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的生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431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赖特的生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赖特的生涯.docx

《赖特的生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赖特的生涯.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赖特的生涯.docx

赖特的生涯

工业设计史论文---赖特的生涯

王志伟

(中国海洋大学工业设计2010级学号080242010044)

摘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的奇思妙想造就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佳作,其设计理念是对20世纪建筑和艺术的革新。

作为举世公认的建筑大师,尽管赖特已辞世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力迄今犹存,许多作品都是现代建筑师们争相模仿的不朽之作,不少革新派的建筑作品也都打上了深深的赖特烙印。

关键词:

现代设计;建筑;赖特;草原式风格;有机建筑;美国式建筑;流水别墅

HistoryofIndustrialDesign---TheCareerofWright

WangZhiwei

Abstract:

FrankLloydWrightisthemostimportantarchitectinAmerica,enjoyingahighreputationintheworld.Hedesignedmanyconstructions,beenwidelypraised,whichisthemodernbuildingvaluabletreasure.Wrighthasagreatinfluencetomodernarchitecture,buthisarchitecturalthoughtshaveobviousdifferencewiththerepresentativefiguresofnewEuropestyle.Hewalkedauniqueroad.Wright'sstrangeideashaveproducednumerousamazingexcellentbuildings,whichbroughtaboutthe20thcenturyarchitecturalandartisticinnovations.Asoneoftheuniversallyacknowledgedmasterofarchitecture,thoughWrighthasdiednearlyhalfacentury,hisinfluenceinarchitecturaldesignfieldremainsforever.Hismanyimmortalworksarewhatmodernarchitectsscrambletoimitate,andmanyreformersarchitecturalworksaremarkedbydeepWrightbrand.

Keywords:

ModernDesign;Architectural;Wright;PrairieSchool;UsonianArchitectural;Fallingwater

0.引言

本文从设计生涯、设计理念、作品分析以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做了详尽的介绍。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现代设计史开端之际现代设计之父五人之一,其在现代设计特别是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希望通过对他生涯的探讨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现代设计,以更加独特的眼光重新审视建筑,其设计生涯将很大而且持续地影响我的一生,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师传奇的一生。

1.十九世纪中期的历史背景

1967年,美国内战刚刚结束两年,安德鲁·约翰逊担任美国总统,美国收购了阿拉斯加。

在建筑界,历史折衷主义成为当时主流。

十九世纪中期,由工业革命引导的现代建筑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1851年的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以及水晶宫的出现,直接导致的由拉斯金和莫里斯引领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从此设计几经变革走向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十九世纪正是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盛行的时期,这项运动后来传到了美国,流行于国际,成为国际主义风格。

在美国也引发了工业设计的变革。

美国建筑界早期比较著名的当为芝加哥学派。

但是芝加哥学派不免照搬欧洲的模式,并没有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特有的道路。

此时的美国建筑亟待革新,需要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后出现的一代代的天才建筑师们,也证实了,历史总会眷顾积极向前的勇士。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就是于孕育于当时而生的一位天才建筑师。

2.大师的一生

2.1青年时期

1867年6月8日,赖特(FrankLloydWright)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里特兰中心(RichlandCenter)的一个农庄。

他的父亲(WilliamCareyWright)是当地有声望的演说家、音乐家、传教士,母亲(AnnaLloydJones)来自于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SpringGreen(斯普林格林)附近的威尔士家族,是一个教师。

生于这样一个艺术素养相对很高的家庭中,赖特很小就对建筑产生了兴趣,并且他的母亲对他也抱有了很大的期望。

幼年时期,赖特一家过着一种近乎游牧般的生活。

在1878年全家搬迁到Madison之前,一家人曾先后在RichlandCenter、RhodeIsland、lowa和Massachusetts居住过。

从11岁开始,赖特在Madison生活了长达9年的时间。

这期间,赖特总是和叔叔一起,在Taliesinhill附近的农场度过夏天,他的父亲则在Unitarian教堂当牧师。

早年这段在威斯康星州农村度过的生活经历,深深影响到了赖特后来的建筑设计风格。

赖特认为一切美感均源于自然,因此比较强调建筑设计应当尊重天然环境,每幢建筑物都应当顺应和表现自然力来实现最佳境界。

赖特还提出了独具创意的“草原式风格”和“有机建筑”理论。

自1885年父母离婚后,赖特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

次年1月,赖特被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以就读“理科”课程的“特别学生”的名义录取。

由于父母离异带来的经济上的困难,为了支持这个家庭,当年赖特开始为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艾伦·D·考诺威(AllanConover)教授工作。

