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51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 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师用书人民版

第29讲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考点

启蒙运动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专制下的启蒙

1.背景

(1)思想上: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2)经济上: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政治上:

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4)文化上:

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

2.概况

(1)性质:

17、18世纪,欧洲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

开始于英法,然后扩展到德国、荷兰等国。

(3)思想武器:

理性。

(4)斗争矛头:

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

3.代表人物

(1)英国启蒙思想家

人物

主张

意义

霍布斯

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按照人们共同的意志,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

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洛克

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

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物

主张

意义

伏尔泰

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对启蒙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相互监督

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卢梭

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

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狄德罗

人人享有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保障财产权等自然权利

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轻巧识记]       启蒙运动的内容

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1.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1)基础:

法国卢梭的“人生而自由”。

(2)主张

①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

②提出思想的自由: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③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

(3)意义:

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1)主张

①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②人类天性本善,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2)评价

①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卢梭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②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

③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2)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3)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4.意义

(1)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3)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4)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易误警示]       启蒙运动的精神实质

欧洲启蒙运动是通过教育和宣传,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②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

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

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

③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④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宗教和政治主张

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体现了把斗争矛头指向教权主义

②“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强调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进行批判,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史料二:

指出18世纪启蒙学者对待宗教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③“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强调以理性方法考察宗教信仰方法;④“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主张宗教宽容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

【提示】 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2)根据史料二,指出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实质上反映了什么?

【提示】 ①启蒙学者们运用理性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

②他们主张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实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的愿望。

史论归纳

1.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学说

项目

含义

目的

本质

地位

内容

人的思想、判断

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资产阶级民主、科学

启蒙运动的旗帜

方法

人的思考——怎样思考(科学)——思考什么(人的权利)

2.启蒙运动的主要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

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

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D [从材料中文字“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的含义可知,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所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D项正确。

]

2.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

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

这个“大我”是指(  )

A.民主自由B.公共意志

C.法律至上D.主权在民

B [根据材料中“社会契约”不是上者和下者之间的规定,因此不是指民主自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说明社会契约论是人们的共同约定,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因此“大我”应是体现共同体的公共意志,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针对的是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

3.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B [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

]

主题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

[主题立意]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等。

其主要观点是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运动体现的自由、民主、平等精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也对亚洲中国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交汇]

1.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1)社会基础:

法国是欧洲各国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

(3)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转向公开的理性宣传,同时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2.理解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1)天赋人权:

指与生俱来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包括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

(2)社会契约论:

主要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这里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

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论,指出社会契约订立时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此形成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主权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和运用。

因此,主权属于人民。

(3)人民主权说:

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

与人民主权论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该政体以法治为主要条件。

法律是人民公共意志的表现,人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因而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立法权必须属于人民。

人民服从法律就能获得自由,法律必须确立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平等保障自由。

3.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 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启蒙运动

2016·全国乙卷·41

制度构想与实践

启蒙思想

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

1.“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自由平等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D.分权制衡

C [题干材料“每个人……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每个订约者”指向“社会契约”,故选C项。

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

2.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地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B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这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①正确;抨击教会的腐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能体现出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②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是对文艺复兴只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的一种“超越”,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则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更近一步,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

“西方人讲政治,一定先讲主权。

他们的政治思想很多建立在主权观念上。

所以西方有神权、王权、民权的分法,到现在便是国家主权在民众。

”这里的“主权观念”是指(  )

A.国家的政治权力 B.民众的自主权力

C.国土管辖的权力D.管理国家的权力

B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理解材料中的主权观念实际上是指民主观念,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

4.学者杨晓东认为:

“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

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C [从“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可知“启蒙”不是指导人们怎样思考,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彰显人性,故B项错误;从“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故D项错误。

]

5.孟德斯鸠说:

“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

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

……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

”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A [根据题目中“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主张法治下的宗教自由,并不赋予任何一种宗教特权,故A项正确;孟德斯鸠探讨的是法治下不同宗教之间的问题,故B项错误;宗教迫害可以通过宗教自由避免,故C项错误;孟德斯鸠主张法制,故D项错误。

]

历史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史学方法]

[方法阐释]

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

[运用点拨]

1.在新课标历史学习中,区别各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发展的异同是运用比较法的基本目的。

通过历史比较,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乃至研究历史,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发现、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

从纵向的综合比较中,从更高的全方位角度整体把握历史的进程。

史料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纵向比较:

史料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改革时的加尔文认为“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最好”,纵向比较这些观点可以看出:

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鼓励追求财富,宗教改革的加尔文主张适应现世生活,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提倡个人奋斗。

这些基本观点都反映了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

2.(对接高考)在近几年高考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考查这种比较思维能力的试题,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针对训练]

1.“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16世纪和18世纪的精神符号。

16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

”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有(  )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的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在现世的幸福 ④都推动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

根据题中材料的时间信息“16世纪”和“18世纪”可知,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不涉及未来政治蓝图的设计,排除含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是知道如何归属自己。

每一个人都看他们前面的东西。

但是我从内心观察自己,我只关心我自己的事情。

我不断地反映我自己,控制我自己,品味我自己……我们部分地归属社会,但是更大部分地归属自己。

帮助别人是必要的,但是使自己归属自己也是必要的。

——米歇尔·德·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

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

材料二 如果你真正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世主,那么你马上就有了仁慈的上帝,因为信仰引导你进入并打开上帝的心灵和意志,你会看到纯粹的恩典和溢满的爱。

在信仰中看上帝,你会看到他慈父般友爱的心灵,其中没有愤怒和冷淡。

那些看到上帝愤怒的人并没有直接看他,而仅仅隔着帷幕看他,就如同一片黑去遮住了他的脸。

——罗伦·培登《宗教改革时代》

材料三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

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

……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体现的自由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自由观产生的共同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解析】 第

(1)问,对三则材料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问,“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价值”可以从政治、经济与思想解放等各个方面具体分析,最后得出规律性结论。

【答案】 

(1)材料一:

追求个人自由(或主张意志自由)。

材料二:

主张信仰自由。

材料三:

强调政治自由(或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通过社会契约保障自由)。

(2)背景: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思想进步与教会禁锢和专制制度之间的斗争。

价值:

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