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709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2015—2016学年上期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人:

周勇莉使用人:

单元内容及

课时安排

共10课时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单元

学习

目标

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单元

教学

重点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

教学

难点

1、发现、体会精彩词句并进行简单练习。

2、根据课文描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积极、合理的想象,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

1、观潮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给课文分段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任务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

学生学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假期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能和大家分享你看到的美景吗?

分享的时候能谈谈当时自己的感受就更棒了。

2、引入单元导读。

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内容。

3、引入新课。

修改意见:

1、学生交流见闻

2、阅读导读,明确本组学习内容与任务。

3、学生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学习任务如下: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二)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

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修改意见:

1、学生根据提示预习课文。

完成预习提单。

2、合作探究:

读词语,互相订正易错字音,尤其是几个多音字:

笼罩(笼:

读“lǒng”不读“lóng”)

薄雾(薄:

读“bó”不读“báo”)

风号浪吼(号:

读“háo”不读“hào”)

同桌交流,说说难写或易写错的字。

(重点识记“罩”、“蒙”、“贯”)

重点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横贯”的意思。

3.朗读课文

4.说说自己阅读后感受。

三、互动交流,小组合作

1、你怎样给课文分段,理由是什么?

2、师相机引导点拨,(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修改意见:

 

1、学生边读边思考。

2、生汇报交流:

第2自然段写的是潮来之前的情况,

第3、4自然段写的是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第5自然段写的是潮去时的景象,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练读。

4、学生互评。

四、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教师及时掌握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没有掌握的同学进行点拨引导。

2、师评:

对完成得好的小组、同学提出肯定、表扬,激励大家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并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修改意见:

 

学生完成检测: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bó()lǒng()háo()

薄笼号

báo()lóng()hào()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D、变成原来的样子。

——()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

1、观潮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1、熟悉学案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

学生学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观潮视频,让学生感受壮观景象。

2、提问:

看了之后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引导学生抓出:

奇观)

3、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朗读。

修改意见:

1、学生观看视频,

2、交流感受

3、根据老师提问自主学习

二、生成点拨,深入理解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联系课文插图,想想钱塘江大潮来前,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2、想想大潮来时声音和江面景色有什么变化?

3、想想钱塘江大潮过去后,江面的又是怎样的呢?

画出有关词句。

4、指导朗读,想想要怎么读出大潮气势和变化。

5、指导背诵

修改意见:

 

1、认真观看第一幅插图,画出潮来前的有关词语和句子: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人群又沸腾起来。

2、结合第二幅插图,画出潮来时有关的比喻句:

①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找出潮去时的有关词句:

潮头奔腾西去 余波漫天卷地 江面风号浪吼 江水涨了

4、同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然后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

三、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

作者怎样写出“奇”的?

2、根据课文和你想象的画面,创造性复述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

4.模仿课文3—5自然段,写一场大雨,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

修改意见:

1、学生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

2、选择背诵课文3、4自然段其中的一段。

3、学生练习复述。

4、小练笔。

四、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给学生听写,并让学生听写后及时改错。

2、其余的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

3、教师根据学生自测情况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自测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

指导学生谈学习收获。

拓展课外知识:

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修改意见:

 

学生完成检测:

1、听写

2、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再近些,只见(),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

C、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板书设计:

潮来前: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1、观潮潮来时: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天下奇观

潮来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穆、玛、涓、滔、脉、卉、罕”7个生字。

2.能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4.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

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

学生学

1、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

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课题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修改意见:

1、观看图片,认真听老师的介绍。

2、齐读课题。

 

二、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合作自主探索,初感其“奇”

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文中有哪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读完课文后,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特点吗?

4、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5、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吗?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为什么?

