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8083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主备人:

教材分析

认真分析新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其实没有把“平均分”这一概念解释深奥,也没有让我们把“平均分”的所有特点向学生作详细的介绍,更没有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所有特征。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具体

方法、措施

1、引导发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课时

八、数学广角(7课时)

1、例1及练习............................1课时

2、例2及做一做........................1课时

3、例3及做一做........................1课时

4、练习..................................1课时

5、单元测试与试卷分析.............2课时

6、营养午餐............................1课时

教学媒体

相关的主题图、课件。

实践活动

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课题

平均数

主备人

赵丽梅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

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新授课)备:

3月6日上:

总66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集思广益

个人智慧

安全教育

一、情境导入

师:

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

为什么?

(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师:

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

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

怎样求平均数呢?

(板书:

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

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

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

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

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

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

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

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

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

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

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

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

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

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52÷4=13(个)

答:

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

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

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三.巩固提升

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一题: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

通过本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4+12+11+15)÷4

=52÷4

=13(个)

 

课题

平均数

主备人

赵丽梅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2课时(新授课)备:

3月8日上:

总67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集思广益

个人智慧

安全教育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0+40+60+20+30)÷5=      (60+45+35+20)÷4=

(30+50+80)÷4=         (80+80+80+80+85)÷5=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

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

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

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

“哪个队成绩好?

”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

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

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师:

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18+20+19+19)÷4=85÷5=76÷4=17(个)=19(个)

17<19

答:

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

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生2:

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生3:

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练一练2题、3题。

四、总结收获,系统归纳。

看来用植树问题的思想,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说一说。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18+20+19+19)÷4=85÷5=76÷4=19(个)=17(个)

17<19

答:

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教后反思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主备人

张艳新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教学难点

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第1课时(新授课)备:

3月8日上:

总68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集思广益

个人智慧

安全教育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境图和统计表)师:

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

生:

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

师:

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

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

师:

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

师:

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

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

师:

自己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汇报。

师:

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

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

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

生:

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

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

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

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

师:

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

生1: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

生2:

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

生3: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

生4:

间隔要均匀。

师: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要解答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2010年城镇人口最多,是46万,1980年城镇人口最少,是21万。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要解答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1980年乡村人口最多,是58万,2010年乡村人口最少,是43万。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哪年最少?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要比较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和最少,需要分别计算出每年的城乡人口总数,再比较。

1980年:

21+58=79(万)1990年:

27+54=81(万)2000年:

35+49=4(万)2010年:

46+43=89(万)79<81<84<89

所以,1980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少,2010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通过观察、对比和计算,发现城乡人口总数在逐年增加。

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

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

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

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

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

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

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在纵轴上。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生2: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

生3: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

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

复式条形统计图:

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更直观、清楚、整齐美观、易于比较……

教后反思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2)

主备人

张艳新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通过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方法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的特点以及用不通过方法计算平均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2课时(练习课)备:

3月8日上:

总69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集思广益

个人智慧

安全教育

一、情景导入

1.复习:

怎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回顾交流。

2.导入:

我们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

学生讨论、猜测。

师: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探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

师:

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

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

师:

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

生:

两个。

师:

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

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

师:

绘制好了吗?

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

生:

展示。

师:

小结: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

2.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讨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能不能把两个横向的单式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呢?

学生讨论交流。

(2)实验

小组合作操作,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

大家想想,该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和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

小结:

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

(3)分析

师:

从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

哪年的城镇人口最多?

哪年的乡村人口最多?

生:

哪年的城镇与乡村总人口最多?

师:

那分别是多少呢?

生回答。

师:

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

这个地区这几年的城镇与乡村人数差距。

生:

这个地区城镇人口在逐年增加。

……

小结: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种,纵向和横向,制作步骤一样。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小结: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②在纵轴上分配直条的位置,宽度和间隔;③在横轴上确定单位长度;④按照数据大小画出直条,并注明数量。

五、课后作业

1.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种,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制作步骤一样。

优点:

清楚直观、便于比较。

教后反思

 

第5课时(考查课)备:

月日上:

总71课时

课题

第八单元检测

主备人

李华进

测试内容

数学广角

测试目标

 

 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检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一、提出测试要求;

二、发放试卷;

三、学生答卷;

四、收卷,对考试情况进行总结。

第6课时(评析课)备:

月日上:

〔总72课时〕

课题

第八单元试卷评析

主备人

李华进

评析内容

第八单元测试卷。

评析目标

通过讲评,使学生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缺补漏,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析过程

一、试题分析

 

二、总结考试情况。

分数段

90—100分

80—89分

60—79分

不及格

人数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四、改进措施

 

课题

营养午餐

主备人

陈小梅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4.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第1课时(实践课)备:

3月8日上:

总70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集思广益

个人智慧

安全教育

一、情景导入

师: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

那么大家相互交流一下,一般我们的中餐吃什么菜呢?

生:

鱼、豆腐、红烧肉、青菜、海带汤……

师:

你知道这些菜的营养高不高呢?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进入《营养午餐》。

板书课题:

营养午餐。

二、新课讲授

师:

一份好的午餐除了满足好吃的要求之外,有足够的营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什么样的午餐最有营养?

生:

味道好、有营养。

师:

如何判断午餐是否合乎营养标准?

生:

我通过阅读,知道了10岁左右的儿童应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

教师板书:

师:

你真不错,已经预习了。

那“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1:

我是这样理解的,“不低于”是必须大于2926千焦。

生2:

也可以等于2926千焦。

生3:

“不超过”是必须小于50克,或者等于50克的意思。

师:

那今天中午的菜肴是下面这些。

课件出示:

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表。

师:

那么学校搭配的三份菜谱的营养含量总和分别是多少?

生:

A:

热量总和:

1254+899+911=3064(千焦)

脂肪总和:

19+15+11=45(克)

蛋白质总和:

20+16+7=43(克)

生:

B:

热量总和:

2462+1020+564=4046(千焦)

脂肪总和:

25+16+12=53(克)

蛋白质总和:

6+13+1=20(克)

生:

C:

热量总和:

1033+1095+497=2625(千焦)

脂肪总和:

18+23+7=48(克)

蛋白质总和:

7+11+3=21(克)

师:

请你判断一下,这几份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生1:

A热量3064千焦>2926千焦

B热量4046千焦>2926千焦

生2:

A脂肪45克<50克

C脂肪48克<50克

生3:

午餐A的两项都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脂肪超标,午餐C热量不达标。

师:

如果让你配菜,你会搭配出多少种营养午餐?

从中选出6种喜爱的方案。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然后根据这6种喜爱的方案画出条形统计图。

师:

哪一种所含蛋白质最多?

按实际作答。

师:

我班有几位同学的身材偏胖,还有偏瘦的,大家现在了解一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

生:

偏胖的同学喜欢吃荤菜,食量较大。

生:

偏瘦的同学挑食、厌食。

生:

偏胖的同学不爱运动,常常坐着不动。

……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对他们提出好的建议?

生1:

多运动,多锻炼。

生2:

平时不要挑食、偏食、厌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该怎样搭配午餐的食物吗?

小结: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饭后做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适量运动。

四、课后作业

调查家中午餐的菜谱,评价午餐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并向父母提出你的建议。

板书设计

活动课营养午餐——第二食堂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不小于大于或等于≥)

脂肪不超过50克(不大于小于或等于≤)

讲究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多运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