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4571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 3.docx

赢在微点历史一轮复习3

单元提能/自主学习课

一个核心: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大时期:

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

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

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

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续表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新中

国成

立到

1956

年初

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续表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中共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后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

20世

纪90

年代

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把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一、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二、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

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

中国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

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4)结果不同的原因:

①指导思想不同。

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②具体做法不同。

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③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

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④对改革认识不同。

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培优好题2018·全国卷Ⅲ,主观题第41题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

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6分)

解题示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9分)

第一步:

审准题目,避失误

答题限定语→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近代大都市”“相同因素”,要注意时间要求,要通过比较找出原因中的相同点,角度要全面)

答题提示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要求叙述要简明扼要,既要结合材料,又要联系所学的知识)

第二步:

透析材料,抓关键

关键语句

获取信息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交通便捷

“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制度突破

第三步:

联准教材,细思量

1.近代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社会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经济、政治制度、政府的政策、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

2.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曼彻斯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期得到较大发展,中国的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的重要通商口岸之一。

第四步:

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10分)

第一步:

审准题目,避失误

答题限定语→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有利发展条件”要注意从比较中找出20世纪中期中国上海发展的优势)

答题提示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说明要点总结要全面,既要结合材料,又要联系所学知识)

第二步:

透析材料,抓关键

关键语句

获取信息

“依港兴市”

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第三步:

联准教材,细思量

1.上海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的出海口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2.上海近代以来中西文明在这里交流频繁。

3.近代工业的基础好,例如:

发昌机器厂、江南制造总局。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等。

第四步:

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6分)

第一步:

审准题目,避失误

答题限定语→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注意的问题”要注意从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的角度思考)

答题提示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

(要求叙述角度要全,既要结合材料,又要联系所学知识)

第二步:

透析材料,抓关键

关键语句

获取信息

“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

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

“纺织业日趋衰落。

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步:

联准教材,细思量

1.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规模、发展程度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当生产力水平很高时,城市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便不会出现城市社会问题;相反,若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发展过程中便会出现失调现象,如生产资料供不应求;能源消耗高,但经济效益低等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及时转型升级城市的产业。

3.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素质、年龄构成等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要注意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注意引进高素质人才。

第四步:

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

 

满分观摩

(1)相同因素:

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条件:

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问题:

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