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263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一

班级:

姓名:

座号: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隐溪乘小肩舆,余与立恭徒步。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

延余两人坐。

一媼捧茗碗饮客。

牖(yǒu)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选自《东里集》

①晦匿:

隐蔽不露。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年/已八十余B.然/深自晦匿

C.余/与立恭徒步D.各怀之/而出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好道家书好

(2)被两肩

(3)皆欲取而难于言(4)一叟可七十余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

(2)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4.请概述文中隐溪父子各是怎样的人?

(4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二

班级:

姓名:

座号: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藩国名臣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

年二十余,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①。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矩矱②严,诸生步立皆有则。

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③,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

“专治五子,毋及余生。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明·朱国桢《涌幢小品》)

【注释】①埒:

等同,齐等。

②矱:

尺度。

③朴:

通“扑”,打人的器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_

(3)诸生侍侧凛_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断三处)(3分)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年二十余,始读书。

(2)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

请概括出三点。

(3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三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

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③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

“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

文侯问于群臣曰:

“我何如主?

”皆曰:

“仁君。

”任座⑥曰: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

“仁君也。

”文侯曰:

“何以知之?

”对曰: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

魏国君主。

②适:

到……去。

③虞人:

古代管理山泽的官。

④中山:

中山国。

⑤击:

文侯的儿子魏击。

⑥任座:

人名。

1.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B.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C.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D.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文侯应之亦然()

(2)皆朝于魏()

(3)克之,以封其子击()(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4.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3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十四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范仲淹,字希文。

少孤甚贫,日食齑①粥一角。

勤苦读书,便以天下为己任。

每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尝谒相士②问云:

“能作宰相否?

”相士云:

“不也。

”再问:

“能作名医否?

”相士讶之曰:

“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

”曰:

“惟宰相、名医,可以救人。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选自《德育古鉴.救济类(上)》)

【注释】①齑(jī):

韭菜的细末。

②谒:

拜见。

③相士:

算命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B.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C.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D.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2)尝谒相士问云()

(3)相士讶之曰()(4)惟宰相、名医()

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少孤甚贫,日食齑粥一角。

(2)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

4.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哪一句?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政治抱负的理解。

(3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五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②为有年③。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

与下文的“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②占:

占卜。

③有年:

指丰收。

④乙卯:

古代用于支纪日。

文中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

⑤忭(biàn):

高兴,快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亭以雨名,志喜也。

()

(2)甲子又雨()

(3)是岁之春()(4)三日乃止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B.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C.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D.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六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

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若其左

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查,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高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

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选自欧阳修《山亭记》)

【注释】①亭:

这里指山亭。

②叔子:

羊枯,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

公元1068年。

熙宁,宋神宗年号。

④光禄卿:

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

指好的声誉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山故有亭()

(2)广而新之()

(3)明年,因亭之旧()(4)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B.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C.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D.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2)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4.本文与《醉翁亭记》同是写“乐”两文中的“乐”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七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甲】《岳阳楼记》

【乙】纯仁字尧夫,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

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

中皇佑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

仲淹曰:

“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

”纯仁曰:

“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

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

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仲淹没,始出仕。

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

“天子宿卫,令敢尔邪?

”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

纯仁言:

“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会秋大稔,民欢曰:

“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昼夜争输还之。

使者至,已无所负。

【注释】①肄业:

修习课业。

②牧地:

放牧牲畜的地方。

③振贷:

赈济。

④稔:

庄稼成熟。

(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B.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C.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D.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践民稼B.仲淹没,始出仕自纯仁始

C.后天下之乐而乐诏释之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或异二者之为

3.加点词解释。

(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微斯人()

(3)会秋大稔()(4)复何辞()

4.翻译句子(5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5.请根据乙文内容简要概括范纯仁的形象。

(3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八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刘庆孙①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②,唯庾子嵩纵心③书外,无迹可间④。

后以其性俭⑤家富,(刘庆孙)说(shuì,劝说)太傅令换⑥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⑦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

“下官家故可有两三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

“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有改动。

【注释】①刘庆孙:

刘舆,字庆孙,在太傅司马越的官府中任长史。

②构:

罗织罪状陷害人。

③纵心:

放开心思,不关心事情。

④间(jiàn):

进谗言。

⑤俭:

吝啬。

⑥换:

借。

⑦帻(zé):

头巾。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后以其性俭家富( )  

(2)不以物喜(        )

(3)于时人士多为所构(     )   

(4)山间之四时也(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       

B.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  

C.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  

D.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

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下官家故可有两三千万,随公所取。

(2分

(2)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3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庾子嵩是如何智斗小人刘庆孙的。

(4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十九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

”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魏略·儒宗传·董遇》作者:

鱼纂年代:

三国

1.翻译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2)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性质讷而好学

(4)人有从学者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B.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C.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D.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2分)

(2)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3分)

4.你从董遇教导从学者中得到怎样的学习启示?