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期间,赖特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了土木工程,同时还为建筑师希尔斯比(JosephLymanSilsbee)绘图,并监督Unity小教堂的施工。

威斯康星州联合小教堂(UnityChapel)是赖特负责的第一项工程,该建筑是希尔斯比为罗伊德·琼斯家族设计的。

1887年12月,赖特在还有3个礼拜毕业的情况下退学,离开了Madison,作为绘图员跟随希尔斯比到了芝加哥。

[1]

当时的芝加哥正经历了一场大火,大火烧掉了几乎整个市中心,于是全美国的开发商都争先到芝加哥去做建筑,特别是摩天大楼。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L.沙利文的迈耶百货公司大厦。

路易斯·沙利文(LouisSullivan)是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美国建筑师之一,芝加哥学派建筑师,在美国现代建筑革新中起过重要作用,他强调装饰对建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经典名言。

1888年赖特在阿德勒(DankmarAdler)和沙利文的事务所找到了一份绘图的工作,并在沙利文的手下工作了六年;从绘图员升职为首席绘图员,并成为了沙利文的门徒和知心朋友,对公司承办的一系列住宅工程负主要责任,同时也照看其他类型的建筑工程。

沙利文是少数对赖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之一。

但赖特似乎并不完全赞同沙利文,因为当时以沙利文等人为主流的芝加哥住宅大多是欧式建筑,而赖特认为这没有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和周边形态,是不合理的。

美国多草原,而欧洲多山脉,所以以地貌来看,美国是不能照搬欧式建筑的,当时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风已经刮到了美国,赖特深受莫里斯思想的影响,以为美国建筑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一次芝加哥世博会上,赖特被日本馆深深吸引住。

日本建筑平缓、简单,很适合平原地貌,而且又漂亮典雅,赖特认为终于找到了一条美国建筑的出路。

后来,赖特就仿照日本的建筑设计了一种草原式住宅,于是就形成了以后赖特独有的设计风格-草原式风格。

赖特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并从此改变了美国建筑的道路,这种住宅后来在美国成为了美国郊区建筑的一个最基本模式。

[2]

当赖特私自接下了一项名为Bootleg的设计工作而被沙利文发现之后,两人之间产生了纠纷,因为这违背了当初两人之间的协议。

也许正是因为沙利文和赖特之间如此之亲密-前者找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儿子”般的人物,后者得到了一种可以作为替代者的“父亲”-当两人因为赖特雇佣合同和条款产生分歧时,情况看起来好像成了个人恩怨,至少在沙利文看来是这样的,他感到自己遭到了背叛,于是解雇了赖特。

这段小插曲也在两人的关系上蒙上了阴影,直到许多年后,两人才又握手言和,重新建立起友谊关系。

路易斯·沙利文逝世于1924年4月14日,在这前一天,赖特才刚刚到病房探望过他。

从1888年阿德勒&沙利文公司雇用赖特作为制图员开始的一段断断续续的关系就此画上了句号。

到了1890年,赖特已经升为首席制图员,在礼堂大楼顶层的双层套房中,他的办公室与沙利文紧紧相连,该大楼是阿德勒&沙利文公司成功的象征。

赖特在其自传和其他著作中回忆了深夜在那间套房中进行的很多谈话,他从中吸取了沙利文的设计哲学。

在他的导师身边参与多个大大小小的工程,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训练了。

后来在他回忆时写道:

“在六年的学徒生涯中,路易斯·沙利文都是我的老师和灵感来源,二十年前我的学徒生涯结束了,我进入了一个连他也没有尝试过得新的领域-家具建筑-并开始进行革新,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形式,整个过程一直是一个人奋斗-绝对一个人。

”在1893年,他因为合同争端离开公司的时候,他已经具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2.2成熟时期

22岁时赖特与CatherineTobin结婚,并在芝加哥郊区伊利诺伊州的OakPark(橡树园)定居下来。

橡树园住宅是由赖特向沙利文借款盖的房子。

赖特离开Sullivan的事务所之后,在芝加哥建立了自己的建筑实验室,结婚后赖特又把实验室搬到了家中。

在接下来的八年里,他设计了一批工艺精良、细节精湛的建筑,它们大多数是具有独特外形的房屋。

其中第一个杰作是1893年建在伊利诺伊州河边的Winslow私人住宅。

这个私人住宅是赖特为他的第一个客户WilliamWinslow设计的,它表明赖特喜欢用一种奇特的比例来表现建筑。

赖特相信建筑应该在人类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联系。

赖特声称他设计的建筑是有机建筑,能够反映出人的需要、场地的自然特色以及并且使用可利用的自然材料。

在这一时期,赖特最著名的建筑设计是PrairieHouse(草原式住宅),这种新型的房子屋顶的坡度很小,有深深的挑梁,但没有阁楼和地下室,长排的窗户更加强调了房子低矮的印象。

