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1933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docx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三科目:

历史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时

考纲

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

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中心发言

难点

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

多媒体等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0

教法

点拨引导等

学法

合作探究等

个人主页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

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秦汉时期:

竹木简牍和丝织品;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③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④魏晋南北朝时期:

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意义: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2.指南针的传播:

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和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历程:

涉及因素:

(1)实践经验:

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

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2)知识积累: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

(人教版)

2.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多种火药配方。

(3)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影响:

(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

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1)隋唐: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868年)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①发明: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泥活字)。

②作用:

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①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应用。

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

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

(2)推动了社会进步: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影响

(1)传播:

通过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向欧洲传播。

(2)影响:

造纸术: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推动远洋航行。

火药:

推动武器的发展。

促进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

印刷术:

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源泉:

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

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4.政策:

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

自然经济的束缚。

2.政治:

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3.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的禁锢。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4.对外:

“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教后

反思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三科目:

历史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2课时

考纲

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

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中心发言人

难点

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

多媒体等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0

教法

点拨引导等

学法

合作探究等

个人主页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

1、书法含义: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书法特点:

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汉字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4、书法字体: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演变规律:

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

5、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商周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始;秦汉是中国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书法更加向多样性发展。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分类:

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2、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如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的人面鱼纹盆。

夏商周时期:

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

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的一幅《人物龙凤图》帛画,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杰作。

秦汉时期:

绘画艺术走向繁荣,主要是帛画和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最具有代表性,其代表作《女使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三幅卷轴画摹本,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隋唐五代时期:

是中国画走向成熟的时期(高峰),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隋代画家展子虔以《游春图》这一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而被载入史册,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

两宋时期:

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元明清时期: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杰出。

元代山水花鸟画则有较大的发展,明代时期:

明代画家中最强大的画派是吴门画派,即苏州画派。

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同他的学生文征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清代时期:

清代曾经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

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而且大都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1、政治:

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繁荣2、经济:

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3、教育:

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4、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5、对外关系:

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总体: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具体:

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教后

反思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三科目:

历史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课时

考纲

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

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中心发言

难点

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

多媒体等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0

教法

点拨引导等

学法

合作探究等

个人主页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经历的阶段

1、先秦—诗经、楚辞2、汉朝—汉赋3、唐朝—唐诗4、宋朝—宋词5、元朝—元曲6、明清—小说

一、先秦时期

1、诗的经典——《诗经》:

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特点:

句式:

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

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地位:

是中国最古老诗歌总集,对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的魅力

产生:

继《诗经》后,在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

特点: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中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意义:

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两汉:

汉赋的风采

1、特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西汉时期的赋艺术特征:

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主要特征。

3、东汉时期的赋风格变化:

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各种短篇赋兴起,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清新活泼。

三、唐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

1、繁荣原因:

政经基础:

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文化政策:

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交流加强:

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

四、宋代词苑

1、产生:

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北宋时期:

词发展走向辉煌,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2、宋词兴盛原因:

经济:

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阶级:

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政治:

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诗、词、曲的关系

诗:

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

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

则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五、元曲与市民社会

1、散曲兴起:

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并兴盛于元明时期一种诗歌体裁。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特点:

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新词。

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影响:

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元杂剧主要特点:

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兴盛原因:

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经济:

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政治:

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判现实的力作。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轶事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流行(适应城市市民生活需求)。

宋代出现话本(城市和商业的发展,说话艺术的盛行)。

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形成章回式长篇小说。

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

☆认识:

趋势:

高雅、贵族化→通俗、平民化。

实质:

一定的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后

反思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三科目:

历史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4课时

考纲

要求

1.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

2.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3.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口号与科学发展观.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扬弃观。

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为历史的选择?

重点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心发言

难点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具

多媒体等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0

教法

点拨引导等

学法

合作探究等

个人主页

第4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关于“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须知的几点

1、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

(1)观念之争(是否学):

早期抵抗派(林、魏);洋务派;顽固派。

(2)内容之争(学什么):

洋务派;早期维新派。

(3)政体之争(学哪种):

维新派:

君主立宪;革命派:

民主共和;中共:

人民民主。

(4)模式之争(向谁学):

英国、日本;美国、法国;苏俄。

2、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3、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

(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一)新思想的萌发——“睁眼看世界”

1、萌发概况

(1)原因:

(2)萌发:

①地主阶级的代表:

林则徐、魏源等;代表作:

…主张:

……②农民阶级的代表:

洪仁玕《资政新篇》。

(3)影响:

从思想解放角度来讲……

2、对新思想的“新”的理解

(1)时代性:

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

(2)爱国性:

“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科学性:

提出建设海军的主张,意识到海洋战略的重要性;介绍西方的著作,开阔国人视野。

(4)进步性:

冲击封建思想束缚,抛弃陈腐观念;开风气之先,对后人探索有重大影响。

(5)局限性: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敢触及封建制度,不可能冲破束缚。

3、《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方案

(1)历史背景:

(2)内容:

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经济上兴办保险,文教上兴办新式学校。

(需要特别重视的创新之处)

(3)突出特点:

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未能得到农民支持;未进行实践。

(4)历史贡献: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方案。

(二)“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1、概况

(1)产生背景:

内忧外患;洋务派出现

(2)内涵: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科技作为挽救国家命运的工具。

(3)实践:

军事工业(自强);民用企业(求富)

2、认识

(1)实质:

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达到维护封建制度的目的。

(2)结果:

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

3、洋务派对“中体”的动摇

(1)对封建教育的突破:

近代留学教育的开始

(2)对“重农抑商”观念的突破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

鸦片战争后西学传播;早期维新思想

2、思想主张:

(1)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政治: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文化:

兴西学

3、实践:

戊戌变法

教后

反思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三科目:

历史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5课时

考纲

要求

1.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

2.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3.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口号与科学发展观.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扬弃观。

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为历史的选择?

重点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心发言

难点

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具

多媒体等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0

教法

点拨引导等

学法

合作探究等

个人主页

第5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激进派追求民主政治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新文化运动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在思想上的表现。

3、国民思想的落后:

急需进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

4、西方近代化成功的实践影响

▲胡适曾说过: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传统文化B.君主专制制度C.传统的小农经济D.反动政府的统治

(三)新文化运动内容

高举科学、民主大旗下进行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

(2分)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分)

(2)评价:

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

理由:

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

影响:

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思想文化近代化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与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1)思想解放:

①打击儒家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统治地位

②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③开始提出近现代社会新的价值目标

(2)文化转型:

对中国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产生深刻影响,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近代民族精神的重铸和民众的逐渐觉醒

3、加快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遗憾

没有与工农运动结合;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是错误的

教后

反思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三科目:

历史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6课时

考纲

要求

1.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

2.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3.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口号与科学发展观.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扬弃观。

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为历史的选择?

重点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心发言

难点

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具

多媒体等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0

教法

点拨引导等

学法

合作探究等

个人主页

第6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原因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二)传播情况

1、开始传入:

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

2、广泛传播:

(1)时间:

(2)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1、为中国革命由旧……到新……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