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填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6908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教育学填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填空.docx

《教育学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填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填空.docx

教育学填空

◆绪论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

比外国最是的教育著作、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多年。

3.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是近代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原则。

4.1776年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5.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6.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出版了《教育论》。

他是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7.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个名词。

1903年德国教育学家拉伊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他的实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

他认为每种生物都是按照“感受—整理—表现”这一公式来活动的。

8.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

1916年杜威出版了《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9.1939年凯洛夫出版了《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著作。

10.1930年以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2.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

他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13.1975年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

全面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的体系,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14.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巴班斯基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第一章教育·人·社会

15.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

16.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17.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都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8.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教育起源于劳动,更确切的说,是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

19.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0.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21.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心的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时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指认识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2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人化的自然、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

2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觉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5.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初步形态。

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

并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26.当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整合化。

最是提出终身教育的是法国的教育学者保罗·朗格朗。

◆第二章教育目的

27.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28.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

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

涂尔干、纳托尔普等。

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杜威。

29.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0.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27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表述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3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新型的劳动者、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

33.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它是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现代学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双轨制、单轨制、中间型学制。

34.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1903年的“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推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35.辛亥革命胜利后,蔡元培在1912-1913年主持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

承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36.193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北洋政府制定了“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

取消了大学预科制,大、中学采用“学分制”和“选科制”。

37.我国现行学制从纵向看分为四个等级: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从横向看,还可以将我国的教育体系分为以下几个系统:

普通教育系统、专业教育系统、成教育系统。

◆第四章课程

38.“课程”一词在我国早有使用。

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曾有“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之说。

在西方教育史上,“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39.1966年杰克逊首次提出“隐性课程”一词,它的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40.学科课程包括: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赞可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41.综合课程是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的,根据综合程度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分成: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问题课程(核心课程)。

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是核心课程。

42.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

后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并形成了世界性的影响。

我国称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43.学校课程主要表现为: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整体规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体现。

44.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45.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

4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及各种视听材料等。

47.教材的组织方法从历史上看出现过三种:

逻辑式、心理式、折衷式(教育式)。

教材的编排方式:

直线式、螺旋式、过渡式。

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

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48.最早提出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博比特,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完成了这种理论模式,他把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

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估结果。

49.课程设计的方法:

主观法、经验法、实验法、生活情景法。

生活情景法也称问题领域法,是1945年前后,由斯特拉梅尔和艾伯特创行。

50.课程评价的功能:

需要评估、诊断与修订课程、比较与选择课程、了解目标达成程度、判断成效。

51.课程评价的步骤:

对课程作整体的价值分析、分析课程目标、建立课程评价标准、进行系统论证。

5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

53.双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996年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来了四种支柱性的基本能力即四基包括:

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在应变中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处的能力、学会生存和发展即学会做人的能力。

54.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

◆第五章教学与教学理论(上)

55.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向活动。

56.现代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论是行为教学论的产物,作者是斯金纳。

他把学习看作“刺激—反应”的产物。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方法和视听教学等都是行为主义教学论的产物。

57.认知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他们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与改组。

当新的学习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时,学习也就发生了。

教学原则有: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

58.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

他把学习分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59.教学系统的构成性要素:

教师、学生、课程、物质条件,它们组成了教学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教学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

过程性要素: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它们形成了教学系统的时间结构。

60.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61.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其中“领会知识”是中心环节。

6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是教学的两大任务。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体表人物是裴斯泰洛齐。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

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63.直观手段一般分为三类: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64.教学模式一词最早由美国的两位教学方法研究专家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

1972年他们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

65.当代国外教学模式:

赞可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模式,G·洛扎夫的暗示教学模式。

66.当代中国几种典型教学模式:

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黎世法的六因素(单元)教学模式,六因素是指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小特级老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模式。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所教研员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模式。

◆第六章教学与教学理论(下)

67.实验可分为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68.班级上课制是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我国最早采取班级上课制进行教学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1902)。

后经癸卯学制(1903)加以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69.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课的类型:

从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的角度,可以把课分为:

讲授课、演示课、讨论课、实验课等;从主要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可以分为:

单一课、综合课。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70.课时计划指一堂课的计划,又叫教案。

提出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是编写教案的最重要的环节。

71.课外辅导包括个别辅导、集体辅导。

学业成绩考核主要有考查、考试两种方式。

72.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划分为: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所依据的不同标准,可将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根据评价工具的编制和使用情况不同,可分为:

标准化测验评价、教师自编测验评价。

根据评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系统测验评价、日常观察评价。

73.一堂课的评定内容主要涉及:

认知品质、情感态度、技能习惯。

具体途径:

领导评定、同行评定、学生评定、自我评定。

74.受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影响。

1965年卢仲衡进行“三本子教学实验”,要求学生利用“一本附答案的课本、一本练习本、一本测验本”。

进行自学、自练、自批作业。

后由潘菽起名为“自学辅导实验”。

75.受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影响,邱学华自1980年开始,进行尝试教学法实验。

◆第七章德育与德育理论

76.德育的范围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等,甚至包括青春期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几乎智育、体育、美育以外的各种教育目标,均可纳入德育。

77.德育目的的类型:

神学目的论、个人中心目的论、社会中心目的论、实践目的论。

78.德育的功能:

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自然性功能、个体发展功能。

79.德育课程的基本类型: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

80.德育原则:

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心理匹配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81.根据美国教育理论家罗伯特·霍尔的分类,德育模式分成:

强硬派(涂尔干)、温和派(杜威)、折衷派(弗兰克纳)。

◆第八章课外活动与课外网络

8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

家访,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83.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与示范性、长期性。

84.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素养、身心素养。

85.师生关系的类型:

民主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

86.师资职前培养模式主要有定向型和开放型。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87.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班阶段性管理和每日的管理。

阶段性管理:

开学前的准备、开学初的工作、期中工作、期末工作。

每日管理工作:

学生在校一日生活规章制度、课堂常规制度、生活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制度。

88.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

家访、书面(联系册、通知书、学生手册)或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全校、年级、班级)(汇报性家长会、介绍性家长会)

◆第十一章少先队工作

89.1949年10月13日党委托青年团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90.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内容:

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体育和美育。

91.少先队活动的组织基本形式:

队会、礼仪活动、阵地活动、参观访问旅行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教育科研

92.教育科研的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主观性、群众性。

93.按教育科研的目的、功能和作用一般把教育科研分为: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按研究方法分类: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依据研究的内容分类:

教育体制研究、课程内容与结构研究、教育教学模式与教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

94.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95.依据调查范围,教育调查法可分为:

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根据调查手段可分为:

问卷调查、调查表调查、访谈调查、测验调查、座谈调查、文献资料调查。

96.依据实验的科学性,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根据实验中分配被试者的方式,教育实验可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

97.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实际需要、日常观察、前人的研究及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现有的理论、机遇。

98.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原则:

量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99.教育科研的主要分布:

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

100.文件检索的过程一般分为:

分析和准备、搜索、加工三个阶段。

101.假设的特点:

假定性、科学性、明确性、可检性。

假设的基本类型,依据假设的方式,可以分为归纳假设、演绎假设。

依据假设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

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102.不同层次的研究基本上都包括:

对事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