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2413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 师 说+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11师说+Word版含答案

11 师 说

本课话题 ——学无止境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圣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

由此可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1.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尽技艺,就觉得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

秦青为他饯行时,击打着节拍,悲壮地歌唱,歌声使林木振动,使云彩停住。

于是薛谭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学习。

2.苏洵劝学

苏轼年轻时就小有名气,于是,在书屋门前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苏洵见后,想把对联撕下来,但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就在对联前面各加两个字: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见了,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寒窗苦读,终成大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学无止境。

——荀子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韩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句读(  )经传(  )

或不焉(  )老聃(  )

近谀(  )贻(  )

苌弘(  )欤(  )

嘉(  )嗟乎(  )

师襄(  )郯子(  )

李氏子蟠(  )

【答案】 dòu zhuàn fǒu dān yú yí chánɡ yú jiā jiē xiānɡ tán pá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传

(2)贤

(3)惑

(4)道

(5)师

(6)之

(7)其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惑而不从师(名词作动词)有了疑惑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5)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7)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

(9)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3)吾从而师之

古义:

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

今义:

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大家;许多人。

(5)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要学习。

今义: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文: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译文: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不拘于时。

(被动句)

译文:

不受世俗的限制。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译文:

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状语后置句)

译文:

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6)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省略句)

译文:

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人家)。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固定句式)

译文:

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常识·速览]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浑,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讲“由魏晋氏以下,不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这一千古佳文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也赞扬了乐于从师的风尚。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古之圣人 ②于其身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各句中属于“择师”标准的一句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析】 A项,是作者提出的论点;B项,是从师的必要性;C项,是教师的作用。

【答案】 D

2.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本段第2句阐述了教师的作用。

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的三个作用:

“传道”“受业”“解惑”。

C.第3、4句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作者从正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

D.第5、6、7句阐述了择师的态度。

正面提出择师标准,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解析】 C项,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答案】 C

二、阅读课文第2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3.本段的分论点句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解析】 B项,是作者针对今之人对其子与对其身对比后抒情句;C项,是作者对古圣人与今众人对比后抒情句;D项,是士大夫之族不从师的特殊心态。

【答案】 A

4.下列对课文第2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该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该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做对比,提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该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解析】 D项,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答案】 D

三、阅读课文第3~4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5.下列各句属于“圣人无常师”事例论据的一句是(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解析】 A项,孔子从师学习的事例很好地证明了“圣人无常师”的观点,是事例论据;B项,是孔子的语言,属于理论论据;C项,是对事例论据的分析;D项,是结论。

【答案】 A

6.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部分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

B.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C.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的理念。

D.第4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3段,“能行古道”照应第2段。

【解析】 D项,“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答案】 D

[话题·互动]

话题:

关于《师说》的中心论点,有人认为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认为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你认为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呢?

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说。

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开篇就把它提了出来,把“古之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

这一论点不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证的内容、范围。

我的观点:

                                    

                                   

                                   

                                   

                                   

                                   

                                   

【答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

士大夫心中的“师”是有年龄、地位、道德等方面限制的。

什么人可以为师,标准不清,正是这种现象的根源所在。

而这一论点正好切中时弊,树立了正确的择师标准,澄清了人们糊涂的认识,体现了文章的论证结构。

官职的名称。

苌弘:

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向他请教过音乐的事。

师襄:

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向他学过弹琴。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形象又具说服力的举例论证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为例,运用例证法,进一步阐释了师道、师生关系,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理论的正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人们眼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虽用寥寥数语却把孔子的言行写得很具体,因而很有说服力。

定义:

举例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

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2.写法指导

举例论证要“三要”

(1)举例要简练概括。

(2)举例要紧扣论点。

(3)举例要析理透辟。

在引用事实论据后,要充分讲道理,道理讲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3.迁移应用

以“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为论点,以以下两则材料为论据,写一段话。

(200字左右)

材料一 世界拳王阿里每逢比赛时,总是要先出钱雇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被刺激起来,力量充满全身,肌肉膨胀,精神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材料二 在挪威的一个海港,出海渔船返回时,渔民们捕获的大部分沙丁鱼,总是等不及卖掉就已奄奄一息,只好低价处理。

但一个叫汉斯的渔民捕的鱼却个个活蹦乱跳,人们竞相高价买走,原因何在?