修改意见: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之间互相正音纠错。

2、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自主识记“穆、玛、涓、滔、脉、卉、罕”7个生字和多音字(秘、藏)。

3、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

4、学生谈感受 

5、学生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①……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②……映衬着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

③……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6、学生谈感受

三、互动交流,感悟全文

1、交流提示中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2、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3、出示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4、课文中一连用了几处“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5、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6.指导朗读

修改意见:

 

1.学生交流汇报,明确是用了数字说明。

学会“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找出做比较的句子: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4、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5、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了凌空的感觉:

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

6、学生自由练读,读出气势。

四、强化朗读,感悟升华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下面就分小组开个诵读会,把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给同学听,从读中细心体会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给予评价

修改意见:

1、学生小组朗读。

2、学生分组诵读并谈体会。

3、交流发言。

五、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出示自测内容,教师巡视。

2、同桌互改互评。

3、师根据自测情况给予评价,进行奖励。

修改意见:

 

1.下面句子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1)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

(2)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

(3)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

2、世界之最我知道: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我还知道许多世界之最,让我来写一些

六、课后拓展,总结课堂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

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修改意见: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奇观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

教学反思: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

3、鸟的天堂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茫浆律榕隙耀暇抛”等8个会认的生字;正确书写“灿、烂、竿、茫、桨、规、律”等7个会写的字;积累词语“应接不暇”。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每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任务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

学生学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修改意见:

1、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2、齐读课题。

3、听师介绍。

二、自主探索,学习字词

1、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认真预习的孩子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一说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4、你能收集到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或资料吗什么?

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5、指名反馈答案。

修改意见: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自主识字。

2、认真观察方格里的生字,注意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笔顺、结构。

3、学生再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

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

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三、互动交流,小组合作

1、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

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2、出示句子1: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⑴该这么读?

⑵写出了什么特点?

3、出示句子2: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⑴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

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⑵指导朗读。

修改意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能表示大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

(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概括)

2、练读句子1,体会榕树的与众不同,写出了美丽、奇特、壮观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教师及时掌握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没有掌握的同学进行点拨引导。

2、师评:

对完成得好的小组、同学提出肯定、表扬,激励大家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并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修改意见:

学生完成检测: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缝隙(féngfèng)

应接不暇(yīngyìng)

不可计数(shǔshù)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作者巴金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__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__。

第一次看到了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

3、鸟的天堂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

意识。

教学准备

1、熟悉学案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

学生学

一、预设情境,整体感知

1.导入:

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

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

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

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修改意见:

 

1、学生认真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2、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自主合作,朗读体会

1、指导朗读。

2、找出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思考讨论:

文中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而有的地方又加了引号呢?

修改意见:

1、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想

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自己的体会。

3、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

“天

堂”是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的“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三、生成点拨,深入理解

1、合作完成:

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

2、交流: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

为什么?

3、说一说:

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4、指导朗读。

修改意见: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分组交流汇报

3、一边读,一边想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你能为它写一篇导游词吗?

修改意见: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写导游词。

五、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自测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自测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修改意见:

 

学生完成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请列举文中三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_______了,到处都是_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

_______,小的,花的,_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有的_____。

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

板书设计:

大榕树大茂盛生机勃勃(静态)

3、鸟的天堂

鸟多欢快自由自在(动态)

教学反思: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

4*火烧云

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并能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任务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

学生学

一、情景导入,激活思维

1、课件出示课题与图片,师解说:

火烧云,就是朝霞和晚霞,它常出现在夏季。

课文写的是夏季的晚霞。

我们来看看,在女作家萧红的笔下,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课题)

修改意见:

观看火烧云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流利朗读课文。

2、思考:

什么叫“火烧云”呢?

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回答。

4、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为什么?

5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修改意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找出相关的句子: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齐读这句话,读出“烧”的感觉。

5、学生思考回答: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三、互动交流,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3、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

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4、默读课文3——6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呢?

 

修改意见:

1.学生回答(夏季傍晚的火烧云,从“晚饭过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的。

2、生谈感受。

3、练习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4、概括:

颜色、形状

四、生成点拨,深入研究

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2、课件展示这些颜色的火烧云: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

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4、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马是什么样的?

后来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5、指导朗读。

修改意见:

1、生汇报交流

2、试着用“ABB”式和“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玫瑰红……)

3、说词语:

(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4、选择自己喜欢形状的火烧云自由读一读。

5、同桌之间互相有感情引读练习。

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写得如此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的呢?

请小组同学交流,研究四~六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引导方法: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

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态变化的特点。

天空里还会有什么形态的云呢?

只有动物吗?

它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