(4分)

**中学九(上)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三十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南郡庞士元①闻司马德操②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

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

“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德操曰:

“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昔伯成③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④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

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⑦,千驷之富,不足贵也!

”士元曰:

“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

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

为刘备中郎将。

②司马德操:

司马徽,字德操。

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

③伯成:

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

④原宪:

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

⑤许、父:

许由和巢父。

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

⑥夷、齐:

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

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

⑦窃秦之爵:

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

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

(2)此乃许、父所以慷慨()

(3)不虑失道之迷()(4)伐雷鼓 ()

2.下面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B.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C.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D.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3.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2)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二十一、1.C余与立恭/徒步

2.

(1)爱好,喜欢

(2)通“披”(3)想要(4)大约

3.

(1)他的儿子立恭,还研究儒家学说,会写诗。

(2)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

“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4.蒋隐溪隐居避世,交友谨慎,虽年事已高,却怡情山水。

蒋立恭好读书,擅长写诗,也同样怡情山水。

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

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

儿子立恭会写诗。

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

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

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

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

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

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

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

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

于是前去拜访。

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窗下有几套书。

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

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

“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二十二、

1.

(1).每天

(2).以……为耻(3).陪从、陪同(4).留下

2.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3.

(1)赵准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

(2)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4.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

译文:

赵准,藁城人,高个儿,胡须长而美,性情刚强坚毅、方正严肃,从早到晚没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

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

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少年,每天能背诵几千字的书,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辱,每天所背诵的书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背诵的数量不足,就整夜读书以至忘记了睡觉。

赵准在顺天府乡试中中举,做了学官。

藩王令诸郡王都(跟随赵准)学习经学,赵准给他们讲解很是详尽恳切,门下弟子常有几十人,(赵准)规矩尺度很是严格,诸生走路站立都合乎规范。

赵准尤其重视背诵,他以身作则,不知疲倦,诸生侍奉在侧,神情恐惧。

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其中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一天,太守听闻赵先生严厉,亲自带着五个孩子来,并且给予赵准一个荆朴,宽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写道:

“专治五个孩子,不要涉及其他学生。

”诸子一旦远远看见赵准,就很惊恐,都一改常态,认真学习,遵守规矩。

二十三、

1.C2.

(1)这样

(2)拜见、朝拜。

(3)战胜、攻破(4)通“返”,返回

3.

(1)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2)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4.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

译文: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山野之中。

左右侍从劝说:

“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

”文侯回答:

“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

”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取消打猎。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

魏文侯说:

“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

”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

理由拒绝。

韩、赵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

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

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

文侯问群臣:

“我是什么样的君主?

”大家都说:

“你是仁德的国君。

”任座说:

“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您的弟弟,却分给自己的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文侯大怒,任座快步离开。

文侯又问翟璜。

翟璜回答说:

“您是仁德的君主啊!

”魏文侯再问:

“你怎么知道?

”翟璜回答:

“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

”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二十四、

(1)A

(2)A.幼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每天只吃野菜粥一角

B.为什么之前问那么高的位置,而现在问如此低微的呢?

(3)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少时勤奋读书,就把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

他的理想是当能救人的“宰相”和“医生”。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幼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穷。

每天只吃野菜粥一角,勤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他经常自己吟诵:

“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尚未忧虑时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得到安乐后才可安乐。

”他曾拜访相士问:

“我能作宰相吗?

”相士说:

“不能。

”再问:

“那么能做医生吗?

”相士对此感到非常惊讶问:

“为何之前问那么高(的位置),而现在问如此低(的职业)呢?

”他回答说:

“只有宰相、名医,可以救人。

”相士称赞说:

“你仁心如此深厚,真宰相之才啊。

二十五、

1.

(1).⑴记

(2).⑵下雨(3).⑶这(4).⑷才2.B

3.⑴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建造官邸。

⑵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建成了。

4.本文写的喜事是久旱逢甘霖(或:

天降喜雨),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或:

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二十六、

1.

(1)本来

(2)扩大(3)第二年(4)命名2.A

3.

(1)亭子之所以屡兴屡废,就是因为后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2)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知府。

或:

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成为(当)襄阳太守。

4.不相似。

《醉翁亭记》一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