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1903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

【最新】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织布B.

耕田

C.

生火D.

灌溉

2.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

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

3.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

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

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要吸烟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量取液体D.

称量固体

6.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

A.属于有机物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H25N34O3Cl中原子总数为62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

7:

8:

17

7.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8.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9.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

10.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

NH3

70

56

44.5

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二、填空题

11.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下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1种即可),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_。

(2)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

____(写出1条即可)。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Cu2(OH)2CO3],这是铜与O2、H2O、_____(填化学式)反应的产物。

(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三、实验题

12.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________(填序号).

①加药品②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4)若要收集干燥的

,可将含有水蒸气的

从装置B的________(填“m”或“n”);再用装置________(填“C”或“D”或“E”)收集.

(5)向集满

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四、流程题

13.

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主要含有

)可制取

,其部分流程如下:

(1)

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________(填1种即可)

(2)

与稀

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写出

与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试剂Y为________(填序号)

溶液②

溶液③NaOH溶液

(4)从

溶液中析出

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

1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铝比铜______(填“强”或“弱”)。

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

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

含有镁粉

假设三:

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

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___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___。

假设三__________(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

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0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10.0

实验现象

-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6.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请计算: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

(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织布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耕田只是土壤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生火是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灌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D

【详解】

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

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空气,选项正确;

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能节约纸张,可减少对森林的砍伐,选项正确;

D.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但现阶段并不能禁止使用化肥,选项错误,故选D。

3.C

【详解】

A、碳、铝元素属于不同种类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选项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方格的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铝的原子序数为13,选项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方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并且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选项错误,故选C。

4.A

【详解】

A、微量元素也是人体必需元素,如果缺乏也会影响人体健康,选项错误;

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选项正确;

C、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选项正确;

D、吸烟有害健康,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建康,所以不要吸烟,选项正确,故选A。

5.B

【详解】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到试管内壁,选项错误;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选项正确;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读数大于液体体积的实际值,仰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读数小于液体体积的实际值。

6.B

【详解】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而该物质中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选项错误;

B、该物质由氢、氮、氧、氯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C、一个H25N34O3Cl分子中原子总数为63,选项错误;

D、该物质中,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25:

34:

3:

1,选项错误,故选B。

7.D

【详解】

A、据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错误;

C、据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二氧化氮是反应物,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选项正确,故选D。

8.A

【详解】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也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分子中不含氧气,选项错误;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棒是可燃物,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选项正确;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气中的小,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选项正确;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选项正确,故选A。

9.A

【详解】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选项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现象,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虽然铁制品的不断锈蚀,但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变,选项错误。

D.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但尿素中含有氮元素,也是氮肥,选项错误,故选A。

10.C

【详解】

A.据表可知,氨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项错误;

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4.0%,选项错误;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选项正确;

D.NH3是气体,气体的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有关,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所以物质的溶解度的数值大于同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

11.铜(铝、铁)塑料抗腐蚀性好CO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详解】

(1)图中所标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铜、铝、铁,故填铜(铝、铁);

其中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塑料。

(2)合金的优点有抗腐蚀性好等,故填抗腐蚀性好(合理即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反应物含有含碳元素的物质,而空气中含碳的物质为CO2,故填CO2。

(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填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12.锥形瓶③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且消耗的液体药品较多mECa(OH)2+CO2=CaCO3↓+H2O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制取气体时,在加入药品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故填③。

(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且消耗的液体药品较多,故填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且消耗的液体药品较多。

(4)用液态干燥剂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时,一定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所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即m管进入瓶中,故填m;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选择E,故填E。

(5)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产生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OH)2+CO2=CaCO3↓+H2O。

【点睛】

选择收集气体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

不溶于水的气体选择排水法收集,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选择向下排空气法。

13.+2Fe2O3复分解反应Fe2O3+6HNO3=2Fe(NO3)3+3H2O。

②蒸发结晶

【解析】

【详解】

(1)NO3的化合价为-1价,设钡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x+(-1)×2=0,x=+2,故填+2;

由图可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为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故填Fe2O3。

(2)BaCO3与HNO3的反应是盐与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

氧化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Fe2O3+6HNO3=2Fe(NO3)3+3H2O。

(3)由图可知,硝酸铁与Y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Y应该为氢氧化钡溶液,故填②。

(4)使硝酸钡溶液中的硝酸钡全部形成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14.对比实验MnO22KClO3

2KCl+3O2↑有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收集气体的体积

【详解】

(1)实验1中没有加入可能作催化剂的物质,设置实验1的目的与其他组作实验对比,故填对比实验。

(2)收集50mLO2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催化效果越佳,MnO2用时最短,所以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MnO2,故填MnO2。

(3)KClO3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KClO3

2KCl+3O2↑。

(4)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0.5gKCl,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实验1所用时间短一些,说明KCl有催化作用,故填有;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KCl,KCl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故填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

(5)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故填收集气体的体积。

【点睛】

如果一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究其中一种因素的影响方式时,其它因素应保持不变。

15.强Mg+2HCl=MgCl2+H2↑一镁粉可能成立滤纸条变红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是溶液呈碱性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实验方案:

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详解】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铝活动性比铜强,故填强;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Mg+2HCl=MgCl2+H2↑。

(2)氯化镁易溶于水,由实验1可知沉淀不溶于水,所以沉淀不是氯化镁,则假设一不成立,故填一;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产线氢气产生气泡,由实验2可知沉淀溶于稀盐酸时不产生气泡,说明沉淀中不含镁粉,故填镁粉;

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不产生气泡,所以假设三可能成立,故填可能成立;

氯化氢气体溶于紫色石蕊溶液中呈酸性,滤纸条会变红,故填滤纸条变红。

(3)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是溶液呈碱性,故填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是溶液呈碱性。

②根据表中信息,镁与盐酸反应后镁条有剩余继续与水反应才会有灰白色沉淀,可猜想:

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可设计实验方案为:

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故填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实验方案:

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16.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6.2%,故填26.2%。

(2)解:

设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58.5:

84=x:

8.4t

x=5.85t

答:

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8.5t。

【详解】

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