他采用完全自然的、带有半点的那种木料,并且没有使用油漆,让木料自然的美完美的体现出来。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设计一种全新的、本土化的美国式建筑。

此时,赖特和一些都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的芝加哥建筑师们共同组成了草原学派(PrairieSchool)。

虽然赖特本人并不喜欢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可实际上他已经成为这个学派的领导人。

赖特开始在公众场合做演讲,写一些文章以表达他对建筑的看法。

在他众多的演讲中最著名的是“机器的艺术和工艺”(TheArtandCraftoftheMachine)(1901年)。

它标志着现代设计的理念开始被美国建筑师接受和广泛的传播。

“工艺美术运动”(TheArtandCraftMovement)在那段时间是很流行的,这种理念相信工艺技术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设计。

相应的,赖特强调设计和设计的作用:

重要的是表现出木材的简单的美丽的自然特色,而不是简单的磨坊手工雕刻。

因此,强调简单化和坚持自然的处理材料是他设计作品的特色。

“我将整所房子的规模压缩,”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墙壁现在从地面上的一个…泄水台开始,这看起来很像在建筑物下面加了一个矮平台…其顶端停留在二层的窗沿的位置,这让卧室通过一串连续的窗子连接起来,其上方则是具有较缓坡度的悬垂式屋顶和宽屋檐。

”中西部北方的气候“异常恶劣…我为整个结构加上了一种保护性的、遮蔽性的屋顶…屋顶下面是平的,通常使用浅色,以造成一种反射光来柔和地照亮楼上的房间。

悬垂的屋顶有两个好处:

可起遮蔽作用,保护墙壁…同时又能完成这种对光的反射…房子开始与地面有了联系,”他解释道,“成为草原上一道自然的风景。

他接着写道:

“建筑的外观主要是根据内部的需要而设计的。

”他拒绝使用认为自己是“盒子边上嵌盒子,或是盒子里套盒子的建筑设计”,而重新作出如下定义:

“整个底层是一个完整的房间,将厨房分隔出来作为一种实验室,仆人们的卧室和生活区则与厨房一面相连接…然后,为了不同家居目的,我将大房间的不同部分隔开使用,比如餐厅、阅读室、客厅等。

”他只在楼上保留了作为卧室的“盒子间”。

他继续写道,“通过对水平的灰泥板子进行下调的反复方式将其控制在窗子之上,并把房间的天花板漆成一种颜色”,这具有突出亲密感和完整性的效果,房间中窗子和门楣处绵延不断的装饰线将所有因素联系在一起,更加强了亲密感和完整性。

充实感和留白感、垂直因素和水平因素都在这种整体性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这其中包括了家具、设备、玻璃美术制品和景观美化。

在接下来的八年中,赖特以草原风格设计了150多处结构迥异的建筑。

他的作品从不缺少客户,因为它们获得的评价都很高,销路也很好;他总是被邀请做演讲或写一些文章,逐渐确立了国际性的声望。

但是在1909年9月,赖特的生活和事业却经历了一场“暴风雨”。

1904年,他在伊利诺伊州橡树园为埃德温·H(EdwinH)和麦玛·波斯维克·切尼(MamahBorthwickCheney)设计了一处房屋,赖特自己从1889年起一直和妻子凯瑟琳居住在该地-他们就是于当年步入婚姻殿堂。

这四人成了朋友,当地的人都知道他们不分彼此,是一个融洽的四人组合。

切尼一家有四个孩子,而赖特家有六个孩子。

但是在1909年9月,赖特和波斯维克偷偷地在纽约见面并转路柏林一起来到了欧洲。

此时,正当赖特职业生涯的高峰期。

这个变故对少数人之外的所有人来说都是既突然又毫无征兆的,他们让自己的朋友、橡树园,还有整个建筑界都为之震惊。

就是这时产生了大乱。

1910年11月,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家名为《西部建筑师》的杂志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其中描述了业界的反应,也反映了公众的意见。

该文章指出,当类似这件事的事情发生时,“美国和外国的建筑师们生命…有权将这种灰暗的阴谋成为‘气质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率直而恰当的看待这件事,这种能够让一个男人带着其他人的妻子穿梭于欧洲的首都城市之间的气质只能被认为是对道德缺失的最为卑劣的掩饰。

所谓的气质问题就是道德败坏的另一种说法。

”怪不得赖特会于1914年声称:

