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8165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一、女娲补天

往古⑴之时,四极⑵废,九州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⑷。

火爁làn焱yàn⑸而不灭,水浩溔yǎo⑹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⑺,鸷zhì鸟⑻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jì州⑼,积芦灰以止淫水⑽。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州平⑾,狡[jiǎo虫死,颛zhuān民生⑿。

注释:

⑴往古:

很远的古代。

⑵四极:

天的四边。

远古时人错误地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

⑶九州:

泛指中国的土地。

⑷这两句说:

天不能完整地笼罩大地,地不能周全地承受万物。

兼,合拢。

覆,覆盖。

⑸爁焱:

大火燃烧的样子。

焱,火花。

⑹浩溔:

水势浩大。

⑺颛民:

善良的人民。

⑻鸷鸟:

凶猛的大鸟。

攫:

用爪抓取。

⑼远古人类认为水灾与龙作怪有关,故女娲杀黑龙以拯救冀州。

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泛指中原地带。

⑽淫水:

泛滥的洪水。

⑾这四句话说:

苍天修补起来了,天的四边扶正了,洪水涸竭了,中原平定了。

涸,干枯;平,平定、安定。

⑿生:

得以生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2)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3)断鳖足以立四极()(4)狡虫死,颛民生()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策之不以其道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

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5、《女娲补天》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气魄和精神?

6.在熟读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回答,女娲为什么补天?

女娲怎样补天?

二、杨震拒贿

(杨震)四迁①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②所举荆州茂才③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èi)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④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⑤,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wèi)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注】①迁:

调动官职。

②故;以前。

③茂才:

即“秀才”。

④故旧:

老朋友。

⑤令为开产业:

叫他为(子孙)留些产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谒见_________

(2)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___________

(3)当之郡(4)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5)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2.翻译句子

(1)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夜无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怎样理解“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赞扬了杨震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

①公孙仪:

《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

假如。

③下人:

迁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枉于法,则免于相(避免)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都)

C.其弟子谏曰……(规劝)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正因为)

2、翻译下列句子。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译文: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

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分)

答:

四、乐羊子妻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羊子大惭乃捐①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②问其故,羊子曰: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③。

一丝而累④,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大匹。

今若断斯⑤织也,则捐失⑥成功,稽⑦度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⑧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⑨?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注释】①捐:

丢弃,舍弃。

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②“跪”:

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③成于机杼:

(倒装句,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

“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

杼,机上的梭子。

④一丝而累:

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

⑤斯:

此,这。

⑥捐失:

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

捐,也有“失”义。

⑦稽:

迟延。

⑧懿(yì):

美好(多指德行)。

⑨何异断斯织乎:

(倒装句,要倒过来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

异:

不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遗:

(2)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趋:

(3)以污其行乎(4)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5)累寸不已(6)羊子感其言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翻译下列句子。

(1)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3)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4)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4.第①段,乐羊子妻批评丈夫的错误。

为了说服丈夫,她引用了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是和。

5.乐羊子妻所说的道理,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6、第二段中“羊子大惭”的原因是什么?

7、第三段中“羊子”为什么归家?

又为什么离家?

8、乐羊子妻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她的言行中我们受到哪些启发?

五、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飨xiǎnɡ都士①,大夫司马子期在焉。

羊羹gēng不遍,司马子期②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③。

有二人挈qiè④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

“子奚为者也?

”二人对曰:

“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

臣父且死曰: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君也。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⑤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注释:

①飨:

宴请。

都士:

国都中的士人。

②司马子期:

中山之臣。

后出仕楚国。

③亡:

逃亡。

④挈:

拿着。

⑤厄:

灾难,厄运。

⑥尝:

曾经。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飨:

    ②亡:

     ③顾:

   ④饵:

2.翻译句子: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3.用“/”断句并翻译。

断句: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

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答:

六、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

“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

①流辈:

人们。

②自若:

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

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

责骂。

⑥胡:

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使侄录之()

(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

2.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

费用:

花费钱财。

纱绢:

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馋:

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谈谈你的感受。

3.说说本文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4.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一警句,假如要你向别人推荐,请写出推荐理由。

