碧波荡漾于脚下”形成对偶,最恰当的一项是()

a.薄云在山间缠绕b.山间缠绕着薄云

c.薄云缠绕在山间d.只因薄云在山间。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影片《木星上行》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

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周道入砥,一泻千里。

........

d.剪纸、刺绣、皮影、砖雕是陇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可总有人对这些产品不屑一...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英国举行的羽毛球公开赛首轮比赛中,林丹战胜中国香港选手魏楠,闯入男单16强。

b.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包括一大批甘肃省在内的8个省区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得到认定和发现。

c.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d.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使少年因不当用耳机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

4.以下是某同学读《西游记》时所做的笔记片段,请你阅读后完成⑴-⑵题。

【甲】石猴为学长生之道,漂洋过海,历尽千辛,寻访十余年才遇到菩提祖师,学到真本领。

他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乙】菩提祖师教会了悟空七十二变化和筋头云,他是位好老师;唐僧虽然没教给悟空什么本事,但他指引悟空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最后成了佛,他也是位好老师;如来佛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让悟空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明白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他也是位好老师。

我发现,身边的老师也各有特点,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

⑴读书爱思考就会有很多收获。

从【甲】【乙】两个片段来看,该同学的收获是什么?

(2分)

⑵你在读我国的古典名著时,脑海中也定然闪过思想的火花,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2分)

5.用一句话概括下图的主要内容。

6.默写

⑴,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⑶,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⑷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⑸“春”在古诗中很常见。

如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又如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河西走廊的月亮

黄文山

⑴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⑵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灿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

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

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砺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⑶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

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

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

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⑷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

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

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⑸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⑹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

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轶浩瀚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

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

⑺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

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

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

可以想象,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⑻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

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

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

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

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煌煌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

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⑼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⑽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⑾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漫长的驼路上,绝非只有空旷;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绝非只有寂寞。

⑿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苦难的历程与热诚的求索……都在这里频繁地发生和发展。

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

从此,多少男儿的豪情,多少男儿的热血,多少男儿的希望,都与这空旷的土地联系在一起。

⒀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即使是南方的湿润、富庶和繁华,也无法使她动心。

⒁此刻,月亮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这又干又冷的戈壁滩,用她光洁的玉臂抚摸着荒芜,抚摸着苍凉,也抚摸着我们这群不期而遇的旅人的心情。

⒂于是我们继续西行。

(节选自《散文》,略有删改)

7.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分)

8.根据提示赏析词句。

(4分)

⑴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灿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⑵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

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赏析加点词)(2分)

9.有人认为,选文第(3)段和第

(1)段交换位置后表达更顺畅,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10.说说你对“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这句话的理解。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

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

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

”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

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

“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

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

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⑹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

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⑺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⑻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

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⑼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版)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分)

1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

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2分)

13.“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

为什么?

(2分)

1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1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2分)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12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①②【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

“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

③④岩穴。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蔡答曰:

“夜光之珠,不必出

⑤⑥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

⑦⑧出,何必常处。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

征兆、任命。

②仄陋:

指地位底下的人。

③岩穴:

指隐士。

④亡国之余:

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三国时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

⑤孟津之河:

黄河。

⑥盈握之璧:

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

⑦何必常处:

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

⑧苗裔:

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2分)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自比于管仲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将军岂愿见之乎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2分)

⑴凡三往,乃见()⑵先主遂诣亮()..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2分)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

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5分)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

(2分)

四、综合性学习(8分)

24.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引发国人对河西走廊的关注,学校开展以“关注河西走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

搜集材料

【材料1】至【材料6】是组内同学搜集的,请你从本试卷中再挖掘一则与河西走廊有关材料,作为【材料7】

【材料1】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出土于甘肃武威,是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品中无与伦比的珍品。

【材料2】河西走廊境内的三大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

【材料3】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其价值非凡,魅力永恒。

【材料4】长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处处可见戈壁荒漠。

曾经富饶的丝绸之路黄金段,近年来被生态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

【材料5】在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沙漠包围。

全县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94.5%,其生态问题之严峻,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在河西走廊西头,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敦煌逼近。

【材料6】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西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以“天下第一雄关”著称于世。

【材料7】。

活动二整理材料

前6则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与有关,另一类与生态环境有关。

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材料是(只填写材料序号)。

(2分)

活动三分析材料

分析以上两类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哪两个结论?

(每个结论不超过20字)(4分)

【篇三:

201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txt>语文试卷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1.请将以下内容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呢。

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改为

(3)在文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4)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一个句子。

3.仔细观察右边漫画《组合拳》,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4.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5)《醉翁亭记》中描写晨昏景象的语句是:

,。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水封直到夜郎西”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而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7)写出含有“河”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

5.走进名著。

(1)(填作品名)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本书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其中表达了在得到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对家中保姆深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

蚂蚁对蝉说:

“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

”蝉回答说:

“那时我

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

”蚂蚁笑着说:

“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这个小故事出自《伊索寓言》,采用手法,讽刺,对人们有一定教育意义。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一)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明确界定公共场所的定义,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

教育部也下发文件,校园内禁止吸烟。

6.你所在的学校将要进行一次禁烟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7.如果看见你的同学小明正在吸烟,你将如何劝说?

(二)结合材料,综合探究。

【材料一】2014年12月7日,燕山大学23名大学生在海边玩雪时,发现一名女子向海中走去。

情况危急!

他们不顾天气寒冷、海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