在任何可取的特征中,“很不幸,公平竞争的精神在编辑们中间太少见了。

1911年,赖特和麦玛回到威斯康星州的斯普林格林,并建造了塔里埃森(Taliesin)作为他们的家和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尽管两人受到严正的批评,被认为是“在罪恶中”生活,并在社会上受到了孤立,但赖特和麦玛却过上了一种互相激发灵感的生活:

麦玛翻译了瑞典女权主义者艾伦·凯(EllenKey)的著作,而赖特在欧洲的时候就写了两本介绍他作品的书:

《AusgefurhteBautenandEntwurfe》(1910年出版)和《AusgefurteBauten》(1911年出版),这两本出版物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国际声誉并且影响了别的建筑师;同时继续进行建筑方面的实践-尽管与他在1905年到1909年间接受的任务相比,从1910年到1914年,数量减少了50%左右,但是,到了1914年,来自社会方面的敌意已经逐渐消退,两人似乎已经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了。

但就在这时,赖特却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击。

1914年,赖特在芝加哥获得了设计一座大型娱乐中心(MidwayGardens)的机会。

在8月14日那天,他正在监督米德威公园的建造工程,而麦玛则正在和来看望她的两个孩子他们的一个朋友以及五个塔里埃森工匠一起共进午餐。

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另外一个佣人(被认为是精神失常)在餐厅的窗户底下用汽油点燃了灌木,并锁上了唯一的门,等在那里,用短斧砍死了屋里头想要逃出来的人。

塔里埃森的大部分化为灰烬,麦玛和其他六个人(包括她的两个孩子)很不幸的死在了这场灾难中。

赖特崩溃了。

他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悼念文章,并在自己二十八年前建造的联合小教堂内的劳埃德·琼斯家族墓地对面将麦玛安葬。

他当时正负责两处大工程,即芝加哥的米德威公园以及为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进行的初步设计,但是他最想做的是重建塔里埃森。

“我将为曾经居住其中、热爱这个地方的人们的不朽灵魂而重建塔里埃森,”他写道,“我仍将居住在那里,那里仍会是我的家。

但是他这种渴望在未来拥有宁静生活和创造性工作的希望破灭了。

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办法独立过活,因为他生活中需要一个女人,至少可以这样说,接下来的十五年他的人生充满了暴风骤雨。

后来赖特的儿子约翰写道,随着麦玛的死,她带给他的“存在于他心中的温柔而可爱的东西也随着死了…”尽管这些“东西”很难被确定,但其结果非常明显。

劳埃德·琼斯家族的箴言就是“违背世界潮流的真理”,在为麦玛写悼词的时候,赖特就提到了这句话,尽管受到别人的诅咒、被社会所孤立,“我们却坦率而真诚的生活着…我们还试图帮助别人…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我们所涉及的那种‘自由’比遵守习俗要困难得多…很少有人敢于尝试它。

麦玛·波斯维克是赖特一生的挚爱,即使在他与其他女人生活时也是如此。

他们两人就代表了“违背世界潮流的真理”这句箴言,当他们在斯普林格林的境况稍稍有好转时,他开始认为,两人不顾世俗的要求的生活实际上可以被接受、有可能被人欣赏,并可能成为解放他人的一种模范。

但是她被谋杀了,这意味着异常艰难的十四个年头的开始,让他相信自己的希望落空了,后来和奥尔奇瓦娜之间的平静生活也没有让他停止相信只有他自己-他自己一个人-象征着“违背世界潮流的真理”。

在一种层面上,这个“真理”是建筑方面的。

在哥特式建筑时期结束后,赖特曾经反复说,只有他和路易斯·沙利文才知道建筑必须具有“有机性”才能真实可信。

所有其他东西在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是不恰当的。

在美国,“有机建筑”从意义上讲就是“民主性建筑”,因为民主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这个国家的基本特征。

因此,任何不民主的东西就不是有机的,反过来也是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晚期,这在他心中就意味着不是他自己设计的任何东西。

这些概念并不是一直体现在赖特的思想中,但是经过20世纪前二十年的经历和磨难之后,它们变得清晰起来,常常被他重复,有时甚至让读者和听众觉得有些困扰。

在1914年之前,他将自己的非常规性建筑作为对同行的一种挑战,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为社会利益做了些什么,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他利用这种建筑来确定自己在一个失去了希望的行业中的优越地位。

在1914年之前,他的文章是为了通过一种相当直率的方式解释自己的工作,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晚期,这种清楚的解释让路于一种文学上的唯我论。

从根本上来讲,他的设计和作品-以及他那种越来越花哨,随心所欲又潇洒的、不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他来说都代表了他认为与自己天才相符的那种放荡不羁,无论他自己意识到了这些与否。