原来,汉斯捕到鱼后,就故意把一条窜来窜去的鲇鱼放进鱼槽,其他鱼感到惶恐不安,四处游动,因而保全了生命。

某老板看到这个故事后,深受启发,他给自己管理松弛的公司请来几条“鲇鱼”——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

于是,公司的人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每个人的工作达到了最佳状态,公司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示例】 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

如果没有压力和挑战,人们就会缺乏紧张感和忧患意识,进而丧失了斗志,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死气沉沉,坐以待毙。

世界拳王阿里为了使每场比赛皆立于不败之地,经常在比赛中为自己找一些“压力”,甚至用钱雇人充当自己的反对者,激起自己最大的斗志来击败对手;挪威某公司老板为了使本来死气沉沉的公司变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运用“鲇鱼效应”,请来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

于是公司人员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

所以说,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压力和挑战,使自己产生紧张感和危机感,才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从而在竞争中成为优胜者。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博采众长,超越前人

《师说》一文,针砭时弊,针对当时人“耻学于师”的现状,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迷信的观念。

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

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

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

【应用角度】 “尊敬老师”“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长与少”“贵与贱”等。

2.精彩应用

古人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把师徒之情看作父子之情,反映了古人对老师的尊重。

像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宁可受冷,也不忍打扰老师午睡,体现了杨时对老师的无比尊重。

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后,声望极高,当她回到波兰参加华沙镭学研究院落成典礼时,看到人群中的小学老师,她疾步走到老师身边深吻老师,推着老师坐的轮椅向主席台走去,居里夫人成功后不忘恩师,受到赞誉。

居里夫人之所以如此尊重自己的老师,是因为她深深懂得,没有昔日老师的启蒙、教育,就不可能有自己今天辉煌的成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试想一下,没有老师,怎能传授知识、发展文化?

没有老师,怎能培养人才?

没有人才,怎能使国家强盛?

国家不强盛,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此看来,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尊师重教。

(节选自《尊师重教谈》)

[佳作·领悟]

读韩愈

梁 衡

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

就连他写的奏折,也比一般为官者讲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②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③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

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④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

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

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

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

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⑤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

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而为。

⑥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于是,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1.学铺垫

开篇从韩愈的遭遇写起,通过其耿耿忠心与其遭贬潮州作比,一个宦途悲剧形象立于世人面前,为下文赞其身处逆境仍爱民如子的高尚品格做铺垫。

2.学比喻

第②段用登山来比喻韩愈、李白、柳永的遭遇,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们悲剧的不同程度,从而突出韩愈遭受挫折之严重,也是为下文赞其身处逆境仍爱民如子的高尚品格做铺垫。

3.学列举

在前文铺垫的基础上,要赞美韩愈身处逆境仍能心系百姓的高尚品格。

为此,第③段采用了列举手法,列举了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关系民生的大事。

这四件事典型、具体,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学联想

第④段写韩愈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儒家道德,由此,作者联想到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这种联想,使韩愈的形象得到升华,文章的内容得到拓展,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

5.学总结

作者对作品人物的艺术开掘,正显示出了作者本人对这些历史伟人由衷的情感和深沉的怀念,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心灵在伟人的情怀中陶冶、共鸣。

文章结尾提出人生四逆境:

“生活之苦”“心境之苦”“事业受阻”“存亡之危”,又颇有见地地揭示处逆境之势的心态:

“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见心明志”“泰然处之”。

我们看到了作者深邃的洞察力,也看到了“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内在意义。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

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