5、解释加点的字。

①何必图好吃好着(  )②莫待无时思有时(  )

6、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

雨(yù)雪:

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

宫殿的台阶。

闻命:

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雨雪三日而不霁。

( )

(2)公被狐白之裘(   )

(3)立有间(   )(4)寡人闻命矣。

()

(5)饱而知人之饥饱(   )

2、翻译句子:

(1)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4、文意理解。

(1)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

“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

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4)斯不自见之患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内容。

这个成语应该是:

十、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②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

①中山:

地名②盍:

何不③垣墉:

墙壁④若之何:

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

“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

()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译:

(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4、“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一、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句子

注音

解释含义

①吾悉能志之

②李生说之曰

③不应而还

④迨年事蹉跎

⑤王生不说

⑥王生益愠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

3.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句:

5.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

6.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用原文回答)

答:

十二、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jí。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孔文举:

东汉的孔融。

清称:

有名誉。

中表:

指的是亲戚。

伯阳:

老子的号。

奕世:

世世代代。

了了:

聪明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②既通,前坐

③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④人以其语语之

2.翻译系列句子。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3.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了结论。

请你把它补写出来。

4.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

请你写出一个。

十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十四、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

①逆:

违抗    ②不信:

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

〈3〉其不善者而改之          (      ) 〈4〉曾子之妻之市   (      )

〈5〉学而时习之()〈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五、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

①值:

适逢。

②郡:

此指城。

③相视:

看望你。

④败义:

毁坏道义。

⑤一:

整个⑥班军:

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B、水陆草木之花C、怅恨久之D、属于作文以记之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矣,子速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三)

一、女娲补天

1.

(1)覆盖

(2)停止(3)斩断(4)生存⒉c⒊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大龟的四只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4.《红楼梦》

5、表现了一种与天地抗争,心怀苍生,智慧辛劳的精神与气魄。

6、因为四极废九州裂,百姓无法生存,女娲不忍百姓遭受天灾,所以补天。

她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译文:

上古时候,(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九州大地忽然裂开了,使得天不能覆盖万物,地不能普载万物。

(这时),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鸷鸟翱翔在天空中,攫食老者和弱者。

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

(她)斩断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来支撑天空;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

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洪水干涸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新生。

二、杨震拒贿

1.

(1)拜见

(2)赠送(3)到(4)推荐(5)有的

2.

(1)让我的儿孙后代被世人称为清廉官吏的子孙,将这样的美名留给子孙,这不是很丰富的遗产吗?

(2)夜晚没有人知道。

3.这句话阐明了“行贿受贿总有人知道”的道理,现在有些行贿受贿的人,抱着这种事是私自授受,可以做得天衣无缝、踏雪无踪的幻想,以身试法,实在是至愚至蠢。

4.赞扬了杨震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三、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1、A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3、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

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译文: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献给他鱼,他却不肯接受。

他的弟子劝他说:

“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

”他回答说:

“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

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这样我就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

”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这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四、乐羊子妻

1.

(1)遗:

丢失。

(2)趋:

快步走。

(3)品行、德行(4)特殊原因(5)停止(6)被……感动

2、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

(1)长久出外,怀有思念之情,没有什么意外的事。

(2)羊子被她的话所感动,又回去修完自己的学业。

4.行路拾遗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

5.略(通顺合理即可)

6、为自己私心太重,贪图便宜而惭愧。

7、出门时间长,想念家里。

听从妻子的劝告。

8、人格高尚,明白事理。

启示:

①洁身自好。

②做事要有始有终。

译文:

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妻子说:

“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

”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

羊子说:

“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

“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

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

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五、中山君飨士

译文:

中山国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其中。

由于羊羹没有分给自己,司马子期一生气便跑到楚国去了,还劝楚王攻打中山。

楚攻中山时中山君逃亡,有两个人提着武器跟在他身后。

中山君回头对这两个人说:

“你们是干什么的?

”两人回答说:

“我们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您赏给他水和饭吃。

他临死时说:

‘中山君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为他而死。

’所以特来为您效命。

”中山君仰天长叹,说:

“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

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的两个勇士。

1.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

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

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