在他心中,“违背世界潮流的真理”已经成为了自己最好的庇护所,是他对一个在过去可怕的十五年一直排斥他、诅咒他的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他的心中这十五年已经成了他的整个人生。

当然,以上这些大部分都是一种猜测。

赖特的生涯并没有以一种辉煌的方式结束,大大小小的订单并没有从世界各个角落涌来。

他在概念上、技术上和创作方面的创新虽然对建筑史来说是关键性的贡献,但是在今天对人们的认识来说仍然起作用-在当今时代,环境方面敏感的选址、材料和形式都比过去更为重要。

建筑师对整个社会负有主要的责任-这是他作品中相当重要的一种信息。

我们不应该忘记他对于个人主义的深厚感情,他主张每个人都有责任不顾社会方面的压力做回自己,但心中应保有社会和谐这个目标。

同样重要的还有他的另外一种主张-他并不主张一种掠夺成性的、最终会带来肆无忌惮的集权的个人主义,而且主张每个人都有义务以民主原则的名义对其进行抵抗。

作为当代的、杰斐逊式的民主党人,赖特花了很多时间批评政府和企业垄断行为,认为这不可避免地破坏个人自由。

有些时候无论他的自我表达有多么不成功,他的这些观点就能将他与大多数建筑师区分开来,现在仍然如此。

[3]

在麦玛死后不久,他就邀请向他发来感人的吊唁的米利安·诺埃尔(MiriamNoel)来塔里埃森进行参观。

后来尽管性格明显不合,他们却断断续续地在一起生活了八年,期间一直在争吵。

然而,两人却又在1923年11月选择了结婚,并于1924年4月分居、1927年离了婚。

因为财务和产业问题,包括对塔里埃森的所有权(米利安曾投资了重建工程)惹来了看上去永不终止的诉讼和法庭传票,这给赖特造成了很多的麻烦,有时甚至无法去工作室工作;不过在这样的时期里,赖特还是在佛罗里达州设计了几座住宅,例如HollyhockHouse和MillardHouse。

其中MillardHouse首次采用了大型砌体,这是一种特别设计的用钢筋和混凝土做成的预制块体。

1925年的一场电气火灾更是让他不得不将塔里埃森再重建。

1924年11月,赖特遇见了奥尔加·米兰诺夫(OlgaMilanoff,后改称为Olgivanna),并于次年的2月让她搬进了塔里埃森,成为她第二个孩子的父亲(Olga是欧洲黑山共和国一首席法官的女儿,曾是一个俄罗斯建筑家的妻子,并带有一个女儿;她本身是一个舞蹈演员,就是后来在去纽约的一次舞蹈演出时遇见了赖特)他们的孩子降生时还没到1925年年底,这促使米利安提出“离间夫妻感情”的诉讼。

尽管与米利安·诺埃尔的法律纠纷一直拖到了1930年,赖特还是在1928年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与奥尔加结了婚,最终找到了自己从1914年即开始追求的宁静。

他们的婚姻一直持续到他离开人世。

事实也证明,奥尔加确实是一个贤妻良母,她让赖特的后半生更加完整,成为了赖特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所有的这些人和事都被大肆报导,对赖特的生涯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从1915年到1924年,他只主持建造了29座建筑,平均每年三座,这比他草原时期的建筑少得多,比他与麦玛在一起的时候也要少,从1925年到1935年,已经降到了总共六座建筑,其中有两座是他为自己而建,一座是为亲戚建造。

他确实于1916年到1922年之间在日本待了40个月,监建帝国饭店,同时大萧条也的确限制了建筑的发展,但是有些可能成为他客户的人也真的是因为这段时间而却步,他们也许不太公正地认为一个无法处理好自己家庭情况的男人也不具备足够的职业能力。

结果是,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当其他建筑师的事业都繁荣发展的时候,赖特却无事可做。

但是同时,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大萧条时期最为严重阶段,当其他建筑师手头拮据的时候,他却获得了重生。

和奥尔加结婚之后,赖特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写作和演讲中,藉此他把自己介绍给广大的民众。

在1932年,他65岁的时候,他发表了《我的自传》(AnAutobiography)和《消失的城市》(TheDisappearingCity),这两本书广泛的影响了好几代建筑师。

赖特因没有接到设计工作而有些沮丧,在一段时间里,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在Taliesin创立了一个建筑学校。

这个学校因为Taliesin设计团队(TaliesinFellowship)而闻名。

据赖特和他的妻子说,他们设立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的人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并要求他们自己照顾生活上的各个方面,为的是使他们成为负责任的、有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